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一:坐得住

  一些年輕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效果不滿意,但又想不出好的辦法,常常是一籌莫展,十分無奈。其實,不論是學前的幼兒,還是上小學的兒童,孩子的學習任務主要是上學後由學校老師來指導完成的,家長(幼兒園的老師也應如此)沒有必要(有的也不可能)下很大的功夫去教孩子的知識,只要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把功夫下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上就可以了。  因此,不論是學前的幼兒,還是上小學的兒童,家長要著重從「坐得住」、「聽得進(或讀得進)」、「記得准」、「用得上」幾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他們進入學校或升入高一級的學校乃至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坐得住  學習需要心靜,心靜才能學習。焦急的情緒、浮躁的心情是難以進行學習的,成人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同時,只有坐得住才能靜下心,坐都坐不住,是難以靜下心來的。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坐得住的習慣,使孩子能夠進入心境的境界。  培養坐得住的習慣要從坐姿開始,不論是坐在椅子上,還是坐在沙發上,或是坐在小板凳上,都要坐得穩,坐得直,不偏不倚,自然放鬆,眼睛向前平視。開始訓練時,可以要求孩子在三五分鐘內,不旁視,不晃動,不抓耳撓腮,不左顧右盼。同時,引導孩子在大腦中默默地背誦詩文或是思考問題,也可以什麼也不想,使大腦進入空白狀態。隨著訓練的深入,坐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也可以伴隨著講故事、讀書、聽音樂等進行。  在培養孩子坐得住這一良好習慣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也就是說,不僅在家長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坐得住,家長不監督的時候也能坐得住,去自覺、積極、主動地學習。家長可以通過鼓勵、抽查或檢查學習效果等方法,努力使孩子養成自覺約束自己的好習慣,要力避離了拐棍就到的現象發生。  根據心理學原理,幼兒、兒童有意注意的時間是有限的。研究證明,兒童能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時間是:5~7歲在15分鐘左右,7~10歲在20分鐘左右,10~12歲在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在30分鐘左右。一般來說,幼兒能夠在10分鐘左右、兒童在15~20分鐘左右精力集中,專註於某一事物,訓練就取得了初步效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孩子就有可能分散精力而要動了,這屬於正常現象。  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有意注意時間,隨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家長要求孩子也像大人一樣,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這是不科學的,孩子也是難以做到的。逼得緊了,孩子就會偷偷地不聲不響地玩兒,一個鉛筆頭兒、一張紙也能玩上十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科學的方法是,根據學習任務,定質量,定數量,定時間,允許孩子精力分散的時候,或是做不下去的時候玩一會兒,調整好了心境再坐下來學習。這樣的效果要比一味地坐著學好得多。  訓練坐得住的目的是使孩子能夠靜下心來,為進入學習狀態做準備。坐不住則難以學得進,一些幼兒園或學校機械照搬所謂的「快樂教育」、「自主學習」等教育理念,課堂上學生可以東倒西歪,隨意走動,甚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對「快樂教育」、「自主學習」的嚴重歪曲,其結果是把學生的思想搞亂了,心情搞浮躁了,想學也學不進去了。久而久之,學生不但不願受紀律的約束,養成散漫的習慣,還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放棄學習。這是家長和教師都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坐得住是針對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而言的,並不是提倡孩子要一味地坐下去。該運動的時候還是要運動,不該坐著的時候也不要一直坐著。否則,該運動也不運動,把孩子約束得老氣橫秋,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育的。

推薦閱讀: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在你身上會學到什麼
圈內少有的痴情好男兒,甘為他人養孩子
寶媽必學,這些菜孩子才最愛!
彭華勇:孩子咬指甲,你做對了嗎?
成年人該怎麼玩?玩什麼?

TAG:孩子 | 習慣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