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爺收藏:培養品格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山爺圖書館 培養品格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節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

在我來這所學校以前,我就像一個小流氓。我總是弄得那些小傢伙哭哭啼啼。然而當我遇到布朗夫人以後,我變了。我不再是小流氓,因為她教導我要有品格。 ——德魯,六年級學生 對於公眾的利益而言,沒有什麼比培養年輕一代的智慧和美德更重要的事情了。 ——本·富蘭克林 為什麼品格如此至關重要? 一位校長回憶,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在他上學的地方,通往主教學樓的門上刻著這樣一段話: 請注意你的思想, 因為思想將成為言語; 請注意你的言語, 因為言語將成為行動; 請注意你的行動, 因為行動將成為習慣; 請注意你的習慣, 因為習慣將成為品格; 請注意你的品格, 因為品格將決定命運。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一言以蔽之:「品格即命運。」品格塑造一個人的命運,它也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命運。西塞羅(Cicero)曾說過:「在公民的品格里,潛藏著國家的福利。」 正如散文家蘭斯·莫羅指出的:「傳播價值是文明的職責。」歷史提醒我們,沒有哪個文明是永盛不衰的。文明興起又衰落。當一個社會無力將它的核心道德和品性的力量傳給下一代時,文明就衰落了。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ArnoldToynbee)注意到:「在21個顯赫的文明中,有19個毀於內部的道德腐化而不是被外族征服。」 一個多世紀前,在哈佛大學的一次講演上,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WaldoEmerson)斷言:「品格高於智慧。」精神病學家弗蘭克·皮特曼(FrankPittman)寫道:「我們生活的穩定與否取決於我們的品格。是品格的力量而不是激情使婚姻得以長期維持下去,撫養孩子長大,成為一個富有責任心和勞動能力的公民。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是品格的力量使人們能夠活下去,忍受並超越他們的不幸。」史蒂芬·柯維(StephenCovey)說過:「想要成功,必須行善。而要行善,自己必先是個善人。」 我們當中為人父母者自然希望孩子成功。但是我們也確知,沒有品格(如誠實、責任心、善良、面對困境的決心等品質)的成功是無足輕重的。小說家沃克·珀西(WalkerPercy)曾經說過,「有些人的學習成績都是A,但是生活卻不及格。」正如一句諺語所說的,為了使生活美好,「一盎司品格等於一磅聰明才智」。 在一個社會裡,我們開始重尋這些古老的卓識。學校正開展品德教育工作。我們重新開始關注政府和企業領導的品行,並痛心地發現沒有道德規範的專業知識對於社會恰恰是一種威脅。正如《情緒智商》丹尼爾·戈爾曼:《情緒智商》(紐約:Bantam,1995年)。、《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紐約: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1989年)。以及《美德書》威廉·貝內特:《美德書》(紐約: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1993年)。等暢銷書所反映的,品格對於我們個人和公眾的生活至關重要。生活就像一些書籍告誡我們的,是一段道德和精神的旅程,為此我們需要可靠的內在準繩。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2節 品格的性質

品格有其「確切的性質」。作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正努力向孩子們講解這種性質——這種性質正是一個人內心價值之所在。 當我們親眼目睹時,我們能夠識別出美好的品格。鮑勃·威蘭(BobWieland)在19歲那年與「匹茲堡海盜」簽定了一紙合約,但是卻被徵兵到越南服役。在那裡,一次地雷爆炸使他失去了雙腿。在醫院裡,他極度消沉,體重降到了87磅。有一天早上醒來,他對自己說:「我能做什麼?整天想著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對我來說毫無幫助。」於是他開始練習舉重,並參與競賽,直到有一天他通過仰卧推舉500磅創下了世界記錄。與此同時,他還學會了用手走路。1982年9月8日,他在手肘上套上護墊,離開了他在加利福尼亞的家,開始了用手穿越美國的漫長旅程。他得到了數千名美國人的贊助,而他把所得的贊助用於緩和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飢餓狀況。這次行程共花了他3年8個月的時間,為了到達目的地華盛頓,他用手走了將近500萬步。當他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他說道:「我只是為了表明,如果一個人信仰上帝並願意做出貢獻,那麼他將無所不能。」 在過去的20年里,位於華盛頓州蘭利(Langley)的長頸鹿項目培養了一大批有高尚品格的人物。這個項目致力於找出「人類的長頸鹿」並授予榮譽,而所謂「人類的長頸鹿」是指那些不辭勞苦謀求公眾利益的人。教學主任安·梅德洛克(AnnMedlock)和約翰·格雷厄姆(JohnGraham)以這些平民英雄為中心開設了一門品格教育課。學生們閱讀英雄故事,並去發現和講述他們自己生活的城鎮或團體里的英雄故事,接著他們將通過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挑戰自我成為英雄。過去20年間,長頸鹿項目已經積累了不下1000個各個年齡層英雄們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三個: 在長達25年多的時間裡,現已故世的邁克爾·格林伯格(MichaelGreenburg)都會在每個發薪日買上三副手套。在冬季最寒冷的那些天,他會去鎮上最貧窮的地方,說服那些街頭乞丐們去他家並收留他們。他長期不懈地盡其全力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 多倫多年僅12歲的克雷格·基爾柏格(CraigKielburger)有一次在報上讀到:一個巴基斯坦的孩子由於在自己的國家公開聲稱反對奴役兒童而遭到暗殺。克雷格自此開展了要求還兒童以自由的運動,這項運動旨在消除世界範圍內的奴隸制。他籌集資金,發表言論,甚至踏上了環繞地球發現事實的征程。在媒體公開報導了他的故事以後,有些大公司發誓不再購買童工生產的產品。 英國醫生艾麗斯·斯圖爾特(AliceStewart)終其一生,默默無聞地鑽研輻射帶來的影響。在她的眾多發現中,有一項發現表明,胎兒照射一次X光就能使他們在童年時期患上癌症的機率增加一倍。正是由於她,數以千計的孩童得以保全性命。她已經使醫藥行業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受到質疑,但是她仍然潛心於公眾健康隱患的研究。《101個英雄:關於人們為大眾謀福利的現成讀物》(華盛頓州蘭利:長頸鹿項目,2001年),第7、37頁。 這些人類英雄不僅擁有同情心和勇氣,還具備了另一種素質:他們尋求圓滿,工作時樂在其中。幾年以前,PBS(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公共廣播公司)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丹尼斯·沃利(DennisWholey)編寫了一本名為《你幸福嗎?》的書——就這個問題他問過40個人,其中有一半是名人,另一半是普通人。丹尼斯·沃利:《你幸福嗎?》(波士頓:霍頓·米夫林出版社,1986年)。然而無論在哪種情況下,人們都認為,自己為他人的生命做出積極的貢獻是幸福的最大源泉。世界告訴我們的孩子,幸福在於性愛的快樂,在於美貌,在於受到追捧,在於財富,在於權力,或者在於永遠的身體健康。然而他們需要學習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幾個世紀以前告訴我們的:行善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則你不可能快樂。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3節 品格的內涵

在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里,他說他夢想有一天所有的美國人「都是由於他們的品格而不是皮膚的顏色得到評價。」 那麼什麼是品格的內涵?良好品格的內涵就是美德。美德——諸如誠實、公正、勇敢、善良——是行為良好的內在動力。客觀地講,美德表明了人類良好素質的客觀表現,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美德對我們都是有益的。美德得到了社會和世界各地宗教團體的肯定。由於美德屬於心靈的內在優點,所以美德喚起了我們的良知。美德是超越時間和文化的(儘管美德在文化上的表現不盡相同);舉例來說,不管有多少人表現出公正和善良,公正和善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是美德。 我們可以斷言,美德客觀上就是好的——而不像對音樂和服飾的主觀偏好——因為美德滿足以下特定的道德標準: 美德規定作為一個人意味著什麼。當我們的行為是善良的——慷慨而不自私,正義而非邪惡,誠實而不欺瞞,我們就會成為更完善的人。 美德促進個人的快樂和幸福。 美德為公眾福利服務,使我們在團體里生活和工作成為可能。 美德經得起經典的道德反轉測試(你願意別人這樣對待你嗎?),也符合普遍性原則(在相同情況下你是否願意所有的人都這麼做?)。 十種基本的美德 什麼美德對於堅強的品格來說最為重要? 古希臘人列出了四種。他們認為,智慧是最重要的美德,這種美德引導其他美德。智慧帶來良好的判斷能力。它能使我們做出明智的決策,這些決策無論對於我們自身還是其他人都是有利的。智慧告訴我們如何將其他美德付諸實踐——什麼時候行動,怎樣行動,當不同的美德發生衝突時如何進行平衡(舉個例子來說,當誠實地說出真相將有損於某個人的感情時,不同的美德就發生了衝突)。智慧能使我們正確地辨別事物,明白什麼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並給出優先次序。正如倫理學家理查德·古拉(RichardGula)所指出的:「除非我們先正確地看,否則我們就不能正確地做。」 希臘人把第二種美德命名為公正。公正意味著尊重所有人的權利。黃金規則(TheGoldenRule)是公正的一條準則,可以在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和宗教里找到,它引導我們對待別人就像希望別人對待我們的那樣。既然我們自己身而為人,所以公正同樣要求我們尊重自己,也就是正確地關注我們自己的權利和尊嚴。在學校的品格教育課上,人們總是把精力集中在公正上,因為它包含許多人與人相處的美德——禮貌、誠實、尊敬、責任心、寬容(應被正確理解為不盲從別人的信仰或行為,而是尊重他們良心的自由,只要他們不侵犯他人的權利)。關注公正——以及面臨不公正待遇時由於憤怒產生的力量——激勵我們去努力建立一個更為公正合理的社會和世界。 第三種美德是堅忍不拔,這種美德常常被人忽略。堅忍不拔能使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做我們應該做的。在生活中,正確的決定往往是很難做出的。有一所高中在它的座右銘里有這樣的真理:「寧做艱難但卻正確的事,不做容易但卻錯誤的事。」有一句類似的格言這樣說道:「當你堅持不懈時,困難將離你而去。」正如教育學家詹姆斯·斯滕森(JamesStenson)觀察到的,堅忍不拔是一種內在的剛毅,它能使我們克服或忍受艱苦、挫敗、困難和痛楚。勇氣、開朗、耐心、毅力、忍耐和健康的自信代表了堅忍不拔的各個方面。在過去的30年里青少年自殺的比例急劇上升;原因之一就是許多年輕人還沒做好準備去處理生活當中不可避免的失意和落寞。我們有必要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知道:我們培養自己的品格更多的是通過我們的不幸而不是我們獲得的成功,如果我們不向困難低頭,那麼挫折只會使我們更加強大。 希臘人將自我控制作為第四種美德(也就是他們所謂的節慾)。自我控制就是克制自我的能力。它能使我們控制自己的脾氣,節制自身的肉慾和激情,並去追求平靜的、合法的、適度的快樂。它是抵制誘惑的力量。它能使我們去等待,並在達到更高、更遠的目標時延遲獲得的滿足感。有一句古老的諺語道出了自製對於有道德的人生是多麼重要:「要麼是我們控制自己的慾望,要麼是慾望控制我們。」在缺乏自我控制的時候,不顧後果和犯罪的行為總是大量發生。 希臘人的觀點涵蓋了許多道德領域,但絕不是所有的道德領域。第五種重要的美德就是愛。愛遠遠超越了公正;愛在給予而公正卻在要求。愛是為另一個人做出犧牲的良好意願。一大堆重要的人類美德——憐憫、同情、善良、慷慨、服務、忠誠、愛國(愛一個國家的高尚事物)、以及寬恕——這一切構成了愛的美德。華盛頓·賈維斯(FWashingtonJavis)在他的《愛和祈禱者》一書里這樣寫道:「愛——不希圖回報的無私的愛——是宇宙當中最強大的力量。它對於愛者和被愛者的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愛是一種要求很高的美德。有一篇文章是這樣來描述這種美德的:「愛你的鄰人就像愛你自己一樣。」我們雖然已經熟知這一點,但卻往往不能付諸行動,如果我們嚴格地強制自己必須做到,那麼我們會不會儘力去避免說別人的閑話,避免去過分關注他們的錯誤呢?假如有人告訴我們這類事情,而我們對這類事情又非常敏感,我們會去避免嗎?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第六種美德。如果你對人生持有消極的態度,那麼你會成為自己和別人的負擔。如果你態度積極,那麼你對你自己和別人來說都會充滿意義。性格上的優點:滿懷希望、熱情、靈活和幽默感,構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的方方面面。我們所有的人,無論年輕還是蒼老,都需要切記人生態度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選擇的。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曾經說過:「大多數人的幸福程度和他們自己願意的差不多。」馬莎·華盛頓(MarthaWashington)也認為:「我的生活經驗教會我,我們的幸福或悲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性情,而不是我們所處的環境。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在我們的思想深處總是攜帶著這樣或那樣的種子,要麼幸福,要麼悲哀。」 看似過時的勤奮工作是第七種必不可少的美德。在人的一生當中,工作沒有替代品。偉大的籃球教練約翰·伍登(JohnWooden)曾說過:「你能否在世界上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他(或她)沒有經過太多的努力就達到了個人事業的巔峰,我想你不能。」教練約翰·伍登和史蒂夫·賈米森:《伍登:一生出進球場的所見所想》(芝加哥:當代書店,1997年),第177頁。勤奮工作包含了進取心、勤勉、設定目標和隨機應變。 第八種重要的美德是正直。正直堅守了道德的基本原則,忠於我們的良知,信守諾言,並維護我們的信仰。擁有正直意味著個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是前後一致而不是互相矛盾的。正直不同於誠實,誠實是告訴別人真相,而正直是告訴自己真相。由於斯潘塞·約翰遜才有了這句精闢的話。作家喬希·比林斯(JoshBillings)認為:「最危險的欺騙形式就是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能使我們做我們所希望的、甚至是罪大惡極的事情,並找借口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合理。 感激是第九種不可或缺的美德。作家安妮·赫斯特德·伯利(AnneHustedBurleigh)認為:「感激就像愛一樣,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意願產生的行為。我們選擇去感激,就像我們選擇去愛一樣。」感激常常被描述為幸福生活的秘方。它提醒我們:我們所喝的水都不是從自己挖掘的井裡取得的。感激之情要求我們關注日常的祈禱。戰爭英雄埃迪·里肯巴克(EddieRickenbacker)曾經由於迷失方向乘坐一條救生筏在太平洋上飄泊了21天,當被問及在那段時間裡吸取到的最大教訓是什麼時,他回答說:「那就是如果當你想喝水的時候就有純凈的淡水,當你想吃東西的時候就有食物放在你面前,那麼你就絕不應該再抱怨什麼。」 謙遜是最後一種美德,可以被視為整個道德生活的基礎。謙遜對於收穫其他美德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能使我們意識到我們的不足,它能引導我們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教育家戴維·艾薩克(DavidIsaacs)這樣寫道:「謙遜不但可以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還可以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所在,謙遜能督促我們去發揮才能而不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或贏得他們的掌聲。」艾略特(TSEliot)說:「世界上出現的一半錯誤得歸因於那些想要顯得重要的人。」哲學家迪特里希·馮·希爾德布蘭德(DietrichvonHildebrand)寫道:「如果驕傲偷偷地潛入我們的心——無論什麼時候我們想稱頌自己的德行,這種情況都會發生,那麼任何美德都將變得毫無價值。」另外一位作家指出:沒有謙遜,我們將保留我們所有的缺陷;這些缺陷只會被驕傲的硬殼所覆蓋,驕傲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謙遜能使我們對自己的過錯和失敗承擔責任(而不是歸咎於他人),並為此感到歉意,於是努力尋求補救之道。精神病學家路易斯·塔塔利亞(LouisTartaglia)在他的《完美!十種最常見的性格缺陷以及你所能採取的對策》一書中寫道:在他擔任精神治療醫生的20多年時間裡,他發現最普遍的性格缺陷是「總自以為是對的」。路易斯·塔塔利亞:《完美!十種最常見的性格缺陷以及你所能採取的對策》(紐約:伊格爾·布魯克出版社,2000年),第13頁。(他問他的病人:「你是否發現當你在討論過程中與別人意見不合時,儘管這些不合早已得到解決,但你卻繼續討論,僅僅是為了證明你是對的?」)他說,在治療過程和生活當中,性格發展的關鍵簡單地說就是要懷有去改變自身的謙遜意願。 要過有道德的一生顯然是困難的。幾乎每一個人在實踐這十種美德時,至少會在某段時間內與目標存在差距。當然我們大多數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擁有這些道德上的優點。我相信,它能幫助我們從連貫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每一種重要的美德,並集中精力在更加一貫地實踐美德時取得進步。正如教育家詹姆斯·克夫林(JamesCoughlin)所指出的,我們都發自內心地明白這些美德是互相關聯的;即使只是決定在某種美德上做出認真的努力,也很可能使所有其他的美德都得到提升(就像其中某種美德存在嚴重的缺陷會導致其他的美德敗壞一樣)。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4節 品格的兩個方面

我們可以認為這十種重要的美德構成了亞里士多德所謂的良好德行的生活。這種有德行的生活包括兩個方面:與他人相關的好品德和與自己相關的好品德。有德行的生活包含了以他人為導向的美德,如公平、誠實、感激和愛,也包含了以自我為導向的美德,如堅忍不拔、自我控制、謙遜以及施展我們的全力而不是向懶惰低頭。 道德的這兩個方面是互相聯繫的。譬如,在與他人接觸時,為了正確行事,我們需要充分把握我們自己。一個嗜酒或賭博成性的人往往會發現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一團糟。在一本記錄個人如何沉溺於性愛的書里,一個牧師談到,有一次他單獨住旅館,由於時間充裕,並且出於好奇心,他去了當地的脫衣舞場——這是他從未做過的事情。而下一次旅行的時候,他又去了另一家脫衣舞場。長此以往,這成了一種嗜好,幾乎毀了他牧師的職業和婚姻生活。 我們的品格現狀如何? 如果沒有構成好品性的種種美德,那麼人們就不能快樂幸福地生活,社會也無法有效地發揮作用。沒有好的品性,人類不可能取得長足進展,步入尊重品德和個人價值的社會。 果是如此,那麼努力培養人們的品格就是我們所肩負的最主要的責任了。那麼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又是如何履行這一職責的呢? 現實不容樂觀。 大概十年前出版的一本名為《重要的文化顯示器指數》威廉·貝內特:《重要的文化顯示器指數:美國社會狀況的事實和數據》(紐約: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1994年)。的書就像一面鏡子,使國家開始意識到現實的情況是多麼艱難。這本小冊子嚴格地使用統計數據來衡量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早期的社會變化。在那30年的時間裡,人口增加了41%,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了三倍,而政府在各個方面的總支出上調了五倍多。 然而在相同的時期里,幾乎每個標誌社會穩定和道德健康的指示器都大幅度地向反方向移動。暴力犯罪增加的比例超過了500%。青少年自殺的比例增至三倍。離婚率翻了兩番還不止,使美國成了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將近40%的孩子不與自己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大多數離婚的父親不提供孩子的撫養費。生活中沒有父親現在幾乎已經成了孩子們童年時代犯病的預測器。例如,我們可以看看戴維·布蘭肯霍恩的書:《無父的美國》(紐約:哈珀·佩雷尼爾出版社,1995年)和尤里·布朗芬布倫納在戴維·布蘭肯霍恩的出版物:《重建家園》(密爾沃基:美國家庭服務出版社,1990年)里的「發現家庭的所作所為」。 1960~1991年,未婚媽媽生育的比例超過了400%。這個比例還在持續上升;現在出生的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私生子,而在1960年二十個孩子里才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當中的孩童比例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大幅減少,然而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早期這個比例增加了40%。現如今在五個孩子里就有不止一個孩子生活在貧窮當中。自從最高法院1973年頒布了人工流產法以來,美國已經發生了4千多萬流產事件——每二十秒就有一例。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青少年的流產比例最高。 每戶家庭平均看電視的時間從1960年的五個小時增加到了1992年的七個多小時,並且仍在持續攀升。現在平均每個孩子每周在讀書上花的時間不到兩小時,而看電視的時間卻超過了二十個小時。1960年到1993年間,所有學生學術能力傾向測驗(ScholasticAptitudeTest,SAT)的平均分數下降了73個百分點。 2002年美國青少年道德準則報告書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數據來源於其他渠道,它們獲取的過程同樣複雜不易。這些數據里其中有一項是「2002年美國青少年道德準則報告書」,由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倡導價值和道德教育的約瑟遜機構(JosephsonInstitute)出版(其網站是:wwwjosephsoninstituteorg)。報告書自1992年以來每隔一年出版一次,是基於對全國範圍內數以千計的高中生進行調查而得出的(以2002年為例,機構調查的學生超過了12000人)。以下是2002年的一些調查發現: 四個學生中有三個承認在過去一年進行的學校測驗中作弊。 十個學生中有四個承認他們在過去一年裡從商店偷過東西。 十個學生中差不多有四個承認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他們願意去撒謊。 在2000年出版的《美國的高中生里誰是誰》一書中,那些被認為是整個國家的青少年一代里最優秀和最聰明的學生當中有80%承認曾在學校作弊,這是這項調查歷時29年來的最高比例。大多數學生說,他們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學術清廉中心(theCenterforAcademicIntegrity)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大多數大學校園裡,75%以上的學生承認曾經有過作弊行為。學術清廉中心,wwwacademicintegrityorg。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學生告訴1999年的「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告」調查組,他們從僱主那裡偷過東西(另外45%的學生里只有6%的學生說他們也願意這麼做)。 矛盾的是,儘管自曝不誠實的比例這麼高,但是約瑟遜機構2002年的調查卻發現76%的學生在道德上非常自重——他們同意以下的說法,「當做正確的事情時,我認為我比自己認識的大多數人都要做得更好。」十個學生里幾乎有八個同意「去撒謊或作弊根本不值得,因為它有損於你的品格」。如果品格被定義為行為舉止體現的道德價值觀,那麼顯然它不是通過自己的觀點或僅僅由是否擁護崇高的理想來評判的。 面對誘惑時的品格:遺失錢包的測驗 我們的品格決定了當我們自認為沒有人看見時會採取怎樣的行為。或者如一句古老諺語所說的:「品格就是當無人目睹時你的所作所為。」 幾年前,一個在世界各國進行的簡單測驗給了人們一次機會,讓他們在自認為無人看見的情況下去展現他們的品格。錢包試驗,見《讀者文摘》(1995年12月),第17~18頁。研究人員通過「丟失」1100多個錢包進行測驗,目的是為了看看會有多少錢包被歸還。每個錢包里都放有價值50美元的當地貨幣,另外還有主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錢包分別被放在人行道上、電話亭里、辦公樓前、折扣商店、教堂、停車場以及飯館裡。然後丟下錢包的人會坐在一旁進行觀察。 平均而言,有56%的錢包被歸還了;而44%的錢包被迅速拿走。但是就不同國家和地區而言,結果卻大相徑庭。誠實的最高獎項應頒給挪威和丹麥,在那裡所有「遺失」的錢包都被歸還了。而最後四名分別是義大利(35%物歸原主)、瑞士(也是35%)、香港(30%)以及墨西哥(21%)。美國處於中間位置,有67%的錢包物歸原主。 如果說這些數字有什麼含義的話,那就是:相對於另一些國家而言,誠實在某些國家更是國民品性的一部分。但在同一國家不同的城市和鄉鎮又大不相同。在美國,在被選擇做實驗的十個地方里有四個最為誠實,分別是西雅圖(90%得到歸還)、新罕布希爾州的康科德(80%)、懷俄明州的夏延(80%)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的梅德維爾(80%)。而遺失錢包返還率最差的地方是亞特蘭大、拉斯維加斯、代頓和俄亥俄州——在這些地方有一半的錢包從此杳無蹤跡。 是道德的緣故嗎?我認為文化至關重要。一個團體或國家的品格——在上述例子里是關乎誠實與否的社會標準——影響公民的品行(儘管它不見得決定他們的品行;在最不誠實的地方也有一些人誠實地歸還了錢包)。因此我們有理由希望:如果你提高了集體(學校、鄰里一帶、社會團體)的道德標準,那麼你就能提高集團成員的行為規範。 是什麼激發了誠實? 是什麼造成了不同團體和國家間誠實的大相徑庭呢? 在遺失錢包的測驗里我們通過採訪得到了一些線索。大多數歸還者,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都說他們的父母曾經不斷地向他們灌輸做好事的願望。 有一些人引用了宗教信仰作為誠實的理由。在馬來西亞,一個擺水果攤的20歲的女人說道:「作為一個穆斯林,我知道該怎麼克服誘惑。」俄國弗拉基米爾(Vladimir)市的一個家庭女教師莉娜·克里斯尼娜(LenaKruchinina)解釋說:「如果是在幾年前,我會把錢包拿走,但是現在我完全變了。就像人們常說的,『你不應該獲取鄰居的好處。』」 至於其他人,同情心看起來發揮了關鍵作用。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那些看起來確實需要這50美元的人都把錢包還了回來,而那些不需要這50美元的人卻拿走了錢包。加拿大人布萊恩·杜斯爾(BrianToothill)是誠實的典範,因為他瘦得只剩皮包骨頭,卻表達了對錢包主人的關懷。他在薩斯卡通(Saskatoon)電話亭里發現了錢包,他告訴採訪者:「錢包在電話亭的底部,所以我想這個錢包可能是坐輪椅的殘疾人丟失的。他們比我更需要這筆錢,不是嗎?」實際上,布萊恩自己正處於失業狀態,就在幾分鐘前他還在收集用來賣錢的瓶子和罐頭。但是他的道德觀比他對金錢的需要更強烈。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5節 猶太拯救者研究

品格決定了我們在發現別人丟失的錢包時採取怎樣的行動。它同時也決定了當一個文明社會失去它的靈魂時我們該如何做出反應。 1933年至1945年納粹德國有組織、有計劃、殘暴地屠殺了1100萬平民,其中包括600萬猶太人。許多犯下如此恐怖罪行的人卻樂在其中。阿道夫·艾希曼(AdolphEichmann)承認在睡前瀏覽來自集中營的槍決名單是最大的消遣。約瑟夫·韋希斯伯格編:《我們中的謀殺犯》(紐約:麥格勞-希爾出版社,1967年)。奧斯維辛(Auschwitz)的指揮官魯道夫·海斯(RudolphHess)在毒氣室里安裝了一面窗戶,以便他可以看到受害者死亡的情況。安德魯斯:《紐倫堡的邪惡》(倫敦:福拉維出版社,1969年)。納粹士兵有時候會把囚犯猛踢致死,或者放出訓練有素的警犬生吞活剝他們的肉。 二戰以後,當集中營里種種可怕的殺人方法被公諸於世時,人們開始有了贖罪的想法,他們開始反對這股邪惡勢力,並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猶太人。是什麼引導他們這麼做?在他們大多數同胞遵從納粹當局的情況下,他們為什麼選擇違背當局?他們來自怎樣的家庭? 《良知和勇氣》一書的作者伊凡·福格爾曼(EvaFogelman)這樣寫道:「一個拯救別人的人,他的生活會變得非常複雜和可怖。一句無心的話或者一個錯誤的舉動都有可能導致死亡。」伊凡·福格爾曼:《良知和勇氣:大屠殺時期猶太人的拯救者》(紐約:雙日出版社,1994年),第68頁。據估計,他所拯救的人數介於5萬到100萬之間,不過也有人認為很可能人數還要更少一些。但是即使所估計的最高數字是真的,那也不到納粹統治下猶太人人口的05%。 1988年,研究員塞繆爾(Samuel)和珀爾·奧林納(PearlOliner)出版了一本名為《利他主義的道德》的書,這本書對從大屠殺中拯救猶太人的人做了最為廣泛的研究。塞繆爾·P奧林納和珀爾·M奧林納:《利他主義的個性:納粹歐洲時期猶太人的拯救者》(紐約:自由出版社,1988年)。奧林納兄弟和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採訪了406位猶太拯救者,他們都生活在納粹統治時期的歐洲。為了進行比較,他們也採訪了126名非拯救人士,他們和拯救者們同樣生活在那一時期納粹統治下的國家,但是他們並沒有對猶太人伸出援手。 拯救者們並不認為他們自己是道德上的英雄。他們一再強調他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他們中大多數人在做出拯救行動以前基本上都沒有進行深思熟慮。當被問及做出第一次拯救的決定花了多長時間時,70%以上的拯救者說只用了短短「幾分鐘」。 是什麼促使他們去拯救? 奧林納兄弟的研究表明有三種「道德催化劑」,有時候它們聯合發揮作用,促使人們去拯救猶太人。對於大多數人(52%)而言,一種以社會規範為核心的動機——忠於集體的道德禮法——導致了他們的第一次拯救行動。這些人總是應集體中某個當權者的請求開始拯救工作。譬如,伊利莎——德國路德教會一位牧師的妻子——最初就是因為她的丈夫和教會要求她把猶太人帶到家裡,她才那麼做的。 第二批人數較多的拯救者(19%)也是基於社會規範為核心的動機,道德標準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以至於他們的拯救行動已經獨立於任何權威機構。譬如,一個拯救集團曾經用渡船從丹麥非法運送7000多名猶太人到瑞典,該集團的成員之一——一名丹麥人這樣解釋: 在這個小小的單一種族國家裡,基本的道義就是友善地對待你的鄰居,友善地對待人們。丹麥是一個非常講究法制的國家。人們會阻止別人做非法的事情。即使在戰時燈火管制的時候,也不會有偷竊事件發生。我之所以幫助猶太人的主要原因是我不希望任何人毫無理由地傷害我的鄰居和同胞。這麼做是基於良好的道德標準和傳統。 三分之一以上的拯救者(37%)承認,是同情心——對受苦受難的人們的一種心靈回應——促成了他們的第一次拯救行動。對於他們中的某些人來說,僅僅知道別人在遭受痛苦就足以使他們採取行動;而對其他一些人,與一名受到壓迫的人的面對面接觸促使他們伸出了援手。一個波蘭婦女講述了她的故事: 1942年,當那位先生從灌木叢中出來的時候,我正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他穿著有條紋的集中營衣服,他的頭光禿禿的,腳上穿著木底鞋。他向我苦苦哀求,他的手合在一起像個祈禱者——我能幫他嗎?這一切令我感傷。我怎麼能不幫助這樣的一個人呢? 有一小部分拯救者(11%)第一次採取拯救行動是出於信奉存在普遍適用的公正或關愛的道德準則。比如蘇桑(Suzanne),她出生在巴黎,是一所高中的數學教師,她大批地拯救孩子,並把他們藏在不同的學校里。然而她並不認為自己是出於宗教的緣故才這麼做的,她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很具有道德心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她從小受到的基督教育。她並沒有直接目睹猶太人遭受的不幸。當別人問她為什麼要幫助猶太人時,她的回答很簡單:「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其他一些有道德的拯救者強調了關愛這一美德——出於一種慷慨精神,他們覺得有義務幫助所有的人並關注其福利。例如,路易莎(Louisa)和她的丈夫在1940年加入了荷蘭的地下工作者組織,並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不斷地將猶太人收留在家中。她說:「這是些處於患難中的人,所以我們幫助他們。」她認為自己從童年時代起就深受基督教的影響。 這三個道德方針——以社會規範為核心(所作所為遵從集體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情心(被別人的苦難所感動)、道德準則(信奉普遍適用的道德:公正或關愛)——構成了做出拯救善行的三個不同理由。奧林納兄弟認為,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寬大為懷的能力——一種關心其他人福利的義務感,包括那些不是直系親屬,也不屬於自己生活圈子的人。研究表明這種寬大為懷的氣度與標誌著那些非拯救者的「狹隘」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狹隘的人們更關注他們自身和自身的需要,他們只對一小部分人承擔義務。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6節 關愛的基礎

