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奎:中國未來靠什麼實現增長
在這後一個三十六年,中國應該怎麼辦,如何才能保持增長?我認為,精密製造、汽車產業和養老消費將成為關鍵。
中華民族的復興歷程,如果從1978年改革開放算起,到本世紀中葉結束,一共有七十二年,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前後各三十六年。前一個三十六年已經在去年走完,後一個三十六年從今年正式開始,在這新的階段中國應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將增長保持下去?這將需要新的理論、理念和方法的支撐。
未來三十六年,中國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將人均GDP從現在的六千多美元提升到6萬美元,因為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候,主流發達國家的人均GDP也將達到6萬美元左右。在前一個階段,中國每年保持了約9%左右的發展速度,然而現在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自信了,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為經濟的增長問題而焦慮。而我認為,中國經濟仍然有很大潛力,重回高增長是有可能的,關鍵在於方法。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規律,一個國家要實現發達,一般要經歷三個可以量化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只要實行了工業化和城市化,人均GDP達到1萬多美元就沒有問題;第二個階段是自主創新和產業自立,一個國家如果實現了自主創新和產業自立,其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就沒有問題;第三個階段是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建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如果要達到4萬美元,沒有社會保障建設是不可能的。
第一個階段的城鎮化是通過生活方式的轉變來提高消費,第二個階段的產業自立和自主創新是通過生產方式的轉變來提升企業利潤從而帶動增長,而第三個階段的社會福利則是通過文明方式的轉變來提升弱勢群體的消費,從而將整個社會的消費拉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每一次轉變都可以帶來消費的大幅提升,當前中國也需要研究透世界發展的規律,堅定不移、按部就班地做好該做的事情。
將「精密製造」上升為國家戰略
當前中國正處於第一階段基本走完、第二階段即將開始的時期,等完成第一階段的城市化以後,人均GDP完全可以達到一萬美元。那麼,第二階段的自主創新和產業自立,應該從哪入手呢?我建議,應該將「精密製造」上升為國家戰略。
精密製造業提供的都是製造業的關鍵零部件,處於產業鏈的最頂端,是利潤最豐厚的部分。以空客、波音為代表的飛機,以蘋果、三星、華為為代表的手機,以通用、大眾為代表的汽車等,都需要大量的精密製造類產品。從規模上來看,精密製造業可以覆蓋整個製造業的大約三分之一。
目前中國進口集成電路晶元的花費已經超過了進口石油的數額。A股市場多次熱炒「物聯網」、「核高基」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核高基」等重大專項的每年投入合計不過數十億元人民幣,加上集成電路設備專項亦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而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三星、英特爾等企業每年的投資都在百億美元以上。而我國最大晶元企業中芯國際3年才拿到24億元人民幣,平均一年也就1億美元。精密製造業是資金、技術、人才高度密集產業,單靠企業無法支撐。晶元是個燒錢的產業,比如設計,使用國外的軟體,一個授權證書就要100萬美金。建設一條國際最先進的生產線,費用堪比一個航母編隊。
如果中國能提前在精密製造這一領域布局、深耕,就能儘快佔據世界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同時,精密製造也是當前中國尋求實體經濟發展升級的一個重要推手。
中國社會並不缺乏資金,缺乏的是氛圍和支持。在中國,某個領域一旦受到國家重視,資金、人才、政策就會密集地向這個領域集中,該領域也就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從中國前幾年的發展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發現這一規律。比如提出發展裝備製造業後,中國裝備製造業迅速成長起來了;提出發展新興產業後,中國太陽能、風能等產業也就迅速發展起來了。如果中國能像發展裝備製造業和新興產業一樣,將「精密製造業」寫入國家文件,進入政府的話語體系,讓「精密製造」一詞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熱門辭彙,各種各樣的資金就會迅速聚集到這個領域,這個領域就會很快出現突破,根本不需要國家為此投多少錢。國家的重視比單純的資金投入更為重要。
現在人們喜歡將轉型與升級混為一談,但科學地看,應該是先有升級,後有轉型,轉型只是升級的自然結果。西方國家之所以擁有現在的經濟結構,也是其產業升級的結果,等中國在產業方面完成了升級,經濟自然也就轉型了。因此我們必須先從產業升級入手,而振興「精密製造業」就是進行產業升級的一個最好的抓手,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將其列入國家發展戰略。當前中國每個產業都已經足夠大,最關鍵的就是與精密製造密切相關的核心零部件不能自給,而這也是中國實體經濟最後一塊短板,只要把這塊短板補上,中國實體經濟的各個產業就實現了自立,這就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增長到人均GDP兩萬美元。
汽車業將替代房地產成為中國新引擎
