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中國軍費將破萬億?不多呀
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透露,2017年我國國防預算增幅在7%左右。2016年我國國防預算為9543.54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將首次突破萬億元。
3月4日,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介紹,今年中國國防費增幅在7%左右。
「在國家綜合國力、安全環境和全球戰略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國防費增長是合理適度、可持續的。」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陳舟表示,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於武器裝備建設、改善訓練條件、保障軍隊改革和官兵福利待遇需要,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4日分析稱,如果我們環顧世界和中國周邊,中國的安全環境不容樂觀,除了「薩德」、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中國周邊國家之間也正在加強軍事合作,聯合制衡中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中國軍網還刊文,從中國的國民人均國防經費世界排名、軍費增長不會阻礙經濟增長和中國軍費開支六大去向背後的目的解釋了中國的軍費「為啥不高」。
軍網指出:「中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一直堅持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他國勿用指手畫腳,大驚小怪。炒作軍費增長,渲染『中國威脅論』是傳統冷戰思維,當休矣。」
增長是歷史的必然,有充足現實依據
「強軍才能衛國,強國必須強軍。」陳舟表示,我國國防費自1999年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以來,到2016年上升到9543.54億元,今年突破10000億,這是歷史的必然,有充足的現實依據。
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
他認為,當前中國處於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處在新的轉折點上,必須從戰略形勢和安全環境的新變化中,全面把握國防費變化的歷史必然。
「在國家由大向強歷史進程中,國家安全內涵外延、時空領域和內外因素的變化前所未有。」陳舟分析,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持續上升,大國戰略競爭和博弈日趨激烈,地緣戰略環境風險和變數增多,西方大國對華防範和遏制的一面更加突出,朝鮮半島局勢充滿變數,反對和遏制「台獨」鬥爭複雜嚴峻,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猖獗,海外機構和人員等海外利益安全風險上升。
「正是國家戰略利益,對國防費增長提出了迫切需求。」陳舟說,這幾年我國國防費穩健增長,目的就是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在他看來,國防費增長也是軍事戰略需求。陳舟認為,陸海空天網等多維疆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海外公民、法人及其資產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中國軍隊積极參与國際維和、反恐和人道主義救援,參與管控熱點敏感問題等,這些構成了國防費增長的內在驅動力。
強國必強軍,強軍必改革。陳舟表示,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也對國防費增長提出了要求。比如,改革將加快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這離不開經費保障。
「最關鍵的是,事關官兵切身利益的軍隊政策制度改革。」陳舟說,當前軍隊推進文職人員制度、軍銜主導的等級制度、軍官職業化制度改革,需要合理確定相關待遇保障,一些幹部調整分流、編余安置,大批幹部將退出現役,也需要相關配套保障。
「當然,國防費規模的戰略需求必須以經濟發展為支撐保障。」陳舟說,中國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經濟規模超11萬億美元,為國防費增長提供了現實可能。
規模適度穩健可持續,不存在「隱性軍費」
陳舟認為,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堅持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大局,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投入保持了合理適度的規模。
據介紹,從1988年到1997年,我國逐步加大國防投入。從1998年到2007年,國防費年均增長15.9%。從2008年到2016年,國防費年均增長率與財政收入增長基本同步。近10年,國家財政收入平均增長率為14.87%,國防費平均增長率為12.43%。「這表明,國防費支出與國民經濟是協調發展的。」陳舟說。