是怎樣一種成長的經歷塑造了猶太拯救者寬大為懷的能力? 拯救者比非拯救者更傾向於描述家庭的親密關係,這是他們的父母所提倡的,同時他們的父母也教會了他們關愛的道德觀。一名婦女說:「我的母親總是想方設法讓我記住每天至少要有一次為別人做點好事。」相反地,非拯救者的父母則更多地強調經濟價值(如「找一份好工作」,「要生活節儉」)而不是道德規範。 非拯救者更經常地描述他們的父母用體罰的方式管理他們——孩子們經常體驗到的是體罰過後父母親自己感情上的某種釋放而不是任何與孩子行為有關的東西。反過來,拯救者們卻記得他們的父母親只在極少數情況下懲罰他們,更多的是「解釋事情本身」,告訴孩子們他或她已經「犯了錯」或沒有理解別人的觀點。 拯救者的父母親也常常明確地教育孩子們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要持積極的態度,並教育他們有義務在不計較回報或好處的情況下慷慨地幫助別人。一名拯救者說:「我的父親教育我要愛上帝和我的鄰居,不管他屬於哪一種族,信仰哪一宗教。在我祖父的家裡,當他們讀《聖經》的時候,他會請每個人都進去。如果碰巧有一個猶太人來訪,他會叫他入座。在我們家猶太人和基督教徒就像其他人一樣受到歡迎。」另外一個拯救者主張,「當你看到別人有需要時,你必須實施援助。我們是我們的兄弟的守護人」。 拯救者長大後,種族和宗教的區別對他們而言越來越不重要,甚至比非拯救者選擇朋友還來得不重要。與非拯救者相比,拯救者發展了一個更寬廣的心靈「內部控制區域」——一種敢作敢為和甘冒風險的更強烈的意願。 這項研究得出結論,當別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那些從小就培養了寬大為懷美德的人毫無意外地會伸出援助之手。從大屠殺中拯救猶太人源於他們通常與別人聯繫的方式。戰爭結束後,他們很可能持續這種方式。與非拯救者相比,在戰後的生活里,拯救者中有更大比例的人參加到了社會服務中。他們最普遍的行為是照顧老弱病殘者。 關於拯救者的研究無論對於家庭和學校都有重要意義。家庭需要培養一種有包容力的關愛,這種美德絕不僅僅局限於家庭範圍內。學校必須培養同樣的包容精神,並通過每日相處讓學生們去實際體驗關愛社會。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7節 品格:道德的自我蛻變

猶太拯救者的研究闡明了品格的本質和根基,但並不是事情的全部。 正如心理學家安妮·科爾比(AnneColby)和威廉·達蒙(WilliamDamon)在他們的書《必須關註:當代生活中的道德信仰》里所指出的,不是每個納粹統治下的歐洲人都有拯救者的品格特徵(同情心、內部控制的感覺、對他人懷有責任心)和家庭背景(教育孩子容忍和關愛的父母),他們也不是個個都甘願冒生命危險去拯救猶太人。安妮·科爾比和威廉·達蒙:《必須關註:當代生活中的道德信仰》(紐約:自由出版社,1992年)。實際上大多數人都不是。早期的生活體驗——比如文化——能影響但絕不會決定一個成年人的品行。那麼還有哪些別的因素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一個特定的人會選擇不計付出、滿懷同情心和勇氣地去採取拯救行動?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科爾比和達蒙請一組「專家候選人」——神學家、哲學家與研究不同政治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社會文化背景的歷史學家——來定義評判一個「道德模範」的標準,並舉薦符合這些標準的人。令人意外的是,專家們在五個評判標準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1)堅持不懈地信仰道德理想;(2)在理想和達成理想的方式之間取得一致;(3)犧牲個人利益的意願;(4)鼓舞他人的能力;(5)對於個人的地位有謙遜心理。 使用這五個標準,科爾比和達蒙著手找出並採訪了二十三個道德模範人物。從教育經歷上看,有的模範人物只讀到八年級,而有的則獲得了醫學學位、法學學位和博士學位。他們這些人里有不同信仰的宗教領袖、商人、物理學家、教師、慈善事業工作者、旅館主人、記者、律師、非盈利性組織的首腦以及社會運動的領導人。這23個模範中有10個是男人,13個是女人。他們的貢獻涵蓋的領域有人權、反對貧窮、醫療護理、教育、慈善、環境保護、促進或維護和平以及宗教信仰自由。 科爾比和達蒙發現,這些成就非凡的個體在他們的一生中,逐漸培養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而這涉及一次道德的蛻變。多數情況下,明智可信賴的人和同事在培養這一明確目標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所有的案例里,這個目標產生的必然結果是使他們獻身於一項事業或道德準則,而這導致了終身毫不妥協的正直和服務精神。 這些研究人員引用了俄國科學家安得烈·薩哈諾夫(AndreiSakharov)作為受這種目標驅使而發生蛻變的深入人心的例子。直到36歲,薩哈諾夫才成為蘇維埃共產主義社會的中流砥柱。他發明了氫彈。他不僅被看作是一位有前途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從不曾成為一名搗亂分子。 1957年,繼蘇聯的核武器試驗以後他開始關注有放射性的污染物問題並寫了備忘錄提醒大家注意。幾年以後,他自己與尼基塔·赫魯曉夫取得了聯繫,設法說服他停止進一步的試驗——他得到的回答是不要干預國家的事情。到了1966年,他在公眾場合表明了自己不贊同核武器試驗的立場,並提醒大家不要重蹈斯大林主義的覆轍。1967年,兩個對蘇聯國家持不同政見的人受到蘇聯法律的嚴厲制裁,他出面為他們求情。一年以後他失去了他的科學工作。1970年,他和兩個關係密切的同事一起創建了莫斯科人權委員會,以便在全蘇聯的公眾場合為遭到迫害的人們辯護。1973年他請求聯合國代表與蘇聯持不同政見的人進行干預,使他們避免被送入精神病院。1986年,他成了國家媒體嚴厲攻擊的對象,與此同時他從莫斯科被流放到高爾基市。 這是一次成年時期道德成長的旅程——從一個有保障、有成就的科學家到甘願冒莫大風險去捍衛人權的有德之士。這次旅途不斷地給予薩哈諾夫選擇的機會,以決定是繼續自己選定的道路還是放棄。每一次,都有持相同見解獻身於人類自由事業的同事支持他或挑戰他,使他最終選擇了繼續前進。他的道德朝聖之旅表明了品格的成長過程是如何持續了一生的,這一過程並不被童年時候就有的決定性因素、個性或文化所推動,而是在服務於一項有難度的理想事業時做出的自由選擇。 作為教師和父母,我們能從中吸取到什麼教益呢?首先,要給青少年提供機會思考並為自己設定有價值的目標,這既可以培養他們的品格,又可以給予他們每個年輕人都需要的使命感。其次,我們自己應該成為典範,這樣年輕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就有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活生生的成年人作為參考。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8節 我們民主國家的品格

品格影響社會的每個領域。在1999年11月的一次旅行中,我和一位在從商30多年後轉而做大學人事工作的婦女進行了對話。她曾經先後在五個公司工作過。當我告訴她我的工作是品格教育時,她告訴我從她的個人經驗出發,她看到了品格是怎樣深深地影響商業的: 如果你在做生意的時候沒有品格,那麼你就不會有團隊精神。品格將影響你對待你的同事和顧客的態度。如果沒有品格,你會腐化墮落。人們只會關心他們自己。 兩年以後,隨著國內公司醜聞的層出不窮,她的話似乎得到了驗證。做假賬,操控股市,以及導致安然、世界通信和其他企業巨頭腐敗的內部交易的出現,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我們已經失守的道德陣地。引起這一系列醜聞的節節攀升的貪婪反映了企業文化的變化,而政府撤消了許多關於腐敗的強制審查的政策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結果是使得國內富人和其他人之間的差距迅速擴大,而這一差距削弱了家庭的作用並改變了我們民主社會的道德觀念。 這一轉變在凱文·菲利普斯(KevinPhillips)出版於2002年的書《財富和民主》凱文·菲利普斯:《財富和民主》(紐約:百老匯書店,2002年)。里有詳細的記載。菲利普斯並不是作為一個左翼分子來寫這本書的;事實上,他一輩子都是一個共和黨人。他說,越來越多的財富集中在一小部分美國人的手裡,其影響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發生過的任何其他事情。這不但造成了直接的經濟後果,還具有深刻的政治影響,因為金錢不斷地被這一小部分人用來擴大政治影響力並因此而確定成公眾政策。 1999年,對於60%的美國人來說人均收入(稅後)比1977年還低。與此同時,在1982年到1999年之間,400個美國最富有的人的平均凈資產從23億美元上升到26億美元。在西方國家中,美國的收入不平等狀況位居首位。 1990年,首席執行官們賺取的收入是一般工人的85倍。到2000年,他們的所得是一般工人工資的531倍。1981年,美國收入最高的10位首席執行官的平均工資水平是350萬美元;到2000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154億美元。 從1980年到1999年,500個規模最大的公司的資產和利潤增至三倍。在這段時期,這些公司使大約500萬美國人失業。 在所有的美國人里有不到一半的美國人沒有任何的養老金計劃,更別說社會保障金了。美國工人工作的時間是最長的——跟一般的歐洲工人相比每年多工作350個小時——然而他們的醫療保險、產假、帶薪假期以及通知被辭退的時間是所有西方國家裡最少最短的。 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國內稅收署(InternalRevenueService)用更多的時間和預算來審查工人們,包括工作中的窮人們,卻不是去審查那些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而後者往往採用避稅計劃。 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有近22%的孩子生活在貧困當中,而在英國只有10%,比利時則只有4%。 簡而言之,就像菲利普斯和其他經濟、政治分析師所指出的,我們的國家正迅速地把國民財富經過重新分配後裝進已經非常富裕和有權勢的人的腰包。然而過去情況並非常常如此。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處於中層的60%的美國人享有經濟增長收益中的絕大部分。但是我們目前的經濟狀況卻恰恰相反。菲利普斯認為,一個民主社會不可能長期忍受這種財富的不均衡,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和社會政策的腐敗後果——要想繼續做一個民主國家必須對公眾利益做出反應。 經濟的品格如何影響國民的品格?首先,正如近兩個世紀前法國作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deTocqueville)觀察指出的,上層的貪婪和腐敗往往會助長所有階層的貪婪和腐敗。人們會這樣認為:「如果那些傢伙只想到他們自己,並破壞法規去攫取他們所能得到的一切,那麼如果我不那麼做,我就是個傻瓜。」 再說,有將近30%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上或接近於貧困。在美國貧窮和接近於貧窮的主要原因既不是找不到工作,也不是福利的匱乏,更不是家裡以女性為主。儘管所有這些因素都起了作用,但貧窮的主要原因卻是上百萬的工人所獲得的工資不足以維持他們的生活。 這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幾年以前,在我們小小的、人口只有17000的紐約上州,我們的報紙有五個版面是關於工作中的窮人的,包括那些有兩份或三份低收入工作的家庭,他們不能支付賬單,沒有錢給孩子買鞋子,也無力支付孩子們看牙醫的費用等。這並不僅僅意味著父母親和孩子們正在遭受真實的苦難,生活水平低下,而且還意味著他們共同度過的家庭時間也少得可憐。在討論經濟公平的波士頓會議上一名演說者談到這一問題時說:「提高工資水平是你所能做的對家庭最好的事情。」 並不僅僅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受到了不公平經濟狀況的壓迫。許多中產階層的父母想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但也由於經濟壓力而做不到。一個芝加哥的編輯說:「我的兄弟和他的妻子生活非常簡樸,由於他們的工資水平嚴重地縮水,他們不得不加班來使收支相抵。」在一個社會裡,我們說我們應該重視家庭生活(在政府發言里,在政治運動中,諸如此類),但是我們卻時常採用或繼續削弱家庭生活的社會政策。如果我們想認真地塑造青少年的品格,當論及家庭時,我們有必要嚴肅認真地縮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9節 性和品格

如果我們認真地對待我們孩子的品格,那麼我們就有必要認真地看看我們的性文化的道德狀況。 一般人,包括父母和孩子,都比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人們更隨意地談到性的話題,對此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拍手稱好。那些在婚姻生活中有性問題的夫婦很可能會設法做些補救的事情。這是一種有益的轉變。但是伴隨著開放程度的加大,具有性特徵的流行文化和青少年性問題的產生開始在意識形態領域困擾父母和其他人。 作為這個問題的一種反映,電視台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OprahWinfrey)和菲爾博士兩個人最近傾力打造了一期針對口交問題的節目,根據一項全國性的調查,2001年雜誌《十七》和凱澤家庭基金會做的一項調查指出,有55%的高中生說自己有過口交行為,而有過性交行為的只有40%。13歲、14歲,甚至更小的孩子口交比例在上升。據報告說一些男孩子就像過去期待一個晚安吻那樣期待他們的女朋友給他們進行口交。一些女孩子說她們已經為許多男孩子做過口交。還有一些口交團體的故事,在過道里、舞廳里以及足球比賽里口交都在進行著。 2000年4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名為《性青少年的面孔日益年輕化》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向精神病專家諮詢過的孩子,通常是女孩子,由於過早的性行為而精神崩潰。艾倫·沃茲曼(AllenWaltzman)博士——一個來自布魯克林的精神病醫生——評論道:「我看到的一些女孩子,有七年級的,八年級的,甚至還有六年級的,她們告訴我她們還是處女……可是她們已經口交過50次或60次。」A·賈雷爾:《性青少年的面孔日益年輕化》,載《紐約時報》(2000年4月2日)。在菲爾博士的節目里,一個年輕女孩子淚流滿面地對著鏡頭說:「別這麼做……請別這麼做。你的自尊將喪失殆盡。事情對你來說將變得更糟,要糟得多。」 在南部城市的一個溜冰場里,一位父親停車接自己11歲的女兒。在昏暗的溜冰場中間有四五十個孩子圍成一個圈,他們都和他的女兒差不多歲數,甚至還要更年輕一些。父親走近後,發現圓圈中央是幾個男孩子和女孩子,他們正擺出模仿性交的動作。幾個男孩子把小女孩們夾在中間。一個男孩子站在一個女孩子的後面,胳膊繞著她,雙手放在她的陰部。周圍的孩子們都看得入了迷。這位父親說,當孩子們看到他走近時,有幾個逃之夭夭了,但大多數人看起來一點都不難為情。當他向溜冰場經理說明這一切時,經理說還不曾有誰為此而抱怨過什麼,這種「骯髒的舞蹈」在他的溜冰場里是不被允許的,他以後將提高溜冰場的亮度。接著他補充說:「但是現在的社會已經不一樣了。」凱瑟琳·帕克:《社會上的性問題腐蝕了孩子們》,載《奧蘭多看守者報》(1999年4月1日)。 我們不應該責怪孩子們,但是我們其他的人卻應該受到責備。我們創造了這個世界,而孩子們不得不生活在其中。 性道德的敗壞使一大堆問題湧現出來——一夜情、沉浸於性愛、不貞、未婚先孕、沒有父親的孩子、性傳播疾病、人工流產、性侵犯、未成年人性侵犯、孩子的性行為、越來越多的性傳媒、大量的色情業(僅次於賭博、最富利潤的電子商務)以及由於這些問題引發的婚姻和家庭破裂。很大程度上,我們的文化依然否認沒有社會控制的性成本問題。貝內迪克特·格羅舍爾(BenedictGroeschel)是聖方濟各會牧師兼心理學家和作家,他與窮人一起工作,並在世界範圍內作關於道德和精神問題的巡迴演說,他要我們直面殘酷的現實: 處於領導地位的美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道德行為會引起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反感。我們成批成批地出口色情產品——文學、電子色情物、光碟、電影等。我們國家的大眾傳媒是有毒廢棄物的化糞池。人們擔心恐怖主義分子將會在我們的貯水池裡放入有毒之物。可人們其實已經被毒化——不是被國外的恐怖主義分子而是被我們的美國同胞,他們把毒物帶到我們的起居室,破壞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使他們發生性關係,而這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在忠貞的婚姻里發生的還很遙遠的事情。電視和網路已經被用來腐蝕孩子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而這已經到了如此深刻的程度,以至於孩子們的道德價值實踐已經等於零。這一切已經持續了好多年。為什麼不開設一系列合適的課程來反對傳媒對於弱小者道德上的侵害呢?貝內迪克特·格羅舍爾:《平民英雄的十字架》(亨廷登:我們的禮拜日來客出版社,2001年),第180頁。 無論我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人們都在痛恨美國媒體對他們的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日本,由於青少年採取他們的西方同輩最流行的方法,傳統的性倫理很快就支離破碎了,「性特權朋友」取代了對男朋友或女朋友的感情歸依。在拉丁美洲,教育家們正抱怨相同的傾向。很多文章描寫了艾滋病正在摧損南部非洲——據預測,患艾滋病的孤兒數量在未來的十年里將達到4千萬——但是極少有文章描述這種危機產生的道德根源。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999年11月世界家庭大會上瑪格麗特·奧戈拉(MargaretOgola)博士作的演講,她曾經前往肯亞一個HIV呈陽性的孤兒醫院。她說在黑人非洲,對於好多代人來說,宗教禁忌非常有效地壓制了婚外性行為的發生,但是那些部落的性道德標準「因西方社會的影響而毀滅無遺」,這些影響包括安全套的大量銷售以及享樂主義的傳播,奧格拉博士稱之為「好萊塢影響」。引自約翰·霍華德:《為文化解毒》(巴爾的摩:阿瑪艾瑞卡出版機構,2001年),第180頁。意味深長的是,在烏干達,人們認為禁止婚前性行為和婚姻忠貞很重要,現在這已經成了國家的一項政策。烏干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成功地降低了HIV/AIDS發病率的國家(從1991年的21%降至2003年的6%)。 為了支持計劃生育,毫無限制的性自由同樣導致了人工流產的廣泛應用。人工流產是一個尤其嚴重的社會問題;沒有什麼比這更能引發爭論了。即使那些辯解說人工流產是婦女的合法權益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它還是越少越好。我們的國家還能信誓旦旦地聲稱「我們尊重生命而恐怖主義分子不是」嗎?當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結束4000個正在形成的生命的時候,我們還能臉不紅、心不跳地教育孩子尊重生命嗎?在《讓流產更少:治療國家分裂的良方》里,戴維·里爾登(DavidReardon)通過觀察發現人工流產後會出現綜合症(憂鬱、內疚、夢魘、自我價值的喪失),經過人工流產後的婦女有一半在某種程度上體驗到了這種綜合症,這得歸因於大多數有過一次流產經歷的婦女道德上會產生抵觸。戴維·里爾登:《讓流產變少:治療國家分裂的良方》(斯普林菲爾德:橡樹果書店,1996年)。超過70%的婦女說她們認為拿掉一個生命是錯誤的,但是她們選擇違背自己的良知是因為她們覺得別無選擇。嚴格來講,即使常常有人工流產以外的其他選擇,婦女們也的確需要有人支持她們,減少使她們不得不人工流產的壓力:對臨產前的她們和腹中胎兒的悉心照顧;足夠的生育後的健康護理;如果她們選擇生育,幫助她們養育;母親的產假;可負擔的日常護理;以及寬敞的住房和就業機會。當我們努力工作去滿足婦女的需要時,有一些組織,如美國終身女權運動者協會(網址:wwwfeministsforlifeorg)開始要求我們——這麼說使人聯想起猶太拯救者的研究——發揚寬大為懷的社會道義,同時擴大我們關愛的範圍,一直到人類家庭中最脆弱的成員——母體中的胎兒。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社會顯示都是負面的。在20世紀90年代,青少年的性交和懷孕比例同時顯著下降了。「9·11」事件以後,志願精神大為增強;譬如人類棲身地組織(HabitatforHumanity)報道說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志願者人數翻了四倍。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下降了,整個社會的暴力事件也減少了。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地區一位中學校長卡羅爾·迪法爾科(KarolDeFalco)說:「隨身攜帶槍支的孩子數量已經下降,被學校停課的孩子數量也減少了,孩子們對於打架的態度也大大改變了。」 這些積極的傾向對我們來說是鼓舞人心的,但我們依然必須密切關注以下事實:大多數與品性有關的問題的絕對水平持續走高,而且遠遠高於幾十年前的水平。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0節 國家的品格教育運動

如果說謙遜對於單個人來說是一種美德,那麼它對一個民族來說更是如此。我們仍然保持著檢驗我們社會良知的能力並由於我們的道德失敗而感到驚慌,這足以表明美國的國家品格還是值得尊敬的。在我們的學校里品格教育得到了更新——在某些情況下,在整個社會範圍內——這表明我們至少部分地認識到我們正站在文化的十字路口。或者我們萬眾一心儘力去解決我們的文化問題,或者我們將看到社會和道德的加速退化。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對我們的道德和精神危機的認識各不相同。那些處於理想右端的人不大可能意識到由於經濟上的不公平和財富日益積聚在少數人手裡,我們的民主在腐化,家庭在破裂。那些處於理想左端的人不大可能意識到由於墮落的性文化,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的品德都在遭受腐蝕。大多數處於中間地帶的人往往不能意識到在最近幾十年里家庭生活是如何地發生惡化——對於年輕人來說代價慘重——就像電子媒介代替了家庭的交流,每年有一百多萬孩子看到他們的父母走上離婚的道路。 我們才開始關注這些問題。然而,我們正越來越清醒地認識這些問題並著手去面對,這使我們有理由抱有希望。 當學校重新去完成品格培養的歷史使命時,付出努力所得到的成果總是令他們又驚又喜。由於學生越來越粗魯,行為越來越無法無天,華盛頓州林恩武德的希爾托普小學(網址:http://staf.edmonds.wednetedu/hte/)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設了品格教育課,它後來成了一所國家品格學校。(見附錄中希爾托普小學的故事。)一名希爾托普小學的老師剛開始的時候對品格教育課持懷疑態度,後來他這樣評價學校的轉變: 剛開始的時候我反對上品格教育課。我說:「我們已經有太多東西要教了。這是家庭該做的工作。」然而不久我就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我也看到了學校教職員工彼此交往時產生的變化。我們學校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我期待繼續在這裡工作。 我們國家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由來已久,積重難返。它們需要那種社會各階層——從當地團體到聯邦政府——都能支持的解決方法。至於為了建立一個更公正、更友愛、更體面的社會,我們是否擁有國家的意志力去做我們確實應該做的,這還不清楚。 不過,品格教育是我們該做的一件好事,一件意義重大的事。在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品格將會產生不同效果——對於那些身在其中的人來說結果已經不同。如果這種努力普遍擴展,那麼對於整個國家也會不同,說不定到哪一天我們將成為一個更好的民族,到時候世界也將變得不同。CMYK北京中文天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排版65263296黑白版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1節 培養有品格的孩子

過去常常發生在十年級學生身上的事情現在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觸犯法律、懷孕、沒有成人照料的縱酒團體、毒品。 ——一個中學顧問西奧多·R賽澤:《霍勒斯的希望:美國高中該做什麼》(波士頓:霍頓·米夫林出版社,1996年),第25頁。 父母親都是強有力的人物。他們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低估他們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一位猶太法學專家 有一位女兒正上私立高中的母親與另一位母親進行了一場對話,後者的女兒在另一間私立高中上學。她說:「我們對高中的舞會太過掉以輕心了。舞會是在飯店裡舉行的,其後的聚會也是在飯店裡,所有的孩子在飯店裡都有過夜的房間。」 第一位母親強忍住不悅,問道:「但是你沒有發現使孩子們去那裡的直接原因嗎?——他們去那裡做什麼呢?」 後一位母親嘆了口氣,說:「無論怎樣,至少他們還沒有喝酒和開車。」 在報導此次談話的時候,第一位母親做了這樣的評論:「我們畫了一條線,然後我們自己犯規了。我們又畫了一條線,接著我們又犯規了。不久以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標準一降再降,直到有一天完全消失。」 我們為人父母者,包括我們教給孩子,自己也在實踐的一些做人標準,對於孩子的道德發展和行為舉止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果我們沒有設定高標準,那麼我們就會縱容孩子們去實現他們那些尚未成熟的願望,並使他們陷於同代人和社會的負面壓力下。 我們做父母的也會大大影響孩子們學習和從事學校紀律性工作的能力。心理學家羅伯特·埃文斯(RobertEvans)提醒我們,教育家保羅·巴頓(PaulBarton)和理查德·科利(RichardColey)在1992年出版的《美國最小的學校:家庭》一書中曾經這樣預言:如果我們忽略一個基本的事實——家庭是學習的搖籃——那麼學校改革將面臨失敗。他們指出學生要提高學習成績依賴於以下條件:家中父母親都在;孩子們得到良好照顧,感到安全;家庭環境明智地激勵孩子們進步;父母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管理和保持持之以恆的精神;父母限制孩子們看電視的時間,監督家庭作業的完成以及保證他們在學校的出勤率。引自羅伯特·埃文斯的文章:《家庭問題:教育的真正危機》,載《每周教育》(2002年5月22日),第48頁。 然而,在這些重要的方面,越來越多的家庭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要。正如埃文斯所看到的,現今大多數孩子上學的時候並沒有做好學習的準備。就在老師們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而承受不斷上升的壓力時,他們卻不得不去處理那些過去被認為理所當然而現在卻日益糟糕的事情:學生們的注意力、對學校的尊重、基礎社會技能以及學習的意願。同上。 就像埃文斯和其他人注意到的,這些問題的根源眾所周知。上百萬孩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他們中的一些得到了來自父親或母親的許多愛護和管制,這些單親父母努力想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卻比雙親家庭要困難得多)。這些孩子中大多數孩子的問題主要是缺乏父愛,而且很多家庭還很貧窮。在各種類型的家庭中,包括那些富裕的和完整的家庭,父母親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提供的指導也越來越少,限制也變得越來越寬。儘管事實是經常觀看電視使孩子們的攻擊性日益增強,學習成績日益下降,但父母們仍然允許他們的孩子看大量的電視,甚至孩子們看電視的時間超過了他們在學校和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有四分之三的六年級學生卧室里有電視機。引自羅伯特·埃文斯的文章:《家庭問題:教育的真正危機》,載《每周教育》(2002年5月22日),第48頁。 公平地說,甚至那些最有能力和最負責任心的父母也總是想方設法更好地度周末,但總是被挫敗感困擾著。為人父母向來都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我們可以通過參加培訓來改善。由於家庭聯盟(例如擴展的家庭和有凝聚力的鄰里)越來越小,而敵人(如有害的媒體文化、過分縱容孩子的父母親、所支付工資低於生活水平的經濟氛圍)與日俱增,這項工作變得越來越難。因為相比從前家庭更加壓力重重,因為在我們孩子的生活里有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因素,父母需要比過去更加有意地去營造家庭生活,在培養一個有道德的孩子時更加警醒。好品格不會來自於現今社會的道德環境。 對於所有的家庭來說,無論他們的優缺點是什麼,學校要傳遞給他們的信息必定是:使你們的孩子成為你們的優先考慮。因為家庭是智力和道德發展的基礎環節,幫助孩子的父母成為好父母是學校在幫助學生們培養良好品格和獲得學業進步的同時能做的惟一的一件事。 本書無意也不能給出全部答案——為人父母是一門複雜的藝術並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學校可以向父母介紹一些撫養孩子的實用方法。以下是十一種適用的方法,經過研究以及好幾代有識之士的證實,能引導我們做好培養有品德的孩子這項要求又高回報又大的工作(這章本來是用作一個學校的家長會的)。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2節 優先考慮品格培養

我在給研究生上品格教育課時,曾叫我的學生描寫他們自己的品格形成過程。一位年輕的婦女這樣寫道:「由於我是家裡惟一的孩子,所以父母親總是讓我自己支配大部分時間。我知道他們想表明他們是多麼的愛我,但是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 教育家詹姆斯·斯滕松(JamesStenson)評論道:「成功的父母把他們自己看作是正在不斷完善的成年人,而把他們的孩子看作是正在成長的成年人。」詹姆斯·斯滕松:《教育:年輕孩子父母的討論手冊》(紐約:塞浦特出版社,1992年)。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從長遠來看問題。作為父母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會在將來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的品格?當孩子們長大成為男人和女人以後我們希望他們具備怎樣的品格?他們會努力工作、慷慨大方並且做個有責任心的成人嗎?他們會成為有愛心的丈夫和妻子,有能力的父親和母親嗎?我們為人父母的方式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人生旅程呢? 現在有許多父母過分看重孩子們在學習上是否獲得好成績並且是否擁有很強的自尊心。然而事實上,一個孩子的品格——他或她將成為怎樣的人——與生活是否幸福充實有更大的關聯。 我們的品德由我們的生活習慣構成。我們在孩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形成的習慣往往會貫穿於我們的成年時期。無論是好是壞,父母都會影響孩子習慣的養成。設想有一天有人問你的孩子:「你的父母是如何影響並培養你的品德的?」你希望他們怎麼回答? 做有威嚴的父母 作為父母,他們必須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道德權威,也就是說他們有權獲得尊敬和服從。 在20世紀60年代,許多成年人對他們自己的道德權威失去了自信心。同一時期,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名叫黛安娜·鮑姆林特(DianaBaumrind)的心理學教授研究表明,只要被正確使用,成年人的權威對孩子和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極其重要。 通過對家庭的直接觀察,鮑姆林特確認了三種為人父母的方式:權威型、獨裁型和許可型。獨裁型父母使用大量的命令和威脅但是很少講道理。許可型父母更多地使用他們的影響力而不是權威。相對而言,權威型父母把理性、公平、愛和自己可把握的權威結合起來: 孩子們得到父母有力的、一致的、理智的指導;父母不但在要求的同時解釋原因,而且還鼓勵孩子們給予和獲取;如果有必要,父母會使用權力使規章和命令得以實施;父母既看重孩子們對長輩要求的服從,也看重孩子們的獨立自主能力;父母設定標準並嚴格執行,但是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父母會聆聽來自孩子們的聲音,但不僅僅是按照孩子們的願望來作決定。黛安娜·鮑姆林特:《早年的社會化和青年期的能力》,見SE賈哥斯汀和GH艾爾達編著:《青少年的生命周期》(紐約:威利出版社,1975年),第130頁。 鮑姆林特從學前兒童開始調查並跟蹤調查直到他們九歲。她的主要發現是,那些最自信和對社會最有責任心的孩子的父母都是權威型父母。同上。 後來的調查證實了權威型父母對十幾歲孩子的有效作用。坦普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Steinberg)和他的同事調查了美國九個不同地區的20000名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庭。他們發現父母比較有威信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比較自信、有毅力,在學校里也比較成功,並且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最小。勞倫斯·斯坦伯格、B布朗和SM多恩布施:《課堂以外:教學改革為什麼失敗,作為父母該做什麼》(紐約: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1996年)。 為了形成一種權威型的為人父母方式——現在開始絕對不會太晚——我們對無禮的言行絕對不能採取寬容的態度。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時不時不自覺地變得無禮,所以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他們應該得到及時正確的反饋(「你那是什麼口氣?」「即使你心情不好,你也不能用那種口氣和我說話」)。如果我們自己對於行為正確與否不是很堅決,很一致,那麼我們會發現我們對無禮舉動的忍耐力越來越強——而我們孩子的無禮態度也會愈演愈烈。如果我們任由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任性妄為,那麼他們很快就會不再尊重我們的道德權威。如果他們不尊重我們家長的道德權威,那麼他們也不會尊重我們所訂的規則,例如,我們的道德教育。而且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孺子不可教也。 愛護孩子 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譬如,見摩爾和扎夫的書:《培養更優秀的青少年》。愛使孩子們有安全感、覺得自己重要和有價值。當他們覺得自己被別人愛護時,他們在感情上會依賴我們。那種依賴感使他們對我們的威信更加敏感,也更能接受我們的價值觀。 愛意味著和孩子們共度時光。單獨相處的時間尤其重要。我們在感情上需要保持親密,共享彼此的事情來維持較強的親密關係並使之得到發展——無論是在夫妻間還是在父母孩子之間。 為了保證單獨相處的時間,我們有必要制定計劃。我認識一個學校的管理人員,他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他讓我看他的記事本,裡面記錄了他在即將到來的那個周六下午會和哪個孩子一起度過。他說:「如果我不事先安排好時間表的話,那麼我就沒法和孩子們在一起了。」「為了確保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一位母親說,「我們訂了一條規定。每個星期有兩天時間,我們不做任何別的事情。」 我們和孩子一起度過的時光將成為他們最值得珍惜的回憶之一。心臟移植手術的創始人、已故的天主教徒巴納德(Barnard)曾經回憶自己和父親一起度過的時光: 如果我們病了,父親總會在深夜起床為我們看病。我的腳趾甲曾經化膿潰爛,我疼得受不了就會在床上大哭大鬧。父親常常會用由牛奶和麵包屑或是陽光牌肥皂和糖製作而成的葯糊把膿吸出來。當我感冒的時候,他會拿一種叫Vicks的葯擦在我的胸口上並用紅色的法蘭絨布蓋著。星期天下午我們會一起散步到水庫旁邊的小山頂上。一到那裡,他會坐在一塊岩石上,俯瞰山下的小鎮。然後我會把我的煩惱告訴他,而他也會把他的煩惱告訴我。 時間的數量和質量同樣重要。一位有三個孩子的父親曾經這樣說過:「每一天都和你的孩子們在一起是很重要的。那時候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行為如何,採取的態度又是怎樣的。那時候你也可以監督他們的行為:『不能那樣對你母親說話。』『這就是你對待你的小弟弟該有的態度嗎?』」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3節 愛的交流

