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現狀研究及對策

 摘要:青春期親子衝突是廣大家庭共同面臨的教育難題,本文通過對青春期親子衝突現狀的介紹和原因的分析,主要給家長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緩解和避免青春期親子衝突提供實踐依據。

  關鍵詞:青春期 親子衝突 現狀 根源 對策

  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為標準而劃分出來的一個階段,它是一個人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青年初期;在社會學上,被稱為未成年人;在文學上,又被稱為花季少男少女。其年齡範圍,通常是指12—18歲這個階段。由於這個時期子女心理和生理機能迅速發育和趨於成熟,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內心世界變得豐富,心理開始封閉,表現為獨立性和依賴性、開放性與封閉性、自製性和衝動性、成人感與幼稚感、渴求感與壓抑感等錯綜矛盾的特點。孩子與父母之間常因認知差異、意見不合或感情不睦而引起公開的行為對抗或對立(即親子衝突),也有學者稱這個時期為「親子關係的危機期」、 「疾風暴雨時代」。

  新浪網國際在線消息:香港青協曾分別電話訪問了505名家長,調查發現,61.8%的家長透露在過去一年內曾與子女產生衝突; 已開通兩年的北京12355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熱線,每月的統計結果中,青春期親子衝突始終高居首位,並有上漲趨勢;因親子衝突升級而造成青少年殺父弒母的人間悲劇不斷上演。

  為什麼青春期親子衝突愈演愈烈,親子衝突背後究竟有什麼根源?家長該如何應對?本文試從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現狀,分析其存在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緩解或避免親子衝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

一.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現狀。

1.青春期親子衝突涉及內容

國內一些學者就青春期孩子與家長的衝突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認為親子衝突主要涉及到學業、家務、交友、消費、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成員關係和隱私等8個方面。

2.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特點

我國學者方曉義、張錦濤等從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學選取82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學生為被試,採取匿名的方式讓被試報告與父親和母親在八個方面衝突的頻率和強度,以及與父親和母親衝突的形式、衝突時的應對策略,以此探討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特點。結果發現:

2.1青少年與父母的衝突處於較低水平,發生衝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個方面依次為學業、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務,而發生衝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隱私;言語衝突和情緒衝突是青少年與父母衝突的主要形式;在與父母發生衝突時,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迴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預。

2.2除家庭成員關係外,青少年與母親發生衝突的頻率和強度均顯著高於與父親發生衝突的頻率和強度。

2.3女生與母親在做家務方面的衝突頻率和強度顯著高於男生,而男生與父親在花錢方面的衝突頻率顯著多於女生;男生與父母的身體衝突顯著多於女生,而女生與父母的情緒衝突顯著多於男生;在應對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預策略的情況顯著多於女生。

2.4隨年級升高,青少年與父母衝突的頻率和強度呈倒U型曲線發展,初二年級處於頂峰,升入高中後,親子衝突逐漸緩和。青少年使用協商、迴避和干預策略的情況呈現顯著下降的趨勢。

3.青春期親子衝突的影響

衝突是親子雙方一種自我表達的溝通方式,良好的溝通與衝突因應則能增加彼此的了解,而負面的親子衝突卻只會造成雙方的不悅甚至傷害。因此,親子衝突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3.1消極影響

研究表明,親子衝突是構成青少年心理壓力的重要來源,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個層面(包括一般心理適應、生活滿意度、生活目標、無助感、自尊)都有顯著的相關。親子衝突還會導致青少年各種行為問題,如離家出走、犯罪、輟學、早孕早婚、藥物濫用等。長期、激烈的親子衝突會導致自殺行為的增多,這一影響是通過降低青少年的自尊、形成自我詆毀而實現的。親子衝突之所以造成青少年的許多問題,並不是僅僅由於這一問題的存在,更多的是由於父母與子女都不試圖去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或者始終以否定一方的需求和興趣為解決辦法。

3.2積極影響

青少年早期親子衝突的增長是親子逐漸獲得同等的交往地位的一種手段。與早期的孩子相比,青少年中期的孩子在與父母討論問題時,較少順從父母。他們經常干涉家長的決定,同時家長也經常干涉孩子的決定。由於他們較少提出自己觀點的理由和解釋,所以相互之間充滿了爭吵,彼此很少理會對方所表達的不同觀點。而在青少年後期,親子交往方式總體上來說更具靈活性和反應性,父母不經常干涉孩子,並且孩子也學會了提供更多的解釋來支持他們的觀點。與此同時,孩子對家庭決策的影響也相對增大。由此可見,衝突對青少年和父母之間關係的協調、雙方各自特徵和需要的改變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說衝突能刺激父母和青少年去重新構想或更改他們對彼此行為的期望。合理處理這些衝突已是青少年逐漸獲得他們成人關係中需要的社會和認知技能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父母在這一過程中會逐漸給予青少年更大的自主性和尊重。

