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專題講座第六講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
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
李道湘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的專題叫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今天這個專題我主要想給大家講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講一下什麼是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再一個問題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的趨勢;第三個問題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用的抬升;第四個問題是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長期延續發展而從未中斷過的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人類文化最輝煌的組成部分。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文化始終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
但在今天,經濟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對各民族文化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中華文化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那麼我們今天講的專題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或發展的趨勢,以及對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帶來的挑戰。中華文化在這樣一個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應對利用這些機遇來應對這些挑戰,希望我們今天的挑戰能夠給大家提供這樣一些幫助的思路。
一、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問題所以第一個問題我們講一下叫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我們說全球化是世界經濟浪潮,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叫全球化。
關於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理解和界定,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什麼是全球化呢?一般而言,所謂全球化,是指人類在跨越地域空間、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社會障礙的基礎上,在全球範圍內充分實現溝通和理解,進而不斷達成共識和形成共同行動的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把全球化也稱為全球一體化。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體化」並非絕對的同一,而是多樣性的統一。
什麼叫經濟全球化?所謂經濟全球化,簡單地可以說就是經濟一體化。就其具體涵義而言,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面理解。更多學者都是從這兩個方面來理解的。
有學者認為,從生產力運動和發展的角度看,經濟全球化是指資本、商品、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世界各國各地區日益相互依賴,日益緊密地聯繫成為一個整體的歷史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經濟全球化對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意義之所在。
如果從生產關係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全球化的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這是一些學者從生產力從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理解來解讀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球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性,它的邏輯仍然是:資本企圖通過自身矛盾普遍化的方式來克服矛盾,以向國外轉嫁危機的辦法來解決危機。在全球經濟繁榮的表象背後,還有13億人在飢餓和貧困線上掙扎。
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角度來解讀經濟全球化,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方面的意義:積極的意義和消極的意義。從積極的意義上看,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為我所用,也可能受到傷害。對於各國來說,一方面可以在經濟全球化中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使自己處在一個更大範圍、對手更強的環境里。競爭的規律是「強者勝」,這就可能導致擁有更大優勢的國家獲得更多的利益,而那些弱勢的國家則可能只得到很少的利益,甚至會遭受損失。由此可能帶來各國經濟發展差距拉大,導致更為嚴重的兩極分化。極度的貧困會產生政治社會動蕩,這種動蕩不僅會危及一個國家,還會波及一個地區,甚至更大的範圍。