我們的愛的質量常常可以歸結於我們溝通交流的質量。良好的溝通不會僅僅因為我們為它安排了時間就會有。我們總是需要刻意做些事情以便創造有意義的思想和經驗的交流。 當我們的大兒子馬克13歲的時候,我變得很沮喪,因為我們之間的交流已經完全局限於這種模式:我問問題而他只是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學校怎麼樣?」「很好。」「比賽進展如何?」「不錯。」)有一天,我惱怒地說道:「你知道的,我希望有一場真正的對話,而不是我問所有的問題。如果反過來你問我一個問題,我想會好一些。」 他的回答是:「好吧,爸爸,這學期你的課上得怎麼樣?」這是我第一次跟他談到我的教學情況。自從那次以後,即使我們只能在車上呆五分鐘,我們也會有來有回地問問題:我問他一個問題(譬如,「你今天什麼時候最高興,什麼時候感覺最糟糕?」),然後他問我一個問題(總是同樣的問題),諸如此類的。這成了我們家的一個傳統。 我們怎樣才能抽出時間進行家庭會餐,並在此基礎上做一次有意義的談話呢?紐約州安德維爾(Endwell)的約翰和凱茜·科利根有五個孩子,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之間通常都遵守戶外活動的承諾(遊戲、上課以及開會等)。但是他們決定每天都要有一次家庭聚餐。凱茜解釋說: 我們聚餐的時間從4∶30到8∶30不等,主要取決於季節、運動等。我們會叫孩子們遵守承諾。我們會把電話線拔掉,電視機關掉。我們規定談話只能涉及正面積極的話題——沒有批評、吹毛求疵或者空談。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態開始,請求基督耶穌和我們共同進餐。我們會指出每個人的特別之處——這使我們看到每個人的優點。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會不斷地抱怨這抱怨那的。但是現在他們自己已經為人父母,我們一一地問他們:「過去我們在家裡做過的什麼事情是你們最想和你們自己的孩子一起做的?」所有的人都回答說:「家庭聚餐。」 為了使家庭聚餐的時間成為討論的好場合,事先確定一個「話題」會有所助益。例如這樣的話題:「你今天做了什麼使自己感覺良好?」「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你在期待什麼?」「你們誰有問題,家裡人是能夠幫得上忙的?」 在我們家,我們有時候會剪下疑難信箱的一段文字並大聲地朗讀出來,但先不讀答案部分。譬如「我今年十五歲,我懷孕了,我嚇得要死不敢告訴我的家人。我該怎麼辦?」我們會繞著桌子走,每個人都會說出自己認為專欄作家應該給出的建議,只有到那時我們才宣布答案。這些討論使我們能分享彼此之間內心的信仰和價值觀。 愛的犧牲 愛一個孩子意味著願意為他們做出犧牲。一位有識之士曾經說過:「做有責任心的父母意味著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為了孩子,沒有什麼比忍受不可避免的婚姻磨難更偉大的犧牲,也沒有什麼比這更偉大的愛了。一位母親曾經這樣說道:「父母為孩子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彼此相愛,生活在一起了。」 每年大概有一百萬孩子看到他們的父母離婚。然而,相比起上一代,社會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無論是世俗的還是宗教的顧問現在都督促有問題的已婚夫婦盡其所能地克服困難,挽救婚姻。而這個建議是基於許多離婚夫婦的實際經驗給出的,這些離婚夫婦意識到他們過分低估了離婚對他們自己和孩子造成的痛苦。 在《離婚的意外後果:25年的重大研究》一書中,研究員朱迪思·沃勒斯坦(JudithWallerstein)詳細記載了婚姻和家庭破裂帶來的心理上的持久影響。但也有例外:有些孩子最終從離婚帶來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成為更堅強的人;有一些在成年以後,決心長期保持自己的婚姻。但是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時間未能治癒創傷。 約翰·克里斯托弗·阿諾德(JohannChristophArnold)在他的書《危險:你的孩子正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裡》里,引用了一個名叫辛迪的女人的例子。辛迪是住在波士頓的一個年輕的顧問,當她的父母告訴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們他們將離婚的時候她才五歲。 那天晚上稍晚一些的時候,我看到爸爸拿著一個行李箱往外走,他的鬧鐘用帶子纏了起來。他看了看我,說:「親愛的,要記住,爸爸愛你。」接著他走了出去。那幕情景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當一個父親告訴他的小女兒「我愛你」,接著卻一走了之的時候,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到現在我甚至很難相信我的丈夫真的愛我,就好像我還在等著我的父親歸來似的。約翰·克里斯托弗·阿諾德:《危險:你的孩子正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裡》(羅伯茨布里奇:東薩塞克斯郡,英國,2002年;美國出版商:普勞夫出版社,800-521-8011,第81~83頁)。 婚姻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虐待孩子,對配偶施加暴力,以及不忠貞。但是我們需要謹記:當一個家裡同時有父母親的時候,孩子們會做得更好。當父母親攜手互助的時候他們能更好地撫養孩子。父母之間的愛往往會極大地加強孩子的安全感和總體幸福感。加里·伊舟和羅伯特·巴克納姆:《關注成長中的孩子:養育三歲到七歲的孩子》(姊妹城:毛塔諾曼出版社,1999年)。通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教會孩子承諾意味著什麼這一重要的人生哲理。 榜樣教育 榜樣教育包括充滿愛心和尊重地對待孩子,但遠不止這一些。這也與我們夫妻之間如何對待彼此有關——這構成了孩子們數不清的觀察機會。當我們吵架的時候,我們是否公平地吵架?我們使用的是哪種言辭?我們很快就和好如初還是保持憤怒很久?研究表明,健康的家庭有和解儀式,使他們能夠很快地原諒對方並進行彌補。多洛雷斯·柯倫:《壓力和健康家庭》(明尼阿波利斯:溫斯頓出版社,1985年)。 我們的榜樣也與我們怎樣對待家庭以外的人,怎樣談論他們有關——如親戚、朋友、鄰居和老師。如果母親在孩子面前這樣談論一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這個作業布置得真蠢,」那樣就會給孩子們樹立不尊重老師的無法泯滅的榜樣。一個自己為人父母的教育者說道:「不尊重通常都是很不經意地開始的。慢慢地孩子們對此會變得沒有那麼敏感了。」 現如今,我們能樹立的最重要的榜樣就是我們所持的立場和態度——尤其是那些對我們的孩子來說不大習慣或者說與別的父母所允許的立場不同的立場。我們禁止什麼?暴力遊戲?那些包含性愛、暴力或臟穢言詞的電視節目或電影?所有的色情種類?那些歌詞中傷特殊人群的音樂?不莊重的衣著?允許酗酒的團體?還是通宵達旦的舞會?一位父親曾說:「我們的女兒在她的朋友里是唯一一個在學校的高年級舞會以後不去海邊參加通宵晚會的人。現在她對我們很不滿意,但那是我們的決定。」 我們的孩子是否知道我們在當今的道德事件上所持的立場——尊重生命、戰爭與和平、對環境的威脅、對窮人的保障?如果我們在工作單位、公眾場合或者與別人的一場對話中有著自己的立場,那麼我們是否和我們的孩子分享過這種立場以及我們持有這種立場的理由?諸如此類的立場構成了我們的價值觀,它們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內心深處關注的是什麼。如果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價值觀和道德生活中正直的重要性傳達給下一代,那麼這一切就很重要。如果我們的孩子從來沒有看到我們為了自己的信仰站出來過,從來沒有違背過潮流,那麼我們怎麼能夠期望他們有勇氣經得起來自他們同伴的考驗? 應對道德環境 在過去的幾代人中,家庭所在的較大的社會環境通常都會支持父母親想方設法要讓孩子明白的價值觀。 往事不再。今天,與社會環境的鬥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傳媒和市場文化的產生——將會是一場無休無止的鬥爭。記者埃米·威爾保(AmyWelborn)對市場不斷尋求機會性化孩子們是這樣評論的:「你會從女孩子們從早上七點開始就翻遍自己的衣服架,你能從中看到這點——她們很難找到一件合適的衣服,不至於引起人們的尖叫,認為自己是『邋遢女人』。」埃米·威爾保:《何時不合理的環境將不再傷害孩子們?》,載《星期天來客》(2002年6月23日)。 孩子們在性方面受到的腐蝕是否是對他們的純潔和道德造成的最具危害的衝擊尚有爭議,但傳媒文化的確同樣以別的方式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很多父母對於他們的孩子那麼追求物質享樂感到非常沮喪,他們從不滿足於他們已有的。而且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通過服裝或汽車尋找自己的自尊和地位。 在第三章里,我將向父母們提供一些處理媒體環境的具體方法——控制電視、電影、音樂、遊戲光碟和網路的使用。基本的原則是:孩子們必須得到許可才可以觀看指定的電視節目、玩光碟遊戲、從網站上下載東西等。孩子們使用這些媒介是一項特權而不是權利。 然而同樣重要的是,應採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解釋我們在道德上對某事進行反對的理由而不僅僅是禁止它。如果我們只是禁止觀看電視節目、電影或CD,而沒有講清楚這麼做的道德上的理由,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們產生憎恨心理,而不是促進其良知和內在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有一位母親證實了採用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她14歲的女兒克莉娜不斷地央求母親讓她收看正在熱播的搞笑電視劇《老友記》——裡面的主角都有亂交的現象。克莉娜說她學校里的所有朋友都看了,如果她不看她就覺得自己「完全置身事外了」。她的母親只能對她說抱歉,但是她不贊同電視劇里表現的價值觀。 克莉娜沒有放棄。最後,她的母親說:「好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集。」看了幾分鐘以後,她的母親說,「現在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我對她剛剛對他說的話產生了疑問。」一分鐘以後,她又對女兒說:「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我不認同他剛剛對她說的話。」在電視節目結束的時候,克莉娜說:「好吧,媽媽,我明白了!」那是她最後一次要求看《老友記》。道德標準已經被具體而準確地傳遞給她了。 應對當前的道德環境也意味著比過去更大程度的監管。一位有兩個女兒——大女兒11歲,小女兒6歲——的母親說:「我孩子的朋友幾乎每天都來我們家。他們覺得在我家很安全。但是我不允許我的女兒去別的孩子家,聽起來可能太過嚴厲了。但是我不知道別人家會怎麼說話,電視上或錄像機上播放的是什麼,咖啡桌上是否有色情書刊,或者別人媽媽的男朋友是否剛好在家裡。」 一個母親對即將去參加舞會的16歲的女兒說(在舞會上身為主人的父母將負起監督的責任):「我將打電話確認你是否在那裡。如果你不在,我將通知警察局說你失蹤了。」她的女兒回答說:「你不會。」母親堅決地說:「我會的。」 那些盡心儘力去照管孩子的父母能從研究表明的結果中得到安慰:「有責任心的」父母會設定規則和表明要求,知道他們孩子的活動、朋友和舉止行為,監管他們的孩子做和年齡相符的事情,而他們孩子的性交行為、吸毒、喝酒以及抽煙比例確實比同齡人更小。《美國的青少年:權衡風險》(華盛頓:青少年成長機構,2002年)。 同時我們還須努力使我們的孩子免遭危險,我們應該付出同樣的努力使他們明白什麼是正直、高尚、英勇。在晚報的某個地方總會有至少一篇文章描寫正直、英勇或富有同情心的例子。一個名為「預演」的組織(wwwpreviewonlineorg)向一千多家影院推出了一套《家庭光碟指南》用來講授良好的價值觀。有成百上千本好書描寫的值得欽佩的人物將活在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和想像空間里。威廉·基爾帕特里克(WilliamKilpatrick)在他的書《培養品格的書》里提供了三百多本經過注釋的參考書目,適用於各個階段的孩子——孩提時代、童年時代以及青年時期。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4節 採用直接教育培養良知和習慣

我們需要實踐我們宣講的理念,同時我們也需要宣講我們實踐的理念。採用直接的道德教育方式能幫助培養孩子們的良知和行為習慣。 「說請和謝謝。」「別插嘴。」「看著對你說話的人。」「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和衣服。」「當你咳嗽的時候用手捂著你的嘴。」「洗自己用的碗。」「記著打電話的禮貌。」「當你收到一份禮物時,寫信或打電話表示謝意。」數百條這樣的文字教導被傳達給孩子們,「這是我們行為的方式,」「這是我們生活的方式。」專欄作家朱迪思·馬丁(JudithMartin)風趣地說:「撫養一個文明的孩子將花費20年時間不停地教導,還要花費10年時間複習這些教導。」 直接教育包括解釋為什麼這些事情是對的而那些事情是錯的。為什麼撒謊是錯誤的?因為撒謊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而互相信任是任何關係得以維繫的基礎。為什麼考試作弊是不對的?因為作弊也就意味著撒謊——它欺騙了另外一個人——那對於所有其他不作弊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這種道德的推理幫助孩子們培養良知,使他們能夠找出理由告訴自己為什麼應該這麼做不應該那麼做。當他們企圖做壞事而我們又不在的時候,這種內在的良知將成為關鍵因素。 我們培養孩子良知的努力應該是事前做出的。我們不應該等到某些地方出錯的時候再教育孩子什麼是對的。偉大的籃球教練約翰·伍德這樣講述他的父親如何教導他和他的兄弟: 爸爸有兩套三條的規則。這些規則直接明了,主要是說明他覺得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指導自己。第一套標準是關於誠實的:「不撒謊。不欺騙。不偷竊。」我和兄弟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而爸爸希望我們能夠遵守。第二套標準是關於如何看待逆境的:「不要悲哀。不要抱怨。不要找借口。」爸爸的兩套三條標準是我儘力行事正確、行為良好的指南。伍德,第6~7頁。 直接的道德教育也包括當我們試圖糾正孩子的行為時,直接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行為方式。當我們的第一個孫女莫尼卡三歲的時候,她開始在飯桌上或任何別的地方說「對不起」以打斷大人的談話。如果那不頂事的話,她會提高音量重複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她的父母因此而責罵她,但是下次同樣的事情會再次發生。惟一的解決辦法是教給她另外一種方式:靜靜地碰一碰最近的大人的胳膊,表明她想說話。接著那個大人會點頭同意她說話,當大人說完話以後,莫尼卡就可以開始說了。當然,這需要耐心的提醒和實踐,就像培養新的做事方式時常有的那樣。 直接教育也可以有另外一種方式,引導我們的孩子到另一種智慧源——給他們一本好書,一本小冊子,或另外一種能直接針對現有問題的有益資源。尤其是十幾歲的孩子更願意通過另外一種渠道證明父母觀點的正確性。一位加拿大的母親告訴我,當她16歲的女兒麗莎說她和她的男朋友正在想著做愛的事情的時候,她變得目瞪口呆,語無倫次。當母親說「但是性意味著愛」時,麗莎回答:「但是我們也彼此愛著對方,這是我們表現它的方式。」為了幫助她的女兒思考愛的意義,我建議她給女兒一本名為《愛需要等待》的小冊子。它寫道: 愛需要耐心;愛是和善的。愛期待著給對方最好的東西。愛將永不超越對與錯之間的那條線。讓對方進行艱難的能夠永遠改變你的生活的選擇是不對的。 在結婚前做愛可能那一刻是對的。但是它可能付出的代價——沒有預料到的懷孕、人工流產、性疾病的傳播以及因關係破裂造成的深深傷害——將遠遠超過那一刻的感覺。快感是短暫的,後果卻是長久的。 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值得等待。等到結婚再做愛是控制自己慾望的成熟的決定。如果你正認識某個人,或與某個人交往,請記住:如果那是愛,就需要去等待。最初由基督徒行動委員會發行,但現在已不再出版。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5節 培養良好的判斷力

良好的判斷力是好品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幫助孩子做出明智的決策已不僅僅是培養良知(直接教導孩子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為什麼)那麼簡單。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意味著教會他們能據以評價既定行為的特定問題或「測試」。我應該讓這個人抄襲我的家庭作業嗎?我應該去參加父母不會同意的舞會嗎?如果他們問起我在哪裡,我只告訴他們部分真相嗎?對於學校里朋友不喜歡的某個傢伙,我也去說他的閑話嗎? 以下是我們教育孩子採用的九個道德測試: 1黃金規則(逆向思維)測試: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呢? 2公平測試:對於任何可能受我所說的話或行為影響的人來說,這公平嗎?誰會受到影響,受到怎樣的影響? 3如果別人這麼做會怎樣測試:如果別人也這麼做我會喜歡嗎?我希望生活在那樣的世界裡嗎? 4真實測試:這種行為是否代表了全部的真實情況,是否除了真實別無其他? 5父母測試:如果我的父母發現我這麼做,他們的感覺會怎麼樣?如果我問他們我是否該這麼做,他們會給我怎樣的建議? 6宗教測試:這違背了我的宗教信仰嗎? 7良知測試:這違背了我的良知嗎?我以後會不會感到內疚? 8結果測試:這麼做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譬如現在或將來使關係破裂或喪失自尊?我會不會因此而遺憾? 9頭版測試:如果我的所作所為被登在當地報紙的頭版,我會作何感想? 當然,孩子們不會在做每個道德決定時都運用所有這些測試。但是即使他們只使用其中的幾個,他們的決定也會比他們衝動行事或缺乏深思熟慮的判斷時要好得多。甚至只是詢問上述問題中的一個——譬如,關於結果的那個——也能阻礙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的事情的發生。在採訪莫尼卡·萊溫斯基(MonicaLewinsky)關於她和總統柯林頓的事情時,巴巴拉·沃爾特(BarbaraWalters)問她:「你考慮過你的行為會給你自己、總統、他的家人還有整個國家帶來什麼後果嗎?」萊溫斯基回答說:「不,我沒有。」 除了以上九個道德測試外,還有幾個可以教給孩子的解決問題的步驟,當他們面臨道德的兩難選擇,而最好的做事方式不能立即明朗化的時候,他們就可以用到。譬如,一些孩子在學校叫另一個孩子去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你擔心如果你告訴大人,對這個孩子來說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而且他們有可能會報復你。或者說你被接納進入學校最受歡迎的團體,但是他們不喜歡你最好的朋友,並且明確表示你必須在兩者之間做一個選擇。如果你有這些或任何別的很難做出的道德選擇,以下這些步驟可以指導你做決定: 1考慮替代方法:我可以嘗試的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同方式是什麼? 2權衡後果:對於那些可能受到影響的人——包括我自己——來說,不同的替代方法可能帶來的好結果是什麼,壞結果又是什麼? 3識別價值觀:這其中包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哪個是最重要的? 4尋求建議:在決定這種情況下該做什麼的時候,我可以尋求誰的幫助,例如父母、老師或年長的兄弟姐妹? 5做決定:哪種做事方式能最好地尊重重要的價值觀,並且對所有將受到影響的人來說獲益最大、傷害最小? 我們應向我們的孩子著重強調尋求建議的重要性。如果他們是明智的,他們應該知道,即使是大人,如果沒有得到至少來自一個人的建議(而這些人的判斷力是值得尊敬的),他們也不一定能做出重要的決定——特別是對那些棘手的問題。 最後,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重要的決定需要清醒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當我們疲勞、壓抑、憤怒或者不安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做決定。做決定也不應該匆匆忙忙。我們永遠都不會遺憾花了太長的時間去做一個重要的決定,而只可能遺憾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考慮問題。 明智地懲罰 我曾經為之提供過建議的一位母親跟我說,和她兩歲半的兒子一起吃飯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喬納森剛開始的時候會拒絕到餐桌旁來。他的父母會耐心地哄他過來。等到他們讓他在餐桌旁坐下以後,他卻總是拒絕吃東西。於是他們答應給他一塊很好的甜點心。接著他會吃一點點的正餐,就開始嚷著要甜點。他的父母拿來甜點後,總是想方設法地讓他輪流吃飯和吃甜點。 我建議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掌握主動,他們可以實事求是地說:「喬納森,吃飯的時間到了。你可以和我們一起吃飯或者繼續呆在你的屋裡玩。但是如果你現在不吃的話,呆會兒就沒有東西吃了。沒有飯,也沒有點心。你懂嗎?規定就是:先吃飯填飽肚子,接著你會得到美味的點心。現在,你來告訴我們規定是什麼。」 當喬納森測試這條規定管不管用的時候,就像我保證的那樣,他的父母必須準備好遵守這條規定,冷靜和充滿愛心地讓他上床睡覺,既沒有點心,也沒有什麼話,如果有必要的話讓他自己哭著入睡——那確實是第一天晚上發生的事情。第二天晚上,以及以後的日子裡,喬納森總是乖乖地過來和父母一起吃飯了。 儘管只有兩點,喬納森已經吸取了一條重要的品德教訓:在生活當中有規定,也會有結果。而他的父母剛開始處理這種情況的時候,卻沒有傳達其中的任何一點。一旦他們做到了——給他一個明確的選擇(「要麼和我們一起吃飯,要麼餓著肚子睡覺」)——他就妥協了。他向適應這個社會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很多家庭中,不當的懲罰正是道德訓練失敗之處。明智地實施懲罰意味著設定預期結果,讓孩子們對這些結果負責,對他們的錯誤回應,既教育他們什麼是正確的,又鼓勵他們去做正確的事情。這意味著懲罰必須清楚而堅決但並不嚴厲。如果我們經常大聲咆哮,大吼大叫,我們的孩子可能更擔心的是我們的怒氣而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該怎麼改正。懲罰必須傳達我們對孩子的信心,認為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即使我們不打算責備他們,他們也應該培養自己成為優秀的人的能力和願望。 通常,一項懲罰帶來的結果就是幫助孩子們認識到他們所做事情的嚴重性,並使他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在進行處罰的時候,很多父母由於一時的怒氣總是變得過於嚴厲(「你將受罰一個禮拜!」),後來又想把火氣降下去(特別是當孩子們看上去像個可憐的受害者時),於是便否定之前自己說過的話,而這削弱了他們自己的威信。更好的方法是詢問孩子:「你認為對你自己所做的怎樣處理才算是公平?」大多數時候,孩子們不會輕易地原諒自己。而且如果他們想出一個公平的結果,他們自己就既是法官又是陪審團,由於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對他們的品格發展來說顯然更好一些。如果可能,預先設想問題的產生並給出一個雙方都同意的結局。(「我問你如果下一次還不揀起你的玩具,那麼公平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第二天我們把它們都扔掉。」) 在很多情況下,彌補是一種合理的道德後果,可以使孩子們得到重要的教訓,那就是當他們做錯事的時候,他們應該做些好事來進行彌補。彌補對於孩子們的道德發展具有最重大的價值,我們要求他們問自己:「我能做什麼來彌補我以前所做的?」以使他們承擔將事情變得正確的責任。 如果可以,懲罰也應該教會他們移情的能力。移情——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失敗會產生很多(如果不是最多的話)有害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問孩子們問題來幫助他們培養移情的能力,這些問題需要他們採取這樣的觀點:「在這種情形下你怎樣才能幫得上忙?」「為什麼你讓我感到心煩?」「那會使你的姐姐有什麼感覺?」「你能做什麼使她感覺好一些?」 我們的孩子將記得我們對他們的道德錯誤如何做出反應。現年29歲的凱瑟琳說:「我的父親既嚴厲又溫和。在我上十年級的時候,我養成了不良習慣,經常議論我們班上幾個『失敗的』同學。父親把我拉到一邊,告訴我那樣說任何人都是不對的,就像他們不是人,他們沒有靈魂一樣。從那天起我就再也沒有這個習慣了。」 有一個故事說明了明智地懲罰的所有要素——教導孩子尊重別人、培養移情能力、認真地看待錯誤、要求孩子們想清楚如何補償——這個故事來自於我多年的鄰居海倫娜·扎普樂塔拉法,她死於今年夏天,終年92歲。海倫娜是家裡七個孩子中的一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蒙羅維亞長大。她說她七歲那年,外祖母去世了,於是她的外祖父開始和他們一起生活。感謝貝絲·科瓦爾提供這個故事的全文,感謝林恩·懷特在海倫娜告訴她這個故事的時候作了首次記載。 我的外祖父自學了雕刻,並為我們兄弟四個製作玩具小馬。我對他說:「請你也為我做點什麼吧。」然後他花了很長時間為我雕刻了一個玩具娃娃。但是當他給我的時候,我哭了:「這個玩具娃娃這麼丑,我不要!」 我的媽媽聽到了,她嚴厲地對我說:「回你的房間。我一會兒就過來和你談話。」 當我的媽媽和我一起坐下來時,我說:「那是個醜陋的玩具娃娃!為什麼我說出實話而你這麼生氣呢?」 她回答說:「你認為那是事實,只是因為你沒有用心靈的眼睛去看。如果你張開你心靈的眼睛,你會發現你的外祖父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個星期只是為了讓你高興。小刀的每一筆雕刻,都代表他在想著你。這個玩具充滿了愛。我很奇怪你沒用眼睛看到這一點。」 我說:「但是它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店裡的玩具娃娃。」 我的媽媽說:「任何人都能買到那些玩具娃娃。你所需要的只是錢。可這個玩具娃娃是為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做的。」 我覺得很羞愧,開始哭了起來。媽媽繼續說道:「你已經傷害了你的外祖父,你也傷害了我,因為我愛我的爸爸,我能看到這禮物里的愛。」 我問媽媽:「我怎樣才能彌補我的過錯呢?」媽媽說:「在你傷害外祖父的時候你沒有問我,所以也別問我怎樣才能彌補過錯。你必須自己去尋找答案。」 她離開了,而我還坐在自己的床邊。我開始努力地思考。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最後,我去找外祖父並對他說:「外祖父,如果我們替玩具娃娃漆上臉、衣服和鞋子,你覺得它會變得好看嗎?」他回答道:「好主意!為什麼我沒有想到呢?來,咱們去把你爸爸的油漆拿過來。」 我們一起給娃娃上了漆,它成了我最喜歡的玩具娃娃。 海倫娜說直到進大學時,她還帶著她的玩具娃娃。有時候她會對她的玩具娃娃說:「為什麼在我脫口而出傷害朋友的感情之前,我不再多想一下呢?」每當她面對一個困難的問題時,玩具娃娃總會提醒她去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找答案。 海倫娜的母親做了什麼以至於成功地使海倫娜從不感激外祖父的禮物的行為中吸取到了終身受用的品格教訓?首先,她幫助海倫娜理解了外祖父傾注在玩具娃娃上的所有的愛——如果她用心靈的眼睛她就能看到這種愛。通過使她清楚地意識到她傷害了外祖父,並且由於傷害外祖父也傷害了媽媽,她培養了海倫娜的移情能力。最後,她堅持讓海倫娜自己承擔責任,找出彌補過錯的方法,因此給了她利用自身資源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的自信心(我們應鼓勵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當然,當他們面臨一個難題的時候,也應該鼓勵他們從父母和別人那裡尋求有益的建議)。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6節 公平地解決衝突

衝突存在於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們能導致憤怒或其他糟糕的感情,並破壞家庭關係。如果處理得好,他們能給家庭提供很好的機會,使家庭變得強大,促進孩子們的品格發展。 使家庭衝突向有益方向發展的一種方式是使用公平的方法解決衝突。公平的方法有三個方面:(1)達成互相的理解;(2)找到解決問題的公平的、雙方都同意的方法;(3)召開追蹤會議,評價解決方法是否有效。 公平的方法可用於十幾歲的孩子,甚至更幼小的孩子。越早越好。作為早早開始的例子,我們來看一下一位母親的經驗,她的大兒子菲利普七歲,小兒子本五歲。她為了解決他們家主要的煩惱源——每次她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大吵大鬧——而在兒子身上使用了公平的方法。她開始陳述會議的目的,並儘力使雙方都達成對問題的理解: 媽媽:在一個公平的會議里,我們三個將一起解決問題。 本:我不懂。 菲利普:如果你閉上你的臭嘴,你也許就能懂了,安靜! 本:你也閉嘴! 公平會議就在這樣的吵鬧聲中開始了,進展艱難。但是母親堅持說了下去: 媽媽:我希望你們倆都能保持安靜並聽我說。現在,問題是當我在打電話的時候你們倆的吵鬧聲擾亂了我,使我不能在電話里和別人交談。你們對此有何感想? 菲利普:你會告訴爸爸這件事嗎? 本:你會嗎? 菲利普:我還不至於這麼壞。 母親評價道:「這類的推理在孩子們之間不斷進行下去,看起來沒完沒了。要把會議的意思傳達給他們真的很困難。我很驚奇地發現他們會那麼自然地想到懲罰。」但是她鍥而不捨:「我們需要達成對我們大家都公平的一致意見。我想看看你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最後,終於有了突破: 菲利普:媽媽,我真的不喜歡每次你打電話的時候,一聊就那麼久。 本:沒錯,那天晚上你說要跟我們玩遊戲,可你一直在打電話,於是也就沒有時間和我們玩了。 媽媽:你們覺得我花太多時間打電話了? 本:媽媽,你本來就沒有太多時間呆在家裡,當你在家的時候,你應該和我在一起。 媽媽說:「我們談得越多,我就越理解他們反對我打那麼久電話的理由。我解釋說我確實總是失去自我控制,但是我要上班,去學校,照顧家庭,我幾乎沒有時間去看朋友,所以這常常成了我和他們保持聯繫的惟一方式。」 一旦他們理解了彼此的想法,媽媽、菲利普和本就能夠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了。他們最後討論出了以下的公平協議,他們都在上面簽了字並把它張貼起來: 1如果媽媽答應和我們一起做事,她就要告訴電話里的人她很忙,稍後再打過去。 2當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我們會列表說明要做的事情。 3媽媽會盡量讓電話短一些。 4如果媽媽不得不打很久的電話,她會告訴我們,然後我們會保持安靜。 兩天以後,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開了追蹤會議,這是公平程序的最後一步。媽媽報告說:「我們認為我們堅持了我們的計劃。當我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們一起玩耍或獨立做事,而我也縮短了打電話的時間。我們同意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之間的爭吵和衝突更少了。」 公平方法以三種方式促進了孩子們的道德成長:(1)通過傾聽他們的想法使他們獲得尊重;(2)要求他們聽取別人的觀點;(3)使他們參與解決家庭問題並保持家庭和諧。一項調查發現當父母親採用公平方法解決衝突時,他們的孩子變得更合作,對別人的需要更敏感。希拉·斯坦利:《家庭如何作為道德教育者》,見R莫舍編著,《道德教育:第一個理論的產生和研究》(紐約:普拉格出版社,1980年),第341~355頁。 提供實踐美德的機會 所有的美德都是通過實踐培養起來的。我們不可能僅僅通過告訴孩子怎麼做而培養他們的美德。正如教育家約翰·阿格雷斯托(JohnAgresto)描述的:「品格培養不是一項旁觀者的運動。」 我們可以通過許多方式給我們的孩子提供實踐美德的機會。對於初學者,我們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賦予他們真正的責任:家務活、院子里的活、幫助準備飯菜和清洗工作、照顧年幼的兄弟姐妹等。有一位三個孩子(分別是兩歲、四歲和六歲)的母親說:「我們家的規定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都會有一項家務活。我們的孩子們都為自己所做的感到很自豪。」孩子們做這些日常的家務活不應該得到報酬;這是他們為家庭做貢獻的方式。當他們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們可以得到津貼——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作為家庭生活的一種收入,同時應教育他們如何理智地花費。 孩子的另一項重要責任就是在學校里努力學習並學到儘可能多的東西。家庭作業是職責的一部分。孩子們不僅僅應把家庭作業看作是獲得好成績的一種方式,而且應該把它看作培養自律和先工作後娛樂等良好品德的一種方式。他們應該明白,草草應付和根本不做家庭作業,表明你自律極差,並缺乏對老師的尊重——老師布置作業主要是為了使你加深對學校課程的理解。父母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家庭作業習慣:(1)建立一種制度以記錄家庭作業的布置情況,比如設立一位計劃員;(2)確定家庭作業的學習時間——理想的是,每天都在同一時間;(3)安排做家庭作業的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不受干擾。 幫助孩子們設定目標並為之努力可以培養孩子們計劃、組織和持之以恆的美德。我的同事米歇爾·博爾巴(MicheleBorba)採訪過一位七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孩子素有可愛、禮貌和勤奮的美名。米歇爾問他做了些什麼使他的孩子們表現如此優異: 我記得從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我會每月一次地問每個孩子:「這個月你的目標是什麼?」我會儘力幫助他們思考一些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接著我們在一起討論他們為了達到那個目標該做什麼。每隔幾天我都會檢查,並問他們:「你怎麼樣了?你需要幫助嗎?」當他們漸漸長大以後,他們開始自己來告訴我他們的目標。我想這些閑談使孩子們能集中精力考慮他們想要得到的,因此他們通常都會獲得成功。我猜這確實使他們可以自我激勵。

