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基因 守望精神家園——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二季獲廣泛好評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7日 17 版)
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組織實施,中央電視台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二季自今年1月3日晚開播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一致好評。截至3月1日,該片平均收視率達0.42%,較第一季平均收視率0.33%提升了27%;平均每集收視人群約1950萬人次,參與相關話題新媒體互動人數達3000萬人次。
主動謀劃實施,滿足人民期待
「記得住鄉愁」就是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正是基於對「鄉愁」文化的深刻認識,對人民精神需求的深刻把握,中宣部高度重視,精心謀劃,統籌廣電、城建、文物等各方力量,優化資源配置,抽調精兵強將,組織創作拍攝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並將其列入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力求用影像記錄建構中國人精神上的心靈故鄉。
《記住鄉愁》兩季共120集,涵蓋了絕大多數省(區、市)和特別行政區,涉及蒙古族、藏族、回族、彝族、羌族、苗族、赫哲族、鄂溫克族、撒拉族、土家族、侗族、瑤族、白族、傣族、納西族、布朗族等16個少數民族。
「紀錄片關注真實人物的命運和選擇,重點著墨人文性、民族性和歷史性,追尋古老村落與現代社會的文化關聯性,並找到它們之間的連接點,解讀過往的樸素道德準則與現代價值追求的天然聯繫。」寧夏作協主席郭文斌認為,《記住鄉愁》不但有溫度,還洋溢著時代的精神。
著名作家蘇叔陽認為,《記住鄉愁》用充滿詩意的方式講述了中國故事,用大家能夠聽懂的語言傳遞深刻的內涵。
傳承文化基因,延續歷史文脈
紀錄片《記住鄉愁》選取120個中國傳統村落,把鏡頭對準普通人的平凡故事,讓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一幅幅樸實動人的畫面里自然流韻,在一個個「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儉廉」的生活故事裡生動展示,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悟與認同。
著名作家、學者王蒙表示,《記住鄉愁》從人民、土地和傳統文化中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心的對接」。
這其中,有自強不息、靠雙手打造出路的河南郭亮村、福建南岩村、福建青礁村;有清正廉潔、忠義傳家的福建廉村、江西吉安村、安徽許村;有友好互助、鄰里和睦的浙江三門源村、廣西高定村、雲南芒景村;有常懷感恩之心、民族團結的西藏吞達村、寧夏單家集村、雲南勐景來村;有珍愛自然、和諧共生的貴州占里村、廣西門頭村、海南草塘村;有仁愛孝德、誠信勤儉的湖北大余灣村、江西汪口村、河北西古堡村;有崇文重教、尚學育人的廣西金圭塘村、福建洪坑村、河南張店村等。
「中國的鄉土價值是我們轉型時期的價值接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深有感觸,「鄉土價值體現在規矩和宗法、家族品牌和底線堅守、親情資產的綿延三個方面,這正是這部紀錄片所反映的。」
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記住鄉愁》將人們帶入過往那些鮮為人知的村落里,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村民樸素的生活、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使那些幾乎被人淡忘的傳統文化習俗得到生動細緻的再現,挖掘出自強不息、拼搏奮鬥、勇敢頑強、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的深厚淵源。
河南郭亮村被稱為「絕壁上的村莊」,村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流血犧牲,最終在無比險峻的懸崖上開鑿出長達1250米的絕壁長廊「郭亮洞」;接著,他們又修成遠近聞名的「好漢梯」,並在絕壁上建起公共觀光台和高端農家樂「崖上人家」,向世人講述了一個感天動地的新時代愚公故事。「郭亮村的人或許不知道《周易》,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作和詮釋了什麼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說。
