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為何難接受基辛格建議?

中美為何難接受基辛格建議?

丁咚 文

作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見證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此間北京舉行的一場高層論壇上表示,在南海(南中國海)問題上,中美需要類似於《上海公報》或某種共識,「避免軍事衝突」。

他認為,《上海公報》的實質是,雙方都知道想達成一個說服對方的絕對性結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採取宏觀地、原則性地闡述立場的方式,達成公報。當前的南海(南中國海)問題正需要這麼做。

自1971年參與中美正常化進程以來,基辛格都是中美調和論的代表性人物。由於在中國政界的廣泛人脈,其經營或代理的商業活動在中國的業務開展得紅紅火火。而他也是極少數獲准在中國大量出版著作的外國政界人物之一。依靠他的智慧和技巧,他將政治見解、商業活動和自身的經濟利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在兩國都獲得巨大成功的罕見人物。事實上,他的觀點對中美來說,都不無借鑒意義。

就如同此次它提出中美須達成類似於《上海公報》這樣一種共識,其實在美國學界並不孤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戴維·藍普頓早在習近平正式訪美前就提出中美應締結第四份聯合公報以重新規劃兩國關係。儘管在後來的雙邊會晤中它並未成為現實,但它越來越成為美國各界所期待的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選擇方向之一。在此問題上,基辛格的論點具有一定說服力,他說,「如果中美出現分歧,就無法實現構建世界秩序的目標。」他從實用主義角度考慮問題,強調中美(在當前情形下),要在短期策略戰術層面問題和長期戰略目標之間的空白地帶找到合作的領域,進一步推進雙方關係發展。

不過,基辛格還有藍普頓可能都低估了兩國關係的嚴峻程度以及兩國存在的分歧越來越深刻和難以調和的現實,就兩國關係或者南海問題締結新的共識可能暫時缺少現實基礎。

這首先是由於南海問題只是中美之間衝突的一個「附著物」,不僅不是全部,也不是兩國關係實質之體現。表面上看,中美在南海的衝突是孤立的。美國並不是全面在中國周邊展開軍事部署,在南海如此集中、大範圍、持續地展示軍事力量,是目前的罕見舉措之一,也是美國真正將「重返亞太」戰略付諸實施的標誌性事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兩國在南海的分歧和對立最直接、問題最突出,而且美軍的行動受到周邊國家迫不及待的支持。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以及進行相關的軍事部署,促使美國認真對待亞洲局勢的發展,考慮並具體採取積極的措施予以應對。

其次,隨著中國國家安全和外交理念、政策的深刻變化與轉型,中美之間的衝突和對抗正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和不可避免。中國主張的新型大國關係不受華盛頓待見,就表明,美國無意按照中方的意圖行事,將兩國在價值觀和政治層面的根本對立置諸一邊而只從功利主義層面處理兩國關係,儘管它們具有強大的誘惑力——畢竟它們能帶來切切實實看得見的利益。

但我認為,美國的國際責任感和價值觀榮譽感始終是阻礙中美向「新型大國關係(中方定義)」發展的根本障礙之一。美國意識到,在中國將政治安全作為前提進行利益交換的外交原則下,是其不可接受的。正因如此,它才會借南海衝突激化之機,連續不斷地向南海部署軍事力量,最近美菲軍事合作進一步發展,美軍獲許在菲律賓的四個軍事基地派遣部隊。

也正因如此,趁著朝鮮核、導計劃實施,它正在全方位增兵東北亞,對中國的戰略壓力與日俱增,包括將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在韓國的部署列入日程。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甚至將擱置已久的「美印日澳」四國軍事同盟重新作為美國的戰略選項之一。

各種跡象表明,中美關係已經跨越「臨界點」,進入「次冷戰」,雙方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和對抗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和具戰略性的。在其中一方選擇放棄或者雙方未在重要領域進行妥協之前,雙方達成新的共識協議不具有現實前景。

推薦閱讀:

給應徵大齡未婚男的建議
港澳雙城記:港澳自由行攻略(建議收藏)
劍指首相寶座 麻生建議靖國神社「去神格化」
糖尿病飲食控制,控營養師給出的建議效果好·!
傳統文化啟蒙讀物《弟子規》釋文,家有小孩的人建議收藏(孝篇)

TAG:建議 | 基辛格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