第一部分 為什麼品格至關重要?第17節 促進精神成長

有一天晚上,在我給研究生上完品格教育課後,一個學生留下來找我談話。他說自己過去在舉重賽場很有競爭力,但後來和別人競爭越來越困難,因為有很多人在比賽時服用興奮劑。我問他,既然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表明興奮劑會使人不能生育、致癌,以及給身體造成很多別的不良影響,那運動員怎麼能持續使用興奮劑呢? 他說:「人們都知道,但是他們不在乎。」在一次體育課上,教授放了一盒錄像帶,描述了對大學生和研究生業餘舉重運動愛好者的一項調查結果。調查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可以服用一種興奮劑來保證你五年內贏得每場比賽,但在五年後興奮劑將致你於死地,你還會去服用這種興奮劑嗎?」大多數舉重運動員都說會。 如果我們問問自己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年輕人為了五年依賴於毒品的勝利願意拿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來交換,答案很簡單:他們在精神上迷失了方向。就像一位母親聽到這個調查結果時所說的,「那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 從歷史上看,宗教給很多人提供了一種人生觀,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在這裡,我們要往哪裡去。宗教是個有爭議的話題。當然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很可能是個有道德的人,而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必定是個好人。但是,對於許許多多的人來說,宗教賦予生活一種更崇高的意義,為生活得有德行提供了一個終極的理由,那就是:上帝希望這樣。 對於那些不信仰上帝的年輕人來說,我相信,尤其是在現代的文化環境里,他們企圖把上帝看成某種別的東西:金錢、性的快樂、權力、名望,或者就拿舉重運動員的例子來說,是不計代價的勝利。 研究表明,比起那些很少涉及宗教活動的同齡人,那些常常參加宗教活動的年輕人,那些承認宗教對他們很重要的年輕人,還有那些屬於宗教團體、明確表示反對使用毒品的年輕人捲入毒品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相對於那些十幾歲就發生性交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那些有犯法行為的孩子而言,那些經常去教堂的青少年產生這些問題的機率最小。宗教阻止青少年自我傷害或採取反社會行為的一種方法是影響他們選擇那些沒有此類行為的朋友。JM華萊士和DR威廉斯:《宗教和危及青少年安全的行為》,見J舒勒伯格等人編著:《青少年的健康威脅和成長過渡》(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444~468頁。 對成年人的調查有相似的結果。美國心理協會前任會長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做報告時說:「有宗教信仰的美國人顯而易見更少吸毒、犯罪、離婚以及自殺。他們也更健康,更長壽……宗教為未來生活注入希望,並創造了生活的53意義。」馬丁EP塞林格曼:《真切的幸福》(紐約:自由出版社,2002年),第59~60頁。 懷有宗教信仰的父母又是怎樣去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信仰的呢——那種信仰不僅僅被公開承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母親評論說: 如果你把上帝看成眾物的核心,那麼它將影響每樣東西。這會產生一種行為規範。它部分來自於那些幾個世紀以來試圖明辨上帝旨意的人。我們也用我們自己的心靈去傾聽。有人創造了我們,讓我們那樣做,所以如果我們不那樣做,我們就不會快樂。我們被上帝召喚要行善,並遵循很高的標準度過我們的一生。 心理學家愛德華·霍夫曼(EdwardHoffman)描述了一家盧本維希(Lubavitcher,猶太教儀式派成員。——譯者注)猶太人嚴格的家庭生活,以及這家孩子的非同尋常之處,他們既不吸毒、亂交,也沒有暴力行為,而這些卻恰恰困擾了其他的都市孩子。宗教儀式,例如每周五晚上點燃安息日的蠟燭,就是整個家庭的焦點所在。每次飯後,所有的家庭成員一起吟唱傳統的感恩禱文。盧本維希的孩子們每個禮拜五都要向擺放在家裡的「慈善捐助箱」做點小小的貢獻。一位猶太教哈西德派(Hasidic)的先生說:「孩子們接受父母的要求就像所有的家庭成員接受來自上帝的要求一樣,這並不多見。」引自威廉·基爾帕特里克的書:《為什麼約翰尼不能明辨是非》(紐約: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1992年),第262頁。 這些實踐使道德建立在一種富有意義的體系之上,在生活中做一個善良的人的觀念和親身體驗成了主要的道德動力。 有一次我給眾多父母做演講時,一位母親問我:「如果你不是很確定你信奉上帝什麼時該怎麼辦?我就不確定這點。但是我正想著要讓我的孩子去教堂。如果他們從未接觸過教堂,他們自己是做不出有見地的決定的,但是我不知道該告訴他們我信奉什麼。」我回答說,她應該告訴他們實情:那就是她不確定自己信奉的是什麼,但是希望去教堂的經歷能夠幫助他們在將來的某一天可以自己做決定。 在精神領域,就像在所有其他的領域一樣,我們個人的榜樣關係重大。瑪麗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她對自己的信仰充滿熱誠,她回憶她的父親時說: 爸爸總是在信的末尾寫上:「努力工作,多祈禱。」這絕對不是華而不實之辭,事實上他就是這麼做的。他一輩子勤奮工作。他親手建造了我們生活的兩個小屋,並承擔了所有的修理工作。他一整天都在祈禱。我父親在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形象就是在深夜就寢之前,跪在床腳邊,說著他自己的祈禱詞。 總結:即使父母做對了所有的事情——高度重視孩子的品格培養,愛護孩子,為他們的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並進行了明智地懲罰,促進精神發展——他們依然會發現撫養孩子是世界上最艱難的工作。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錯,就像我們當年一樣。 當我們的兒子十幾歲時,我帶他們到錫拉丘茲附近的蘭德馬克戲院去看比爾·科斯比(BillCosby)的現場演出。遵照慣例,科斯比表演《聖經》第一卷《創世紀》那場戲,在戲中,上帝給他的兩個孩子——亞當和夏娃——訂了惟一一條規定,「別吃那棵樹上的蘋果」,然而他們馬上就違背了這條規定。科斯比輕聲笑著說道:「所有在這裡的父母聽著,如果你們不能輕易地讓你們的孩子服從,那麼請你們別泄氣。記住上帝要做到這點都有困難。」 那就是說,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利用手頭的機會幫助我們的孩子成長為堅強、善良的人,這是我們的職責。因為就像所有別的事情一樣,品格培養始於家庭。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18節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

我們對學校有諸多要求的同時,也應該對父母有諸多要求。 ——哈羅德·利維,紐約城市學校的前任校長 喪失我們良好品格的最快方式就是喪失我們的誠信。 ——伊索 父母的參與是學校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想了解關於父母參與教學帶來的好處研究,請登錄北方宗教教育實驗室的網頁:wwwncrelorg/sdrs/areas/pa0conthtm。研究表明,父母的收入水平和教育背景對於學生的成功而言,其重要性不及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鼓勵。當學校和家長之間組成一條聯合陣線關注孩子的品格問題時——遵守規定,尊重權威,對家庭作業富有責任心,誠實地對待考試和學期論文,以及在運動比賽中具有光明磊落的態度——學生會得到一個清楚、一貫的信息,並更有可能認真對待。 然而在美國很多地方,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盟正在被侵蝕。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名叫橡樹地的中學裡,校長說道: 這個禮拜我們接到一位家長打來的電話,抱怨她的孩子西班牙語作業成績下降了,而這僅僅是因為沒有寫上文章標題。西班牙語老師解釋了學校的規定,但是無濟於事。許多孩子非常擅長於使他們的父母相信是老師不好或懷有私心。我們和這些家長之間的問題就在於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的任務是配合學校。 這些父母為了支持自己的孩子而成了好鬥者,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不斷的干預很可能會傷害而不是幫助孩子,導致孩子更有手段操縱他們,更不尊重所有的權威,更不願意為他們的行為承擔責任。 而學校一方也經常做出一些破壞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的事情。當學校未能給孩子們設定學習和行為舉止的高標準時,孩子們就會相信即使粗製濫造地完成作業和行為無禮也無關緊要,這樣一來學校就破壞了雙方的合作關係。當一個學生成了學校學生施展暴力的受害者,而學校對於家長的抱怨無動於衷時,它就破壞了這種合作關係。當學校在性教育方面抱有「我們才是專家」的態度,當家長反對那些侵犯了家庭道德或宗教信仰的學習材料而學校認為無足輕重時,它也破壞了這種合作關係。 幸運的是,很多學校,特別是那些致力於品格教育的學校,正在努力建立一種牢固的家庭和學校的合作關係。這些學校以一種謙遜的精神向父母伸出了合作之手,並詢問:「學校能做些什麼,以便於我們雙方能一起合作為你們的孩子提供儘可能良好的教育?我們該如何改善?」在這種合作關係里,學校和家長共同確立一系列對孩子學習和行為的期望。讓我們來看一看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幫助年輕人掌握知識和學習美德的二十種方式。 確定家庭是最初的品格教育老師 對於學校來說,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明確在品格教育方面家庭和學校要互相彌補共同完成的責任是什麼。這些責任可用兩段簡單的話來描述: 1家庭對於孩子的品格起了最原始和最重要的作用。 2學校的工作就是強化家庭業已教育的正面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工作中的道德規範、尊敬、責任心、誠實等)。 當然,現實總是相反的:現在有很多父母並沒有履行他們在品格培養過程中的首要職責。然而,不管現實如何,學校必須走出第一步,致力於形成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關係,這種關係應該是:家庭打好品格教育的基礎,學校在此基礎之上添磚加瓦。 要求父母參與 提高父母參與程度的一種簡單方法就是去要求。 華盛頓市傑斐遜高中在新任校長維拉·懷特的領導下,要求每個家長每年至少花20個小時到學校提供自願服務,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校對家長們的要求(這些家長有90%都是單身母親或單身父親)。其中大多數家長滿足甚至大大超過了這個要求。在90年代中期,華盛頓州林恩伍德市的希爾托普小學開始要求學生家庭里的某個成員每周自願去教室呆兩個小時。現在有75%的家庭都做到了。 俄勒岡州尤金市的肯尼迪中學在1999年獲得了國家品格學校獎,現在那裡因為有如此多的家長自願者,以至於其中的某個家長几乎成了全職的自願者協調人。校長凱·麥哈斯這樣描述父母的參與: 我是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的校長。在學校開學的第一個禮拜,我告訴家長們他們在中學應該比在小學投入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多的心思。學生們正在摸索他們在社會中的容身之地。當他們看到你們在學校里,他們會覺得你們重視他們。我們也鼓勵只要有可能家長們就來學校和他們的孩子一起吃午飯。譬如,一個父親就安排好工作時間表,以便他每個禮拜四都來學校和孩子一起吃午飯。《1999年國家品格學校》(華盛頓:品格教育合作協會,1999年)。 激勵家長參與 隨著要求的提高,一些學校開始激勵家長們參與。譬如,紐約城市學校執行了一項新政策,規定只有家長親自到會才能領到孩子的報告卡,這樣一來學校發現參加家長會的父母大大地增加了。 在學年末開家長會的時候,學校用了另外一個理由激勵家長們的到來。許多學校現在都是在九月份的某個時間而不是十月份或十一月份召開家長會。取代以往「這是你的孩子今年在學校里的表現(這科很好,那科不怎麼樣)」,會議事項變成了「你希望你的孩子今年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們怎樣合作達成那個目標?」許多學校讓學生也參與這種早期的會議,以便幫助他們承擔目標設定的責任。 提供有關為人父母的課程並努力增加出席人數 大多數學校,通常會通過他們的家長教師協會(ParentTeacherAssociation,PTA)或家長教師組織(ParentTeacherOrganization,PTO),給家長們提供有關教養孩子的課程,有時候是全部課程。長期以來的問題是:怎樣才能讓更多的父母利用這些課程? 以下是學校增加父母的出席次數的一些方法: 1給家長們提供食品(有一個學校,連續三個禮拜以來,每周四下午五點為家長們提供伙食,接著是上家長課)。 2安排學生們表演,接著是家長代表講話。 3當父母們在聽家長演說的時候,提供嬰兒護理或為孩子們安排某種受到監管的活動(一場電影、遊戲或體育館的活動)。(應有所變動:一個晚上是媽媽和孩子一塊兒活動,而爸爸們去聽家長演說;下一次則反過來。) 4做同時針對父母和孩子的演講(例如,解決家庭生活中的衝突,處理來自同齡人的壓力或青少年理智的性選擇)。 5解決交通。預先把問捲髮到家裡,看看誰需要有車接送。 6為了適應家長們時間的不同,安排兩次演示,分別在下午不同的時間點(如下午快結束的時候和晚上剛開始的時候)。 7舉行早餐會(有一個地區有400位父親出席了十月份組織的會議:「父親們的品格教育早餐會」)。 8鼓勵孩子們要求父母來參加(例如如果你的父母來參加活動,那麼這周末就「沒有家庭作業」)。 9確定一個吸引人的標題(例如,「泛濫的荷爾蒙」,「為你的孩子掌好舵」,以及「當我吼叫的時候,我聽不到你在說什麼」)。 10讓話題因地制宜(「給假日機器插上電」)。 11調查父母們哪個時間最方便,他們最想要聽到怎樣的話題。 12在父母們工作的場所提供午飯後的演講。 13提供高質量的關於如何為人父母的光碟系列。 14要求入場券(入場券是免費的,但是要求父母們親自來取以使他們把事情排進日程)。 15不止一次地重複話題:把消息放在學校網站上,寄明信片邀請函,發電子郵件提醒,用自動簡訊系統呼叫父母。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19節 把課程帶給家長

無論學校推銷家長課程的手段多麼有效,通常也只有一小部分父母無一例外地出席學校安排的活動。因此幫助父母更好地撫養孩子的策略應該是基於家庭,而不是基於學校的。如果你不能讓父母來學校參加課程培訓獲取方案,那麼就把課程帶給父母。 譬如,在每個月的月末,1998年的國家品德學校本傑明·富蘭克林古典藝術特許學校(在馬薩諸塞州的富蘭克林)都會向家長們遞送下個月的品德教育課程大綱,這份大綱提供了六個方面的信息: 1每月的品德主題(例如,堅忍不拔,以理服人)。 2每周的美德(配合每月的主題,如耐心、毅力、勇氣,對每個美德進行解釋)。 3家庭服務建議(以便在家中或在社區實踐每周的美德)。 4家庭閱讀建議(有助於當月美德的書目)。 5課程之間的關係(孩子的老師是如何通過文學和歷史來講授當月主題的)。 6學生的目標(建議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寫下具體的、與美德相關的目標,然後通過這個月的課程完成目標)「本傑明·富蘭克林古典藝術特許學校」:《品格學校》(華盛頓:品格教育合作協會,1998年)。。 給家庭布置家庭作業 許多老師也給家庭布置家庭作業,這個作業與品格有關,學生需要帶回家和他們的父母一起完成。如果有一個家長剛好沒時間一起做,老師就鼓勵學生找另外一個年長的家庭成員或別的大人一起完成布置的任務。採用這種方法,學生就在學校和家庭之間起到了橋樑作用。 德布·布朗是《成長的個性:99條適用於小學課堂的成功策略》(wwwCharacterEducationcom)一書的作者,也是西弗吉尼亞鄉村聖阿爾本斯的一名六年級老師,他每個禮拜都會布置家庭作業。其中一個作業是就光碟遊戲這個話題採訪學生的父母:他們贊成和不贊成什麼樣的光碟遊戲?為什麼?他們是否認為暴力光碟遊戲影響孩子們的行為?如何影響?而另一個家庭作業則是關於英雄的話題,請看下面的格式: 對你來說誰是英雄?為什麼這個人在你看來是個英雄? 11 22 33 44 她給每個學生髮了兩頁這種紙,上面的提示是:「請一個家長完成其中的一頁,列舉他們心中的英雄和說明為什麼這些人是英雄。接著由你自己獨立完成另外一頁。然後坐下來,一塊兒比較和討論你們所寫的東西。」父母們總是很高興地發現自己在孩子的列表裡。有關父母和孩子所列人物的有價值的對話就開始了,他們會討論自己選擇的英雄優點在哪裡。然後學生把完成的表格帶到課堂,以此為基礎引發他們熱烈地討論怎樣才算是一個英雄。 在給八年級上衛生課時,老師讓她的學生們就以下這些問題對他們的父母進行採訪:「如果我已經到了找男朋友(或女朋友)的階段,你希望我找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具有什麼樣的品質?你希望我在未來找的丈夫(或妻子)又具有什麼樣的品質?」這個作業使學生和家長之間有了一場極富意義的對話,使家長們進入到他們通常不會去涉及的領域,那就是他們孩子的生活,而這恰恰是非常需要父母指導的。 家庭里與品格有關的活動如果作為一個項目或整個學校首要重視的東西,而不是僅僅由個別老師去發起,那麼無論是學生髮起的,還是父母發起的,都會非常有效。譬如,在加利福尼亞州蒙德斯塔市的皮爾森小學,教師珍妮·漢密爾頓(JanieHamilton)和馬拉·李奧(MarlaLeow)研究出版了一本名為《道德集》的書,裡面是適用於不同年級水平、每周一次的「以價值觀為基礎,供討論的家庭作業」。書里還提供了大量供孩子閱讀的書籍,它們各有品格特色。另外一本很好的家庭作業集子是《家庭活動》,也是一個年級一個年級各成系列,其資料主要采自國內主要的品格教育組織之一——發展研究中心(wwwdevstuorg)。 成立家長支持性團體 那些不願意出席家長教師協會的家長們可能會走一個街區去參加一個父母支持團體,在那裡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和別的認識的家長談論為人父母的問題。 學校應該採取措施成立這些家長支持性團體。前弗吉尼亞諮詢顧問凱蒂·莫非特(KatieMoffett)說:「在我們的中學裡,我們會打電話請求家長們成為我們的父母支持團體的成員。我們訓練母親們成為團體領頭人。他們會在鄰里一帶開始組建支持性團體。有時候我們會請社區里的演講者。當一年後我們地區來了一批流氓的時候,父母們就可以幫助孩子們避免牽涉進去。他們已經和警察建立了關係,後者也來參加一些支持團體的會議。那個幫派永沒有立足之地。」 以下是一些父母支持團體的會議指南: 1培訓父母領頭人召開會議,如果團體正在推舉自己的領頭人,那麼提供明確的指南。 2限制小組的人數,不超過10%。 3讓團體決定多長時間開一次會(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一個月一次,後來可能更久一些才召開一次)。 4以圓桌的方式舉行會議,這樣便於眼睛交流,以及共同參與。 5剛開始輪流讓家長們介紹自己,介紹一些他們孩子的情況,並陳述他們願意討論的問題(電視、家務、家庭作業、男孩—女孩的關係等)。 6回顧一下大家建議討論的題目,每組選擇一個他們願意現在在會上討論的話題,並要有侯補題目。 7鼓勵家長們一個一個發言,講些孩子的軼聞趣事(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是怎麼度過的?你認為現在的社會狀況有怎樣的不同?你在你的家裡嘗試過什麼比較有效的方法?你的麻煩是什麼?) 8當眾閱讀(如關於為人父母的一本好的小冊子或一篇好文章)。剛開始的時候,邀請一對年長的、更有經驗的夫婦來參加會議,並叫他們發言:「如果我再重來一遍,我會這麼做……」或者「有幾件事情我們確實做得很好……」 9如果團體願意,在每次會上叫一個人記下提到的觀點,並拷貝一份給所有的人。感謝詹姆斯·斯滕松,為好幾個這樣的父母支持團體提供了建議。 學校還可以通過同伴制度促進父母聯合會。就像學校里的新同學被分配給一個老同學一樣,新同學的父母也會和有經驗的父母結伴。老同學的父母會與新同學的父母進行聯繫,一起來回答問題,一般來說這會幫助新同學的父母了解學校和團體。 讓家長一起設計品格教育課 父母應該成為學校最初設計品格教育課時的合作夥伴。他們的參與對於增加彼此的信任非常重要。 讓父母成為合作夥伴的第一種方法是給予每個人投入的機會。當比爾·帕森斯成為喬治亞州西點小學的校長時,他寄了一封信詢問學生的父母:「你希望我們的學校推崇和教育什麼樣的道德品質?」信里提供了三十種品質,比爾要求父母選出最好的十種。這也給予父母一個機會檢查自己是否支持學校的品格教育或者說他們是否有問題想和校長討論。 如果學校已經開設了品格教育課,那麼給所有父母表達意見的機會的一種好方法,就是向他們提供一系列學校現行的主要美德,並提出要求:「標出三個你認為學校應該更加註重的,並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如果你願意請給出理由。」 我曾經在一所中學的家長晚會上做演講,那個學校現場發放並收回這種類型的問卷,馬上進行統計並報告結果,同時利用問卷調查的結果作為出發點引發一場激烈的討論。令人驚奇的是,在場有好幾百個家長說,他們希望學校可以更加註重教育孩子們尊重別人。於是會議倡導者要求家長們——整個房間里所有舉手的人——說明其理由並舉出實例。 還有一種讓家長們投入精力關注孩子品格培養的方法是讓家長代表參加學校品格教育領導委員會。這使家長有機會在制定計劃、指導實施以及做相應更改加以完善等各個方面和老師、學校行政人員以及其他人進行互動。 第四種方式是校長每個月寫一封信給家長們,使家長們對學校的品格課程做到胸中有數,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要求他們在家裡推進美德教育,並歡迎及時的反饋和提出問題。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20節 為家長們推出不間斷的討論會

公開的討論會為家長們創造了一個不斷投入的機會——它不僅僅涉及品格教育課,而且還涉及任何值得關注的事情。這樣的討論會促成了一種開放的氛圍,大家相互傾聽彼此信任,這不僅有益於品格教育工作,而且還有益於所有家庭和學校關係的其他方方面面。 在過去的11年里,芝加哥市巴列坦高中的校長南希·羅布每個月都會舉行與家長們之間的會議,其中一次是用英語,每次大概有100個人參加,一次是用西班牙語,每次大概有40人到80人。她把這些公開的會議稱為她的「顧問會議」。 在這些會議上,校長羅布會列舉她想徵求意見的事項,而父母們也會提供他們想討論的議題。父母們會出席這些會議並認真對待,因為他們看得出來她在根據他們所關注的事情採取行動。會議還確立了一種電話交流方式,使學校和家長雙方能一起努力監督孩子們的晚會是不是遠離酒精。里克·艾倫:《建立家庭與學校的鏈接》,載《最新教育》(2000年11月)。 成立家長品格教育委員會 學校也應該讓家長們在品格教育中發揮主要作用。這麼做的一種有效方式是成立一個家長品格教育委員會,其中大多數或全部成員都是家長,並選出某位家長擔任主席。這個委員會的任務是使家長們能隨時掌握並投身於品格教育工作中。 這個委員會的部分職責是幫助學校組織特別的與品格教育相關的活動——例如一次集會、祖父母日、家庭電影夜、家長演說、團體服務活動或者讀書計劃。譬如,在底特律市的一個中學裡,家長委員會使超過四分之三的家長和學生一起讀了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並且舉辦了一次四月晚會,在會上父母和孩子組成一個個小組,花了一個小時來討論小說的道德主題和帶給人們的教訓。 然而,家長委員會最重要的責任是激勵和幫助父母在家裡樹立美德榜樣,教育孩子。 譬如,在紐約賓厄姆頓的溪邊小學——1998年國家品格學校——家長委員會每個月都會寫一篇「道德角」的專欄文章並寄給每個家長(通常是一頁的正反面)。它會向父母們建議在家庭生活里促進每月美德可採用的特定方法(例如,「你可以教孩子替走在他們後面的人把門,使他們懂得禮貌這一美德」)。委員會也會列舉一些可在上床睡覺前看的書籍,以及可用於培養每月美德的家庭錄像帶。由於這種交流是從父母到父母,而不僅僅是來自於學校管理層,所以它更容易被人接受。 最後,家長品格教育委員會也可以通過組織家長聚會把如何為人父母的工具(書、錄像帶等)交到家長們手中——例如,在學校的媒體中心。感謝佩吉·亞歷山大提供了這個觀點。在從孩提時代一直到青年時期的教育里,有三本參考書很有幫助,它們是米歇爾·博爾巴的《培養道德智力》、威廉·基爾帕特里克的《培養品格的書》以及我自己的《培養優秀的孩子》。 如何才能使那些忙碌的父母也來參加並為家長品德教育委員會服務呢?讓校長以個人的名義邀請他們。 與家長訂立道德合約 有時當孩子在學校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們會火速趕到學校保護他們的孩子,而對於教師的鬥志以及學校與家庭的合作關係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具破壞性的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也為了讓絕大多數父母能夠支持學校的品格教育目標,我們必須讓家長們在合約上簽字。為了使雙方能通力合作達到學校品格教育的目標,家長和學校應該訂立明確的道德合約,但大多數學校往往會忽略這一點。 譬如,作弊已經成了大多數中學的嚴重問題了。當學生們因為作弊被當場抓住的時候,父母們通常會責怪教師(沒有清楚地布置作業,懲罰太過嚴厲等)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孩子。為了盡量提高學業的誠實性,一些學校根據學生保證「不撒謊、不作弊、不偷竊或者我在場的時候不會容忍這種行為」而推出了一種榮譽代碼。為了使這種代碼生效,學校把它送到父母手上,讓他們承諾給予支持:「我已經看了榮譽代碼,並且和我的孩子一起討論過了。我支持學校為了提高學業的誠實性以及為了讓學生對該標準負責所做出的努力。」 儘管我們作了種種事前的努力簽訂了道德合約,但是當孩子違反了某條規定時,如果他(或她)的父母堅持要為孩子辯護並攻擊學校時,學校該怎麼辦呢?一位校長與我們分享了她自己的做法: 我會停下來,以一種沉穩、真誠的聲調問以下這些問題中的一到兩個:「你希望學校如何處理這件事?」「你希望你的孩子從這件事中吸取什麼樣的教訓?」這些問題總會讓父母停下來思考。它們迫使父母們承擔更多的責任,思考得也更多:他們希望學校怎麼處理這件事?他們真的希望學校為他們的孩子破例嗎?他們真的希望他們的孩子離開時,想著:「我的行為沒有什麼不良後果。那就是說我能違反規定而且不用承擔責任了?」 更新合約 如果時時更新,父母們對品格教育的承諾以及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牢固。 俄亥俄州布魯克林市的布魯克呂小學每個月與家長們更新一次道德合約。譬如,二月份的美德是誠實。學校顧問傑里·沃爾夫會寫信親自向家長們解釋學校本月關注的美德是誠實,並鼓勵父母們在家裡討論誠實這一美德,也鼓勵他們設定和公開「誠實行為的家庭目標」(如「我將這樣做到誠實:」)。父母們也會通過返還每月的「家長保證書」來表示對學校品格教育的支持,比如對於誠實的保證書是: 家長對於誠實的保證書 我將向我的孩子證明自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我將鼓勵我的孩子誠實,並了解每個人都難免犯錯。 我將向我的孩子強調擁有良好聲譽的重要性。 父母簽名: 學生簽名: 在合約中加入懲罰條款 相比於其他任何領域來說,在懲罰這一問題上家長和學校之間更容易產生衝突。當衝突發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所損失——尤其是孩子,他們會形成這樣的看法:在學校陷入麻煩沒什麼大不了,因為父母會站在他們一邊。 學校應該要求父母們——在父母必讀中,在校長給家長的信中,在學校的手冊里,在學校的品格教育條文里——在懲罰這方面與學校合作。學校應該幫助父母理解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正如在家裡孩子討好一個家長而反對另外一個是不正確的一樣,孩子討好父母來反對學校也是不對的。 如果家長有理由相信一位老師、一位教練或學校某個別的教職員工不公平地對待孩子,或者說如果家長不是很確定發生了什麼,那麼他們應該靜靜地與學校聯繫,而不告訴孩子。學校應該叫父母們採用這種方法。 如果家長們一開始就知道學校的政策,那麼他們也更有可能支持學校的懲罰措施。在小學和中學裡,校長應該鼓勵所有的老師給家長們寄送他們對學習和行為舉止的要求,如果他們有正式的計劃,那麼應該拷貝一份他們的規定和懲罰措施給父母,包括在什麼情況下學校會要求父母一起解決問題。 將合約內容擴展到運動和其他課外活動領域 在一個致力於品格教育的學校里,對課外活動進行管理時也必須提出跟學校生活其他方面一樣高的品格要求。 在學校所有的課外活動中,運動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課外活動,無論是好是壞,對學校的道德文化影響力最大。我們需要採取審慎的策略使運動成為一種培養品格而不是損壞品格的活動。與父母們建立合作關係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尤其是因為很多父母確實成了部分問題產生的原因(譬如不同意在運動中過分地表露運動員精神)。 為了說明如何把家庭和學校的道德合約擴展到運動領域,我們來看看紐約州特洛伊市天主教中心高中(CCHS)所採用的方法(一些公立學校有著同樣嚴格的政策)。為了參加CCHS的運動隊,在賽季開始的時候學生和至少一位家長必須來參加強制性的運動員會議。如果未能參加現場的會議,他們也必須在第二天的某個時間來學校觀看會議錄像。會議以十到十五分鐘的品格宣講作為開始,題為「我從運動員的經歷中吸取的生活教訓」,由學校某個成功的畢業生或以前的運動員作演講。 接著是和藹可親說話精鍊的校長凱特·阿森諾做簡短的發言,內容是學校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做到的三點:出勤、學業成績和態度。運動指導員會與大家一起仔細閱讀學生保證書和家長保證書,對於有資格參加競賽的運動員來說,這是必須簽署的文件。保證書要求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承諾遵守隊里的訓練規章;尊重教練、隊友(不允許任何戲弄行為)和對手;不僅要在自己的比賽里還要在學校所有的運動類活動中表現出良好的運動員精神。 接著是家長和學生的會議,作為運動員模範和品格教育者,校長會與教練一起重申對他們的要求(讓我們也來看看「做生活中的贏家」,這是喬治亞大學的教練博比·蘭福德為學生運動員創設的一門品格教育課,最初只是針對大學學生,現在正在被七個州的高中學校試點教學)。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21節 擴展合約,與傳媒影響抗爭