但是,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別無選擇,只有應對挑戰。
此外,經濟全球化必然對當今世界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其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經濟全球化的雙重性也必然表現在文化上,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經濟全球化對文化的發展以及對中華文化產生的衝擊和影響。中華文化既要走向世界,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這是難題,但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我們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我們必須對他深刻的內涵和背景有清楚的認識,同時也要清楚的認識到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是一個統一化的世界。所以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無法超然脫俗於全球化的進程之外。所以我們必須要面對它,所以我們要積極的融入它,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取我們最大的利益。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的趨勢
第二個問題講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的趨勢。我們今天講的是文化,所以我們要把中華文化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考察,去分析,去認識,你才能認準、才能確定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在這個世界全球化浪潮中處於什麼地位,你應該發揮什麼作用。你如何去應對這種潮流。
那麼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呢?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全球化運動,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而且表現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廣泛的社會生活領域。對於政治、文化、意識形態來說,經濟無疑是最強大的推動力量。藉助於交通運輸的便利和信息傳播手段的現代化,改變對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和價值觀念,也可以說它在悄然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全球的面貌。
從文化的視角來講,文化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和發展呢?我們認為對文化的發展方向有很大影響,表現為三種趨勢: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文化殖民化。
(一)文化全球化趨勢首先就講文化全球化趨勢。什麼叫文化全球化趨勢?我們要深刻理解它的含義,所謂文化全球化,是指不同民族的價值觀、思想意識、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在全球範圍內交流、碰撞和融合,並不斷形成共識的歷史過程。如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樣,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也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客觀現象。從理論本質和邏輯的規定上講,有經濟的全球化,勢必有相應的政治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換言之,文化的全球化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一個能夠成立的理論命題與論斷。為什麼?為什麼會有文化的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存在的客觀基礎是人類文化共性的存在。就是不管你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文化,都有一種共同的東西存在,所以才會有文化的全球化,普遍的流行。
文化的全球化是對應於經濟、政治而言的,所以,它只能是狹義的,主要指價值、觀念、精神、倫理的全球化。
文化的特點和多樣化是活生生的現實,就是在世界上現存的國家和民族當中都有文化的特色,比如中華文化有自己的特點,法國文化有法國文化的特點,英國文化有英國文化的特點,德國文化有德國文化的特點,印度文化、日本文化等,還有南美的巴西都有南美的各個地區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幾千個民族和近兩百個國家的存在就是明證,但這不等於文化就只是根植於不同民族和國家意志的文化。從更宏觀的歷史時段和文明類型來看,是存在人類共同文化的,這種人類的共同文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客觀基礎。現存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當中,有沒有一種共同的東西存在的呢?比如中國文化、美國文化、巴西文化等等這些文化除了自己的差異之外,有沒有共同關心的問題?如果有共同關心的問題,這就是文化全球化存在的基礎。
首先,文化的主體是人類整體。也就是說人類在整個文明的歷史當中,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們考察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歷程當中,是有很多共通性的,人們說經歷的歷程往往是相似的。也就是說,當人們習慣於把文化的主體定位於社群、民族、國家時,人們所看到的只能是五彩繽紛的多元文化、異質文化。但是,如果人們改變一下這種思維定勢,嘗試著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視,自然就難以否認文化的共同性。