今年,我國國防費突破10000億元人民幣。陳舟認為,與世界其他主要大國相比,這還是比較低的。他以2016年情況舉例,我國國防費為9543.54億元(約1436.78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4.6%。人均國防費僅相當於美國的1/18、英國的1/9、法國的1/7、俄羅斯的1/5;軍人人均數額是美國的13.58%、英國的22.98%、法國的22.8%、德國的14.3%。
「從國民人均國防費和軍人人均國防費來看,中國在世界主要國家(國防費支出前10個國家)中均處於最低水平。」陳舟說。
這是英國《簡式防務周刊》去年年底發布的世界各大國的軍費開始排名。2016年,國防支出排名前十的依次是美國、中國、英國、印度、沙特、俄羅斯、法國、日本、德國、韓國。
對於一些人猜測中國存在所謂的「隱性軍費」,陳舟則予以否定。
「中國國防費是客觀的、透明的。」他說。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對外公布國防費預算總額。後來,開始公布相關數據。自1998年始,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介紹國防費保障範圍、增加費用用途、預算審計制度等情況。自2007年起,又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軍事開支數據。
「一些人有疑慮是正常的。」陳舟說,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是可以增信釋疑的。但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別有用心地刻意曲解我國國防費,甚至拿其詆毀我國和平發展,這樣的行為是不可理喻的。
政治決定軍事,政略決定戰略。
「這是中國的文化。」陳舟說,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這與動輒就將航空母艦開到別國家門口的個別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更何況,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絕不可能主動破壞地區和平。
支出結構發生變化,需以改革精神管好用好
預算實質上是配置資源的一種基本方式,對資源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樣的國防費投入,不同的結構和投向,最終形成的國防能力可能完全不同。
根據2010年我國政府發布的國防白皮書,我國國防費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
「這意味著,我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國防費投向投量的重點是優化武器裝備規模結構,發展新型武器裝備。」陳舟說,其實,很多國家這些年在武器裝備方面花費不少財力。比如印度,從2008年裝備採購連續5年超100億美元,2012年裝備採購預算達153億美元,約佔國防費的42.1%,並計劃在2013年至2018年至少投入800億美元。
「我國國防費投入投量不斷優化,新裝備研發和建設發展上取得顯著成績。」陳舟介紹,尤其這幾年新型武器裝備密集亮相,大型武器裝備研發特別是動力技術、材料技術、飛控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陳舟也坦言,我軍現行國防費配置存在預算與規劃銜接不夠緊密、配置方法不夠先進、使用管理效益不高等問題。
「科學管理與使用既是興國之道,也是興軍之道。」他表示,必須適應軍隊職能任務需求和國家政策制度創新,深化軍費預算管理和審計制度改革,把國防費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學。
陳舟建議,要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強化預算編製、執行、決算和績效評價全過程管控。同時強化監督,嚴格按照戰鬥力標準花錢辦事,加強基本建設、物資採購等重點領域財務監管,加大財經管理和整治力度,強化紀檢、財務、審計等管理監督。
「花錢必問效、低效必問責。」陳舟表示,對於國防費的使用與管理還要強化責任、加強問責,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到戰鬥力的刀刃上。
俠客島:不多呀!
關注軍事的俠客島的島友都清楚,關於中國的軍費話題已經形成了一個「套路」:中國公布軍費——外界一些國家質疑中國要搞軍事擴張——中國進行「解釋」——指責中國的人依然故我。雖然近現代以來,我們從來沒有侵略過一個國家,中國的國防力量也主要以防禦為主,但對中國這麼個大國崛起的忌憚,始終讓一些國家和媒體難以摘下有色眼鏡。
島叔在和幾位軍事專家討論這個話題時,就提出,隨著中國軍費達到萬億級別,是時候結束這個「套路」了,就算一些國家習慣於對中國軍費問題指手劃腳,我們也不用頻繁進行回應和解釋了。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大國的標配,中國有權利為自己尋找更安全的發展環境。每年都要就這點軍費渲染「中國威脅論」,一些國家和媒體實在有點無禮了。
2016年,國防支出排名前十的依次是美國、中國、英國、印度、沙特、俄羅斯、法國、日本、德國、韓國
從絕對值看,中國的國防費用僅次於美國,排在世界第二位,比英國、印度等都高了不少。但我們的國防費用僅相當於美國的24.6%。平攤到人均頭上,中國的人均國防費用水平只有美軍的1/18,英國的1/9,法國的1/7,俄羅斯和日本的1/5。軍人人均數額是美國的13.58%,英國的22.98%,法國的22.8%,德國的14.3%。
顯而易見,中國的國防支出雖然呈現出長期的增長趨勢,但中國的國防支出佔中國GDP的比重只有1.3%左右,且多年來一直處於這個水平。要知道世界主要大國國防支出的GDP佔比一般在2%-5%之間,美國基本在4%左右,俄羅斯保持在4%-5%之間,中國這點軍費,攤到13億人頭上,每個人也才700來塊錢。
真想對質疑中國軍費過於龐大的外媒說,這點錢,中國老百姓捐得起!
不多呀!