如果我們希望在為我們孩子的心靈、頭腦以及品格作戰時獲得勝利,那麼學校和家長必須攜手,不辭勞苦地保衛孩子們免遭來自傳媒的性、暴力、野蠻和物質享樂主義文化的毒害。 計劃的第一步是校長在每年年初給家長們寫信,使家長們在傳媒對孩子的影響方面提高警惕,並建議家長們進行合理的限制。 除非學校告訴家長們傳媒對學校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否則他們通常不會有任何線索。傳媒對孩子在性方面的影響通過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來:孩子的言談、舉止和穿著。 大多數父母也不知道調查研究所表明的結果。學校應該告訴他們。在2002年3月,《科學》雜誌報告指出,與每天看電視不到一小時的孩子相比,那些每天看電視超過三小時的十幾歲的孩子成人以後毆打或攻擊他人的可能性高出四倍。這一差距的產生跟孩子們是來自穩定的中產家庭,還是來自低收入、有過忽略孩子歷史的家庭完全沒有關係。另外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看電視越多,對於學習的熱忱就越低。 學校也可以通過對學生們開展傳媒調查來向家長們揭示這一問題。以下是墨西哥奇瓦瓦市奇瓦瓦大學附屬高中的校長埃瑪·蒂諾科做調查時提出的一些問題:「你最喜愛的電視節目是什麼?你玩什麼光碟遊戲?你自己的房間里有電視機嗎?你每天花多少時間看電視?你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家庭作業嗎(有時候、從不、經常)?你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嗎(有時候、從不、經常)?有沒有什麼節目是你父母不允許你看的(請列舉)?」 校長蒂諾科為家長們安排時間開了一次會,他在會上公布了傳媒調查的結果。《老友記》是這些中學生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接著蒂諾科還播放了好幾集《老友記》的片段,並叫家長們分組討論:「這些節目傳播了什麼樣的信息和價值觀?」還有「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吸收這些價值觀嗎?」 學校也應該指出,關於電視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們在看什麼,而是孩子們在看電視。如果把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用於做其他的事情,例如做些有益於人際關係、學習和我們自身成長的事情,那情況就會好得多。電視偷走了寶貴的家庭時間,總是取代飯桌上的談話和臨睡前的閱讀。 為了幫助家庭控制傳媒的影響,學校應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指導意見。以下是一些一般的觀點,各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 1我們可以利用傳媒來改善家庭生活,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我們不應該讓傳媒違背我們的價值觀或削弱我們的家庭生活。 2在上學之前,家庭作業完成之前,或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 3孩子們打開電視必須徵得同意,並且只能看父母允許看的節目。 4看電視只是特別的消遣,並不是常規的事情。一般而言,看電視也是家庭共同的娛樂節目,而不是個人的娛樂活動。 5有些晚上是「安靜之夜」;我們把電視放在一邊,而僅僅關注家庭活動,做一些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選擇幾個夜晚作為整個家庭共同的時間)。 6所有的光碟遊戲事先都要經過父母的檢驗。 7色情網站和其他令人厭惡的網站應被禁止(家長們應安裝一個過濾器來封鎖這些網站)。 8英特網的規定:父母沒有事先批准以及他們不在家時,不準使用網路——不準發送電子郵件、登錄網址、進入聊天室、使用簡訊發送功能。下載任何東西都必須徵得父母的同意。 9沒有父母的允許,不能看限制級的電影(Rratedmovies),也不能看特別輔導級(PG13)或輔導級(PG)的電影(家長們可以諮詢wwwscreenitcom和wwwpreviewonlineorg這兩個網站來檢查現在的電影的道德內涵)。 學校應該建議家長,讓孩子心平氣和地坐下,向他們解釋為什麼要採取這些措施,譬如可以這樣說:「你攝入自己頭腦的東西會長時間地停留在那裡。所以那些關心孩子的家長們要十分小心地限制電視、網路和其他傳媒。」 我們也應該鼓勵家長們讓網路和廣告商知道他們是否歡迎某一特定節目的內容。為了達此目的,有一種方法就是參加家長電視委員會(ParentsTelevisionCouncil,網站:wwwParentsTVorg),還有參加他們對網路和主辦單位的email反饋系統。 我相信,學校也應該積極地鼓勵家長們考慮不買電視(只有一台錄像機播放好的光碟)。那些在沒有電視的家庭里撫養長大的孩子幾乎總是心懷感激地回顧過去。在所有的好處里,最常見的是他們都學會了熱愛讀書。 回應家長的抱怨 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道德合約顯而易見包含了兩個方面:家長們有責任支持學校的品格培養工作,但是學校也同樣有責任尊重和關注家長們擔心的問題。 沒有什麼比學校面對家長的抱怨時無動於衷更能快速地消磨掉家長的信任了。一位母親說:「我們地區持有『譴責受害者』的態度,已經完全忽視了正確的對錯關係,並且對那些因為孩子受到虐待而出面抗議的家長們充滿敵意。」譬如,有一個美國黑人女中學生,由於接受白血病治療導致頭髮完全脫落,於是經常遭到一群女孩子的侵犯。這個女孩浴室的鏡子上就亂塗亂寫著:「阿什利是個禿頭的賤女人。」她的小弟弟在學校巴士上也常常被另一個男孩子叫作「黑鬼」。他們的家長向學校管理當局提起控訴,但是毫無結果。在另一個地區,有一群男孩在派發一張名單,「痛打排名前十位的孩子」,儘管家長們進行了抗議,但高中管理當局毫無反應。 為了證明應該認真看待家長們關注的問題和他們的抱怨,學校的管理當局應該建立一套控訴程序,並在年初時給每個家庭都寄一份(給學校教職員工都拷貝一份):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里正經受某種問題的困擾,特別是不公平的、不友好的或者無禮的對待,我們想知道。你的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健康和成功是我們最關注的事情。我們致力於為所有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請使用我們的控訴程序讓我們知道你們關心的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予以解決。 另外,學校定期對所有的家長進行調查也是明智的,可以問一些這樣的問題:「你的孩子在學校里覺得安全嗎?」「你的孩子在學校里是否有過不安全或不受歡迎的經歷,請進行描述。」這樣的一份調查會使問題明朗化,對於問題的範圍有多廣可以提供客觀的數據。 然後學校必須快速、誠摯地對父母表達的憂慮採取行動,這麼做可以證明學校的誠意。這需要管理當局具有足夠的道德領導能力——具有公正、誠實和謙遜的美德——加強制度上的防備措施,並跟蹤記錄學校對父母控訴所採取的快速公正的回應。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22節 性教育方面尊重家長權利的首要地位

尊重家長的權利,認真對待他們的抱怨,特別是遇到像性教育這類敏感問題時,這點尤其重要。 家長在任何事情上都具有首要的道德權威,在性教育方面他們和他們的孩子具有個人的、秘密的和價值負載的關係。如果學校不能尊重家長在孩子的性意識形成方面以及孩子在學校課堂上獲得性知識方面所具有的首要權利,那麼這將大大破壞成功的學校和家庭合作關係賴以維繫的基礎——信任。 在性教育方面,家長的權利如下:(1)有權通過所有團體都認可的公開、公平、有條不紊的程序選擇性教育課程;(2)有權要求性教育成為品格教育,設定高要求,並引導學生做出正確決定,而且確實關注學生們的利益和社會利益(見第四章關於以品格為基礎的性教育建議);(3)有權預先了解所有孩子都可能碰到的潛在的有爭議的話題(例如關於避孕、人工流產或同性戀),在班級和學校集會中,使他們的孩子遠離任何他們反對的事情。 25年前,馬薩諸塞州皮茨菲爾德的公立學校正式開設了一門基礎學校人類性教育課程,名叫LAMO(LearningaboutMyselfandOthers,學會認識自己和他人),這是學校和家庭合作關係的一個典範。家長和孩子一起自願參加學校里的課程(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年一次,五年級和六年級一年四次)。當老師提出問題的時候,每個學生都和父母一起思考答案。家長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幫助孩子們消除誤解。每次課後,學校會給家長們附加材料,讓他們帶回家和孩子們作進一步的討論。 家長們說LAMO計劃幫助他們創造了家庭的信任關係,隨著孩子們進入中級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公開。與父母一起參加LAMO基礎課程的學生在中學和高中階段懷孕的比例幾乎為零。更多LAMO課程信息,請與喬治·基特聯繫,LAMO,693號信箱,Lenox,MA02140,413-637-0468。 增加學校和家庭之間順暢積極的溝通 學校必須努力增加學校和家庭之間溝通交流的次數。溝通得越多,家長們就越會覺得在孩子的教育中他們應該成為合作者,他們在孩子的學習和品格成長方面就會投入得越多。 在紐約州卡澤諾維亞市的伯頓街小學擔任四年級老師的珍妮·卡納漢(JennieCarnahan)在年初的時候給每個家長都寄了一份問卷。其中有幾條是這樣的:「列舉五個能描述你孩子品格的詞語(如競爭、樂觀、友好、慷慨、完美主義)。」「什麼使你的孩子受到激勵?」「什麼使你的孩子煩惱?」「你的孩子課外的興趣是什麼?」「你的孩子哪個科目最拿手?哪個科目最差?」「你希望孩子今年在哪個科目上有所進步?」「你希望孩子發展什麼樣的社會技能?」 瑪里琳·蘭斯(MarilynLance)是紐約州2000年的年度最佳老師,她的座右銘是:「永遠不要放棄一個孩子——或一個家長。」除了以個人名義給所有的家長打電話邀請他們來參加開放屋晚會以外,她每年都會經常給家長們打一到兩分鐘的電話,在錄音電話里留下一些簡短的口訊,讓家長們知道他們孩子的一些積極表現。她發現當她先打一個報告好消息的電話,再打電話提到問題時,家長們總會更積極地回應。 紐約州塔利市一個三年級的老師辛迪·克里斯托弗每個月都會給家長寄學校課程表,家長只要掃一眼就能明白下周會有什麼活動(禮拜一拼字比賽,禮拜四特邀嘉賓作寵物演講,禮拜五去奶牛場實地參觀)。知道孩子在學校做什麼事情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談更富有成果。父母可以問孩子「談談你今天從關於寵物的演講里學到了什麼知識」,而不是問孩子們「你今天在學校做什麼了」(對於這個問題孩子們會無一例外地回答「沒什麼」)。(想獲得更多更好的其他方法,請參看克利斯托弗的書《讓老師和家長相互溝通》)辛迪·克利斯托弗:《讓教師和家長相互溝通》(蘭開斯特:特克諾米克斯出版社,1996年)。 讓家長知道對他們的期待,送交定期的家庭報告 讓家長確切地知道學校期待他們做什麼並送交定期的家庭報告,這從老師的角度而言是出於尊重和關心。了解情況能幫助父母鼓勵孩子們認真完成功課。 一些老師在學校的家長鏈接有問有答服務處布置每周的家庭作業。紐約州魯維爾市一名叫保羅·康奈爾(PaulCornell)的中學社會調查教師建立了自己的網頁,公布該季度他所布置的全部家庭作業。他說許多家長都通過這一網頁了解他們的孩子應該做什麼。那些完成作業比較慢的學生有機會在規定日期前完成功課。康奈爾還使用了一個名叫Gradequick的軟體程序,可以方便家長列印學生錯過的家庭作業。 在猶他州的普羅沃市,學校使用網路(wwwdixonprovok12.utus)使家長們可以每月甚至每周得到孩子的最新成績。 提供家庭支持中心和社區學校 紐約市安赫斯特地區的甜蜜家庭中學是建立學校家庭支持中心的日益增多的學校中的一個。甜蜜家庭中學為中心配備了兩名專職教授。父母可以去中心就孩子的學業或行為舉止問題尋求幫助,可以得到家庭或婚姻諮詢服務,也可以要求被介紹到其他社區機構以獲得援助(例如健康問題和財務諮詢)。另外一個以學校為基地的家庭服務機構在馬里蘭的蒙哥馬利鎮。 一個傳統的學校可以成為一個「社區學校」,這是一年一屆的社區中心,為學生、家長、其他的家庭成員和其他社區成員提供大量的教育和休閑服務。在許多地方,社區學校幫助學校周圍的社區找回了一種被迫切需要的感覺。耶魯大學的調查發現社區學校的學生數學和閱讀的成績更高,學校的暴力行為更少,父母的參與更多,而且社區的形象更好(想獲取社區學校更多的信息,請登錄美國教育部門的網站:wwwoeri2edgov/pubs/edpubshtml)。 從歷史上看,學校和家庭業已成為培養年輕人價值觀和品格的兩個主要機構。如果他們各自為政,那麼將置孩子於不利境地。如果他們合作,就像很多方面顯示的那樣,他們在引導孩子獲得優良成績和有品德的生活方面潛力巨大。 要得到學校、家庭和社區合作關係的更多資料,請登錄合作學校國家網的網站:wwwcsosjhuedu/p2000/indexhtm。CMYK北京中文天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排版65263296黑白版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23節 建立紐帶並樹立榜樣

許多學生成長於一個彼此關係不太可靠的世界裡。大人們必須贏得他們的信任。他們需要看到大人們真實的一面。 ——傑弗里·普拉特·布雷德 新漢普頓學校 2002年國家品格學校 如果你希望學生們恭敬有禮,那麼你自己必須成為這方面的典範。你不可能教會別人連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芭芭拉·路瑟 埃莉諾·羅斯福高中 2002國家品格學校 格洛麗亞·希爾茲在弗吉尼亞高中給九年級學生上英語課已經長達20多年之久。在每學年的第一天,她都會告訴她的學生:「我將使你們能為這個世界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無論選擇什麼方式,你們都是為了成功而努力。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許很短暫,但我們將會為我們的長遠目標而奮鬥。」 接著她向她的學生解釋了她的「情緒盒」,它放在門旁的一張桌子上:如果你打算盡全力好好學習,那麼你肯定不願意帶著某種「情緒」來到這裡。如果你到這裡時懷有某種不愉快的想法——「我剛剛和我的男朋友吵了一架,我簡直要瘋掉了」,「儘管那門課我花了很多時間,但我的分數還是很低,我實在搞不明白那老師是怎麼想的」——我希望你們能在上課以前把這些煩惱寫在紙上並把紙條放入情緒盒裡。如果你願意和我談談你的煩惱,那麼寫在紙的最下端,然後我們可以安排一個時間。 她也告訴她的學生:「我將以最高尚的品德和充滿尊敬的態度對待你們。」 格洛麗亞·希爾茲告訴我:「我以前不是這樣的老師。」她向我解釋道: 在最初的那幾年裡,我常常挖苦別人。接著在我執教的第七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那都是因為當時我的一個名叫阿爾維的男學生。他是個20歲的高年級學生,正在復讀高級英語這門課,去年這門課的考試他只得了12分。我沒有把他看作一個人;我只把他看作一個麻煩——一個拙劣的孩子。因為他考試沒有及格,這使我覺得自己沒有及格一樣。 阿爾維放學後在當地的德士古加油站兼職。有一天下午我去那裡加油,我的輪胎扁了,我必須把它拿下來。但是以前我從來沒有換過輪胎,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弄不下汽車輪胎螺絲。 當她正在為輪胎煞費心機的時候,她看到阿爾維躺在加油站牆邊的一把扶手椅上。 我發現他一直看著我。我變得越來越煩躁,「為什麼那個討厭的傢伙不過來幫我呢?」但是他還是一動沒動地坐在那裡。 最後,他站起來,慢悠悠地走到我身邊。他輕輕地彈了彈他一直在吸的香煙,用他的弗吉尼亞口音慢吞吞地說道:「哈,希爾茲小姐,換輪胎很麻煩吧?」 「沒錯。」我說。 「你不知道該怎麼換,是嗎?」 「是的。」我回答。 「那使你感覺如何?」 「覺得很失敗。」我說。 「現在你知道我在英語課上的感覺了吧。」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希爾茲小姐,如果你幫我通過高年級英語課,那麼我將幫你換輪胎,你覺得怎麼樣。」 「好吧,成交。」我說。 那是我生命中的轉折點。從那以後,我成了一個不同的老師,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從此以後我不再說挖苦諷刺的話。 我問她在輪胎事件以後她對阿爾維採取了什麼不同的做法。 在放學以後,他去工作以前,我總是和他在一起,幫他學習英語。我對他說:「看,你已經幫助了我。當你對什麼不理解的時候,我需要你告訴我你不理解哪部分。」 我到現在還收到阿爾維寄來的聖誕卡片。每一年,我都會給我所帶的班級講阿爾維和那個沒氣的輪胎的故事。我對他們說:「如果你在這個班裡成績不是很好,你需要讓我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告訴他們我還在不斷學習,教學是我做過的最有難度的事情,甚至比做孩子的父母親還要困難。我告訴他們有很多東西我也不懂,那些東西比他們能想像的要多得多。我儘力創造一種即使犯錯也沒關係的氛圍。我告訴他們我曾經犯過作為一個老師能犯的每一個錯誤。我獲得的主要啟示是我們必須一起努力。 在六年的時間裡我從來沒有舉報過一次紀律問題。 當我與辦公室的老師一起分享格洛麗亞·希爾茲的故事時,我問他們:「阿爾維的經驗使她的品格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它是怎樣使她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師以及一個更好的品格教育者的?」 人們的回答諸如此類,「她變得更謙虛」,「她更加理解她的學生」,「通過說自己仍然在學習和犯錯誤,使她顯得人性化」,「她清楚地向她的學生表示她希望他們獲得成功,也相信他們能獲得成功」。老師們說,這些改變使她和她的學生建立了一種關係。 教育時讓關係發揮作用 格洛麗亞·希爾茲的故事表明,優秀的教師總是知道: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良好的教師和學生的關係能夠: 1幫助學生感覺到自己被愛,覺得自己有能力。 2激勵學生儘力做到最好,因為他們在乎老師對他們的看法。 3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方便,使他們一起克服學習中的障礙更容易。 4使學生和他們的老師打成一片,因此更容易敞開他們的心胸去接受老師的道德要求和個人榜樣的積極影響。 這最後一點——學生認同一個有愛心、循循善誘的成年人並進行模仿——是他們社會化進程的一個主要部分。它往往在年輕人沒有意識到的時候發生。這種認同可以發生在家庭里,在孩子和充滿愛心的父母之間,也可以產生於家庭之外,在孩子和其他有感情依賴的成年人之間。我們常常會變得跟我們有關係的那些人很像。當孩子們沒有和有道德的大人連結在一起時,良知和品格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利用握手的力量 兩個人的連結可以簡單地從一次握手開始。 查利·阿布爾吉列(CharlieAbourjilie)以前是北卡羅萊納州海波因特的一名高中歷史老師,現在是北卡羅萊納州品德教育的協調人,也是《培養品格是課堂成功的表現》一書的作者(www.CharacterEducationcom)。他說明了握手的力量: 每天,我都會站在門口,與走進教室的每一個學生握手。在那半秒鐘的時間裡,我與學生有了一次直接、有意義和純屬私人的聯繫。 我也跟我的學生談論握手的力量。我向他們指出握手可以使戰爭結束,建立強大的聯盟。我們討論在商場上、在工作面試中、在與一個父親會談的時候握手的價值,它是多麼積極的人類資源啊! 從個體的角度逐漸了解學生 好老師從兩個方面建立關係;他們以及他們的學生彼此互相了解。肖恩·雷伯在紐約的溫莎教二年級,他利用他的「老師角」來促進雙方的相互影響: 我希望我的學生知道我不僅僅是他們的老師,同時也是懷有不同興趣的丈夫、父親和個人。在我的老師角里,我向他們展示我的妻子、女兒還有小狗的照片;我的大學文憑;高中時獲得的獎品;我在加利福尼亞時教過的班級照片;一些我最喜愛的書籍以及我的業餘愛好物品。在學期剛開始的幾個禮拜,其他的學生做課堂作業,我則在老師角里會見每個學生,時間大概是十分鐘。他們進來的時候帶著他們自己製作的書籍「我的所有」。在這些談話里,我逐漸從更個人的角度了解了他們,而他們也了解了我。這使我和每個學生的關係都變得更加親近了。 一個一年級的老師給每個學生一張薄薄的3cm×3cm的卡片,放在課桌的右上角。卡片的一面是一張笑意盈盈的臉;另外一面是一張皺著眉頭的臉。老師向她的學生解釋說:「如果你走進教室的時候覺得一切都好,那麼把笑臉朝上。如果你因為某事而煩惱,那麼把皺著眉頭的臉朝上。我一知道就會走到你身邊,而你可以把你煩心的事情告訴我。」她會與那些皺眉頭的臉朝上的學生進行一次簡短的交流,旨在了解需要解決的事情,或者僅僅充滿同情地聆聽傾訴。 親近學生以便改善他們的行為 當老師和他們的學生保持親近的關係時,他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他們對學生的道德影響力。弗蘭克·比博在紐約州羅克斯伯力教十年級的生物,他描述了親近學生帶來的眾多好處裡面的兩個: 我在教室的走道里迎接學生,當他們進入我的教室時與他們進行眼神交流。我的學生通常都很痛恨紐約州的考試政策(強制性期末考試)。我告訴他們我也很痛恨,但是我們都不得不服從。這給學生帶來一種感覺,那就是我們的立場相同。去年我的學生100%都通過了生物考試。 由於我的學生當中有許多人都有種族主義或反猶太傾向,我就給他們講述了一些我生活當中認識的、一起工作過的以及我所尊敬的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的人們的故事。他們對這種講述親身經歷的做法有所動容。 今年有一個男學生,在他參加團隊作業的時候,經常在課上使用FWORD(英語的「國罵」——譯者注)。我在課後找他談話,以一種平穩的聲調對他說:「邁克,我不允許你在這裡使用那種詞語。它很不尊重別人。你能為我盡量改掉這個毛病嗎?」自那以後,當他疏忽要說漏嘴的時候,他總能制止自己。我很感激他為此所作出的努力。到那個季度結束的時候,對他來說那不再是個問題了。 有時候一旦老師與某個學生建立親近的關係,那個學生的總體行為就會出現顯著的改善。關於這點維爾瑪·德克爾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紐約州東南部的波啟浦夕鎮上的紫羅蘭林蔭道小學教二年級已經長達25年之久。孩子們都愛她;家長們經常問她可不可以把孩子放在她教的班級。然而她記得一個孩子剛開始時確實給她帶來過挑戰。 這個小女孩來自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她好像總是在為某事而煩心。她會忍不住流眼淚,並且行為有點古怪。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對她嚴厲一點也許可以起作用,所以我對她說:「現在聽著,我希望你安定下來,不要再這樣。」但是,那樣做毫無幫助。 接著有一天,我牽著她的手,帶她到我的桌邊,把她抱著坐在我的膝蓋上,平靜地對她說話。她慢慢地沉靜下來,把她的頭靠在我的肩膀上。自那以後,我和她之間再沒產生過問題。她所需要的僅僅是別人對她的一點點愛。

第二部分 建立牢固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第24節 利用榜樣的力量

如果我們想要講授品格,我們自己必須體現品格。一個中學教師說:「我們的教職員工中有些人認為品格教育僅僅是針對學生的。他們沒有看到品格教育之於學生與品格教育之於我們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我們自己並不具備品格,那麼我們又怎能希望他們會有品格呢?」 一個具有良好品質的老師如果出現某種瑕疵,我們總能非常清楚地察覺到。一位母親說她六年級的女兒有一天放學回家時,顯得憂心忡忡,因為她們的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另一個女生說:「什麼,你是蠢貨嗎?」 研究證實,老師的為人處世是品德課中最重要的道德模型。萊斯利·勞德(LeslisLand)博士在她的調查《好老師如何培育品格》里,觀察了一些小學老師是如何促進學生的品格發展的: 我曾經以為會看到大量活動、節目和課程改革的使用,也就是那些能清楚地描繪和重複的實踐活動。然而,恰恰相反,我的研究發現對學生的品格產生最突出影響的顯然是單個教師在孩子們面前所體現的品質以及所起的模範作用。 通過好幾個禮拜的觀察,我確認了627個「道德瞬間」,他們在培養品格方面是有爭議的。在這627個「道德瞬間」里,有602個反映了教師身上所體現的品質,如熱心、有責任感、尊敬和同情心。萊斯利·勞德:《品格教育精神》,載《第四級和第五級》第7期,No3(wwwcortlandedu/c4n5rs),第6頁。 譬如,一個教師通過讓她的學生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來教給他們解決同齡人之間衝突的方法。勞德說,她的學生出奇地擅長使用這種技巧。在一次採訪中,這位老師解釋說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是她在和丈夫與孩子相處時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 勞德總結說:「在品格教育里最艱難、最謙遜和最有回報的工作是培養我們自己的品格。」 利用自我反省機制聚焦模範作用 為了定期檢查他們身為榜樣做得如何,一些學校就列出了教師們同意定期自我反省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僅僅來自於自身,而不是來自任何其他人的評價。以下是一些這樣的問題: 1我是否直呼學生的名字並和他們進行眼神交流? 2每次上課的時候我是否準時? 3我是否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 4我是否迅速地批閱作業並發還給學生? 5我是否公正地對待學生,從不顯示任何的偏愛? 6即使在壓力下我還保持彬彬有禮和莊重的態度嗎? 7我是否顯得充滿耐心? 8在教職工辦公室和其他地方我是否都避免從反面談論學生? 9我是否避免從反面提到自己的同事? 10我是否設定很高的要求,以便讓我所有的學生都盡他們所能地作出努力?邀請道德模範做嘉賓演講人 如果我們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好榜樣的力量,我們就應該採取措施讓學生和大量優秀的道德模範接觸,而不僅僅局限於學校里的那些人。 里奇·帕里西是紐約州利物浦市摩根道小學的前任校長(這所學校是2000年國家品格學校),他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 金·布萊克是摩根小學的畢業生,曾經在悉尼獲得過奧運會金牌。她為我們學校的學生做了一次演說。她談到自己受訓時是如何艱苦,也談到自己贏得金牌前在田徑隊里是怎樣地一點點得到進步。我們發給每個學生一張指示卡,在金·布萊克的演說結束後,讓他們在卡的一面寫上他們的夢想,在另一面寫下他們為達成理想能做的三件事情。 研究表明了什麼 當學生在生活中覺得和某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建立了某種聯繫,他們就極少會去做那些能使他們的未來產生風險的事情。 這是1997年全國青少年健康縱向調查得出的結論,這項調查採訪了來自全國各地八所高中以及他們的附屬中學的12000名學生,這些學生從七年級到十二年級不等。研究人員觀察得出有四種不健康的危險舉動:行為不良、暴力、性交以及吸毒。調查證實了有兩個「保護因素」可以使這些十幾歲的孩子遠離這些危險行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家庭的緊密性,就是一種與父母親近的感覺。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學校的緊密性,就是感覺自己與學校里的人保持親近關係。MD雷斯尼克等人編著:《保護青少年免遭傷害:從全國青少年健康縱向調查中得到的發現》,載《美國醫學會會刊》第278期,No10,1997年,第823~832頁。 教育作家傑伊·馬修斯(JayMattnews)觀察得出結論:「在學校,對於學生來說沒有什麼比意識到至少有一個成年人很了解他們,關心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這點更能受到激勵的了。」 對於具有愉快心情與否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心情愉快、達觀的孩子能妥善處理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差別。他們可以面對,也有能力克服方方面面的不幸:父母親的忽略、虐待、身體上的殘缺、戰爭,或者父母親里有一個患有疾病、酗酒,再或者犯罪。調查表明,達觀的孩子通常擁有四個優點:社交能力、解決問題的技能、自我認知以及對未來的希望。邦妮·貝納德:《培養孩子的達觀心理》,載《教育領袖》第51期(1993年11月),第44~48頁。這些孩子在解釋他們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時,總是會引用某個「特別的老師」所說的話,這位老師不僅僅是一位學術指導者,還是一位心腹知己以及一位善於鼓舞人的典範。 正如很早以前亨利·亞當斯(HenryAdams)所說的:「一個老師可以影響一個孩子一輩子。」具有愛心、有奉獻精神的老師總是會對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現如今,通常學校更多的是承擔了把學生從家庭和社區環境的道德混亂里拯救出來的角色。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一個老師、一個教練或者一個顧問都可以對他們的生命產生最積極有力的道德影響。對於這些學生,或者說對於我們所有的學生來說,我們有義務讓這種影響發揮良好的作用。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25節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

學校有三項核心的任務:使年輕人為將來參與社會工作做好準備;讓他們更好地使用他們的頭腦,能進行深思熟慮;教育他們成為有思想的公民,有修養的人。 ——西奧多和南希·塞澤西奧多·塞澤和南希·塞澤:《學生們在注視:學校以及道德合約》(波士頓:燈塔出版社,1999年),第10頁。 那些實行品格教育的學校的記錄顯示,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舉止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茹萊亞·波西和馬修·戴維松 《品格教育評估工具》茹萊亞·波西和馬修·戴維松:《品格教育評估工具》(華盛頓:品格教育合作協會,2000年)。 無論你是怎樣的人,首先你應該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亞伯拉罕·林肯 成為一個品格優秀的人意味著我們必須盡我們所能地成為最好的人。更進一步來說,在品格上不斷成長意味著既要提高我們的道德水平,又要培養我們的學術能力。 人類的成熟包括我們既有能力去愛,也有能力去工作。心領神會、同情心、犧牲精神、忠誠以及諒解等美德構成了我們愛的能力。而努力、創新精神、勤勉、自律以及毅力等這些美德構成了我們工作的能力,使我們能夠勝任生活中的所有工作。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我們的工作準則和工作能力並不是和我們的品格相分離的某種東西;相反,它們是品格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工作得好壞,完成大大小小的工作時能力的高低以及盡忠職守的程度都成了我們對別人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的一種基本方式。我們也需要通過勤奮刻苦的工作,培養聰明才智,以對這個世界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一旦學校有了這個基本的共識——良好的品格不僅在人際交往中發揮作用,在個人獲得成就方面也舉足輕重,它既有利於增強社會責任感,也有利於提高學術責任意識——那麼在品格教育和學術之間的虛幻的一分為二現象就會蕩然無存。美德是人類的精華所在,要想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學校,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團體,我們必須同時致力於完成兩個偉大的目標:知識的卓越和道德的傑出。 當人們以這種方式看待品格培養時——把它同時看作學術成長和道德成長的基石——他們就不大可能說:「我們願意多做些品格教育工作,但是由於來自學術要求和考試方面的種種壓力,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如果我們進行品格教育,學術能力會提高嗎?」 教育工作者常常問道:「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精力用於開設一門品格教育課,那麼學生的學業會得到改善嗎?」 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回答說會,學術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是:(1)學校的品格教育課能夠改善大人和孩子之間,孩子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從而改善教與學的整體氛圍;(2)在品格教育方面的努力包括這樣的強化學術課程,既能教會學生努力工作的技巧和習慣,又能教會他們充分利用他們所學到的東西。 有證據支持這一說法嗎?是的,有兩組數據資料可以用來證實這點。第一組數據來自於各個學校,他們之所以開設品格教育課都是因為學生學習成績糟糕,紀律松馳,在實施了素質道德教育課程以後,他們發現學生的考試分數大大提高,紀律問題也減少了(品格教育合作協會一年一度的「國家品格學校」評比是許多這種成功案例的來源;wwwcharacterorg)。另一組數據則來自那些受到監控的研究調查,這些調查發現在推行素質道德教育課程的學校里上學的孩子比起那些不在推行道德教育課程的學校里上學的孩子,表現更加優異(對這些調查進行的綜合分析,請參見2004年的報告《品格教育中什麼在發揮作用?》。這份報告由位於聖路易斯的密蘇里州大學的心理學家馬文·伯科威茨和明迪·比爾(MindyBier)共同完成,他們回顧了為品格教育合作關係協會所作的品格教育研究)。 引用一個科學研究作為例子,加利福尼亞州發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alStudiesCenter)作了一項全國性的調查,比較了在過去三年時間裡,十二所推行「孩子培養計劃」(一項綜合的品格教育計劃,包括為豐富孩子們的價值觀念而進行的文學閱讀,共同學習,發展律己精神,形成一個有愛心的團體以及大量的父母參與等)的學校和對應的十二所不推行「孩子培養計劃」的學校。那些受到品格教育的學生在課堂表現、學習意願以及閱讀理解方面都要明顯優於其他學生。而且,那些學生進入中學以後(當品格課不再起作用的時候),他們在學業上無論從平均成績還是標準測驗成績來看仍然表現出較強的優越性。丹尼爾·所羅門等人編:《對六個社區內的教學變化進行的一項調查》,載《教育的社會心理學》第4期,第3~51頁。(要想獲得教育研究方面進一步的資料,請參看由雅克·本寧加和馬文·伯科威茨於2003年秋季寫的文章《論品格教育和學術成績之間的關係》,首次發表於《品格教育研究期刊》上,www3bayloredu/Andrew_Milson/jrcehtml。) 引用一個學校經驗的例子,在90年代中期,當時馬里蘭市阿萊甘尼縣的縣長約翰·奧康奈爾(JohnOConnell)博士推行了3R品德教育課程,這項課程的主旨是「尊敬、責任心以及學習的權利」。有關紀律問題的舉報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間穩步下降。學術方面在第一年開始獲得進步,在第二年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成績上升了41個百分點,而當時的城鎮貧困率甚至有增無減,從465%提高到了50%)。奧康奈爾評論說:「創建一個有助於產生尊重和有責任心舉止的安全而有秩序的環境,是可持續的學術進步賴以獲得的基礎。」 如果知識的培養和道德的培養是品格教育的兩個目標,那麼為了能使學校同時達成這兩個目標,我們該採取怎樣的實用策略呢? 指定成為一個頂尖的好學生需要具備的美德 霍利·薩斯(HollySalls)是即將出版的《品格教育的新見解》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芝加哥楊柳溪學校一名六年級的英語教師,她曾經這樣說道:「學術期望傳授了美德」,「但是為了使學生和老師都能意識到這些美德,清楚地把這些美德描述出來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她認為一門有效的學術課程應該講授的道德上的優點,與此同時她也儘力讓她的學生在這些方面進行努力: 對自己所承擔工作的責任心 細緻、全面 組織能力和做事的高效率 自我控制和意志力 誠實 出於對別人的尊重靜靜地工作 把握時間 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盡自己的全力 全神貫注的精神 堅持不懈 承受失望結果的能力 容忍那些你不情願參與的工作 薩斯說:「課堂應該是學習和實踐所有這些習慣的場所。」楊柳溪學校學生的家長們在後方提供了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一位兩個女兒的母親說:「當我的女兒告訴我她們不『願意』盡她們的全力做好某次家庭作業時,我對她們說,『任何人都能做他們願意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麼你就能做所有的事情。』」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26節 目的明確地進行教育

