這些常識你都不了解  不要說你懂 艾灸

宋代艾灸圖

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須灸之!

下面這些問題都是消費者問到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我們整理以後歸納如下:

1.艾灸能美容嗎?

答:能。

灸中脘穴、關元穴、足三里,調內而養外,標本兼治,通過調節內分泌等系統調動先天後天之元氣,使人體的陰陽氣血充足而上達頭面,具有醒腦提神、滋養五官髮膚的功效,能夠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澱,消除面部水腫、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地改善面部倦容,令愛美的廣大女性,五官、肌膚色澤紅潤,富有彈性、無皺紋、無斑點、精神飽滿,神采奕奕。

而且,在美容的同時,可以通過內分泌等系統起到減肥,根除婦科疾病的作用。

2.什麼是灸感?

答:灸之要,氣至而有效

灸感是在做艾灸時患者自我所感知的一種氣的變化。各種各樣,甚至千奇百怪,奇妙無比。不是親身感受,很難體會其中奧妙。

第一種是灸火循經:

多表現為透熱、擴熱、傳熱三種熱感現象,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比如灸足三里時熱氣會向下感測到小腿。

第二種是正邪相搏:

多表現為酸、麻、脹、痛、癢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發自動與病灶的邪氣相搏鬥。最常見的是風氣大的患者發癢,濕氣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氣。

第三種為開門驅邪:

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顯感覺有一股氣從腳尖跑出去。

第四種是丹田氣足,奇經八脈暢通

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等等。灸感個體差異非常大,不是每個人或者每次都有。

3.問:暖水袋或紅外線理療儀或電針能代替艾灸嗎?

答:不能。

艾燃燒時能產生特殊的短紅外線,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到4倍,對人體的滲透力在10mm以上,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特殊免疫力。艾灸同時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功能。中醫研究機構用其他藥材好其他各種物質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射線等等與艾做對比研究,結果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人類幾千年唯獨以艾為主做灸的原材料,自有原因。

4.問:為什麼有些人艾灸後會暫時有疾病加重的反應?

答:艾灸後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那麼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範。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邪氣趕出,那麼邪氣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5.問:體質熱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答:艾灸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經過經絡的傳導,來調整身體的寒熱虛實。熱症施灸,《類經》說「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起窗,如揭起被,皆謂之發」,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從而達到「火郁發之」的散熱退熱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稱「火有拔山之力,開門驅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關注微信平台:將象和中醫艾灸,獲得更多健康資訊。 我們身體的功能很神奇,正氣內生,寒熱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熱性之人可灸!比如,我對於扁桃體發炎,咽喉疼痛牙痛的患者,灸大椎,大部分患者會感覺咽喉有濕潤感,癥狀減輕。

6.問:艾煙有害嗎?

答:艾煙基本無害。

人類用艾的歷史幾千年。在臨床中發現,艾煙對戒煙有非常顯著而快速的作用。艾煙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殺菌消毒能力,可用於空氣消毒,且對腺病毒、鼻病毒、皰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只是很多消費者不喜歡艾煙。

7.問:陰虛能灸嗎?

答:認為火證和陰虛不能灸這是個天大的誤區。

許多人把中醫辨證論治的陽虛,陰虛,燥熱和艾灸的純陽混為一談了。灸是用火調動人體的氣機,調整人體已經出現不平衡的各系統功能,灸是補純陽的。元氣足,氣血陰陽寒熱虛實自會調和。

8.問:不論寒熱虛實都能灸嗎?

答:《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9.問:長期體質虛弱者怎麼才能脫胎換骨?

答:堅持灸關元、中脘、足三里、命門、腎腧穴。

10.問:婦科病怎麼灸?

答:對於灸法來說,只要患者有「無神、無力」的陽虛表現,就可以用灸法,而且,重灸關元穴,可以將子宮瘀血和肌瘤(腫瘤)徹底破除;對於附件炎、盆腔炎,也有極好的療效;而對於虛寒型不孕症男女患者,定能治癒,灸關元穴,止白帶的功效極為顯著。可以這樣說,灸關元穴幾乎可以治癒所有婦科疾病。同時灸「中極穴,八髎穴」。

11.問:艾灸是不是萬能的?