比如當代人類面臨的生態、環境、資源、人口、毒品、艾滋病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化問題,這種載體並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國家,而是整個人類,解決這些問題,靠各國孤軍奮戰根本無濟於事,它關係到人類的共同利益,從而要求整體的認同和行動。於是,全球意識、全球觀念應運而生,這種新觀念和新意識無疑是人類整體意識的出現。所以這就是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共同的,這種共同的基礎就會產生共同的文化意識、文化理念、文化思想。
另外,文化的內容及其認同表現出一致性。這表現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在某些問題、某些領域、某些現象上可以達成共識,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趨同,而這種共識文化、趨同文化恰恰是文化的全球化。如全球意識,我們常常使用的,我們現在可以叫做地球村,那麼由於交通的便利、信息的發達,使我們相互之間可以親密接觸。在遙遠的非洲,在遙遠的南美洲所發生的事件,都如同發生在眼前一樣,這就是全球化的表現。
所以現在全球意識、全球倫理、網路文化、生態文化、可持續發展、消費文化、大眾文化、現代化理念等等都是現實存在著的文化觀念。這些觀念根植於全球化、網路化浪潮,是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總之,這些問題、現象是全球性的,引起各民族、國家的關注與共鳴,從而表現出文化的共質性。那麼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發展,出現的這樣一種一體化、全球化的現象,表現出一種文化的取向、一種趨勢,這是不可否認的。一種流行的思想、流行的觀念,不僅在這個國家流行,而且很快迅速的在其他國家進行流行,包括流行語。那是不是說在全球化浪潮下就這一種趨勢的呢?也不是。還有另一種趨勢就是文化多元化發展。
(二)文化多元化發展什麼叫多元文化?所謂文化多元化,是指全球化進程中民族文化的存在和發展。也就是說在不同國家和民族裡面這種文化的共融性的趨勢下面,在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裡面,全球的浪潮當中,要始終維護全球化的特點,這就叫文化的多元性或者叫多元文化的發展或者叫文化的多元化。
所以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關係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文化的全球化並不能完全消解文化的多元化,多元化表現為民族性。
一般來說,在經濟全球化的強烈衝擊下,與大眾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表層文化最容易發生「趨同」現象。如果人們用手機,蘋果剛發布的一個蘋果6,蘋果5,這樣一個新的產品的發布可能會引起世界很多追逐者的崇拜,包括它的很多東西被世界很多國家的人共同接收,這就是趨同,這就是表層文化的趨同,包括服裝,包括我們現在西方的名牌,耐克阿迪達斯等等在全球受到追捧。這就是趨同現象,這是從物質層面,從表層文化層面趨同的。
包括麥當勞、肯德基,受到那麼多的年輕人、兒童、青年人的青睞,它也是一種文化,麥當勞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餐文化,快捷、乾淨等等都是快餐文化所有的,西方的快餐文化,所以人們趨之若鶩,都認同。
但是一定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這種領域的文化現象變化會慢的多,特別是表現在一個民族的語言、藝術、倫理、宗教、哲學中的文化「深層結構」,包括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宗教信仰、審美情趣等,則有較強的相對穩定性,不是說你想趨同就趨同掉的,不是說你同化就同化掉的,也不是全球一體化能給他化掉的。
所以美國所推行的文化全球化雖然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有勢不可擋的力量,但是它也有明顯的限制,至少在具有悠久傳統的那些民族的精神文化領域,其核心價值不是那麼容易被「同化」的,要說「同化」也是外來文化的本土化。
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的全球化推動了文化多元化發展,促進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們的相互溝通和交流,有益於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互補和吸收,從而形成共識,有利於人們加強合作,解決共同面臨的難題,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這個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發展。因為每一個民族在全球化裡面既要希望使自己的文化融入世界潮流當中去,希望被其他國家和民族所接受,同時它也要強力的維護本民族文化的特色,那麼我們知道,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時候,這個民族一定是要消亡的,會衰落的,所以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在維護自己的文化,中華文化也不例外,我們也在這個全球化的浪潮當中竭力的來保持我們自己文化的特點。
(三)文化殖民化傾向那麼在全球化浪潮當中,還有一種取向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那就是文化殖民化傾向。所謂文化的殖民化,是指某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其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經濟、政治主導地位,自覺或不自覺地強行推行自己的文化製品和價值觀念,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響、同化他國的文化現象。