莫塞·德斯特(MoseDurst)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與別人共同創辦了一所小型的私人K-8學校,叫做原則學院。在《教育原則》一書中,他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問自己——或者鼓勵學生問自己——一些有關「最初的事物」的問題。譬如,就像這樣的問題,是什麼使生命變得有意義?怎樣的人生才算是光榮的、有道德的人生?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努力?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當德斯特在原則學院給七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上寫作課時,他以談論寫作目的作為開始: 首先我要向你們解釋一點,那就是我們應該懷有對真理的愛。我們應該把寫作看作是交流真理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以一種優雅的方式盡量向其他人表達關於我們自己生活的真實情況,或者是關於我們從一本文學著作里了解到的有關別人生活的真實情況。我發現如果我能讓學生了解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的話,那麼他們就更有勇氣面對挑戰。 追求卓越的教育方式 受到一種目的感的驅使,學生更加有可能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卓越。 第二步是要讓他們為了追求卓越,勤奮刻苦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莫塞·德斯特的初中班級里,學習寫作意味著學習不斷地重寫。他為班上的每個學生保留了第一次寫作草稿的一份複印件。然後他和整個班級一起,去識別每篇文章的優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他不但和學生們一起改正語法和標點符號的錯誤,而且還教他們寫作方法,改變他們的句子結構,使其成為符合句法但又更合意、更賞心悅目的句子。 看到這種情形時,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教與學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上的行為。這是一種自我奉獻精神,獻身於某種從內心來講值得努力的東西。一個人學會了遵從各個步驟的要求,另一個人學會了想要成為一個有素質有道德的人沒有捷徑可走,而所有的這些教訓構成了品格。 正直的教育方式 勞拉·布魯爾-海利格是埃莉諾·羅斯福高中數學系的系主任,這所學校位於馬里蘭州的格林貝爾特市,是2002年的國家品格學校。它是馬里蘭州最大的一所高中學校,校內有近三千名學生(56%的學生是非洲裔美國人,10%是亞洲人,30%是白種人,另外還有4%是西班牙人)。它的教學成績非常突出;隨著少數民族學生不斷增多,學校的學習能力傾向測驗成績也在不斷上升。 勞拉·布魯爾-海利格是學校全體教職人員中的典範:對於學習持有十分認真的態度,無論是與工作相關的還是涉及到道德衡量尺度的品質問題,她都傾心儘力,毫無保留。她這樣說道:「我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看作是其他所有事情的基礎。我希望我的學生知道,如果他們做了某些錯誤的事情,那麼這將有損於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種信仰勾勒出了她對像學術誠實這類問題的看法。 我經常使用一點點的幽默——例如,我知道學生們不時作弊所採用的所有方法,包括使用他們的掌上電腦把考試答案發給另一個學生,而我會告訴我的學生們這些方法。他們為此而開懷大笑。但是我希望他們知道為什麼作弊真的使我感到困擾。我告訴他們:「如果你作弊的時候當場被抓住,那麼儘管你的考試成績為零,但是相對而言,你很快就能從中恢復過來。但是要想從一種不誠實的舉動中恢復過來卻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這使我們之間缺乏相互信任,而這同時也會破壞我們的關係。」 「我覺得我不僅僅在教授數學,」她對我說,「我在教育一個人全面發展。」 教育時認為學生有能力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美國西部科羅拉多州伍德蘭德市的哥倫比亞小學是2000年的國家品格學校(columbineelementary@myschoolmailcom)。學校認為自己的使命是致力於幫助「每個孩子掌握學術技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能力滿懷信心,充滿熱情,並且活到老,學到老」。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哥倫比亞小學設定了七條「個人和社會責任標準」——這被視為「精神的習慣」——這些標準與課堂教育和學生的報告卡結合在一起: 1實踐組織技能 2支持他人,以及積極地與他人互動 3熱誠地對待學習 4冒風險和接受挑戰的願望 5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6聚精會神地聽課,遵從教導,完成任務 7評價自己的學習 每個標準被分解成四到五個特定的標準。而對每個技能來說又有四個級別的能力劃分:進步中、基本符合、良好以及優秀。張貼於學校各個角落的圖表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標準或良好的習慣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舉例來說,「實踐組織技能」下面的第一條就是「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並上交」。這個特定的技能有四個級別的能力劃分,分別是: 進步中:我極少完成自己的作業並按時上交。 基本符合:我有時候會記得上交自己完成的作業,但我需要別人經常提醒我。 良好:我常常記得要上交自己完成的作業,很少需要別人提醒。 優秀:一直以來我都按時上交自己完成的作業,從來不需要別人的提醒。 教師會給學生們講解這七個行為標準,並用它們來評價學生的進步情況。而學生們會用它們作為自我評價的標準。在學校集會上,五年級的學生(學校里最高的一個年級)會表演一些幽默的短劇來說明什麼樣的行為符合了某條特定的標準,什麼樣的行為沒有符合。學校校長邁克爾·高爾文說:「這很有意思。」在開家長會以前,教師會逐個地找學生談話,評價他們哪些地方符合標準並幫助他們設立目標。 「我們的學生的確緊密地關注他們自己的學習」,高爾文評價道,「一旦他們達到那個目標,他們就可以完全不用外部的激勵方式了。在我們的學校里你不會看到比薩聚會。」《2000年國家品格學校以及有前途的實踐引用》(華盛頓:品格教育合作協會,2000年),wwwcharacterorg。 將品格教育融入每一堂課 心理學家兼教育家斯潘塞·卡根(SpencerKagan)指出,在品格教育過程中我們如何去教育孩子甚至比我們教育什麼都要來得重要。如果我們希望品格教育轉化為不僅僅局限於課堂的現實生活當中的演練,那麼我們必須利用課堂「知識結構」,使學生實踐這些美德。 為了使這些知識構成成為日常學術教育中必須的一部分,其中有一種方法得到了紐約州錫拉庫扎市的瓦爾布塔花園小學的校長莫琳·穆爾德林格的證實。 在每門學科領域,教師都可以使用一種被稱為「學生一起報數」的學習方法。孩子們會進行報數(1,2,3),然後老師會提出一個問題,譬如,「如何拼寫斑馬這個單詞?」或者「是什麼導致下雪?」首先學生會單獨寫下答案,然後小組成員聚集在一起進行比較並發表各自的看法,再推出一個小組成員一致認可的答案——必須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知道答案。接著,老師會叫出一個號碼,在報數時報到那個號碼的學生必須給出答案,並向全班同學解釋為什麼採用這個答案。 這種學習方法給予孩子們實踐好幾個品格技能的機會:全神貫注地滿懷尊敬地傾聽,相互幫助理解一個觀念,達成全體一致,承擔準備向班級全體成員報告小組答案的責任。 在穆爾德林格的學校,教師支持小組(被稱為一月一方法,SAM,StructureaMonth)會開會分享教師們那個月已經集中採用過的方法,解決困難問題,並掌握下個月將要採用的新方法。這種持續分享各自觀點的方法使教師們覺得自己得到了支持,使他們的實踐更加完美,也使他們更加信奉有效教學的理念(要想知道使用知識結構的更多方法,請參看卡根在我們中心2002年春季時事通訊專欄發表的文章;wwwcortlandedu/c4n5rs)。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27節 在課堂上讓品格發揮重要作用

有思想的教師會通過學術環境來培養品格,他們會使課堂成為既促進智力發展又促進品格培養的地方。 舉例來說,斯科特·泰利——以前是密歇根州格羅斯龐特學院計算機研究室的講師,現在是密歇根州格羅斯龐特學院附屬中學的校長——就使用一種「計算機保證書」來教授計算機倫理。在和學生討論過保證條款以後,他會叫他們在上面簽字,以表明他們答應遵守課堂上的道德規範: 格羅斯龐特學院的計算機保證書 我保證我會遵守著作權法。 不允許拷貝軟體。請尊重別人的創造成果,只使用合法的軟體複製品。 我保證我會小心使用硬體。 請小心謹慎地對待每台計算機、鍵盤和滑鼠。如果出現硬體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請上報老師。 我保證我會遵守「電子隱私權」。 你可能會在格羅斯龐特學院的計算機上打開三種形式的文件夾:你自己的文件夾、班級的文件夾以及回收站里的文件夾。 我保證我會使計算機保持原狀。 請不要在計算機上安裝新軟體或改變控制面板的內容、時間、顏色、模式、桌面設置、字體等。 我保證我會盡我所能地做對格羅斯龐特學院的計算機研究室有幫助的事情。 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間某件事情上需要幫助。 我已經閱讀了以上的保證條款,並以一個學生或教學成員的名義發誓遵守這些條款。我是計算機用戶團體中的一員,我知道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對別人產生影響。 一些教師會使學生承擔某些學習中的有意義的責任,主要是讓他們投入到即將到來的課程的處理中去。譬如,有一位老師問學生:「我們學習美國內戰可以採取的最激動人心的方法是什麼?如果我們做不到這點,那麼我們可以採用別的激動人心的方法是什麼?」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意見被老師採用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獲得了尊重,這樣一來他們對學習會更加全心全意。 以一種關乎品格的方式講授課程內容 為了能同時教授品格和學術,我們應從品格的角度來審查課程。為了突出品格教育,什麼才是自自然然的方式,而不是僅僅從現有的每一門學術課程中去發現品格? 首先我們必須把品格培養看作是學術課程教育的一個基本目的。就像凱文·賴安和卡倫·博林在他們的書《在學校里培養品格》中所指出的,學校的課程應該同時傳播我們文化中的知識和道德傳統。學校課程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道德智慧和例證說明如何生活得有意義。無論是哪門學術課程,傳記和自傳性質的資料都可以向學生們介紹那些獲得了傑出成就的人們,同時也可以提出以下類似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品格力量使他們能夠取得那些成就?他們必須克服什麼樣的困難? 一位自然科學課的教師可以促使孩子們尊重環境,培養他們在從事科學研究時需要的美德——關注數據收集,誠實彙報數據,在追求知識時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數學老師可以強調毅力的重要性,容忍個人之間的差異以作為學生的榜樣,並且通過共同學習培養團隊合作技能。社會研究老師可以促使學生們正確認識文化的多樣性,了解人類歷史上為正義所做的鬥爭,並研究單個人的道德行為——無論是善良的或邪惡的——是怎樣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外語課的老師可以使用英特網來尋找該語種報道的最近新聞(關於戰爭與和平的,世界貧困狀態的,政治發展的),並用那些信息培養全球化的觀點。藝術和音樂的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們領會美學方面的努力在提升人類精神生活和提升持續創造性工作所需的自律精神時所具有的力量。 歷史課和語文課具有豐富的道德內涵。在這兩門學科里,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地選擇飽含價值觀的課程內容並事先規定好它的品格衡量尺度嗎?在一篇關於道德文化的文章里,威廉·貝內特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知道勇氣意味著什麼嗎?那麼我們應該告訴他們關於聖女貞德和獨自奮戰的孤膽英雄賀雷修斯的故事。我們希望他們知道善良和憐憫及其反面是什麼嗎?那麼他們應該閱讀《聖誕快樂頌》以及《安妮·弗蘭克的日記》,在這之後則應該閱讀《李爾王》。我們希望他們知道努力工作的價值嗎?如果是的,那麼我們應該告訴他們有關1903年賴特兄弟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基提霍克首次飛機試飛成功的故事,以及布克·T華盛頓是如何學會認字的。我們希望他們了解未加思量的迎合是多麼危險嗎?如果是的,那麼我們應該和他們一起閱讀和討論《皇帝的新裝》。另外,如果我們希望他們尊重別人的權利,那麼他們應該學習研究《獨立宣言》、《權利法案》,亞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以及馬丁·路德·金的自伯明翰監獄發出的信。威廉·貝內特:《道德文學以及品格的構成》,貝雅克·本寧加編著:《小學的道德、品格以及公民教育》(紐約:教師學院出版社,1991年)。 當教師們學會找到他們學科領域之間的品德聯繫時,他們就向同時說明學習標準和道德標準邁出了一小步。琳達·麥凱和克莉斯廷·芬克為品德教育合作協會共同撰寫的書《使品德教育成為教育中的一個「標準」組成部分》(wwwcharacterorg)中給出了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了各個州是如何把品德教育融入到他們的學習標準當中去的。 開設一門全校範圍內道德和知識教育的課程 《核心美德》(wwwlinkinstituteorg)是在全校範圍內普及的K-6級學科間品格教育課程,這門課程充分地利用了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作品,將它們與美國歷史、世界文明以及傑出的藝術結合起來。每個年級學習一組不同的美德,不過有些美德不僅僅局限於哪個年級。這門課程由新漢普郡州萊姆市一所名為十字街頭學院的私立學校發展而成並在那裡進行了試驗,創始人是瑪麗·貝絲·克里以及她的同事。 舉例來說,在一月份四年級的課堂里,學生們學習勇氣這個美德,他們閱讀了瑪雅·安熱盧的《生活不會使我驚恐》,朗費羅的「保羅·里維爾的坐騎」,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勿寧死」,聖喬治與龍,以及托馬斯·傑斐遜、約翰·亞當斯、喬治·華盛頓的故事。在二月份六年級的課堂里,他們會集中學習公正這個美德,並且研究猶太教對於法律和公正的觀點,希臘人對於一個好公民的看法,蘇格拉底的審判,法國大革命,美國世紀之交的勞工狀況,以及塞繆爾·甘帕斯、艾達·韋爾斯、蘇珊·安東尼和尤金·德布斯的有關文章。除了這種豐富的逐個年級進行的課程以外,《核心美德》還會每月一次在全校範圍內學習一個共同的美德,包括類似於這樣的品質:希望、高興、工作、親切以及寬恕等。在每個教室里,無論是哪個年級,每天都會以早會作為開始,早會的主要內容是閱讀和討論某個與當月美德相關的故事。《核心美德》也包括了大量經過注釋的適合孩子們的文學讀物目錄。 教育學家尼爾·波斯特曼(NeilPostman)在他的《技術社會學》一書中這樣寫道:「現代社會的教育從長期來看是失敗的,因為它缺乏道德、社會或者知識核心。學校的課程根本就不是什麼所謂的研究課程,而僅僅是毫無意義的各門學科的大雜燴。它甚至都沒有清楚地告訴學生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尼爾·波斯特曼:《技術社會學:文化向科技投降》(威斯敏斯特:維塔格書店,1993年),第186頁。《核心美德》這個課程計劃提供了一個範本,使我們在一貫的課程里有了道德和知識核心,並且也使人們認識到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也就是說,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基於道德和知識美德的學習之中。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28節 關注品格的方法討論

利用課程中品格培養的內在潛力,得依賴於教師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手頭資料的品格標準的能力。 舉例來說,馬克·吐溫的經典著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有一個最值得懷念的時刻:為領賞而追捕逃犯的人在尋找吉姆,吉姆是一名逃亡的奴隸,曾經和哈克一起乘坐救生筏在河上漂流。當那些人問哈克以前是否見過他時,哈克為了保護吉姆決定撒謊,儘管他知道法律要求遣送逃亡的奴隸回來,他甚至想到因為撒謊他有可能會下地獄。 在《在學校里培養品格》一書中,賴安和波林發現許多教師會在故事的這個環節問學生:「你們認為哈克做對了嗎?」這種「道德的兩難局面」的方法能使學生們開始討論一個特殊道德決定的正反兩面,並且一位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因此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推理能力。然而,這種兩難境地的方法也有不好的一面,它可能會使討論以班級的進一步分化而結束,而道德問題依然懸而未決。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幾乎對於任何事情來說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會有聽起來合理的依據,那麼道德僅僅是一種觀點而已。而且,品格的問題,依然有待探查。 教師們不用問「什麼樣的做法是正確的」這樣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應是從關注品格本身出發:「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樣的做法是勇敢的?怎樣才能顯得無私?可信賴?智慧?」 下面我們要舉一個例子,賴安和波林會帶我們進入十一年級拉米雷夫人的英語課堂,拉米雷是那種集中於品格教育的老師,她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共同得出的結論是:在小說里哈克為了拯救吉姆而撒了謊。她叫學生花二十分鐘的時間針對以下問題寫一個課堂感想:「這個決定展現了哈克的什麼品質,他正變成怎樣的一種人?從我們在這之前討論過的美德來看,在這個場景裡面哈克正表現出哪一種美德?或者他這麼做僅僅是出於一種文明的利己主義思想?從文章中找出支持你的答案的證據。」 二十分鐘後,拉米雷夫人與學生一塊兒討論他們的課堂感想(此處有刪節)。 拉米雷夫人:哈克正變成怎樣的一種人? 黛博拉:我認為哈克的確正在發生變化。他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甚至不惜為此而撒謊。 史蒂夫:是的,哈克顯示出了驚人的勇氣。從小說開始到這裡,他改變了許多。 拉米雷夫人:他是怎樣改變的? 史蒂夫:我得說他獲得了勇氣。 丹妮爾:我並不這樣認為。哈克需要吉姆,所以他不希望他被帶走。我認為他這麼做純粹是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 諾瑪:不是的。首先,哈克意識到吉姆也是一個人,而不是一項財產。這使我想起大屠殺期間把猶太人藏在他們自己的家中並向納粹政府撒謊的人們。哈克展現了自己對吉姆和勇氣的尊重。凱文·賴安和卡倫·波林:《建立品格學校:把道德教育帶入生活的實用方法》(舊金山:喬西-巴斯出版社,1999年),第30~31頁。 教師們還可以提一些其他的以道德為核心的問題,諸如:你從這裡學到了什麼可能對你自己的品格發展有幫助的東西?按照你的理解,在這本小說里,哪個人的品格最為低下?為什麼? 從事實出發進行教育這段描寫得感謝詹姆斯B墨菲。 大屠殺是否確有其事?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誰應該為此而受到責難呢?是否如某些人所說,羅馬教皇庇護七世未能成功地營救猶太人,或者如其他一些人所爭論的,他沒有為幫助猶太人做多少事?美國的歷史是信奉人類自由的歷史,還是歧視和剝削的歷史,又或者是兩者的結合?全球的溫室化效應是否正在發生,如果是的,那麼這又給人類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威脅呢?我們的地球是否正因為人口過剩而不堪重負,或者不是因為人口太多,而是因為糟糕的政策和實踐(譬如國內的腐敗和沒有工作能力,以及對那些身無分文的人進行剝削)而導致了貧窮和剝奪? 像這樣的問題才是講述「什麼才是真實」的問題。這些問題使一切都變得清清楚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學術美德是追求真理。這個美德包括了一系列學術道德:在尋求真理的時候具有開放的思維,考慮一個問題的各個方面;尊重事實,即使它與我們的偏好相抵觸;勇於承認錯誤;持續學習的願望;在面對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時保持謙遜態度。感謝瑪麗·貝絲·克里的著作:《朴次茅斯宣言:召喚學校里知識和道德上的卓越》(林克研究所:www.Linkinstitute.org,2000年)。 但是為了追求真理,並且把教育看成是追求真理的基石,我們首先必須相信存在客觀的真理,並且這些真理能夠被人類了解。現在有一些具有某種思想的學校——譬如主觀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認為,所有的「真理」都是主觀意識的產物,我們通過個人的過濾器加工我們的經歷,並且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理。在關於如何講授歷史的全國研討會上,一些歷史學家——正如《受到審判的歷史》中所描述的那樣——爭辯說如果我們相信歷史「事實」「如歷史學家解釋的那樣客觀地、獨立地存在」,那麼一切都顯得「荒謬而可笑」。加里·納什等:《受到審判的歷史:文化戰爭和過去的教育》(威斯敏斯特:維塔格書店,2000年)。 當然,在這類辯論裡面,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但是認識到有關歷史的解說存在偏差不應該導致我們放棄努力追求更偉大的客觀性和完整性,這樣就能把歷史記錄糾正過來。當我們發現過去的歷史學家有錯誤時,原因正在於真實的事情;他們所認定的歷史和真正發生的事情之間存在差異。基思·溫楚特:《謀殺歷史》(帕廷頓,澳大利亞:麥克里出版社,1966年)。 那麼,什麼才是客觀的真理?正如波士頓大學的哲學家彼得·克雷夫特(PeterKreeft)所指出的,客觀的真理——無論它是有關歷史的真理、科學的真理還是道德上的真理——是那種不依賴於認知者而客觀存在的真理。無論我們知道不知道它,它都是真實存在的。舉顯而易見的例子,當珍珠港被轟炸的時候,無論我們是否知道,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作為美國的總統這點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客觀道德真理的觀念對於品格教育具有深刻的含義。如果道德的真理純粹是主觀意義上的,那麼也就沒有客觀意義上的對與錯,更沒有每個人不得不遵守的具有約束力的道德標準。你可能會認為撒謊、欺騙或者偷盜是錯誤的,但是我可以說:「嗨,那只是你的觀點而已。」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遵從我們個人的道德意識。另一方面,如果對與錯確實存在,那麼每個人的首要道德職責——就像我們應該向學生指出的那樣——就是辨別什麼是真理,並且按照什麼才是真正對的來培養我們自己的正確的道德意識。 人們有時候在真理在哪裡這一問題上存在分歧嗎?是的,的確是這樣。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曾經在奴隸制度和女性是否有投票選舉權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而現在我們在諸如人工流產、死刑以及如何回應恐怖主義的威脅等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是事實上有一些事情是存在爭議的,或者說是複雜的,而我們不應該讓這些阻礙我們堅持努力,盡我們所能去完全地、客觀地認識真理。在過去,那正是我們的知識和道德錯誤得以改正的方法。 讓我們僅僅來考慮一下來自歷史領域的一個例子吧,這個例子向我們強調了尋求客觀真理的重要性。是誰應該為可怕的向內戰前的美國輸送奴隸的奴隸貿易承擔責任?在一本公開出版的教師指導書里,教師和學生僅僅了解到在歷史上記載過最大規模的強迫遷移運動,非洲人從他們的祖國被「綁架」了,被「俘虜」了,或者說被「誘拐」了。指導書沒有提到非洲皇室以及本土的奴隸販子在向歐洲商人供應奴隸時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相反,另一個例子則反映了真實情況,歷史學家謝爾登·斯特恩(SheldonStern)引用了一本書上的一段話,這本書伴隨著最近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PBS)一個由四部分組成的系列節目而產生,該節目的主題是「美國通往奴隸制度的旅程」: 白人沒有在非洲地區引進奴隸制度。從人類第一次在對手身上感覺到意志薄弱那一刻開始,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卑躬屈膝就成為普遍認可的想法……在歐洲人到達非洲西部海岸之前很久,兩個大洲同樣認可奴隸制度的存在……非洲人和歐洲人站在一起,地位平等,是商業和利潤方面的夥伴。然而部落之間相互攻擊,最終使得2000多萬非洲人在他們自己的國土上被綁架了。查爾斯·約翰遜等:《美國的非洲人:美國通往奴隸制度的旅程》(紐約:哈考特·布瑞斯出版社,1998年)。 斯特恩說:「要對奴隸制度表示任何歉意都應該同時有葡萄牙、英國、法國,尤其是巴西的加入,他們購買的黑人奴隸比美國要多出六倍還不止。美國接收了被帶往新世界的奴隸總數中的不到5%。」謝爾登·斯特恩:《超越花言巧語:一個歷史學家對於美國歷史「國家」建議標準的觀點》,載《教育雜誌》(1994年秋季),第61~73頁。在了解了關於奴隸制度的整個真實情況以後,學生們不僅學到了一堂歷史課,而且學會了關於人類本性的重要一課:沒有哪個國家或種族單獨和邪惡為伍。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29節 教育時應注重均衡