二.造成衝突的原因

研究發現,青春期親子衝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父母方面的因素,也有青少年身心個體、衝突環境方面的因素。同時,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現從三個方面作以分析:

1.從父母方面分析

1.1父母教育觀念的偏差

在大多數家庭里,親子關係不平等,缺乏真正的家庭民主,孩子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在許多家長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要求子女絕對的服從,家長並沒有注意到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從幼稚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的過渡階段,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而事實上,我們許多家長不願意或不善於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許多父母頭腦中還殘留著「孩子是自己私有財產」的封建宗法制度的親子觀和「重智輕德,過高期望」的教育觀,習慣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要求子女,甚至於強迫遵從,極易造成與子女的衝突。

1.2父母缺乏對子女的了解

2007年教育部門歷時3個月,對5000多名初中生、近3000名高中生以及6800多名學生家長進行了科學、詳細的問卷調查,內容涉及青春期生理知識、心理狀況、性知識來源、性道德及異性交往等方面。結果發現,家長對生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差,僅有三成左右基本了解,而即使是小學生掌握生理知識的程度也在四成以上。六成以上中學生表示在家從來沒談論過與青春期有關的話題。

正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對事物極其敏感,有了獨立的傾向,情感起伏大,有叛逆心理,難於駕馭。而多數家長缺乏發展心理學的心理知識,不了解子女身心成長的特性,認識不到子女的個別差異,忽視子女的各種需要,這是造成青春期親子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1.3父母教育方法的誤區

父母對子女干涉太多,管教太嚴,望子成龍心切,而父母卻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過度的溺愛,造成子女需求無度,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若是無法滿足,則對父母產生不諒解。嘴上說愛,但表達出來的愛,孩子卻無法感受,這種對「愛」的理解的錯位,再加上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青春期孩子與父母親關係的極端衝突,終於釀成了這一個又一個家庭悲劇。

一份調查顯示,在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方法上存在的問題突出:非語言溝通方面,父母與子女之間非語言溝通被忽視。「當孩子有話向父母傾訴時」,家長不會放下手中的家務,注視孩子的眼睛去傾聽。語言溝通方面,從尊重、信任子女角度,父母在語言上表現不盡如人意,91%家長「當孩子犯錯誤時,常常嘮叨、指責」,約96%父母喜歡用「不要」、「不許」,的語句指責孩子的行為。溝通態度方面,55.5%父母無法做到「多聽少說』。 由於家長缺乏正確的溝通方法,致使親子關係陷入困境。

另外,做事不能以身作則,有時過度情緒化等也是造成衝突的原因。

1.4家長對孩子的過分依賴心理

每年高考後,隨著一大批新生離家赴外地求學,許多家長出現了「不適應症」。送子「親友團」的大量出現與其說是不放心孩子,不如說是一些家長在滿足自己不願與孩子分離的心理。過去一提到「心理斷乳」,人們只會想到孩子應該擺脫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其實父母同樣也需要擺脫對孩子的心理依賴,走向精神獨立。在親子矛盾升級的家庭,大多是孩子想擺脫父母的控制,而父母死不放手。不少家長沒有克服對於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惡化親子關係的心理原因。

2.從子女方面分析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心理和生理機能迅速發育和趨於成熟,產生成人感和獨立需求,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內心世界變得豐富,心理開始封閉,有時候很多話願意給朋友講,也不會給父母講,逐漸表現出與父母溝通的困難性。但青少年時期子女的這種獨立需求和自我意識卻受到知識和社會閱歷的局限,往往不能真正地獨立處理事情,其思維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缺乏辯證思維能力,容易偏激,自以為是,卻又不懂控制自己,常會因為小事與父母發生衝突。這個時期的孩子常不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用心,據調查顯示,近半的受訪青少年承認不明白父母的想法,這樣勢必加大了親子溝通的難度。

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說,親子間的地位存在著一定的不平等性,隨著青少年的發展,其智力水平、思維能力等不斷提高,青少年會努力地想改變自己的地位,親子衝突便與青少年的這種努力的表現有關。