文化殖民主義往往等同於文化帝國主義。它的特徵是:以強勢文化壓制、排斥、甚至最終吞噬弱勢文化。其目的,一是獲取國家現實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一是確立自己的文化主導權,以便按自己的意願和生活準則塑造世界。殖民意義上的文化全球化是不平等的文化交往,是國際舊秩序的表現,是我們必須反對的文化全球化。
第二個問題我們主要介紹了一下全球背景下文化發展的三個趨勢:那就是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的殖民化。正是因為在這種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有這種趨勢,它構成了對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化的挑戰,所以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文化包括中華文化我們也應該在這個背景下制定我們的戰略,來應對這種挑戰,既要融入世界文化當中,也要有自己文化的特色。正是由於這種全球化背景下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發展的趨向,從而提升了文化在世界政治當中和國際政治當中的作用。在國際慣例當中或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地位在不斷的提升。
三、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用的抬升所以第三個問題講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用的抬升。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所表現的三種趨勢,提升了文化對國際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影響力。我們知道,全球化的趨向,全球文化的多元化,特別是全球文化殖民化的存在,它對人民的生活、對人民的價值、對人民的觀念、對人民的思維方式都影響極為重大,它可以是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中間。那麼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用的提升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那麼表現在這些方面。
(一)文化成為影響國際政治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第一文化已經成為影響國際政治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後,伴隨著格局轉換和力量重組,冷戰時期處於被壓抑狀態的許多因素開始躍居國際政治的前沿,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的因素重要力量,從而使影響國際政治的因素呈現日趨多維化的特點。我們知道,過去這種國際政治的力量,在國際前沿裡面被分成兩大陣營,就是美蘇兩極格局存在的情況下,很多要素、很多力量都被壓在裡面,要服從世界這兩大對立力量的鬥爭,包括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包括東歐包括中國等等一大批的社會主義,為了與西方對抗,必須要服從於統一的陣營、力量的安排,所以這個陣營當中的許多矛盾許多要素都被壓抑下來了,要服從於大局,兩極格局崩潰之後,美蘇兩極崩潰之後,世界成為一種多元的,各種政治力量在這個時候都解放出來了,所以影響國際政治,影響國與國之間的各種要素也浮出水面來了,所以這個時候,文化的力量突然凸現出來了。
我們知道,全球化作為始於近代,以世界相互依存關係不斷加強為特點,推動世界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從孤立靜止走向相互依存的客觀歷史進程,其步伐在冷戰後不斷加快,而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化的衝擊並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了特定的作用:一方面文化具有交流、吸納、擴散、涵化和融合等功能,從而推動文化世界化的過程,也推動了全球化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由於各個文化民族之間的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差異、矛盾乃至對立和衝突又造成對全球化進程的阻礙和解構作用。這就是文化的兩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可以觸動全球化的進程,同時又阻礙了全球化的發展。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那麼文化在冷戰後對全球化進程的助推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1)冷戰後國際關係意識形態藩籬的拆除,使不同文化交流、磨合、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文化世界化趨勢的加深構成了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動力。(2)新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文化傳播的速度不斷加快,使得文化的交流面和交流量不斷擴大,從而使人們對人類共需的文化進行取捨和選擇,而通過文化認同及其對世界的文化整合推動全球化進程。
(3)伴隨經濟的國際化,不同文化體系的碰撞與融通,使不依地理環境、社會體制、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為轉移的全球文明的生成有了現實可能性,偏於一隅的文化傳統及價值認同將為脫胎於各種文明體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並日益在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尺度和調節機制。也就是說,原來各自的那種文明或價值的認同,被更多的文明國家或文明文化所能夠認同的文明所取代,這就是文化全球化的結果。