對真理的獻身精神往往轉化為對均衡的注重。《召喚英雄主義:更新美國對偉大的看法》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彼得·吉本(PeterGibbon)認為最近在看待美國歷史以及一些特殊的歷史人物時,我們明顯地缺乏均衡的感覺。 如果我們試圖忽略或掩蓋我們國家的過失和失敗之處,譬如轉移和殺死印第安人,對黑人的奴役和後來的隔離,二戰期間扣留美國籍的日本人,以及支持反政府力量的外交政策等,那麼我們將得不到真理。但是如果我們過於強調反面,對我們國家的美德和成就不予重視,那麼我們仍然無法獲得真理。實際上,愛國主義被定義為對國家高尚之物的熱愛,這一美德要求我們不僅僅認識到我們國家的缺點,更應該認識到我們國家民主主義的理想,這個理想一直在激勵道德的進步——至少在某些領域——並且正在縮小我們的言行之間的差距。 吉本說,當他在全國範圍內旅行,和學生們談論美國歷史上的人物,如喬治·華盛頓時,他們往往顯得憤世嫉俗,吹毛求疵——譬如,事實上,華盛頓本人就擁有奴隸(華盛頓雖然不像本傑明·富蘭克林似的,從一個奴隸主轉變為一個廢奴主義者,但是他在死前確實釋放了他的奴隸)。吉本提醒學生們華盛頓僅僅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他父親死的時候他才11歲。他看著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勞倫斯死於肺結核,他的繼女死於癲癇症,他自己的臉由於天花而留下了傷疤,他的身體則由於瘧疾而不斷衰弱。當美國革命到來的時候,他不願意擔任指揮官。他的士兵很少,沒有接受過訓練,在18世紀的超級大國——大不列顛的進攻下節節敗退:這些無疑都是事實。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學會了躲避、撤退以及利用荒野。他強迫他自己顯得信心十足,儘管他正感到沮喪和疲勞。 吉本說:「我告訴學生們,華盛頓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顯示出了非凡的勇氣——不僅僅是面對子彈的勇氣,還有無論成功的可能性如何都堅持一項事業的勇氣,以及擺脫失敗,戰勝痛苦,勇於冒險和成長的勇氣。」 當戰爭結束的時候,華盛頓想要退休,在芒特弗農照看自己的花園,過平靜的日子。但是新生的國家很脆弱,需要他擔任第一屆總統。他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個人的幸福之前,為國家服務了8年。作為總統,他是一個專橫的行政長官,一個謹慎的政客,也經常把榮譽置於政治之上。「華盛頓不像漢密爾頓那麼有才氣,也不像傑斐遜那麼雄辯,」吉本總結說,「但是我們的第一個總統具有品格。」彼得·吉本:《召喚英雄主義:更新美國對於偉大的看法》(紐約:亞特蘭大每月出版社,2002年)。 在處理有爭議的問題時講求均衡和公允 均衡同樣要求學校在處理有爭議的問題時表現出自己的特點,無論是對人工流產、死刑、同性戀,還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等等問題。對於這樣一些在學校里以及學校周圍的社區存在的道德問題,出於對不同觀點的尊重,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小心謹慎地對待有爭議的事件,以一種公平的方式對待有衝突的觀點,或者根本不去處理這些矛盾事務。 舉例來說,在攻打伊拉克的戰爭開始前,芝加哥沃爾特·佩騰高中的一批學生要求批准表演古希臘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劇《利西翠坦》,這是一部反對戰爭的劇本,在劇里婦女們發誓禁慾,直到男人們不再作戰。學校校長蓋爾·沃德同意了,但是堅持表演之後必須有一個小組討論會,參加討論會的包括那些支持武裝行動的人。小組討論會後,那些參與了喜劇演出的學生說他們認識到了傾聽不同觀點的重要性。薩姆·狄龍:《當學生們參與戰爭辯論時,學校應尋求正確的平衡之道》,載《紐約時報》(2003年3月7日)。 辯論對於成年人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機會,可以表現出自己對複雜的道德問題如何進行思考。為了培養一種見多識廣的判斷力,一個人應該尋求哪種信息來源呢?在特定的消息來源里,我們又在獲取什麼樣的觀點呢?一個人應該如何敞開心胸接受可能改變自己思維的新事實呢?在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歷史上道德哲學家們曾經提出了怎樣的標準來評價一場「正義的戰爭」呢?相對於外交努力而言,軍事干預可能帶來什麼樣的長期和短期後果呢?為了讓她的學生在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進行合理的辯論,來自阿爾布開克(Albuqnerque,美國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譯者注)一所高中的一位教師在課堂上組織了一次辯論會,辯論雙方是她自己(強烈反對對伊拉克的戰爭)和她的一位同事(支持武裝行動)。在這一過程中,她不僅幫助她的學生獲得了更多對戰爭做出判斷的知識,而且還給他們上了一堂有關思考的完整性方面的意義深遠的課。 講授正義 甚至就是那些年齡很小的孩子對於公平都會有一種基本的意識。品德教育最主要的一個挑戰是要把那種基本的意識培養成強烈的社會道德意識,培養成一種普遍的對正義的信念。 什麼是正義?對待別人要像別人應得的那樣。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們確認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尊嚴和價值——如果一個人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由上帝創造的話,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有神聖的價值。沒有哪個人的價值比其他人多一些或者少一些。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寶貴的,並且一生只有一次,不可能再來。每個人都有屬於人類的權利,這些權利來自於我們作為人的尊嚴。這些權利當中有不止302頁是在1948年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中聲明的,包括謀生的權利,要求滿足人類基本需要的生活條件的權利等,這些權利與人類的尊嚴是相符合的。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有數以百萬計的我們人類的同胞不能享有維持自身發展和維護尊嚴的條件。《公民在行動》(www/civicsinactionorg)是一種關於品德和時事的網上課堂(從六年級到十二年級),這個課堂上了關於全球公民的職責和權利的一課,其中包括以下這些統計數據: 13億人——四個當中有一個——缺少能保證安全的飲用水。 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將近1100萬的孩子——比紐約市的全部人口還多300萬——死於如痢疾、麻疹等疾病,而這些疾病通過簡單的注射和基本的衛生條件就可以克服。五個孩子裡面有一個在五歲以前就夭折了。 超過11億的孩子雖然處於上學的年齡但卻不能上學。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六個孩子裡面有一個是文盲。 一些全球性問題正慢慢步入悲慘的階段。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市一所醫院的兒科病房裡,有一半的新生嬰兒攜帶有艾滋病病毒。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用於防止母親把艾滋病病毒傳播給孩子的藥物只能滿足極小比例的婦女所需。一位到這所醫院進行訪問的人曾經這樣問道:「這些孩子能活多久?」一個護士回答說:「不到一年。」 進行正義教育還必須調查在世界範圍內富有的人和貧民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就拿美國來說,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而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也在日益擴大。舉例來說,儘管富裕的西方國家每年的消費都在增加,但是現在有些非洲國家每年消耗的東西比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減少了25%。 我們的孩子所居住的世界,也正由於恐怖主義和暴力衝突而對全球的和平產生新的威脅。當被問及什麼時候,或者是否該用武力對抗恐怖主義時,每個人的觀點都可能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希望,所有懷有良知的人們都應該同意這條原則:「如果你希望和平,那麼請為正義努力吧。」 學生們應該來讀一讀因不公正而遭受苦難的人的報道。在「9·11」恐怖襲擊六個禮拜以後,《紐約時報》刊出了一篇由新聞記者彼得·馬斯所寫的文章,描述了巴基斯坦的年輕人準備加入恐怖主義活動的情景。彼得·馬斯:《安羅茲·卡恩糟糕的一天》,載《紐約時報》(2001年10月21日)。文章描寫了21歲的安羅茲·卡恩,自從12歲後他每天工作12小時,每個禮拜工作6天,他的工作是用一個大鎚和鑿子分解汽車引擎。他每天掙125美元。在他的前臂的皮膚下面有一截管子,是他自己不小心弄進去的。這根管子已經在那裡三年了。他說他沒有錢去看醫生,把管子取出來。他說:「我們每天就像驢一樣地工作。我們的生命就像動物的生命那樣不值錢。」 文章繼續寫道:「在這些年輕的男人生活的地方,全球化根本不起作用。他們相信,或者可以說被引導相信,美國——或者說他們的前美國政府(如果他們生活在這個政府的領導下)——應該為他們的悲慘命運負責。」 當然,孩子們沒有能力解決這些世界性問題。但是他們至少應該了解這些問題,即使當他們還在學校上學的時候,他們也應該接受挑戰邁出一小步,使世界變得更公正,更有愛心。如《孩子探索具有影響力的孩子》、《孩子為工程服務的指南》等書籍,以及www.dosomethingorg、wwwkidscanmakeadifferenceorg、wwwcompassion.com等網站為學生們提供了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的方法。一旦他們得知國內和國際上的問題,他們就可以發電子郵件給總統(president@whitehousegov)和國會代表,發表國家如何永遠保持其影響力這種深思熟慮的觀點,而當他們成為成年公民後就會更願意去做這些事情。 最後,我們應該讓學生們接受挑戰,擴展他們對於正義的理解,正義不僅僅只針對人類,還包括其他的生物。事實上,孩子們對於動物總是有一種自發的理解能力,在培養一種更寬泛的正義感時我們可以用這一點作為開始。 有一本新書值得初中學生去學習,這就是馬修·斯卡利的《統治權:人類的權力,動物的苦難,以及對憐憫的召喚》。這本書毫不迴避地揭露了我們社會對動物不斷升級的殘忍行為。一個人不需要把動物上升到和人類平等的高度——斯卡利就不是——就會因目前的一些實際情況而頗感不安,如那些現代的「工廠農場」,為了進行有效的生產,在那樣狹窄、污穢以及痛苦的環境里飼養動物,人們如果看到的話,肯定會忍不住戰慄的。斯卡利寫道:「友善地對待動物並不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職責,但也不是我們最不重要的職責。」馬修·斯卡利:《統治權:人類的權力,動物的苦難,以及對憐憫的召喚》(紐約:聖馬丁出版社,2002年),第398頁。他問道,在一個把其他有意識的生命僅僅看作是生產單位的社會裡,我們是否還能培養人類的尊嚴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我想到這裡已經足夠清楚,傳授知識跟培養道德是品格教育的兩個同等重要的目標。學生在學校證明自己品格的兩種主要方式分別是:勤勉地完成作業,尊敬地對待其他人。到這裡我們也應該很清楚為什麼智力發展和道德成長對於人類的整體發展以及世界的改良具有那麼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成為有能力的人,成為有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者,去改善人類狀況,那麼我們最好幫助他們提高智力技能。如果我們希望他們運用自己的頭腦對別人有所助益,而不僅僅只想自己,那麼我們最好幫助他們深化道德意識。 如果正確理解的話,品格教育應該致力於培養整個人。品格更好的學生,在將來就能成為更好的公民。這是其他一切賴以建立的基礎。按照赫德森山谷社區大學品格教育學院的主任約翰·沃克的話來說,「品格教育不是我們盤子里的任何東西。它就是盤子本身」。 有關學生在社會、道德以及政治方面發展的研究和教學的建議,請參看謝爾登·伯曼的《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心的培養》謝爾登·伯曼:《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心的培養》(紐約: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97年)。,因為推行倫理學和服務學課程,他在馬薩諸塞州的赫德森學校社區獲得了2001年國家品格社區獎(wwwhudsonk12maus)。有關赫德森學校培養倫理責任意識使用的學術課程資料,請參見《直面歷史和我們自己》(wwwfacinghistoryorg)。有關學術和品格教育方面的其他資料,請參看凱茜·博蘭德的《提供一門有意義的學術課程:有效品格教育十一條原則中第六條的指南》(wwwcharacterorg)以及羅恩·理查德的《智力品格:它是什麼,為什麼重要,如何獲得》(喬西-巴斯出版社,2000年)。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0節 實踐基於品格的紀律

紀律就像人的脊椎,是一種必須從內部進行培養的東西,而不是像手銬一樣從外部鎖定在人的身體上的。 ——一位教師 對於許多學校來說,紀律是品格教育的切入點。如果不尊重規章、權威以及他人的權利,那麼就不會有一個教與學的良好環境。許多學校之所以進行品格教育是因為他們看到學生身上的尊敬感以及責任心在日益減少,他們為此而不安,於是寄希望於品格教育來扭轉這一不良傾向。 品格教育認為,如果想讓紀律發揮作用,那麼我們必須從內在出發來改變我們的孩子。必須通過它來改變他們的態度,改變他們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必須通過它來引導孩子們,使他們願意表現得不一樣。也必須通過它來幫助他們培養美德——通常來講有尊重、同情心、良好的判斷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這些品格的缺乏首先便會導致紀律問題的產生。如果缺少的那些品格沒有得到培養,那麼隨著他們進入實踐階段,行為問題將再次產生。簡而言之,有效的紀律必須是以品格為基礎的;它必須加強學生們的品格,而不僅僅是控制他們的行為舉止。 紀律分為兩種類別:預防和糾正。良好的預防策略將大大地減少行為問題產生的次數。但是即使有最好的預防措施,有一些問題依然會產生,那麼品格培養策略將有必要去糾正它們。 讓我們從預防開始來看一看18個紀律策略。這些策略的共同點就在於相信學生們有能力成為善良的人,無論這種能力被埋藏在多麼深的地方,我們都可以找到一種挖掘這種潛力的方法。 共享議程 許多課堂由於「雙重的議程問題」而苦惱萬分。教師的議程是授課,但是學生的議程是不學習。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讓課堂上的學生接受教導議程。 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可以採用的一種方法是向學生們解釋特定課程的目標,它們的基本原理,以及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教師們將使用的學習模式。準備這種解釋內容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們進行回顧,並問自己:我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是否那麼有效呢?許多紀律問題就是因為教學內容薄弱或者授課方式單一而產生的。 安妮·傑克文科在紐約中部給十一年級上英語課,為了使她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每堂課開始的時候,她都會說三件事情,而之前她已經把這些事情寫在黑板上了: 1今天我們將學習什麼。 2知道這點為什麼是重要的。 3我們將怎樣去學習它(譬如,教師講課——10分鐘;一起學習——15分鐘;整個班級討論——10分鐘;開始布置家庭作業——5分鐘)。 她指出:「學生們喜歡了解整個情況。如果你不花時間向他們解釋為什麼學習某個特定的要點或某項特定的技能是重要的,那麼他們就會常常用這種態度來和你抗衡,『我們為什麼必須知道這個?』」 讓學生們負責 那些有效的歷行紀律的教師無論在學術方面還是在學生的行為表現方面都會設定很高的要求,然後讓學生們對此負責。他們常會因為「治學嚴謹」而出名。 戴比·哈利迪就是那種老師。她在紐約中部教四年級的學生,她說:「我有一套非常嚴格的家庭作業政策。我要求我的學生每天晚上完成他們的家庭作業,然後在第二天早上交上來。如果他們沒有完成家庭作業,那麼他們必須在休息的時間把作業做完。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我的學生們都知道這一點。」 講授有關責任的原則 當納塔利·道格拉斯被要求與一個有著150個問題學生的印地安那州另類學校進行協商時,她開始對教職員工進行培訓,要求他們教會學生們「五個有關責任的原則」。這些原則印刷在大幅海報上,粘貼在每個教室里: 1我對我的行為負責。如果我的表現良好,我將得到表揚。如果我的表現糟糕,那麼我必須自己承擔責任,而不是試圖怪罪別人。 2我對我的學習負責。沒有人可以為我學習。 3我有責任體諒、尊重所有的人。 4我有責任為我的班級和我的學校做出貢獻。 5我對校園環境負有責任——小心地對待它,以便其他人能盡情享受。 在學期剛開始的兩個禮拜,所有教師都在花時間講授和舉例說明這五個原則。從那以後,當有學生行為舉止不恰當時,責任原則提供了進行一場有效對話的框架。教師會走到學生身邊,並小聲地問:「你認為這裡面牽涉到哪條責任原則?」 學生們對他們自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審慎。當教師們用這種方法處理破壞行為時,校長辦公室的紀律舉報數目從原來每天平均12個到15個降低到每天只有2個到3個。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裡,人們越來越不願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總是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一位校長曾說道:「看起來似乎每個人都是一名『受害者』,我有個五十歲的朋友,她總是把她大部分的問題歸罪到她酗酒的父親身上。而她父親去世的時候,她才兩歲。」教導孩子們有關責任的原則是一項正確的舉措,應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生命承擔責任。 讓學生們參與制定規章 當哈爾·厄本成為一個獲獎的高中歷史和心理學教師時,他把他的學生分成五個或者六個小組,並發給他們如下的工作表格要求他們完成: 如果讓我們來制定規章 不允許學生們做的事情有: (1) (2) (3) (4) (5) 鼓勵學生們做的事情有: (1) (2) (3) (4) (5) 接著各個小組會把討論結果上交,並進行表決,首先是不允許學生們做的那些事情,然後是鼓勵學生們做的事情。厄本先生會在黑板上列出一覽表。他會提出一些自己的附加意見(並且用星號作標記放在一覽表的最後)。 他說:「我在我的每個班裡都這麼做過。然後我會把所有的表格帶回家,並製作一個總的清單,第二天我會帶回來並給每個學生一份複印件。我跟他們說:『你們自己認可它們,也要尊重它們。』」以下是一張通過這種程序產生的清單: 班級規章:在厄本先生的班裡所為與所不為 (由學生和老師寫就) 你在班裡被允許和鼓勵你在班裡不被允許 做的事情如下:做的事情如下: 遵守黃金規則不理會/忽視其他同學 尊重老師不重視/忽視老師 做好筆記坐著,什麼事情也不做 說「請」和「謝謝」詛咒/說髒話 傾聽打斷/在旁邊插話 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抱怨/做事像個傻瓜 保持班級衛生亂扔垃圾 表達你自己的觀點談話時以自我為中心 參與睡覺/把頭伏在課桌上 禮貌待人粗魯 準時上學遲到 厄本說:「人們總是問我是如何處理結果的。我在教室里做了大量的標語:這裡只有讚揚,沒有忽視/每個人都很重要,勤奮學習,尊重別人,以及積極的態度。如果哪個學生忘了其中的某條規則,我會敲一敲那條標語,或者走到那個學生的課桌旁。在我的班級里問題真的很少。」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1節 講授黃金規則

維持課堂紀律是一個講授黃金規則的良好機會。 加里·魯賓遜在紐約的斯加內特爾給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上課。在學校開學的第一天,他會問他的學生:「在這個班級里你願意別人——我、其他老師以及這個房間里的每一個人——怎麼對待你?請在紙上寫下兩種或三種你願意別人對待你的方式。」 學生們通常會寫,他們希望被公平對待,受到別人的尊重,不被別人取笑或使自己難堪,不被別人忽視,等等。魯賓遜先生會讓他們與另一個夥伴一起分享他們的清單,並在班級里進行討論。 然後他會問另外一個問題:「你會怎樣對待這個房間里的每個人?」學生們會合乎邏輯地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他們希望被別人尊重和公平對待,那麼他們也正應該這樣對待別人。魯賓遜先生在班裡對這點作了深入說明: 每一項權利都伴隨著義務。如果你有尊重的權利,那麼也就意味著你有義務把相同的尊重權利延伸到其他人身上。除非你接受義務,否則你不能要求獲得一項權利。它們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他概括道:「我們所說的是,你對待別人就該像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那樣。有誰知道這叫做什麼?」整個班級總會有一個人知道:「那是黃金規則。」 魯賓遜先生說:「那就是我在課堂上的主要規則。」接著他會把這些字用大寫字母寫在一面大橫幅上並把橫幅展開:對待別人就像你期望別人對待你的那樣。他把橫幅掛在黑板的上方,並一直保留到那一年結束。 接著他會問:「如果有人違反了黃金規則,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於是他就開始解釋他的處理方法: 如果你第一次違反黃金規則,那麼我會暫停上課,只是給你「邪惡的一瞥」(伴隨著微笑)。我希望你問問你自己:「我做了什麼以至於違反了黃金規則?」 如果你那天第二次違反黃金規則,那麼我會點你的名字。同樣,我希望你想一想:「我做了什麼以至於違反了黃金規則?」 如果你第三次違反,那麼我會叫你坐在教室後面的黃金規則桌子旁邊,並給我寫一段話,題目是「我如何違反了黃金規則」。一有機會我就會到你的身邊,然後我們將談一談你寫的東西。 如果這個問題持續好多天或者說更長時間,那麼我會叫你給我寫一份行為改善計劃書,題目是「我計劃怎樣在未來的日子裡遵守黃金規則」。 如果問題不僅僅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那麼我會叫你幫助組織一次班會,討論我們如何才能共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問學生「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和「你會怎麼對待別人」這樣的問題,魯賓遜先生引導他的學生掌握了黃金規則,並幫助他們理解了道德邏輯。他處理違反規則行為的方法使學生們對黃金規則負責,並給他們提供了持續不斷的實踐機會去使用這一標準評價其自身行為。 與父母分享計劃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每當學年開始的時候,教師應把自己的紀律計劃拷貝下來,送到各個家長手中。這個計劃應該使他們了解課堂規章以及結果處理方法,並且還應讓他們知道事情發展到什麼程度的時候,學校會要求家長去學校幫助解決問題。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一種積極的方式得到溝通。譬如,下面是紐約州卡澤諾維階伯頓街小學三年級的老師埃米·康利寄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或監護人: 我很高興通知您,在即將到來的學年裡我的紀律計劃是怎樣的。因為我相信要想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必須具備自律精神,我願意給我的每個學生一個管理他們自己的行為的機會。為了達到這點,我將使用以下的紀律計劃。 我的期望 1尊重你自己、其他人和我們的教室。 2對你自己、你的財物以及我們教室里的財產負責。 3在我們安全、充滿愛心的教室里積极參与。 4盡你的全力;永不放棄! 5遵守黃金規則。 當這些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很少有必要進展到結果2以後) 1暗示。 2思考區——3分鐘。 3在另一個三年級教室的思考區——3分鐘。 4要求家長到校。 5開會——學生、家長/監護人、康利夫人以及戈登夫人(校長)。 孩子們和我已經一起討論過這個計劃,但是請和您的孩子再回顧一遍。從我的經驗來看,這個計劃有助於在課堂上創造一種非常積極的氛圍,因為學生們知道自己被要求怎麼做。非常感謝您抽時間看這封信。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2節 實踐程序

許多紀律問題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教師和學校沒有花時間去教學生們在課堂上以及教學樓的其他地方必須要遵守的行為程序。 前高中歷史老師查理·阿布爾吉列說:「因為我想讓我的學生知道交論文、來上課、做作業,以及當他們缺席的時候給我經過批准的假條等等這些程序,在開學的第一個禮拜里,我每天都要花15分鐘讓他們來進行實踐。每天當他們來上課的時候,我會先向他們說明我希望他們遵守的程序。接著我會帶他們到走廊里,而他們拿著他們的書包以及其他所有東西,然後我會讓他們按照那些程序進入教室。我們一般做三次到四次,直到他們每個人都做對了為止。按照這種方法做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南卡羅萊納州佛羅倫薩的學校也對學生們進行了程序教育,目的是使他們在教室外面的時候行為舉止恰當。南方中學的校長帕特里夏·史萊斯解釋道: 我們社區從每個中學挑了一些起領導作用的教師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如何教授程序。接著他們會輪流培訓辦公樓里的所有教職員工。然後,在開學第一個禮拜學生接受指導以及其他指定的時間裡,所有的教師——使用領導小組的課程計劃——會教學生們在學校的公共場合,如走廊里、自助餐廳里、院子里、圖書館裡、操場上以及學校巴士上面應該具備的理想的行為舉止。我們不再把這些當成是學生們應該做到的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學年開始的時候刻意花時間去教孩子們適當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是,我們看到行為問題日益減少。 使用品格化的語言 「語言塑造品格」,這是琳達·波波夫在她的書《道德計劃:教育工作者的指南》(wwwjalmarpresscom)里所寫的一句話。品格化的語言可以創造一種有品格的文化氛圍。 德布·哈利迪使用品格化的語言來稱讚她四年級的學生。她沒有使用泛泛意義上的讚揚辭,如「做得不錯」或者「幹得好」,等等,取而代之的是她會這麼說: 我欽佩你投入到計劃中的努力。 我欣賞你舉起你的手的禮貌行為,而不是穿過整個房間大叫我的名字。 謝謝你這麼耐心。 同樣的,品格化的語言可以用來糾正或重新引導行為: 怎麼說那件事情才會顯得更友善些? 怎樣才能以一種更心平氣和的方式幫你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雷·塔夫茨是華盛頓州倫頓市一所另類學校的副校長,他經常在工作中使用品格化的語言。他的許多學生以前被其他學校開除過,而且一些學生還有犯罪記錄。 當他們由於一個行為問題被送到他的辦公室時,他會這樣開始他的談話:「請告訴我,以你的觀點來看發生了什麼。」並滿懷尊敬地傾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整個事情的過程。接著他會指著他在辦公室里張貼的美德海報(上面列舉了琳達·波波夫書中的52種美德),並且問道:「你認為你忘記了其中的哪些美德?哪些可以幫助你避免發生那樣的問題?」有時候他會讓學生閱讀一個故事或一篇文章,而這個故事或這篇文章通常描述了他們需要培養的其中一種美德。 幫助學生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一位中學的校長說:「我們的哲學觀點是孩子們都會犯錯誤。而我們則要教導他們,無論在學校里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不是他們所犯的錯誤,而是他們對錯誤的反應。」 在這位校長的學校里,當學生們做了錯事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被要求就以下四個問題做出回應——有時候是以書面的形式: 1你犯了什麼錯誤? 2你從錯誤中吸取了什麼教訓? 3今後你如何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 4你需要制定一個計劃嗎? 讓學生們制定一個行為改善計劃 當一個行為問題不斷重複時,學生們就有必要制定一個書面計劃來改善他們的行為。每個學校都應該有這樣一個程序,學生們可以根據其計劃評價自己現在做得如何。這個程序在處理行為問題方面把責任從成人移交給了學生們。 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所小學裡,那些不斷發生紀律問題的學生被要求去P/T(planningtime,計劃時間)屋。在那裡他們會制定一個針對以下問題「成功計劃」: 1我違反了哪條規則? 2我現在呆在P/T,因此而錯過的作業什麼時候完成? 3我回去學習以及改善我的學校生活的計劃是什麼? 我將停止: 我將開始: 我什麼時候開始? 當學生們把完成的計划上交給老師的時候,老師同意讓學生在某個時間(譬如是兩天以後,一周以後)進行自我評估,他們可以通過回答以下的問題來考察自己的進步情況: 我想做什麼: 我做了什麼: 我是怎麼做的? ——我堅持了我的計劃,我覺得很好。 ——我喜歡大多數自己所做的事情,但是下次我可以使我的計劃更好地發揮作用。 ——我只喜歡一小部分自己所做的事情。計劃比我真正所做的要好。 ——我需要一個新的計劃。這個對我來說沒有用處。 我能做什麼來繼續或者改善我的計劃? 討論為什麼某個行為是錯誤的 八年級教師艾米麗說:「當一個孩子做了某件錯事時,不要單純地懲罰他們,而應該跟他們交談,解釋為什麼他們所做的是錯誤的。我母親過去就是這麼做的。如果你不解釋為什麼它是錯的,那麼他們以後仍然會繼續他們的錯誤。」 事實上太多的時候,教師們不會把學生叫到一邊,然後向他們解釋為什麼某個特定的行為是錯誤的。於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時機就這樣白白錯失了。我們給孩子合理的道德解釋對於培養他們的品德來說是基本的:這是發自心靈的聲音,他們因此可以自己給出理由,為什麼某件事情是對的或者是錯的。 為什麼偷東西是不對的?因為這項財產涉及到某個人,而偷竊侵犯了那個人的權利。 為什麼撒謊是不對的?因為撒謊侵犯了彼此間的信任,而信任是人類關係的基礎。 為什麼欺騙是不對的?因為欺騙是撒謊的一種,它欺騙了其他人。 幼兒園教師海倫·傑克遜接到了喬納森母親的電話。喬納森是來自牙買加的一個男孩子,他告訴母親班裡一個名叫布賴恩的同學叫他「黑人」。這使喬納森感到如此心煩意亂,以至於他都不願意再去上學了。 傑克遜夫人把布賴恩叫到一邊,和他一起坐下來,並以一種溫和但是嚴肅的語調對他說: 布賴恩,世界上存在兩種傷害:外部的傷害是你能看見的,就像割傷或者淤傷;還有內在的傷害(指了指她的心)是你看不見的,就像一種受到傷害的感覺。但是即使你看不到那種內在的傷害,它們也確實是存在的。它們比外在的傷害要更嚴重,更持久。 當你叫喬納森「黑人」時,你正在傷害他的心靈。事實上,由於內在的傷害那麼嚴重,以至於他不想再到我們班上課了。我不會允許別人對你進行那種內在傷害。我們也不能允許別人對喬納森進行那種內在傷害。我們的教室應該成為這樣一種地方,每個人在裡面都會覺得很安全和快樂。你能理解我說的嗎? 心理學家把這種推理方法稱為感應。它促使孩子們從一種智力和情感的角度出發去感知他們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3節 有效地利用暫停手段

在早期孩童階段和小學階段,一個最普遍的懲誡就是暫停。然而,大多數教師都曾有過不愉快的經歷,他們要求學生們暫停上課,但是等學生回來繼續上課時不但沒有變好,反而比他們離開的時候還要糟糕。 暫停手段是否有效主要取決於學生們是如何看待暫停的含意的。我們應該向他們解釋:「暫停上課的目的是幫你重新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等你回來的時候,你就可以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對整個教室里的團體有所貢獻。」 以此類推,一場運動會的暫停也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 有多少人曾經觀看過一場籃球賽?為什麼教練可以叫暫停?那麼因為運動員犯了錯誤,把球失掉了,諸如此類。他們失去了對比賽的控制。 因此,在暫停休息時間裡,運動員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他們必須冷靜下來,控制自己。在暫停時間裡,在他們可以重新回到比賽中之前,他們應該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什麼?他們應該制定一個計劃,以便他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和在課堂上是一樣的道理。當你失去控制,你必須暫停上課,並且完成兩件事情。首先,冷靜下來並重新控制自己。其次,制定一個計劃,說明為了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你打算怎麼做。接著告訴我你的計劃,然後你才可以重新回到這場比賽中來。這個運動會的類推解釋需要感謝奇普·伍德。 一些孩子需要別人向他們解釋這個概念,而且往往不止解釋一次。即使有了這種解釋,有時候某個孩子仍然可能拒絕出去暫停上課。這樣一來教師必須採用相同級別的另外一種處置方法,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傑夫,你可以出去暫停上課,冷靜一下你的情緒,然後制定一個計劃;或者你可以去校長辦公室,把你的家長請到學校來。你自己決定。」 設計可以培養品格的留堂 一個在北卡羅萊納州中學上學的男孩子發現:「留堂是我所見過的最愚蠢的方法中的一種。你只是坐在那裡。它沒有任何幫助。」 留堂如何才能變成具備改善學生態度和行為潛力的經歷?馬里蘭市阿德爾菲地區的巴克寄宿中學是一所多元化的城市學校,也是1998年國家品格學校。幾年以前,它重新設計了它的留堂計劃,在這段時間裡學生們可以進行有意義的思考。現在,當學生們被留堂以後,他們被要求拿出三頁筆記本上的紙張,並且 1寫一段話,說明自己為什麼被留堂。 2寫一段話,描述至少三種不同的處理這種情況,以使自己不被留堂的方式。 3說明你在學校里最好的科目是什麼,最差的科目又是什麼。你準備怎樣去提高。 4列舉你自己的五個優良品質。 5列舉三個你需要改進的品質。 6描寫關於你生活的三段話,敘述你小時候的生活,現在的生活,以及從現在起十年內你打算做什麼。 7寫一段話,說明你如何幫助別人成為更好的人。 8你會被再次留堂嗎?請寫一段話,說明你的答案並解釋理由。 教孩子彌補過錯 對於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道德課之一是讓他們學會「當你做了錯事時,你應該做些對的事情去進行彌補」。不恰當的行為通常都會招致某種損害——對財產、感情、關係或課堂、家庭的秩序及和睦。如果你帶來了損害,那麼你有義務儘力去修補它。 因此道歉只是孩子們做了某件錯事以後應該採取的第一步。他們應該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問:「我能做什麼來進行彌補?」 教師和學校有時候將彌補過錯作為一種懲誡,但卻錯誤地只簡單交代彌補過錯的形式(「你在牆上寫了字,現在請你把它擦掉」),而不是要求學生自己——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想出適當的方法做出補償。「你該這麼彌補過錯」的問題在於:(1)學生們有可能非常痛恨強迫他們進行補償的做法,因此就會做得很勉強,對於自己的錯誤沒有任何懊悔的感覺;(2)學生們並沒有被要求去考慮自己的不當行為,這種錯誤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以及怎麼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使受害人感覺好一些。 彌補過錯的目的應該是激發學生們去思考,並且作為一種懲誡的經歷,最大限度地培養品格。因此我們最好問問學生:「你認為彌補你所做錯事的好方法是什麼?」 讓孩子們互相幫助 謝里爾·沃森是加利福尼亞州聖拉蒙的三年級教師,她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使孩子們幫助自己的同學有良好的表現,並很好地完成家庭作業。她把她的學生分成四組,她把這些組稱為「同齡人小組」。 同齡人小組通常一個禮拜開一次會。如果某個小組裡有人在那個禮拜因某種行為給老師帶來了麻煩,那麼同組成員會提供建議,以便他或她可以避免在今後發生同樣的問題(「如果你總是在和邁克說話的時候大喊大叫,那麼也許你就不應該坐在他的旁邊」)。如果一個小組成員在某門特定的學科上有麻煩,那麼同組成員會提供一些對他或她有幫助的學習方法(「這就是我在準備拼寫考試時學習的方法」)。 沃森說:「孩子們會想出一些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東西。」 準備一個「客座教師」 即使是那些在正規教師帶領下一直表現相當良好的班級,如果換成代課教師上課,也總是會變得調皮,不那麼循規蹈矩。當正規教師回來,看到那份描寫孩子們行為是多麼糟糕的報告以後,他們會沮喪萬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當哈爾·厄本知道將會有一個「客座教師」(這個詞比「代課教師」更加有禮貌一些)來上課時,他會讓他的學生思考兩個問題,有時候會讓他們把答案寫下來: 1如果你是客座教師,那麼你希望學生怎麼對待你? 2如果這個人是你的母親或姐姐,你希望同學們怎麼對待她? 思考這兩個問題會使學生們的行為發生重大改變。厄本評論說:「曾經有代課教師給我留過這樣的字條,寫道『這些學生是我所見過的最有禮貌的孩子。』我常常會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朗讀這些字條。他們喜歡聽到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賞識。」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4節 讓問題學生承擔責任

