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複習太簡單!只要根據下面的知識點背一背!

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1.鴉片戰爭前的中國

a.封建社會的末期,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同農民階級的矛盾。

b.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結構。

c.清朝中葉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軍事上、對外關係上。

2.鴉片戰爭前的世界

a.鴉片戰爭前,歐美主要國家先後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b.資本主義國家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實行殖民擴張。

二、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的演變

1.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a.一系列侵華戰爭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b.政治控制

c.經濟掠奪

d.文化滲透

2.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

a.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c.社會階級關係發生新的變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3.兩對主要矛盾和兩大歷史任務

三、抵禦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1.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歷程

a.人民群眾的反侵略鬥爭:三元里人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香港、台灣地區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b.愛國官兵的反侵略鬥爭

2.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

a.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出現列強爭奪殖民地狂潮。

b.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破產的原因: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侵略鬥爭。

3.反侵略鬥爭的失敗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a.反侵略鬥爭失敗的原因: 社會制度的腐敗(根本);經濟技術的落後。

b.民族意識的覺醒:「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救亡決論》嚴復;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孫中山創立興中會。

第二章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農民群眾鬥爭風暴的起落

1.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a.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專制政權和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b.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發展歷程。

c.《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d.《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及評價。

2.太平天國戰爭的失敗原因和教訓

a.歷史地位

b.失敗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和理性的認識。

c.教訓

二、地主階級統治集團「自救」活動的興衰

1.洋務運動的興起

a.洋務派: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以「自強」、「求富」為目標。

b.洋務新政的興辦,近代企業、新式海軍、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

2.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失敗原因

三、維新運動的進行和夭折

1.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

a.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為代表

b.維新派同守舊派的論戰。

c.光緒的「百日維新」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潭嗣同等六人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2.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1.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民族危機的加深,清末「新政」的破產,預備立憲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

2.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

3.三民主義學說(民族民權民生)。

4.資產階級同改良派的辯論:論戰、意義及階級歷史局限性。

二、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

1.封建帝制的覆滅和中華民國的建立

a.各地武裝起義和保路風潮。

b.武昌起義與各地響應。

c.中華民國的建立和《臨時約法》的內容意義。

2.辛亥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3.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4.北洋軍閥的統洽和反對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a.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政治上、經濟上、文化思想上。

b.資產階級革命派對革命果實的捍衛:「二次革命」,中華革命黨,護國戰爭,兩次護法運動等。

第四章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一、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1.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十月革命後的世界

2.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的潮流

a.早期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

b.新文化運動

c.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d.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e.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俄國十月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李大釗最先由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3.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a.五四運動爆發的時代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

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線。

c.五四運動以六三大逮捕為界限分為兩個發展階段。後期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d.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

a.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隊伍

b.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得到比較廣泛的傳播

c.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的特點

2.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歷史特點

a.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及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b.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c.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時代意義

3.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的制定和工農運動的發動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綱領的依據、內容及意義

b.發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鬥爭

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和國民革命的興起

a.中共西湖特別會議和中共三大的召開

b.國民黨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北伐戰爭

a.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b.全國範圍反帝鬥爭和工人運動的普遍高漲

c.北伐戰爭勝利推進的原因

3.國共合作的破裂與國民革命的失敗

a.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蔣介石的反共政變;中共五大沒有擔負起挽救革命的任務;汪精衛的反共政變

b.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c.國民革命的歷史意義

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一、國民黨在全國的統治和中間黨派的政治主張

1.國民黨全國政權的建立及其獨裁統治

a.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b.國民黨政府實行一黨專政的軍事獨裁統治的表現。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

2.中間黨派的活動及其政治主張

a.中間黨派的社會基礎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

b.中間黨派的政治主張。

c.影響較大的中間派別。

二、中國共產黨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1.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和人民軍隊的創建

a.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地位

b.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c.秋收起義的特點

d.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及意義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闢

3.紅軍反「圍剿」作戰的勝利

4.根據地土地革命的開展,土地革命路線、方針、政策的完善

5.國民黨統治區文化戰線的反「圍剿」鬥爭

三、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土地革命戰爭的發展及其挫折

a.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開展的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國共產黨內出現的三次「左」傾錯誤及其原因、危害

2.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

a.中央紅軍實施戰略大轉移

b.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3.紅軍三大主力部隊勝利完成長征

a.中央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

b.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第六章中華民族的抗曰戰爭

一、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1.曰本滅亡中國的計劃及其實施

a.田中義一主持的東方會議, "大陸政策」具體化。

b.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c.實施「以華制華」和「以戰養戰」策略。

2.殘暴的殖民統治和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

二、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

1.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

2.局部抗戰和救亡運動的興起

3.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a.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b.中國共產黨-致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電及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