(4)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的不斷加劇,使人類在許多問題上達成共識,進而推動不同文化體系的融通與認同,並孕育出具有人類共識色彩的行為規則、價值觀念及道德規範,所以全球性問題的不斷加劇呼喚著關注人類命運的全球意識及國際協調機制的形成,而這無疑將以文化的認同和融通為基礎。
文化對全球化進程的助推作用誠如我國一學者所言:「對國際關係進行歷史考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的一條線索是,人類以許多小的文明地區逐漸融合交流,逐漸形成一個大的地區文明,到了20世紀,實際上非走上一條人類共同的文化途徑不可了,這裡並非是說取消了文化的地方特徵,而是指人類文明在越來越多領域找到了共同點和運用了共同的價值標準。
在冷戰後的國際社會,與文化世界性並生的另一世界走向是文化的民族性倍受重視,文化矛盾和文化衝突以及文化認同相對於經濟合作和政治認同的滯後性構成了解構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在許多向現代化轉型的國家中,文化「尋根意識」和「復歸情結」作為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被動回應,在國際舞台上時時閃耀出耀眼的光芒,文化保守主義不僅表現於觀念和情感,甚至以民族主義作用於當代國際政治。
當民族文化的歸屬指向蛻變成民族偏執、民族岐視、民族沙文主義等極端形式,並對異域文化充滿仇視時,處於靜態的文化差異便在碰撞中衍生出文化衝突,甚至直接捲入國際衝突之中,並解構和阻礙全球化進程。
再言之,由於國際政治中存在已久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的刺激效應,落後的民族及國家面對西方主勢文化的衝擊,希望依賴於傳統回歸和文化尋根同西方的文化擴張進行抗爭。這一大段的引述,一是說明在全球化背景當中,文化的全球化已成為推動全球化的一種進程,各種文明之間的整合不斷的進行,由於不同文明之間的整合推動了文化或者全球化的進程,同時另外一個方面,各個不同的民族特別是相對落後弱勢的這種民族國家,有要堅守自己國家的文化,由此而造成民族文化之間的衝突,或碰撞,由於這種碰撞或衝突是這種全球化進程必然受到阻礙,這就說明文化在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國際政治當中,各種力量進行組合的一種力量,同時又變成了各種力量形成自己力量的這樣一種力量,形成自己的政治力量來對抗另外政治力量的一種力量,所以這是文化在國際政治當中的作用的抬升,一種具體的表現。
(二)文化成為影響冷戰後國際衝突的重要因素冷戰之後,文化作用提升還表現在第二,文化成為影響冷戰後國際衝突的重要要素。首先,不同質文化的矛盾與衝突構成了誘發國際衝突的重要因素。例如中東,以色列、巴勒斯坦這兩種文化之間的衝突既是一種主權的衝突、領土的衝突,也是一種文化的衝突,所以這兩種不同文化的衝突已經延續了如此多年,不可調和,所以不同的文化也是引起衝突的一個重要方面。
所以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徵,不同文化體系的矛盾衝突由來已久,尤其是作為文化理論層面和心理層面的政治文化、價值觀念、哲學思想、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等因素的排他性,一直是影響國際衝突的深層要素。
但冷戰制衡機制的散落更為文化參與國際衝突提供了歷史契機。冷戰後的前南斯拉夫衝突、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納一卡衝突以及其他以民族衝突、種族仇殺和宗教紛爭等表現形式,包括伊拉克之間教派之間的衝突、包括敘利亞教派之間的衝突等等都表現出文化直接往往成為影響或參與到國際政治的衝突當中去,所以冷戰後的這種國際衝突,往往都塗上了一種文化特色。
另外,文化的保守性、民族性、封閉性和排他性強化了國際衝突政治解決的難度係數。
國際衝突一旦染上文化色彩,衝突的雙方便會根據自己的價值尺度和人文標準對國際衝突進行認識和判斷,並為自己的政治行為及目標尋求符合自身價值認同的文化界說,從而使利益和權力的爭奪升華和內化為神聖的文化追求,被納入文化範式的行為和目標因具有了文化傳統的合法性而在現實的衝突中喪失了妥協和讓步的餘地。
任何讓步都會因詆毀傳統和褻瀆文化而痛苦萬狀並招致民眾的抵制和抗議,從而使衝突綿亘不絕,令衝突雙方在文化靈光的役使下爭鬥不止,難於退讓,極大地增加了通過磋商和談判解決國際衝突的難度係數。就是說國際衝突一旦染上了文化特色,特別是染上了民族文虎的特色,因為它已經關係到這種衝突基因不是利益衝突、領土衝突,而是文化的衝突、價值的衝突,甚至會上升到民族的尊嚴之爭,所以這種衝突是沒有辦法進行協調的,甚至也就增加了對解決這些衝突的難度,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就是說文化已經成為影響冷戰後國際形勢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成為冷戰後國際合作的重要橋樑文化在冷戰後作用提升的第三個方面是,文化成為冷戰後國際合作的重要橋樑。我們前面講了,文化雖然已經成為了引發衝突的要素,以及成為阻礙解決衝突的要素,同時我們也看到,文化也成為冷戰後國際合作的重要橋樑。
首先,同源文化的歷史認同與血緣親和功能構成催生冷戰後國際合作和區域性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媒介。所以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由於民族的融合與衝突,國家的聚散離合以及文化的自身擴散,許多同一文化體系經過歷史變遷形成跨民族、跨國家的特點,使一種文化分布於不同的民族、種族及國家和地區。
歷史的滄桑世事使世界發生了物是人非的變化,但作為一種歷史積澱的同源文化仍對作為文化載體的民族和國家有著強大的內聚力和向心力,並以文化的歷史認同功能和血緣親和功能成為構築國際聯盟和加強國際合作的紐帶。
冷戰後,同源文化再度顯示出其政治感召力,基於共同文化的文化傳統、歷史記憶、精神信仰、生活方式而產生的共同情感歸屬,構成了架構和催生國際合作、構築國際聯盟的文化紐帶。