你必須用兩隻眼睛去看人。 一隻眼睛看到那個人的現在。 另外一隻眼睛看到那個人可能變成的樣子。 你必須始終睜開兩隻眼睛。 ——邁爾斯·霍頓 1999年10月一個禮拜二的早上,在密歇根州的比爾小學,一個一年級的小男生秘密地帶著一把手槍和一把刀來到學校。在早上十點鐘,正當其他學生在換班的時候,他射擊並殺害了六歲的凱勒·羅蘭。 這個男孩和他的兄弟一起住在一間破爛不堪的房子里,在那兒進行著槍支和毒品的交易。幾乎每天放學以後他都會因為勒索、襲擊、打架以及說髒話而被留在學校。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你要與別的孩子打架?」他的回答是:「因為我恨他們。」 這是一個迫切需要幫助的孩子。很顯然,放學後把他留在學校這種懲罰措施對減輕使他猛烈攻擊別人的憤怒毫無用處。 怎麼做才能改變這個男孩一生的悲慘命運呢?我們可以在比利的故事裡找到一些線索,這是理查德·科溫(RichardCurwin)在他的書《重獲希望:我們最偉大的教學策略》里描寫的故事。請參見理查德·科溫的文章:《利他主義的治療力量》,載《教育領導者》第51期(1993年11月),第36~39頁。 比利是鄉鎮里的一個四年級學生。他對待他的教師非常粗暴無禮,常常打架,並且很少完成學校作業。他的父親還在蹲監獄,他的母親是個酒鬼。比利在覺得壓抑的時候,也開始學會了喝酒。 在研討班上,我問教師們:「你們能設法做些什麼,在你可能無法改變比利生活的道德環境的情況下,使他以後不再打架,同時還可以培養他的品格?」 一些教師認為比利需要一位良師益友:一個成年人或者一個比他大的學生,他們可以和他呆在一起,給予他在家裡享受不到的愛護和關注。然而,比利的學校所做的要來得更加有效一些:它讓比利擔任良師益友的角色。他的老師、校長以及顧問一起,向他說明了以下的計劃: 1他可以成為一年級一個坐輪椅的小男孩的特殊朋友和保護者。 2他可以幫助那個男孩子上下學校巴士,吃午飯的時候和他坐在一起,在操場上擔任他的監護人,並每天到他的教室看他。 3如果他在學校里牽涉到某種類型的打架行為,那麼在那天剩下的時間裡他將沒有權利與那個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接觸。通過最後一項約束條件,學校實際上是在說:「如果你希望履行這個特殊的責任,那麼你必須控制你的打架行為。我們認為你能做到這點,對此我們很有信心。」教師或者學校經常會通過給予問題學生一個特殊的角色,設法幫助他養成自尊心理,譬如這種角色可以是教室助手。但是他們往往會忽視了這樣一點:只有改善你的行為,你才有資格擔任這一角色(「如果你擊打某個人,那麼那天接下來的時間裡你會失去那份工作的權利」)。而如果這一點被忽視的話,那麼用以激發行為發生改變的槓桿就喪失了。 比利很快就開始珍惜自己與那個小男孩共度的時光了。兩個孩子成了好朋友。有一天,當比利知道那個小男孩因為生病沒有來上課時,老師看到他的眼裡湧出了眼淚。通過給予關懷,他學會了關懷別人;正如甘地所說:「心靈學會了雙手所做的事情。」從此以後比利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與別人打架。儘管他在學業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他對他自己以及對學校的態度變得積極多了。 為什麼這種干涉行為發生了作用?比利有了一個新的社會角色,以及新的職責。某個人正在依賴他。他覺得自己被別人需要,因此而變得重要。他在某個人的生活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科溫說,對於那些被別人貼著「危險」標籤的學生,我們更應該特別為他們多做些事情。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為別人做點事情的機會。一旦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並對別人有所幫助,他們的自我價值就會得到提升。這裡體現的品格教育原則就是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培養自己的責任感,那麼我們需要給他們職責。 為問題學生設計一個「艱難的愛」的計劃 高中老師常常問一個問題:「孩子的品格難道不是在和我們的長期接觸中形成的嗎?」 幸運地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正確的介入方法,那麼人類的天性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具備一種成長的能力。這點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也是適用的。 在紐約科特蘭(人口總數是18000)我們自己的小都市裡,一個被稱為STAR(StudentTransitionandRecoveryProgram,也就是學生轉變和恢復計劃)的計劃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個計劃是針對那些長期以來在學校里有行為問題的學生的。 布雷克·阿斯平沃爾在科特蘭高中當了20年的科學老師,經驗非常豐富,他說:「這個計劃使我的三個八年級的學生發生了重大變化,完全是奇蹟般的。他們的學習成績飛快上升,他們的紀律問題幾乎已經為零了。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理解自律和組織是積極的因素。」 STAR計劃由學校社區和縣裡的社會服務部門聯合運作和集資,涉及的學生從10歲到16歲不等,他們是那種令老師焦頭爛額,並經常被校內停課和校外停課,最終被送到另類學校去的孩子。學生們可能由一位老師提交到STAR或被家庭法院要求參與STAR。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以及被提交的性質,他們可能需要呆在計劃組裡一天、三十天或者六個月。 家長們有責任在每個上學的早上5∶30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國家警衛軍工廠。在那裡斯泰西·索耶和另一位訓練教師會帶領學生們進行嚴格的體力鍛煉。15歲的克里斯蒂·高爾說:「剛開始的時候我討厭運動,但是現在我喜歡跑步。它使我在接下來的一天里精神充沛。」在學校一天上課結束以後,學生們被重新送到軍工廠里,他們在那裡一起完成家庭作業。 負責這個計劃的特里·范登堡上校是一位已經退休的水兵,另外這個計劃還招聘了兩名紀律教師、一名心理學家,以及兩名輔導教師。許多學生說,他們認為個人的輔導是這個計劃里最好的一部分。 在計劃的第一天,STAR的學生必須保證遵守以下九個基本規則: 1我將準時出現在布置的任務地點。 2我將尊重和聽從大人們。 3無論什麼時候我都將展現整潔、乾淨的外觀。 4我將按照大人的吩咐做事。 5我不喝酒也不吸毒。 6我不打架。 7我不撒謊、欺騙和偷竊。 8我為我所有的行為承擔責任。 9每天我都將盡我所能地提高我自己。 STAR還包括家訪。如果學生出於任何理由需要幫助,那麼STAR的某位工作人員會每天24小時待命。「這個計劃真的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收容了這些孩子,」社會服務專員說,「他們會忍不住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懷。」 禮拜五晚上會有嘉賓做演講。每個禮拜六早上,STAR的學生會做一些社區服務工作。有一個禮拜六早上,他們所有的人都參加了獻血。 安德烈亞·多德是一個九年級的學生,她說她將有六個月時間參與這個計劃,是屬於法院要求參與的那一種。她由於逃課和經常參加鬥毆事件而被初中學校停課。在參加STAR之前,事情已經糟糕到如此程度,以至於她被送到了監管所。自從加入了STAR,她的學習成績提高到了及格以上,而且也能夠住在家裡了。她說: 我在計劃的第一天哭了。俯卧撐和跑步真的很艱苦。但是我不再陷入麻煩狀態。過去我確實有一種看法,我和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我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現在我想要畢業。 STAR通過高要求和高扶持的兩相結合獲得了成功。任何忠於STAR的學校都可以複製STAR的精華:通過艱難的並且有創造性的愛去培養品德。想要獲得更多關於STAR的信息,請聯繫約翰·盧茨博士,科特蘭城市學校的主管,山谷風景街,科特蘭,美國紐約,13045,607-758-4100。 當對青少年進行調查時,他們總是說,他們希望父母和老師能夠多訓練他們,對他們多提些要求。孩子們希望加入那種組織,可以提供堅定、公平和合理的紀律。他們以它為基礎茁壯成長。 這並不意味著紀律是容易維持的。就像任何經驗豐富的教師都可以證明的一樣,現在的學生與過去相比總是有更多的問題——更加壓抑、更加憤怒、更缺乏自我控制、更加缺乏對與錯的意識。甚至是最足智多謀、最具有獻身精神的老師也總是被日益增多的問題,以及他們不得不處理的問題的嚴重性弄得精力憔悴。 然而,我們依然要不懈地尋找各種方法,在訓練他們的同時培養品格,即使是針對那些最富有挑戰性的學生也不應放棄。我們也必須投入足夠多的精力——就像我們花在糾正不恰當行為上的時間一樣多——去創造一個有助於防止問題發生的道德環境。紀律就是教育。如果被正確理解的話,紀律不是一種對一大批學生的控制,而是一種品格教育,而自律是最終極的目標。在品格教育中,創建一個有品格的學校是最為基本的環節。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5節 教孩子懂禮貌

禮貌比法律更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法律依賴於它們而存在。禮貌是能讓人煩惱或讓人平靜,讓人墮落或讓人純潔,讓人受到讚揚或讓人遭到貶低,讓人野蠻或讓人高尚的東西……依照它們的性質,它們或有助於道德,或破壞道德。 ——埃德蒙德·伯克,英國政治家 在2002年4月,公眾議程公布了一項觸動國家神經的調查報告:《日益惡化的環境:美國的野蠻狀況報告》(wwwpublicagendaorg)。這項報告總結了對2013個美國成人進行的訪談,包括了以下這些發現: 有大約60%的美國人說,他們經常在路上碰到魯莽和好鬥的司機。 幾乎有一半人說,他們經常遭遇不斷的騷擾性電話。 幾乎有一半人說,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在商店裡買東西時,對方的服務態度如此糟糕,以至於竟然把他們趕了出來。 四分之三的人說,他們經常看到消費者粗魯地對待售貨員。 79%的人說,缺乏尊重和禮貌應該被看做是一個嚴重的國家問題。 德博拉·沃茲沃斯是公眾議程的主席,他對這些結果進行了解釋:「美國人缺乏禮貌並不僅僅表現在你是否混淆了沙拉叉子和主菜叉子。它更表現在因高速公路上、辦公室里、商店內,以及無數的其他地方存在的自私自利、瑣屑行為而引發的日常攻擊。」 一位社會歷史學家指出:「在西方文明漫長的衰落史里,沒有什麼比禮貌的逐漸消失更令人感到心痛的了。」 禮貌是那些小小的道德。它們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以及促進社會關係的方法。它們構成了我們共同生活中的道德框架。 當我們想要得到什麼的時候,應該說「請」,當別人(譬如女服務員和店員)為我們提供服務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他們,我們應該為跟在我們後面的人把門,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時候不應該說話,在開會的時候關掉我們的手機,當我們打哈欠或打噴嚏的時候捂上我們的嘴巴,不使用那些冒犯別人的詞語——雖說這些都是小事,但卻是我們在設法使周圍的人生活得更愉快的時候必不可少的、非常有意義的方式。 如果我們不能把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習慣和體諒習慣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我們就不能使他們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能力並且討人喜歡的人。當整個社會都不能教會年輕人禮貌時,那麼人類的關係將變得粗糙無比,這一切將會為日益普遍的對禮貌的嚴重破壞鋪平道路。對於後者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喪葬承辦單位和警察(尤其是那些大城市裡的)不斷報告說人們經常對喪葬的隊伍進行喧嘩並表現出無禮行為。一位弗吉利亞的葬禮主管說,司機總是切斷他的靈車隊伍,並且當他們經過時對他作一些猥褻的手勢。 在我們的教室和學校里,為了維持良好的禮儀並恢復文明行為的習慣,我們能做什麼呢? 讓孩子們思考為什麼禮貌那麼重要 一年前,哈爾·厄本在他的高中教室里張貼了這樣一個標語:「沒有人曾經因為表現出禮貌而出過錯。」他經常和學生們保持一種和諧的關係,這些學生正要進入大學,他們通常都來自殷實的家庭。但是當他看到這些學生越來越缺乏基本的禮貌時,他苦惱萬分。於是他決定正視這個問題,在新學年的第一堂課上讓同學們討論禮貌。 他在開始的時候先說明了自己的兩個觀點:「以我的經驗,大多數人在清楚地知道別人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的時候,能夠表現得有禮貌。此外,當每個人都禮貌地、體諒地對待別人的時候,教室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場所。」 接著他給學生髮了一份材料,題目是《良好的禮儀到底怎麼了》。在材料的最上方是引自喬治·蕭伯納的一句話:「沒有良好的禮儀,人類社會將變得讓人無法忍受。」在這句話下面,在標題「不久以前,情況是多麼不同」的下方,是他在20多年的高中教學生涯中,親眼目睹的學生行為舉止發生的十個改變。他帶著學生一塊兒看這些資料,它們包括: 1過去學生們上課很少遲到。當遲到的時候,他們會道歉。現在很多學生上學都遲到,而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道歉。 2過去學生們不會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站起來,穿過教室,把不要的東西扔在垃圾桶里,然後再穿過教室走回自己的座位。而現在這種行為非常多見,沒人會去想什麼。 3過去學生們會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而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有權利對老師不屑一顧,並且還堂而皇之地和他們的朋友竊竊私語。 4過去學生們不會在教室或走廊里信誓旦旦。而現在他們會說一些毫無保證的話。 5過去學生們常常說「請」和「謝謝」。而現在只有一小部分學生使用這些詞語。 在這一系列觀察資料的下面,羅列了六個問題: 1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 2當人們尊敬地對待彼此的時候,社會是不是更好一些?如果是,為什麼? 3在教室里,當學生和老師互相尊重時,課堂是不是更好? 4為什麼亨利·羅傑斯會說「良好的禮儀是我們獲得生活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5什麼是「黃金規則」?如果它是如此簡單,為什麼當今社會還有那麼多人在實踐的時候覺得有困難? 6什麼更能打動人——是「冷漠」還是「有禮貌」? 接著厄本先生會指示他的學生:「請你們拿出一張紙回答這些問題。不要在上面簽上你們的名字。我會把你們的紙張收上來並向全班同學大聲地朗讀出來。」 然後他收集起學生們寫下的答案,大聲朗讀這些答案,並以此為出發點和學生討論禮貌。討論會持續到下課為止。 厄本說:「這種做法使學生們的行為舉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接下來的幾個禮拜里,有些學生告訴我他們希望其他的老師也能和他們討論良好的禮儀。」一個從德國來的交流學生告訴他:「我很喜歡上你的課,不僅僅是因為我能學到許多關於美國的歷史,而且還因為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彬彬有禮。」在這個學期期末,一個男孩說道:「你發給我們的關於禮儀的材料真的使我在思考。有時候我們會做一些粗魯的事情,而我們甚至都沒意識到我們是粗魯的。」 這節使品格教育成為這些高中生的有效體驗的課到底有什麼特性呢? 首先,厄本先生給了整個班級一段時間去討論良好的禮儀。這種做法傳達了一條明白無誤的信息:禮儀問題至關重要。 他充當了一個發出指示的領導者的角色。他沒有問學生問題,就像澄清道德觀念的方法可能會問的那樣,「有多少人認為禮儀是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設計了這堂課的整個教學結構去指導學生們得出結論:禮儀無論在學校里還是在生活中都很重要。 開始的時候他肯定地說大多數人如果清楚地知道別人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他們就會表現得有禮貌,通過這點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他使學生們積極地參與討論。他把他們當成思想者並尊重他們,尋求他們的投入。 他通過提出良好的問題,並且讓他們以匿名的方式寫下答案,成功地讓所有的學生去思考這個問題。匿名的方式給了他們更多坦率說出自己想法的自由。關於寫作的重要性,厄本說道:「如果我希望引發高效的思考和高質的討論,我幾乎總是先讓學生們寫下來。書寫的方式能使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我也能夠得到更豐富的答案,而如果只是簡單地向整個班級提出問題,那就只有一部分學生能給出答案。」 最後一點,他在第一天就上了這堂課。學生們可以在毫不覺得受到冒犯的情況下思考禮貌問題,因為那時候他們還沒有機會犯下他所描述的那些過錯。品格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前攝性:它能在事情出錯以前教導什麼是正確的。 當然,事情仍然可能會出錯。要改變習慣總是需要花些時間的: 在第一個月的月底,我通常都覺得疲憊不堪。為了說服我的學生,告訴他們我真的希望他們遵守這些標準,我花費了那麼長的一段時間。上一個學期,我教的一個孩子認為他能在我的課堂上睡覺,就像他在其他課堂上睡覺一樣。我只是走到他的課桌旁邊,並實事求是地說:「對不起,丹,但是你不能在我的課上睡覺。」最終他收到了這個訊息。 品格教育並不泯滅人的本性。但通過前攝性,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個期望框架。接著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教育——當學生們缺乏期望的時候,這種時候總是不可避免的——會更加富有成效,因為已經有了一個可以參考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標準,並且為了尊重那個標準有著共同的信念。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6節 教孩子「你好—再見」規則

在全國範圍內,教師們說現在有許多學生對成人的問候毫無反應。一位小學教師說:「在大廳里,你對一個孩子說你好,但是他們什麼反應也沒有。」 回應一句問候,就像所有的禮儀一樣,是必須要學會的。加里·魯賓遜認為教導他的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問候他人以及說再見的禮儀非常重要。在建立黃金規則以後,魯賓遜先生把它當作「最重要的課堂規則」教給他的學生。 我的另外一個規則是「你好—再見」規則。當你們走進教室時,我希望你們會說:「你好,魯賓遜先生。」當然,作為回應,我也會向你們問好。當你們要離開教室時,我希望你們能說:「再見,魯賓遜先生。」 當你們到達某個人的家裡時,向他們問候是基本的禮貌。無論你們在什麼時候回到家,你們對父母也應該那麼做。當你們要離開某個人的房子時,你們總是應該說再見。這只是你們要做的一件禮貌的事情而已。而且,如果有一天你們24個孩子走過那個門口,並且都對我說:「你好,魯賓遜先生。」那將會使我覺得很棒。 按字母表講授禮儀 蘇珊·斯金娜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哥倫比亞市教幼兒園。她有一塊公告板,上面按照字母表的每個字母展示一種不同的禮儀。當她在既定的一周里教會字母表裡的一個字母,她會在同一時間教會一個相應的禮儀。 A優雅地接受讚美 B準時 C保持雙手乾淨 D跟課桌保持一肘的距離 F友好地對待他人 G得體的穿著顯示自尊 H把衣服掛好· I除非有很重要的理由,否則不能插話 J參與,並且包容每一個人 K對所有的生物保持仁慈 L樂於助人 M有魔力的話:「請」和「謝謝」 N永遠不要用手指著別人或嘲笑別人 O遵循規則 P令人愉快的聲調是有好處的 Q當他人在工作或休息時請保持安靜 R在專門的場合記住別人 S筆直地坐 T感謝男主人和女主人 U使用迷人的微笑 V當朋友孤獨或生病的時候去看望他或她 W提防小人 X改掉壞習慣 Y如果你實在忍不住要打哈欠,捂著嘴巴 Z拉上鏈子 「通過我的字母表禮儀教學,我從家長那裡得到了更加積極的反饋,可能比我做過的其他任何事情所能得到的都要多」,斯金娜說,「家長們都很高興,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學校里學會了這些禮儀。」通過給每個家庭寄送一份她在課堂上教導的字母表禮儀的複印件,她向家長們發出了無言的邀請,讓他們在家裡也那麼做。 推行禮儀教育 推行一門正式的禮儀課程能保證學校里的所有學生,而不僅僅在某個教師課堂上的學生都能得到基本的禮儀教導。 吉爾·里格比是一位母親和一名教育家,她被吸納共同創建這樣一門課程。作為一名接受過培訓的設計者,她在1992年受到她的孿生兒子所在學校的邀請成為志願者,那個學校是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的聖詹姆斯教會全日制學校。在和其他家長交流之後,她很快就發現了學生們在自助餐廳的蠻橫行為。她說道:「為什麼我們不一個禮拜去一次自助餐廳並和孩子們談談禮儀呢?」 他們任命她負責這項工作。不久以後她就開始每周都那麼做,她常常幽默地給孩子們上課,教導他們要把餐巾放在大腿前部,嚼著飯菜的時候要緊閉嘴巴,等等。 別的學校開始打電話來問:「我們在哪兒能獲得這個教程?」作為回應,里格比把她的課程發展成一本K-5課程指南,題目是《心靈的禮儀》(wwwmannersoftheheartcom),現在這個課程已經被全國各地上百所學校採用。同時也有一本針對家長的指南,題目是《家中的心靈禮儀》。學校的課程分為三個部分:(1)日常生活中的禮儀(例如微笑,說請和謝謝,按規則玩遊戲以及說對不起);(2)交流技巧(例如介紹他人,電話禮儀和寫感謝留言);(3)餐桌禮儀(例如要求遞某樣東西,身體的姿勢,餐桌言談和在外吃飯的禮儀)。里格比解釋了她的方法: 我把禮儀定義成一種心靈的態度,它是無私給予的,而不是自助性質的。我們課程的目標是教導我們的孩子,禮儀來自心靈,而不是對一套規則的強行記憶。如果我們知道尊重是我們對待彼此的基礎,那麼禮儀和禮節將變得很容易。 里格比的課程教出來的畢業生,會回過頭來告訴她關於她的禮儀課程在高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幫助他們的故事。 當我們的孩子行為舉止表現出良好的禮儀時,他們會從別人那裡得到積極的回應。當他們知道如何行事的時候,他們自己將會更加幸福——更安心、更有信心和更加平穩。有朝一日當他們自己成為父母時,他們也會更加願意把禮儀教給他們自己的孩子。通過他們禮貌的行為舉止,他們可以幫助創造一個更加體諒人的、更高尚的以及更有禮貌的社會。這些充分地說明了為什麼要把講授禮儀作為每節品格教育課的一部分。 讓孩子們思考禮儀的一個非常良好的資源就是喬治·華盛頓的書《在公司和談話中禮貌和得體行為的規則》,當他還只有14歲的時候,他就為自己寫了110條行為指南。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7節 防止同齡人間的殘忍行為,促進友愛

孩子們總使我聯想到小雞,它們找出雞群中的弱者,傷害它們,直到把它們啄死。他們已經發現我九歲大的兒子是一個孤獨症患者,容易被吵鬧的聲音干擾,於是他們在他的耳邊尖叫,吹口哨,直到把他弄哭。伊萊·紐伯格:《他們將成為男人》(紐約:珀修斯書店,1999年),第183頁。 ——一位母親 你們的孩子毫無感情,他們嘲笑我,不接受我,對待我就像我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一樣。 ——科隆比納的射手埃里克·哈里斯給利特爾頓社區的 email自殺便條 心理學家和品格教育學家馬文·伯科威茨指出:「學校最強有力的道德影響是人們對待彼此的方式。」在許多學校,大多數成年人都在盡心儘力地用愛和尊重的方式對待學生。但是在那些相同的學校里,即使是那些公開致力於品格教育的學校里,孩子們也總是極具破壞性地、殘忍地對待彼此。 同齡人之間的殘忍行為毫無限制地進行,這一現象因諸多原因而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學校正在傳達弱肉強食的法則。這種危險的氛圍影響了學習;如果學生們擔心自己在教室里被殺傷,在走廊里被騷擾,在休息的時候被排斥,或者在學校巴士上被威嚇,那麼他們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學業上。他們的同班同學的殘忍剝奪了每個孩子所需要的東西:被同伴接納並且重視的經驗。一項調查發現,同齡人間的排斥而不是學習上的困難是導致一個孩子退學的更重要原因。邁克爾·湯普森:《最好的朋友,最壞的敵人》(紐約:巴蘭坦書店,2001年)。 那些迫害同伴的學生不僅僅是在傷害別人;他們也在扭曲自己的品德。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到了24歲,60%欺凌過弱小的學生將會有犯罪記錄。 對於那些定期遭受同伴辱罵的學生來說,上學是一種痛苦的經歷。一位男孩子從郊區的高中畢業以後,給他的校長寫了下面這封信: 在我來這所學校以前,我曾經在一個學校上學,在那裡同學們喜歡我,我還參加了運動。我以為當我來到這兒上八年級的時候,參加足球隊是結交朋友的好方法。然而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隊里的四個同學決定作弄我,至於是什麼原因我到現在都還不能明白。他們開始用各種綽號叫我,然後有一天足球訓練以後他們把我推到學校後面的沼澤地里。當我努力地想爬出來時,他們又重新把我推回去。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我失聲大哭,於是他們就叫我「愛哭的嬰兒」。我終於爬了出來,並把這件事情說給教練聽——這是一個莫大的失誤,因為他懲罰他們跑了好幾圈,於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有了不喜歡我的一個真正的理由。 有一天在學校外面,當我和兩個我喜歡的女孩子說話時,這些傢伙悄悄地走到我的後面,並且扯下了我的褲子。離開的時候,他們說:「我們這樣做你什麼辦法也沒有。」他們在我的整個高中生活里一直都這麼做。我常常擔心被羞辱。這些孩子們破壞了我的生活。我曾想過我應該對他們做點什麼,但是我沒有勇氣去實行。 有一些同樣遭受這種痛苦的學生確實實現了他們報復的願望。美國的特務機構在2000年做了一項學校槍擊事件調查,他們發現有三分之二的持槍射擊者覺得自己被其他人迫害,被恐嚇,被威脅,被攻擊或者被傷害。 同齡人殘忍行為的其他受害者正處在自殺的危險中。一位母親告訴我們: 我正派的,漂亮的,正在上七年級的女兒沒有任何朋友。她在自助餐廳里一個人吃飯,在走廊里一個人行走。她說這樣讓她看起來就像一個鬼。她不知道她做錯了什麼。不必說,她覺得很沮喪,昨天晚上她說她最好把自己殺死。我的丈夫和我聽了都不知所措。沙琳·吉安尼提和瑪格麗特·薩加里斯:《轉變期:幫助你的孩子在社會大潮里生存的8項措施》(紐約:百老匯書店,2001年)。 一位八年級的女學生確實自殺了,自殺前她留了這個便條給她的父母:「我的一生都是被嘲笑的一生。我非常愛你們,但是我無法再忍受下去。」 當然,同齡人之間的殘忍行為一直以來都存在,但是研究表明它正處在上升態勢。丹·奧維斯:《學校欺凌行為的概況》,載《教育領導者》(2003年3月),第12~17頁。最近這些年反欺凌計劃的不斷增加正反映了這一問題。 與傳統的欺凌(長得更強壯的孩子作弄較瘦弱的孩子)相比,越來越流行的是日常生活中情感上的殘酷——取笑、辱罵、說閑話、傳播謠言以及排斥。一項涉及六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將近70000名學生的全國範圍內的調查報告指出,只有37%的學生說:「我們學校的學生互相之間表現出尊重。」達西亞·博曼:《在學校,一種殘忍的文化》,載《教育周刊》第60期(2001年3月21日),第1,16頁。大量學校面臨的問題是在當今社會流行的同齡人文化是以不尊敬和卑鄙作為規範的。 對於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來說,學校的道德職責無非就是盡其所能地防止同齡人之間發生殘忍行為,創造一種友好和尊重的文化氛圍。而就衡量一門品格教育課程的有效性而言,也沒有比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更重要的方式了。 首先是基於品格的紀律 防止同齡人之間殘忍行為的第一個策略就是基於品格的紀律(見第七章)。所有能夠幫助孩子們尊重規章以及他人權利的紀律策略都可以幫助約束欺負行為。 基於品格的紀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通過公平和嚴格的結果,強制性地讓學生們對規章負責。針對欺凌行為,行為合約常常是有益的。舉例來說,一份合約可能這樣規定:「我將不打擊或傷害任何人。如果我那麼做,我將不得不打電話給我的父母,並向他們報告我的所作所為。」 創建一個關愛的學校團體 第二個策略必定是創建一個關愛他人的學校社區,使所有學生置身其中都會有一種安全和歸屬的感覺。 通過一項調查來衡量一個關愛他人的社區所涉及的範圍是可行的。要求學生和教職員工在一個五個點的比例尺上指出他們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地方,這個比例尺上寫著這樣的話,「這個學校的人都互相關心」以及「即使他們不是朋友,這個學校的學生還是會互相幫助」。埃里克·沙佩斯、瑪里蓮·沃森以及凱瑟琳·劉易斯:《團體的感覺是品格教育有效的關鍵》,載《教職員工培養期刊》第17期(1996年春),第42~46頁。使用這樣一種工具來調查全國範圍內不同地區的六個不同的學校社區,結果發現一個清晰的模式:一個學校像一個團體的感覺越強烈,學生們顯示以下積極的個人態度和品格的可能性就越大: 1更喜歡學校。 2在學校更加不會感到孤獨。 3對其他人的感覺越發能領會。 4變得友好和樂於助人的動力越大。 5更加精通衝突解決技巧。 6更加頻繁地表現出無私行為。 7在學業上更強的自尊。 8社會適應能力更強。 9過失行為更少。 10使用香煙、酒精以及大麻的可能性更小。 那些尋求增強他們的團體感覺的學校在開始他們的努力之前應該考慮使用一種可行的調查(見第十一章)來獲得基礎數據,然後為了評價他們的進展在以後的日子裡再重複這項調查。

第三部分 教育應學術和品格並重第38節 執行有效的反欺凌計劃

許多學校進一步採取的措施就是執行全校範圍內的反欺凌計劃。 使用這個策略的學校應該注意選擇一個以事實為基礎的計劃。在1999年,教育研究員委員會調查了五百多個計劃,他們表面上看是被設計用來防止暴力行為的,然而委員會發現只有四種以學校為基礎的計劃被證明是有效的。奧維斯。一項調查顯示,在那些制定了自己的反欺凌計劃而不是使用經過檢驗證明的方法的學校,欺凌弱小的行為增加了35%。奧維斯。 也許在所有有效的方法里最知名的要數挪威心理學家丹·奧維斯(DanOlweus)設計的《奧維斯欺凌行為防止計劃》了。這個計劃在過去20年時間裡在挪威的小學和初中廣泛實行,它已經:(1)減少了50%或者更多的欺凌行為;(2)顯著地減少了一般的反社會行為,例如故意破壞藝術的行為、打架以及偷竊行為;(3)改善了學校的氛圍,並提高了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 現在《奧維斯欺凌行為防止計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美國學校所採用,它有四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1總的前提條件是:成人的了解和參與。 2學校措施: 匿名的欺凌/受害問卷管理 欺凌行為防止委員會的成立 教職員工的培訓以及為持續存在的教職人員討論小組安排時間 在課間休息和午飯時間進行有效的指導 3課堂措施: 關於欺凌行為的清楚的課堂和學校規章 定期的課堂會議 與學生家長的會議 4個人措施: 與有欺凌行為的學生進行個別會談 與受害者的個別會議 個人干預計劃的發展 想要了解《奧維斯欺凌行為防止計劃》的更多信息,包括使這個計劃發揮作用的教職人員的培養和教職人員的討論程序,請登陸wwwcoloradoedu/cspv/blueprints/model/BPPmaterialshtml。想要了解其他三個以事實為基礎,得到了暴力預防計劃委員會肯定的計劃——《生活技巧培訓》、《促進可供選擇的思考方法(PATHS)》以及《不可避免的歲月》——請登陸:wwwcoloradoedu/cspv/blueprints/model/overviewhtml。 讓學生們擔負起阻止同伴殘忍行為的責任 如果對欺凌行為採取容忍態度,那麼這些行為會越發得勢。據估計,有85%的欺凌行為發生的時候,有其他同學在旁觀。旁觀者總是消極地在旁邊觀看,或者通過鼓勵欺凌行為使問題加劇,更有甚者是自己參與欺凌行為。 加拿大的一項調查發現,如果僅僅有一個同學大聲地表示自己不贊成欺凌行為,那麼欺凌行為通常都會在十秒鐘時間內結束。引自2001年2月美國廣播公司關於欺凌行為的特別節目。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挑戰是要創造這樣的一種學校文化氛圍,那就是大多數學生會維護自己的信仰,認為為了設法阻止他們看到的殘忍行為,他們應該做點什麼。 一些學校通過招募來自各個年級的反欺凌小組的成員,已經成功地促進了同齡人間的互相干預。這些小組在成立以後,會和一個老師或顧問一起工作,集體討論減少同伴殘忍行為的策略並付諸實施。隨後小組成員會代表受害人的利益對欺凌行為進行干預。西弗吉尼亞州克拉克斯堡的一個高年級高中生說:「我們不對那些作弄別人的傢伙大喊大叫。我們只是說,『嗨,小夥子,那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伊利市,奧菲莉婭計劃(wwwopheliaprojectorg)關注「相關的侵略行為」,包括所有的孩子卑鄙地對付彼此的背後偷襲方式。這個計劃培訓高中生,讓他們成為導師進入中學和小學課堂,並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當女孩子們想刻薄地互相對付時,她們會做什麼?讓我們來列一張表。好的,那麼男孩子會怎麼做?」接著高中學校的導師們會安排角色表演某個常見的情景,描述侵略者、受害者以及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孩子們。舉例來說,其中有一個情景是這樣的:有一個人對凱利非常著迷,於是想方設法地把所有其他對她著迷的朋友趕走。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想向那些夾在中間的孩子們證明,他們是多麼有能力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影響那些侵略事件。奧菲莉婭計劃的創始人蘇珊·威爾曼說:「我們想要傳達的信息是旁觀者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創建教室團體 防止同齡人間發生殘酷行為的一個核心策略是在每個教室製造一種強烈的團體感覺。 首先要幫助學生們認識他們的同伴同學。座位抽籤——定期地更換孩子們的座位——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種簡單方法。一位母親感激地回憶起,她的六年級老師是如何使用這個策略的: 在我六年級上到一半的時候,我們家搬家了。我非常擔心插班進入一個新學校。但是每個禮拜,教師都會通過抽籤的方式給我們重新安排座位。我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認識了許多孩子,並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在新的班級里有一種非常舒適的氣氛。 馬蒂·卡明斯基是紐約州伊薩卡市一個四年級的老師,他描述了自己是如何使用「早上會議」的方式來創造和更新教室里的團體氣氛的: 學期開始的第一天,以及後來的每一天,我會和我的學生們坐在一起,召開一個早上會議。至少用15分鐘的時間,我們共同分享小動物的生日,掉牙,以及對即將到來的搬家的憂慮。我們一起唱歌。我們讚揚個人的成就。通過我們的早上會議,我們對每一個孩子說:「你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歡迎你到這裡來。

推薦閱讀:

文化日曆歲末熱銷 老掛曆漸成收藏新寵(圖)
家居養花小常識,趕快收藏起來,不要錯過哦!
穴位按摩治百病 名醫指導值得收藏!
驚艷的美,包漿的猛獁象牙!
時尚養生,五穀為先--最全的五穀養生功效,收藏起來慢慢看

TAG: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