答:艾灸不是萬能的。但艾灸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有效率和治癒率比一般中藥西藥都高,尤其能夠根除現代醫學棘手的慢性病,終身病,亞健康狀態,同時也是最佳的減肥保健,延年益壽的方法,但是不能說艾灸什麼病都能治。其中對於胃病的有效率和根除率都在90%以上。失眠的根除率在70%左右。關節病的有效率在80%左右,但是所用時間個體差異比較大。對於頑固皮膚病的根除率比較低,而且最麻煩的是在根除皮膚病過程中驅邪外出時部分患者皮膚癥狀加重,很多人接受不了。只要灸時沒有引起副作用,都應該堅持灸,尤其是慢性病,灸的過程中病情反反覆復,需要有一定耐性。

12.人體各部位「涼」的預示

肚臍下冷涼〈叫〉宮寒!

肚臍上冷涼〈叫〉胃寒!

腰上冷涼〈叫〉帶脈寒!

肩上冷涼〈叫〉膽不通!

手臂冷涼〈叫〉肺氣虛!

頸部冷涼〈叫〉膀胱虛!

手背冷涼〈叫〉氣不足!

大腿冷涼〈叫〉脾胃虛!

小煺冷涼〈叫〉腸胃虛!

【艾灸完後幾種特殊反應】

一、出汗:

是皮膚排毒的一種體現,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

二、出紅疹:

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會開始出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艾灸,紅疹會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也是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三、小便多:

有些人艾灸後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不用擔心,關注微信平台:將象和中醫艾灸,獲得更多健康資訊。 這些現象都會慢慢消失,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是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四、拉稀:

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有這種反應的,一般胃腸道有問題,或者應該注意有腫瘤發生。

五、咽喉腫痛、牙痛等:

有的人會有咽喉腫痛、牙痛等,此時多喝水或者煮一點綠豆粥來喝,嚴重的可以停灸,等這些癥狀過去後,繼續艾灸,可能還會有上述癥狀發生,一般反覆幾次後,就沒有上火的癥狀了。

六、發燒:

此種癥狀一般發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沒有關係,多喝水,可以在督脈和膀胱經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會退熱,降火氣。

七、原有的慢性病會反覆:

當艾灸後,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會自己尋找出路。

八、頭暈耳鳴眩暈:

有的反應會出現頭暈耳鳴,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在大椎點刺放血或者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有的人會反覆這種反應2—3次後,慢慢適應。

九、灸感的走竄:

這是很好的反應,暗示著經絡的通暢。

十、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在艾灸的時候,有的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會有水樣的,有的會有膿樣的分泌物,這些都是艾灸在幫助調整和消炎,一般過一個階段,這些分泌物會逐漸減少。如果有肌瘤,積液,囊腫等婦科疾病,在經期的時間,會有爛肉,血塊,血水等排出,應該是肌瘤,積液,囊腫的分解。

十一、排寒:

有的人艾灸後會出現肢體冰涼,這是寒氣用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在體表,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灸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同時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輔助治療的方式,使寒邪儘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時候,這種反應可以消失。但是如果體內寒邪沒有排盡,這種反應在其他季節還會有,所以堅持艾灸很重要。

十二、灸後上火:

表現為口乾舌燥,牙齦紅腫,頭暈等,秋冬季節艾灸後更為易於上火。艾灸擅長的是補陽,灸後體內陰陽暫時被打破,陽氣上延,即表現為上火的癥狀,一般為正常現象,注意以下幾點:

1、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

2、灸前灸後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

3、若有上火的感覺,可以灸下湧泉、太溪、或者鹽水泡腳,以引火下行,並注意飲食清淡。

十三、灸後有水泡:

灸後起泡,有水泡和膿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後不知不覺起的(燙傷除外);泡破邪出,說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針刺破,每天對著患處繼續艾灸,艾灸可以殺菌消毒,促進癒合,一般不用包紮;也可以用針刺破後將艾灰直接塗到水泡上,期間可能不斷有水排出,痊癒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之間,期間患處盡量不要碰水。

十四、灸時灸後皮膚奇癢:

開始灸出現這種情況說明風邪在體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時間出現這種情況說明風邪比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現,堅持灸即可緩解。

「艾」囑咐:養生其實沒那麼難,艾灸需要堅持,健康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掌!

-------溫馨提示:如果您對以文章感興趣----

1、請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2、打開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微信公眾賬號】中查找:aijiu5555

推薦閱讀:

刷屏的「星巴克致癌風波」,了解一下
這7本書,讓你系統的了解時間管理
女人能否旺夫, 要從以下五個標準觀察了解
房屋缺角煞如何化解 了解房屋不同方位的缺角風水

TAG:常識 | 艾灸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