西方國家不斷地對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進行協調,西太平洋地區儒家文化圈國際合作的加強均表現了同源文化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例如,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同樣植根於共同的歐洲文明及近代以來產生並持續也同樣伴隨著與經濟一體化進程形影相隨的文化匯合過程。這個意思就是同源文化更容易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這種同源文化可能因為歷史發展的演變,可能已經分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國家,但是由於同源文化很容易把不同地區和不同國家的各種政治力量融合到一塊去,同時推動國際政治間的合作,相互之間的這種合作,變成一種聯盟,比如歐洲聯盟,歐盟實際上是根植於歐洲文化的共同文化基礎上,文化傳統上,這種價值理念、傳統、習慣都一樣,所以它更注意構築一種聯盟,歐洲聯盟也是這樣一種情況構築出來的。
另外一個,異質文化增加了互相碰撞、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的基礎,實際上也成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往的過程中相互的吸納、相互的吸取、相互的借鑒,由於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從而也促進了國際關係兩個融合。所以隨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每一種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吸納著異域文化的合理成份,不同文化在珍視自己文化的基礎上,對異質文化的認同也在擴大。
(四)文化成為冷戰後國家主權鬥爭的重要工具文化在冷戰後作用提升的第四個方面,文化成為冷戰後國家主權鬥爭的重要工具。冷戰後,文化作為與政治主權和經濟主權等「硬權力」相對應的一種「軟權力」,日益成為影響冷戰後國家主權鬥爭的重要工具,國家利用文化達到政治擴張或保護主權的目的尤為明顯。這種趨勢表現在:
第一,利用文化進行政治滲透的文化擴張主義,尤其表現為西方國家利用自己的文化相對優勢規範和主宰冷戰後的國際秩序。
西方國家在冷戰後的國際戰略中不斷加強運用文化力量制約、影響世界事務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進程。
美國的柯林頓政府認為美國的「政治和經濟聯繫由於美國文化對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補充,這是一種新的我們可以利用的『軟力量』,在國外促進民主與人權不僅是一種道義上迫切履行的義務,而且是一種支持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可靠戰略方式。從這一觀點出發,「新干涉主義」成為西方國家利用文化霸權發動戰爭的依據。在科索沃危機中,英國首先布萊爾、美國總統柯林頓就是把「新干涉主義」付諸於解決衝突的實踐當中去。
第二個方面,就是文化成為冷戰後主權鬥爭重要工具的第二個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利用文化捍衛國家主權。多數發展中國家面對西方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的俯視,都「把對本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作為維護自己民族存在的武器,對外來文化採取排斥的態度,而對自己的文化加以保護,視之為自己生存的象徵。」
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幾乎都奉行文化保守主義,並以文化抗爭回應西方文化的壓力和挑戰,並且日益將作為國際政治軟權力的文化升華到國家主權的高度,產生了捍衛文化即捍衛主權的強烈文化主權意識。這就說明,發展中國家也利用文化來捍衛自己的國家主權,在與西方發達國家強權的鬥爭當中,把捍衛文化的主權已經上升到維護國家主權的高度,這就是文化在冷戰後的作用的提升的表現。那麼我們講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冷戰後文化作用的提升的幾個方面。
四、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的走向第四個問題我們講一下,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的走向。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不斷深化,在碰撞和交流中優勢互補,最終達成共識;另一方面,文化的殖民化對民族文化造成嚴重衝擊,民族文化的特點將被削弱,甚至丟失,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存在面臨危機。
中華民族文化作為世界文化中一個組成部分,不能也不應該離開世界文化發展的大道,相反,我們要自覺地融入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之中。因此,中華民族文化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憑藉全球化的機遇,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我們;另一方面,在全球化過程中,中華文化必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決不能被「西化」、「同化」掉。這就是扣住我們今天的主題,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的走向。它的意思是面向全球化的浪潮,面向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中華文化應該怎麼樣應對。全球化作為難以抗拒的世界走勢對原有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和挑戰。所以中華文化在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下應該怎麼辦?