三、國民黨正面戰場以及大後方的抗日民主運動

1.戰略防禦階段的正面戰場

a.從I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I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抗戰處於戰略防禦階段。

b.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

c.片面的抗戰路線導致正面戰場失利。

2.戰略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3.大後方的抗曰民主運動和抗曰文化工作

四、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全國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毛澤東《論持久戰》)

2.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

a.平型關戰役; 開闢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 「百團大戰」

b.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

3.擊退國民黨的反共摩擦,鞏固和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a.國民黨頑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

b.國民黨不斷製造的反共摩擦事件

c.中國共產黨堅持、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

4.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a.加強政權建設

b.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c.開展大生產運動

d.發展抗日文化事業

e.開展整風運動,進行思想教育

5.延安整風運動和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

a.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b.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6.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a.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

b.抗曰戰爭勝利的意義

c.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d.中國人民抗曰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第七章為創建新中國而奮鬥

一、從爭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爭

1.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際格局與國內形勢

2.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解放區軍民的自衛戰爭

二、國民黨政府處於全民的包圍之中

1.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a.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標誌,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b.新民主主義革命。

c.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2.土地改革與農民的廣泛發動

a.《五四指標》的發布

b.1947年7月至9月,制定和通過了土地改革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c.土地改革的積極作用

3.國民黨統治的政治經濟危機和第二條戰線的開闢

a.國民黨統治區政洽經濟危機加深的表現

b.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的正式形成

4.人民民主運動的發展

a.工人城鎮貧民和農民運動的發展

b.台灣和少數民族地區民主運動

5.各民主黨派的反蔣愛國民主運動

a.主要民主黨派:」民革「,「民盟」,「民建」,「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亦稱「第三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b.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合作的主要表現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格局形成

三、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1.歷史性的戰略決戰

a.遼瀋戰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b.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c.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2.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3.人民政協的召開與中國共產黨全國執政地位的確立

a.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

b.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c.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與中國共產黨全國執政地位的確立

4.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經驗

a.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

b.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第八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一、《共同綱領》的全面實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勝利完成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2.開展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

3.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

a.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b.統一全國財政。

c.開展「三反」、「五反」運動合理調整工商業。

4.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開展

a.新中國成立前夕黨的外交方針。

b.《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簽訂。

c.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後主持召開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

d.抗美援朝的勝利。

二、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及其過渡性

a.新民主主義社會

b.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成分

c.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a.開始採取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

b.提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

c.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綦本內容和主要特點

d.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

三、開闢中國社會改造道路

1.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a.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

a.「一五」計劃的內容及成就

b.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

第九章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一、良好的開局

1.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任務的提出

2.早期探索的積極進展

a.《論十大關係》的發表。

b.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

c.《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d.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

二、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1.「大躍進」及其糾正

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

b.中共八大二次會議。

c.糾「左」的努力。

d.廬山會議及糾「左」進程的中斷。

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a.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b.全面內亂形成於上海造反派「一月革命」的發動。

c.對「文化大革命」錯誤進行抵制。

d.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3.嚴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訓

a.「文化大革命」發生的社會歷史原因。

b.對錯誤進行科學分折。

c.在「文化大革命」中取得的成就。

4.建設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a.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

b.「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十章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一、歷史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a.「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2.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

a.平反冤假錯案,調整社會關係。

b.闡明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鄭重作出第二個歷史決議。

3.改革開放的起步

a.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

b.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廢除人民公社,設立經濟特區。

d.對外政策的調整,尋求和平環境實現現代化。

e.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

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

1.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a.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決定

c.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d.全面整黨

2.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

b.「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c.政治體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推進

a.1989年政治風波的發生及平息。

b.向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順利過渡。

c.繼續開展國民經濟的治理整頓。

d.對外工作的全方位推進

e.全面推進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新階段

1.改革開放的歷史性突破

a.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於」。

b.中共十四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

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行動綱領的制定

2.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奪取新勝利

a.中共十七大

b.改革開放

c.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新要求

五、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取得的十大成就

2.深刻的歷史啟示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b.居安思危,長期艱苦奮鬥。


推薦閱讀:

清心決 清心咒及其簡單解釋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一日三餐2018.02.09  美食從簡單開始 冬季超贊的下飯餐!
簡單的愛
過簡單幸福人生

TAG:中國 | 知識 | 現代 | 近現代史 | 複習 | 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