居民購買汽車是一種擋不住的趨勢,擁堵也並非城市的必有現象。汽車的單價雖然比住房低很多,但後續消費大,而且每隔幾年就要更換一次,因此從長遠看,汽車產業的規模要超過房地產行業。目前,「有房沒車」在中國還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但是在發達國家人均汽車擁有量早就超過了1輛,美國的比例是1:1.3,其他發達國家還要更高。而根據最新數據,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在2014年末首次超過百輛,達到105.83輛/千人,也就是差不多十個人才擁有一輛車,因此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十倍左右的增長空間。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為一億五千量,未來還有十億輛左右的增長空間,這新增的十億輛汽車所帶動的生產與消費將是多大的規模!如果再加上前面城市化和精密製造業的作用,足以將中國人均GDP提升到人均3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其實,汽車對提高經濟效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北京人們常說乘地鐵是最快的交通方式,可那是在堵車的情況下,否則,走環城路比乘地鐵要快三倍,即使輕微堵車,也要快上接近一半。道路狹窄是導致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只要將城市道路改造得足夠寬闊,或是道路網的密度足夠大,堵車現象完全可以避免,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口密度很大但並不擁堵的城市。城市道路密度過小,仍然是制約汽車發展的核心原因。
中國城市城市道路面積狹小,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在新建的城區,道路都比較寬闊,堵車現象也不嚴重,而老城區的道路結構大多是上世紀的規劃,根本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很多老樓又無法及時拆除,才導致了擁堵現象。比如北京最重要的三環路目前只是雙向六車道,早就應該改造成雙向12車道。當前中國汽車業已經進入爆髮式增長時期,因此汽車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完全可以期待,並將很快實現。目前政府應該做的就是城市道路改造,將現有道路加寬、加密,以適應21世紀人們對汽車的需求。當然,道路面積並不需要增加十倍,只要現有的道路面積增加兩三倍,就足可以容納超過十倍車輛,因為只要不堵車,道路的通行量是很大的。
中國一向以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為榮,但在所有的基礎設施中,僅道路一項就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比如美國現有鐵路40萬公里,按照中國鐵路中長期規劃,中國鐵路里程到2020年,將達到10萬公里, 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鐵路里程才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中國人均鐵路里程也僅相當於美國的十六分之一。目前美國擁有高速公路約10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僅比美國的一半多一點,人均高速公路里程約為美國的八分之一,按中國高速公路網的規劃,中國計劃用三十年建成8.5萬公里高速公路,即使這一目標實現,中國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也只有美國的不到五分之一。 中國在道路建設方面還有很強的潛力。
養老消費的巨大潛力
如果說精密製造和汽車消費是未來十年的增長點,老年消費則是未來二十年的經濟增長點,我們的經濟發展要達到四萬美元,沒有社會福利的支撐是不可能的,福利社會對經濟最大的拉動作用就是養老消費。
退休後的老人有穩定收入,無後顧之憂,消費潛力不亞於年輕人,中國大規模推廣「五險一金」不過十來年的時間,這一措施要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大概到2020年之後擁有養老金的人群在中國才會佔據較大比重,到那時候,老年消費才會增加。當前中國的老人也並不少,但是絕大部分沒有養老金,因此還不能形成老年消費。養老金的工資替代率一般為工資的百分之六七十,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大約為3億人,如果這些都有養老金的話,就基本相當於增加了3億消費人口,這又將是怎樣龐大的經濟規模增量!
在前面城市化、精密製造業、汽車業三大經濟增長點的基礎上再加上老年消費,可以使中國人均GDP再增長一萬美元,達到四萬美元,基本達到美歐等發達國家現在的發展水平。
老年消費不可忽視,有研究預計,中國的老年消費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3萬億元,2030年將達到8.6萬億元,2040年將達到17.5萬億元。目前日本人平均每年的出遊次數是9次,美國是7次,而中國只有2次,在旅遊中,老年旅遊將成為中國旅遊業的重要增長點。2020年,中國退休金總額將達28145億元,到2030年,退休金總額將達到73210億元。這些退休金足以支撐老年消費的發展。
為了讓將來的老年消費更加旺盛,我認為,中國目前應該增加企業繳納保險的強制性,現在增加一個養老保險,未來就多一份消費,經濟就增加一份動力。也就是現在年輕公民繳納的養老金就是十年、二十年後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力量,政府不可不未雨綢繆。老年消費可以使中國人均GDP再增長一萬美元,達到四萬美元。
當然進入發達社會之後,經濟點不像以前那麼單一,那麼經濟增長點也將明顯趨於分散,但是增長潛力都會更大。在未來,比如美容化妝品、城市清潔美化、居民健康休閑娛樂、美食旅遊等方面的消費都會大幅增長,這些分散在各個領域的消費就足可以將中國經濟提升到人均GDP六萬美元。
版權聲明:本文為新華網思客獨家稿件,謝絕轉載。授權合作請聯繫sike@news.cn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最美麗的《詩經》[轉]
※中國電影涉嫌「集體有意識」抄襲很可怕
※台州人口普查查出常住人口596萬多人 陳姓最多 萬姓網.中國(中華萬姓經濟總網)
※僅靠耳朵狂吸80萬粉,網友稱:她是中國最美耳朵
※俄單身姑娘3000萬,面臨男人荒,中國男人成搶手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