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300萬平方公裏海洋洋國土、14億人口的大國,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只要符合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的戰略,合理增長軍費,合情合理。這些年,中國的國防費平均增長率為12.43%,和財政收入保持了同步增長。
還要強調的是,一個國家國防支出的影響因素,不僅包括國內的經濟狀況,還包括周邊的安全形勢以及鄰國以及軍事大國的軍事戰略。如果我們環顧世界和中國周邊,中國的安全環境不容樂觀。
目前,韓國欲部署薩德,中韓關係遭遇低谷,朝鮮在開發核武的不歸路上越行越遠,台灣島內台獨猖狂,而我國周邊國家又都紛紛加大軍事投入,中國的安全形勢並不樂觀。
這些年來,隨著美國戰略重心的東移,亞太地區始終不太平。美國不斷在南海挑起所謂「航行自由」,號召亞太國家參與向中國施壓。美國正利用其在亞太的軍事存在、聯盟體系,以及通過在南亞和東亞的軍事存在,對中國的發展進行強有力的制約。我們看到,亞太地區幾乎所有大的矛盾,朝核、南海、釣魚島、台海等等,都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安全。
遠的不說,近的新聞如韓美於3月1日開始舉行的「關鍵決心·鷂鷹」聯合軍演。「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B-52戰略轟炸機,B-1B轟炸機還有B-2隱形戰鬥機以及F-35B戰鬥機等美戰略武器都會參演。同時雙方還會在本次軍演首次演練「薩德」作戰概念。在薩德入韓,中國強烈反對的敏感窗口,美國同韓國軍演,為韓撐腰針對中國已是路人皆知。
更應引起重視的是,除了美國,中國周邊國家之間也正在加強軍事合作,聯合制衡中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就拿日韓來說,兩國在軍事領域也開始了密切合作。去年11月,韓國總統朴槿惠不顧國內一片反對之聲,批准了韓日兩國簽署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表面看是為了有效監控和應對朝鮮,但其更深一層含義不言自明。
在這種情況之下,指責中國的軍費開支擴大,卻刻意忽略背後的各種推手,顯然既不公平又不專業。事實上,中國的軍費開支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們的和平發展仍然處於相當危險的脆弱狀態。加大投入,加快發展,時不我待。
換個角度來說,隨著綜合國力的進一步發展,無論任何人願意與否,中國都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中國已經過了韜光養晦的階段,到了必須有所作為,必須大有作為的時候。作為世界級的大國,軍費的合理增長其實是對我們歷史地位的回歸,也是對自身的尊重。
大方地宣布自己的國防預算,不懼質疑,因為中國不會為西方的質疑之聲而改變事關國家安全的正確決策。中國北方有句俗語:「聽蝲蝲蛄叫還不種莊稼了?」箇中滋味希望一些國家和媒體能聽得懂。
中國軍網:3個問題告訴你為啥說不高
每年兩會,一些外媒都會抓住機會炒作中國軍費增長問題,質疑之聲此起彼伏,「中國威脅論」的聲音扶搖直上。
不過,不必大驚小怪,每年大抵如此,無論中國軍費如何增長,都會遭人非議。你漲吧,他們說你「威脅世界」;你不漲吧,他們懷疑你「經濟疲軟」。
網上早就流傳一句老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只要我們搞明白下面3個問題,對各種質疑和非議,便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①你知道中國的國民人均國防經費世界排名嗎?
第53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次分論壇討論上,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奇普曼對中國軍費問題提出疑問。他稱亞洲國家軍事發展快,軍費龐大,其中中國軍費最高,位居亞洲首位。對此,傅瑩是這樣回答的。
有外國媒體認為,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時,軍費開支也緊隨其後,超過俄羅斯位列全球第二,並對此表現出深深的隱憂。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發布的最新年度國防支出報告稱,中國2016年的國防支出為1917億美元,比官方公布的高出457億美元。
簡氏防務周刊預測,到2020年,中國軍費比2010年增加一倍,將超過所有西歐國家國防支出的總和,到2025年,將超過除美國之外所有亞太國家的總和。
但是,西方國家對中國軍費開支測算一直存在差異。他們計算中國軍費不是按照現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計算,而是按照購買力平價法進行換算的,這樣換算出來的結果是數字虛高,但實際購買能力卻沒有改變。
若只是計算方式的誤差,也無怪乎,那麼我們再看看,所謂的「世界第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第二」。
以2015年為例,2015年美國國防預算為5975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中國1458億美元為世界第二,美國國防預算是中國的4倍還多,比排名在它之後的中國、沙特、俄羅斯、英國、印度、法國、日本、德國、韓國、巴西等10國的總和,還要多出177億美元。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美國用於保護國土的費用,每平方公里是中國的4倍還多,國民人均國防經費支出是中國的20多倍。日本用於保護國土的費用,每平方公里是中國的7倍還多,國民人均國防經費支出是中國的3倍多。
對此,我不想再多言,只想問問,指責中國軍費過多的那些人,難道中國真是土賤民微?
②你知道中國軍費增長為何不會阻礙經濟增長嗎?