(一)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中華文化應建構更具開放性的文化系統第一,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中華文化將應該更加開放,建構更加開放的文化系統。全球化作為難以抗拒的世界走勢對原有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和挑戰。中國傳統文化自近代陷入危機後就一直面臨著如何實現文化重建的挑戰。
在文化世界化成為全球化重要內容的今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構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強化,都使得中國更廣泛、更深刻地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去,這勢必使中華文化在文化世界化的過程中面臨新的選擇與建構,建立具有開放性、民族性兼具的文化系統無疑是跨世紀中華文化戰略的重要任務。中華文化系統的開放性應體現在對自己文化的反省審視和對外國文化的批判上。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系統應該怎麼樣建構。有幾點必須要重視。
第一,應將中華文化置於人類文化的大系統中,通過文化的交流、吸納和選擇,消除傳統文化中的惰性保守因素。
第二,要挖掘中華文化的世界價值,以中華文化的合理因素去完善世界文化,使中華文化的合理成分服務於人類的共生、進步和繁榮。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後使今天持文化虛無主義態度的仍大有人在,他們過分強調對其他文化的吸納和博採,而忽視甚至放棄對中華文化合理成份的挖掘。
我們必須明白,當今世界的任何一種文化體系都沒有成熟到足以充當人類文化大同基礎的程度,中華文化同樣是良莠並存的文化,既要繼承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也要吸收世界文化發展的成果,任何民族文化都無法脫離世界文化發展的大道。在這裡同樣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每一個文化都有存在的權利,同樣,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在這個大潮當中裡面都無法置身於事外,都必須面對甚至積極融入文化發展的潮流中去,來呈現自己的形態,呈現自己的精神,呈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儘管西方文化處於強勢,同樣無法充當人類文化大同基礎。每一個文化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因為每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相適應的,縱然西方文化、西方世界遇到了重大的問題,包括金融危機危機了整個西方世界、發達國家,那麼人們在質疑這種西方的價值體系能不能支撐世界發展的質疑的基礎上之後,我們也不要指望中華文化去取代西方文化而成為整個世界文明的共同基礎。那麼我們在全球化的進程當中,我們需要的是展示我們自己,讓世界了解我們,了解我們中華民族,了解中華文化。這是第一個。
(二)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必然要融入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之中第二點,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必然要融入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中去。融入全球化潮流中的中華文化,獲取了與世界民族文化平等地進行交流、對話的機會。這種交流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一方面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通過各種渠道大量傳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文化也可以利用各種傳媒手段傳向全世界。
中國人學習西方文化可以說成績巨大,中國人對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有十分全面的了解,我們對西方的科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包括歷史上的和當代的,都十分熟悉,甚至對答如流。
但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的速度和範圍卻十分有限,影響十分微弱,除了少數漢學專家之外,大多數西方人由於語言文字的隔閡,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相當膚淺,甚至還有許多誤解。
毫無疑問,全球化給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種現代傳媒手段,都可以為我所用,作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渠道。目前中文網站在國際互聯網中的比例只有多大,但全國人口卻佔全球人口的1/5,比例極不相稱。
我們必須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擴大中文網站,讓中文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網路語言;同時也要利用英語等國際網路語言來宣傳中華文化,擴大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
(三)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將會影響世界文明的價值取向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第三點,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將會影響世界文明的價值取向。當今世界文化走勢中出現了文化的世俗化、商業化的趨向,並日益瓦解和侵蝕著文化的人文主義價值,這已引起了中外思想家的反思和憂慮。儘管他們的出發點和反思的內容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共同憂慮是文化的世俗化、商業化及其人文價值的淪落,因為它無助於該文化的存續,而且必然給世界帶來無序與混亂。
中華文化有五千年悠久歷史,而且從未中斷過,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見。中華文化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在國內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匯中,善於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長處來不斷地充實、調整、更新自己,所以才能夠歷久不衰、「有容乃大」。