新疆賽罕托海村土爾扈特人東歸的壯舉蕩氣迴腸,漫漫長路讓17萬人回到故鄉後僅餘7萬,當他們終於回到根脈相連的大草原後,對草原的熱愛和保護,同樣令人動容。還有海南草塘村、福建塘東村、安徽許村、廣東沙溪村……這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在廣袤土地上流淌千年的結晶,小小村落淡淡鄉愁匯聚成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河,注入每個民族每個中國人的血液,成為我們魂牽夢縈的家國情懷。
「《記住鄉愁》講述的是活的故事、展現的是活的美,做到了文化資源與生態資源的結合。」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說。
闡發時代價值,守望精神家園
專家認為,《記住鄉愁》最大的特色就是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為標尺,審視、嫁接、激活傳統價值,使其具有影響當下的實踐意義和面向未來的引導價值。
如何以問題為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名電視評論員梁宏達說:「我們既要走出去,也要請進來,將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該片在傳承千百年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中,探索出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刻挖掘闡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喚起了海內外觀眾的家國情懷,把一份份濃濃的鄉愁記憶升華為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延續傳承的共同情感。海內外華人紛紛來信並在微博、微信留言。
網友菲逡潯寫道:「《記住鄉愁》把遠方遊子那份對故鄉長長的牽掛、淡淡的憂愁,一點一滴地從記憶里聚攏,把那些塵封的美好開啟,在心靈最深處蕩漾出真善美的蓮花。」
加拿大觀眾邢悅認為,「無論是郭亮村的自強不息、吞達村的常懷感恩之心、羅鳳村的以誠為美,還是廉村的清正廉潔,這些自然村落中流露出的種種優秀品質,匯聚成川,最終成就了中華巨龍的飛騰。」
《記住鄉愁》(第二季)研討會發言摘編《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8日 21 版)
激發文化自信
王蒙
《記住鄉愁》是一個有內涵、有高度、有新意也有深意的片子,看了以後可以咀嚼,也可以回憶,讓人領略自然地理、村落人文知識的同時,深深地打動人心,觸發對美麗中國、對神州大地的愛戀。農村相對比較穩定的生活,保留了很多中華文化傳統。特別是在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不能在教育教化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關鍵在於和人心的對接。看了《記住鄉愁》你就會感覺到,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在人民當中,深深紮根在土地上,浸潤在傳統文化里,就在這些讓你感動讓你愛看的故事裡,潤物無聲地表達傳遞出來。另外,該片對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自覺,推進文化自強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的精神原鄉
于丹
鄉愁是一種鄉關之嘆,是一種家園之思。這部片子講的是中國人的精神原鄉,核心價值是倫理喚醒與倫理修復。中國的鄉土價值是我們轉型時期的價值接續,這部片子清晰地體現了鄉土價值中幾個核心點:首先是秩序,從一個人內心的秩序到人與人之間的秩序,從家裡的長幼秩序到整個國家秩序,這部片子對宗法規矩、鄉規民約都做了很好的詮釋展現,塑造了一種秩序感的價值默契,強化和凝聚起人們的文化信仰。另外,就是家族品牌與底線堅守,比如片中廉潔村,廉潔就是他們的品牌;孝悌村,孝悌就是他們的品牌;信義村,就是用命也得守住信義。從片中能看到很多規矩、很多儀式,鄉村裡的敬畏是可以傳下來的,這就是對常識與底線的堅守。
願多些走心之作
康震
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就是走心,能夠通過精緻純粹、震撼人心的畫面,娓娓道來、親切和煦的敘述,讓中國文化的深層內涵和邏輯魅力引領觀眾的心走。之所以能夠走心,關鍵在於《記住鄉愁》找到了講述中國故事和講述中國文化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和有效方法,運用動情的表現手法,優美的影像呈現,細節的講述與展示,接地氣的藝術風格,把蘊含在鄉情鄉愁中的文化基因,傳承千年、跨越時空的歷史文脈,情理交融、引人入勝地講了出來,既入眼入耳,更入腦走心。
鄉愁是種稀缺資源
梁宏達