影響軍費增長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就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三類做一個簡要分析。
——軍費支出佔GDP比重的問題。有人認為軍費支出佔GDP比重過高會拖累經濟發展,這種觀點在軍事經濟學領域已經成為主流。
改革開放後,鑒於國際大勢趨於相對和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國防建設要服從且服務於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這一時期軍費佔GDP比重從1978年的4.6%降到1984年的2.13%。
1999年以後,世界軍事變革風起雲湧,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啟補償式發展模式,軍費穩步增長。但15年間,除2007年、2008年、2010年軍費支出佔GDP比重超過1.40%外,其餘各年均在1.20%~1.40%之間。
近年來,我國仍然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2015年、2016年中國軍費支出預算分別為8890億元、9543.54億元分別佔GDP的1.29%、1.28%。
這個比重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不存在軍費佔GDP比重過高的問題。
——軍費增幅與經濟增幅的問題。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顯示,從1999年到2009年,我國軍費支出從1000多億元增加到4800多億元,總額翻了兩番還多。就此,有人擔心軍費增幅如此之大會不會不利於經濟發展?而數據顯示,1999年到2009年,我國雖然經歷了非典、南方冰雪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災害,但經濟增速依然快車道上直徑向前,從85195.5億元增長到了349081.4億元,年平均增長率10.05%。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軍費過度投入可能擠壓社會和經濟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公共開支。我國軍費支出預算一直以來都保持謹慎的態度,一方面要著力國防和軍隊建設能夠應對安全威脅,另一方面又要統籌與經濟發展、民生建設的關係。
以2016年為例,我國軍費支出9543.54億元人民幣,教育支出28056億元,大約是軍費支出的3倍,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548億元,大約是軍費支出的2.3倍,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3154億元,大約是軍費支出的1.4倍,城鄉社區支出18605億元,大約是軍費支出的2倍,農林水支出18442億元,大約是軍費支出的2倍。
綜上所述,我國軍費增長會阻礙經濟增長的擔憂是沒必要的。相反,強大的國防力量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安全環境,有利於經濟穩定。中國近年來之所以受到外商投資青睞,和平安定的環境是一個有利因素。
③你知道中國軍費開支六大去向背後的目的嗎?
2016年,中國軍網披露中國軍費開支六大去向:加強軍兵種和武警部隊的發展、實施軍事力量建設舉措、軍民融合發展、促進軍事鬥爭準備、加強軍事合作、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直言不諱地說,著重加強這六項內容的建設,目的就是為了鍛造鐵拳,固我長城,因為「一個興盛的民族背後,必定站著一支強大的軍隊」,如果說這就是「中國威脅論」的依據,著實難以讓人信服。
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是否對他國構成威脅,不取決於他是否強大,主要取決於該國的內外政策,中國一直以來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既不結盟,也不稱霸,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對他國有何威脅?若非要說威脅,恐怕是某些國家擔心中國和平崛起威脅他們的圖霸夢想吧!
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總統時就許下諾言,要建立強大的軍隊,讓他國無法露出牙齒。這一承諾正在兌現,據《環球時報》報道,2月27日,白宮公布2017財年預算,美國軍費計劃增長540億美元,這是繼2007年增長12%以來,最大一次漲幅。
這將支持美軍在霍爾木茲海峽和我國南海等地刷存在感。我國必須準備足夠的力量來應對這一問題,不然就成了笑不能露齒的小淑女了。
另外,我們可以把世界地圖擺在桌子上,好好看看中國周邊環境,就可以更清晰的看到為什麼我國一直要致力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
二戰結束之後,許多局部軍事衝突發生在中國周邊,「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等,哪一場不是就在中國之側?「薩德」入韓、南海爭端、緬甸紛亂、印巴衝突等等哪一件又不是緊鄰中國?
中國軍費增長只是為了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為中國和平發展提供安全保障,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危險,中國人與鄰為善的承諾是不會變的。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的努力誠意也是不會變的。2015年《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指明中國軍隊新的歷史使命,其中一項就是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
近年來,作為世界大國,中國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國際維和、反恐和人道主義救援力度在不斷加大,且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難道這些都不需要經費支持嗎?
中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一直堅持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他國勿用指手畫腳,大驚小怪。炒作軍費增長,渲染「中國威脅論」是傳統冷戰思維,當休矣。
推薦閱讀:
※中國單親教育第一人
※菅直人如坐針氈,要在釣島與中國開戰
※【推薦文章】中國人到底信什麼
※你知道中國歷史總共有幾個朝代嗎?——中國歷史朝代順序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