中華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應該成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在處理不同民族國家和不同文化的關係時,現實的最佳選擇就是中國人講的「和平共處」、「和而不同」。中華文化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應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世界的整合價值也正在於這種博大的精神情懷。
(四)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將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整合和重塑世界的精神力量第四點,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如何做?面對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將向世界展示崇尚和平、追求和諧的精神理念,使中華文化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整合和重塑世界的精神力量。
1993年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文章,這篇文章將文明間的矛盾衝突視為冷戰後國際衝突的主導因素,並視中國儒家文明為西方文明的威脅。他提出:「全球政治的主要衝突將發生在不同文明的國家和集團之間」,「文明的衝突將主宰全球政治」,儒家文明將是引起未來文明衝突的力量,儒家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必將結盟共同對抗西方。因此,提出要加強西方文明間的合作,遏制儒家文明的發展和影響。這篇文章發表後,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認真分析其觀點,不難看出,這不僅是「西方中心論」的觀點在冷戰後的發展和延伸,更是冷戰思維模式陰魂難散的體現,也是「中國威脅論」的文化詮釋。它不僅要求中國的文化學人在理論上對「文明衝突論」加以批駁,更需要中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和為貴」的價值取向、「尚和諧」的哲學追求。中華文化作為在哲學上崇尚和諧、在倫理上崇尚正義、在價值觀上注重群體的東方文化,對於整合未來的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文明衝突論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在中國的學術界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在很多學者之間展開了熱烈的爭論和理論,那麼它必然要提出一個問題,儘管我們無法同意它的觀點,因為文明衝突論從立意上來講,它所推崇的是不同文明之間必然發生衝突的必然性結果,從世界文明的發展歷史來看,從世界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交融、碰撞或衝突來看,衝突只是民族文化之間一個方面,那麼我們講,沒有衝突就沒有融合,融合是在衝突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包括中華文化也是一樣,中華文化是在五千年的歷史上發展過程當中是經過了各個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衝突,以至於最後實現了融合。世界文明也是如此,世界文明也是在不斷的衝突、碰撞和融合過程當中來進行的。亨廷頓只看到了文明的衝突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文明之間的融合的大的趨勢,這與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背景下發展的三種趨向其中的文化發展的全球化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也是不相同的。
我們講,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這種和為貴的尚和諧的追求,實際上是對文明衝突的一種最好的批判。同時也指明了世界文明之間,世界各個文化之間的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中華文明是有資格,是有能力,是能夠整合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的。
所以最後我要講,作為具有悠久歷史並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中國文化,一直以其獨具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價值觀念、話語體系和民風民俗著稱世界。而伴隨近代中國的衰落,中華文化便一直面臨西方強勢文化的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轉型和西方別有用心的文化滲透,使中華文化再度面臨西方文化殖民化和文化擴張主義的挑戰。文化殖民和文化擴張旨在通過文化的滲透、同化和扭曲,實現其他民族文化的整體變型,往往能形成一種強大的文化逆流,嚴重損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主旋律。我們也可以看到,西方在圍堵中國的時候,除了經濟上的圍堵之外,精神的圍堵之外,國際關係上的圍堵之外,文化上圍堵也是非常嚴重的,那麼我們講,它利用一切西方的價值,西方的這種觀念,這種滲透,侵蝕或損害中國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精神,這種民族精神的損害造成的危害是極其大的,如果一個民族的核心的價值、核心的觀念、核心的精神都受到了損害,那麼這個民族如何凝聚、如何團結,必然要成為一盤散沙,一旦這個民族失去了凝聚力,成為一盤散沙的時候,它必然成為別人可以任意宰割的、任意侵略的、任意欺負的一個民族,這可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文化應該自立自強,有一種自覺。
所以我們應該建構我們成熟的文化體系,應該弘揚我們民族的主旋律,同時我們要有戰略意識,戰略構想,來構建我們能夠適應世界文化發展趨勢,又能夠凝聚我們民族的文化體系,所以我們一是要建構具有民族精神和開放意識的統一的文化體系。其次我們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精神,將我們自己的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中去。同時我們向世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時我們要以自己的人文價值影響世界文化發展的方向。建構我們自己民族的文化體系。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它對各民族文化的發展都將產生深刻影響。中華文化也應該適應這一潮流,努力發展自己,才能在這個大潮中立於不敗,才能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並為世界文化的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中華詩文誦讀 第五章 笠翁對韻
※中華命理---六百四十字訣—喜用神抓取之訣
※《史記》——中華民族的身份尋回
※[軍史秘聞] 中華的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中華文化長廊:律詩體制的完成: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