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球上有過幾次大滅絕?你知道嗎?

圖註:地外天體的撞擊會導致地球上的生命發生大規模滅絕,恐龍就是受害者之一

撰文:江式小盜龍圖片:網路

  地球是一顆與眾不同的行星,它與周圍行星的不同之處就是誕生了生命。生命使得地球充滿了勃勃生機,地球又反過來承載著芸芸眾生。其實地球並非一直扮演著聖母的角色,有的時候它也會打開地獄之門,吞噬大量生命,我們稱其為大滅絕。在生命的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五次大滅絕事件,今天我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五次滅絕事件。


第一次大滅絕事件:奧陶紀大滅絕

  發生時間:距今4.4億年前   滅絕規模:地球85%的生物物種   代表滅絕物種:大型鸚鵡螺、大部分三葉蟲

圖註:奧陶紀時期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之中,可以看到巨大的鸚鵡螺。

拍攝:江泓

  自寒武紀大爆發之後,寂靜的地球如同新開業的劇院,上演著一場場生命大戲,不同門類的動物誕生並且快速演化。到奧陶紀時期,廣闊的海洋已經成為生命的樂園,各種各樣的三葉蟲穿梭在海底的珊瑚和海百合之間,巨大的掠食者鸚鵡螺在海中尋找食物。   到了奧陶紀末期,一場巨變正在悄然到來,位於南部的岡瓦納大陸漸漸向南進入南極,陸地改變了海洋和大氣環流,這導致地球的溫度迅速下降,寒冷的冰川期到來了。降低的氣溫凍結了海水,海平面開始下降,這使得原來生機勃勃的淺海成為不毛的陸地,生物紛紛死亡。

圖註:奧陶紀的海洋中生活著許多奇特的生物,比如我們熟知的三葉蟲、海百合等

  奧陶紀大滅絕導致全球85%的動植物物種消失,其中就包括大型的鸚鵡螺和許多種類的三葉蟲,今天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小小的鸚鵡螺只是曾經強大的鸚鵡螺家族中最後的遺存。   作為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的規模在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二。


第二次大滅絕事件:泥盆紀大滅絕

圖註:泥盆紀時期的地球

  發生時間:距今3.65億至3.55億年前   滅絕規模:地球82%的海洋生物物種   代表滅絕物種:盾皮魚類、無頜魚類

圖註: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當時最著名的就要算是鄧氏魚啦

  泥盆紀是古生代的第四個紀,開始於距今4.16億年前。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因為此時魚類出現並且進化出不同的門類,此外陸地上出現了植物,最早的兩棲類也已經爬上了陸地。   泥盆紀末期,大陸再次發生漂移,像奧陶紀大滅絕一樣,全球溫度下降,海平面隨之下降,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泥盆紀大滅絕主要打擊了海洋中的生命,有82%的海洋生物滅絕,其中包括有盾皮魚類和無頜魚類,而浮游植物、三葉蟲等也受到了沉重打擊。相比之下,陸地上的生命受到的衝擊就要小得多。

圖註:屬於盾皮魚類的溝鱗魚,它們在泥盆紀大滅絕中消失不見

  作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的規模在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四。


第三次大滅絕事件:二疊紀大滅絕

圖註:二疊紀時期的地球

  發生時間:距今2.5億年前   滅絕規模:地球95%的生物物種   代表滅絕動物:三葉蟲、板足鱟、許多魚類、許多兩棲動物、許多爬行動物

圖註:二疊紀是強大爬行動物的時代,圖中狼蜥獸正在捕食盾甲龍

  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距今2.95億年前。二疊紀是爬行動物的時代,此時的陸地已經連成一片,形成了超級大的聯合古陸,海洋的面積已經被壓縮到最小。   當二疊紀末期到來時,巨大的陸地改變了地球的大氣循環,大陸的內部開始變得乾燥,氣溫甚至超過40度。不斷攀升的氣溫造成了海洋含氧量降低,海洋中不需要氧氣的細菌大量繁殖,它們釋放出致命的硫化氫,這對於其他動物來說簡直就是劇毒。有毒的硫化氫不但毒殺著海洋和陸地上的生命,它們上升並破壞了臭氧層,紫外線無遮無攔的烘烤著大地。就在氣溫上升,空氣毒化的同時,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加劇了環境的惡化,地球猶如地獄一般,要將所有的生命都趕盡殺絕。

圖註:二疊紀大滅絕對生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在無情的摧殘之下,地球上95%的動植物物種滅絕,包括了70%的陸生脊椎動物和96%的海洋生物,這其中就包括了全部的三葉蟲。   作為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的規模在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一,在這次大滅絕之後,生命花了500萬年的時間才恢復到滅絕事件發生之前的水平。正是由於滅絕規模之大,二疊紀大滅絕被稱為「大滅絕之母」。