傳統文化在很多方面對天理人倫都作出了具體規範,這些都蘊藏在鄉村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當中,對現代社會治理具有重要借鑒價值。所以說,鄉愁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要充分開掘利用,推動其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記住鄉愁》下一步的拍攝,一要拓展鄉愁的內涵,與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比如可以考慮展示中國傳統中的「匠人精神」。二是拓展鄉愁的功能,讓鄉愁走出去,發掘其進入城市的價值,同時把城市文化請進來,講述遊子歸來建設家鄉的動人故事,將現代文明的功能和鄉愁中傳統文化的魅力統一起來。
體現傳統道德之美
蘇叔陽
馬克思主義認為,上層建築中最難改變動搖的就是道德、倫理和習慣。《記住鄉愁》深刻地表現了這一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許多美好的道德觀念,應該更好地傳承弘揚。比如我們的文化是漸進的、和平的、融合的,我們民族具有寬容容忍、和合而居的弱德之美。實際上,鄉愁就是鄉戀。「戀」是惆悵的,是充滿詩意的。我們這麼一個詩意的國家,現在不大會作詩,不會詩意地生活,也不會詩意地反映生活,所以才會有那些庸俗低俗的東西。《記住鄉愁》第二季,充滿了詩情畫意,生動活潑、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地弘揚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達到了目前技術力量所儘可能達到的一個高度,是創作理念、宣傳方式、傳播手段革命性的創新成果。
文化地圖精神坐標
吳為山
《記住鄉愁》以線點面相結合的方式走進生活、走進文化、走進歷史、走進鄉村,傳遞中華之道、中華之德,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感性顯現,教我們如何認識傳統、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勾起了我們的鄉愁,勾起了深蘊於我們心靈深處和集體無意識中的那份記憶,也激起我們對這片可以棲居的大地的熱愛。《記住鄉愁》更為可貴的是其充分把握和利用文字、歷史、哲學、音樂、美術、攝影、書法,藉助社會學、人類學等,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闡述了民族文化的歷史,表達了老百姓的情懷,引人入勝,情景交融,情理互生,是一部難得的教科書,更是文化的地圖、傳統精神的坐標,是民族發展史的年表。
追尋中華文化精神密碼
張頤武
《記住鄉愁》的精彩就在於用100多個深入人心、貼近百姓生活的故事,破解中國文化的密碼和基因。該片從日常生活入手、從鄉村形態著眼,通過小角度、小切口展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形態、生存心態。中國人三代以上,都有一個農村的生活記憶。在當下人們的生存焦慮面前,這部片子正本清源,用具體小故事、日常生活經驗把中華文化的核心元素講出來,讓人意識到鄉村之美,看到中國山河美、人情美。同時,該片把「活的文化」講活了,把「人民記憶」通過感性的方式表達出來,講出了人們對個體生命和民族文化的認同,從家的認同、家族的認同最終到達中華民族的認同。
活化了中華價值
郭文斌
《記住鄉愁》滿足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渴望和需求,是活在大地上的《春秋》,也是活在大地上的《群書治要》《四庫全書》。該片把經典的精神泥土化,與時俱進,極大地校正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偏見,極大地增強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復興、對中國夢的實現,起到了非常有力的基礎性推動作用。《記住鄉愁》還有一個重大貢獻,就是讓人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在中國能夠保持生命力的一個關鍵性因素,那就是「知行合一」。一種文化如果不能變成人們的生活方式,不能給人提供幸福、和諧,這種文化是走不遠的。從片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用傳統文化給個體生命、家族,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價值,可以看到「知行合一」方法論對中國人的幸福、安寧、保持生機的價值。這些都可以借鑒、可以複製,並在當下發揮作用,產生正面影響。
推薦閱讀: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通路中的新基因及臨床治療路徑
※深度解析!中國科學家將進行世界首個人類CRISPR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基因檢測可知酒量大小!
※人類是否天生攜帶貪婪、自私的基因?
※性別不同怎麼談戀愛!同性戀怎麼就違背生物學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