  第四次大滅絕事件:三疊紀大滅絕

圖註:三疊紀時期的地球

  發生時間:距今2億年前   滅絕規模:地球76%的生物物種   代表滅絕動物:大量爬行動物

圖註:三疊紀時期主龍類大發展,像鱷魚一樣的植龍類統治著淡水

  三疊紀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開始於距今2.5億年前。經過二疊紀大滅絕之後長期的恢復,地球上的生命正在緩慢復興。與二疊紀一樣,三疊紀時陸地仍然連在一起,甚至更大,氣候依然乾燥炎熱。三疊紀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爬行動物崛起,它們不但佔領了陸地,還出現了會飛的翼龍類和能夠遨遊大海的魚龍類、蛇頸龍類等等。在大地之上,原始的哺乳動物也已經出現了。   到三疊紀末期,連在一起的大陸聯合開始分裂,這導致一系列劇烈的火山噴發和相關的地質運動。火山噴發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了溫室效應,讓地球的溫度再次升高。高溫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陸地上的植物大量死亡,大地變成一片荒蕪,海洋因為缺氧也是一片死寂。   三疊紀大滅絕導致地球上76%的生物物種滅絕,其中以海洋生物居多,陸地上遭到沉重打擊的是大型主龍類、大型兩棲動物等。

圖註:可怕的勞氏鱷類的滅絕為恐龍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作為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的規模在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五,算的上是破壞力最小的的一次。三疊紀大滅絕儘管對地球生命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但是卻促成了恐龍的崛起,之後恐龍時代正式拉開大幕。


  第五次大滅絕事件:白堊紀大滅絕

圖註:白堊紀時期的地球,與今天已經有了幾分相似

  發生時間:距今6600萬年前   滅絕規模:地球80%的生物物種   代表滅絕動物:非鳥恐龍、翼龍、海生爬行動物、菊石

圖註:白堊紀是恐龍的時代

  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距今1.42億年前。白堊紀時期聯合古陸早已不復存在,各大洲也已經有了今天的樣子,當時的氣候溫暖濕潤,形成了明顯的四季更替。白堊紀是生命進化的重要階段,代表了中生代的巔峰時期,當時的地球是恐龍的家園,翼龍類和滄龍類則分別佔據了天空和海洋。除了恐龍,被子植物開始取代裸子植物,哺乳動物繼續進化,原始鳥類也出現在天空中。   白堊紀終結於一顆來自外太空的彗星,這顆直徑10公里的彗星撞擊了地球,致命的撞擊引發了火風暴、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等一系列災難,短時間內殺死了地球上的大量生命。撞擊後產生的灰塵進入大氣層,遮住了陽光很久,這導致地球溫度急劇下降。沒有了陽光,植物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動物就沒有了食物,食物鏈的崩潰造成了更持久的滅絕。

圖註:白堊紀大滅絕導致了非鳥恐龍類的消失

  白堊紀大滅絕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滅絕,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是非鳥恐龍啦。實際上,在白堊紀大滅絕中,體長超過1米的動物幾乎都消失了,其中也包括相當數量的鳥類和哺乳類。

圖註:作為白堊紀滅絕的倖存者,哺乳動物終於成為地球的主人

  作為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白堊紀大滅絕的規模在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三,但卻是最著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白堊紀大滅絕給哺乳動物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其形成的生態真空保證了哺乳動物快速分化和興盛,最終誕生了我們人類。


  第六次大滅絕事件   發生時間:距今1萬年前開始至今   滅絕規模:未知,但是非常劇烈   代表滅絕動物:渡渡鳥、猛獁象、劍齒虎、白鱀豚等

圖註:渡渡鳥是最著名的滅絕於人類之手的動物了

  前面介紹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五次大滅絕,而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事件當中,造成這次大滅絕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人類自己。自從人類文明誕生,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我們對環境的破壞和對動植物的採伐捕殺已經導致了大量生物物種的滅絕,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渡渡鳥、大海雀、袋狼、猛獁象等等。

圖註:對於野生動物的濫捕濫殺必將導致生態失衡

  目前物種的滅絕速度是正常條件下的100至1000倍,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37%的物種消失。與已經滅絕的物種相比,更多的物種正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數量可能已達94052至193513種。

圖註:如果不保護地球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人類早晚會嘗到自己製造的惡果

如果我們人類再不實行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第六次大滅絕將無法避免,而身處自然界和食物鏈頂端的我們也無法逃脫萬劫不復的宿命。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將世界收入囊中!


推薦閱讀:

用地球翻轉的觀點解讀科學難題之三十五
地球上最漂亮的100個女人
【地球村】不織布娃娃六款喜歡的進來
尋找新地球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小行星從地球旁邊擦過?

TAG:地球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