3.其它方面的原因

3.1社會轉型,家長壓力延續到孩子

伴隨社會在發展中的轉型,家庭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大多數家長渴望增強獨生子女在今後生活中求職和獲得社會升遷的競爭力,而不斷強化追求高學歷的觀念,從而不斷從精神上對面臨中考、高考的子女施加壓力,從學業上給子女加重負擔,很大程度是想尋找一種安全感。《中國青年報》曾報道過「90後」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學生教育幾乎成為家庭戰爭最大的火藥桶。文中報道說,馮女士兒子草草應付作業,對此不滿的馮女士叫兒子返工重做,兒子一邊甩臉子抹眼淚,一邊不服較勁,矛盾迅速升級。馮女士終於忍不住抬腳踢了兒子,結果造成腳趾骨折。馮女士對兒子常常束手無策,每遇兒子不聽話,都要爆揍一頓,但打完就後悔。平時,他們一家倒也和和睦睦,「不談學習我們是朋友,一談學習我們是敵人」。 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競爭壓力急於傳遞給孩子,產生了親子衝突。

3.2代溝產生衝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兩代人在觀念和認識上造成差異,形成代溝。過去的文化傳遞方式主要是父輩模範文化,孩子的價值觀主要來自於父輩的言傳身教。現代社會的文化傳遞是「平輩模範文化」,孩子的價值觀主要來自於平輩。而將來的文化傳遞方式是「子女模範文化」,父母要向孩子學習,全社會進入一個學習的時代。因此,當家長固守原有的傳統價值觀,而沒有尊重孩子的需求時,就會產生矛盾,並導致親子之間的衝突,也不利於教導出優秀的孩子。

3.3物質需求產生經濟衝突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的需求逐漸增多。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產生攀比心理。今天要一雙名牌鞋,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過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群體里學會抽煙、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髮。其實他們是想通過這些形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群體里標榜自己、顯示自己。但在經濟方面由於青少年階段仍須仰賴父母經濟方面的支持。孩子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和家長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的心理產生矛盾,即可能引發衝突。

三.解決對策

1.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

調適青春期親子衝突取決於家長的素質,而家長素質的核心則是教育觀念。家長的教育觀念首先影響其對子女的教育目標、教育期望,進而影響其教育態度、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當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首先家長要正確看待衝突,認識到親子衝突是正常的並且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要認真地反思自己,比如要樹立「問題孩子的產生主要源於問題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長」和「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等觀念,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堅持用科學的教育觀念來調控自己的教育行為。

家長可以通過聽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參加家長學校的研討交流會、主動要求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師對自己的指導以及閱讀各類家庭教育書籍等不同形式,逐步更新觀念。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把轉變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認識,升華經驗,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2.家長要加強學習,充分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條件,所以建議家長們放下長輩的尊嚴,從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入手,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苦衷以及孩子的需求。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走近孩子的心靈,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打下基礎;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正確判斷孩子青春期的各種心理、行為;才能在溝通與交流中求大同存小異,達成相互的諒解;才會收到家長舒心,孩子滿意的效果。

那麼,怎樣才能了解孩子?這就要求家長加強學習,全面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個性,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要教育好孩子,就要自己先學習。只有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學習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好家長。對於家長來說,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教育專家,但需要家長們能了解孩子成長發育中的規律,對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種行為予以正確地歸因,為此家長們應擠出時間來學習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青春期方面的知識。

3. 實現雙向互動溝通

溝通是出現心理相融的基礎,心理相融又是產生密切關係的基礎。因為好的關係本身就是好的教育。青春期代際衝突往往越劇烈,好的親子關係尤顯珍貴。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單向溝通只有一方向另一方傳遞信息,不存在另一方向的信息傳遞,因此不會出現親密的關係,相反會更多地出現矛盾和隔閡。針對青春期子女和父母為了緩解親子衝突,父母必須注意和子女之間的溝通,並使用正確的方法。

以定時溝通為例:每周確定固定的溝通時間,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溝通時間為1—2小時。溝通時,父母必須去積極地營造平等、自由、民主的交流氣氛,要對彼此的分歧持寬容態度。溝通的內容可以是事先設計的,也可以是隨機的,前者主要用於了解子女的情況,後者主要用於情感的交流。一般情況下的溝通程序是這樣的,首先做設計好的溝通,然後用更多的時間做隨機溝通。溝通時要注意讓子女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子女毫不顧慮地表達,家長要把自己打開,不能一味地做傾聽者或說教者,也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夠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這種程序的溝通會使子女形成對父母的信任,把自己青春期特有的困惑、憂慮等及時地與父母交流,得到親人的建議和幫助,這樣和諧的親子關係就形成了。

4.家長和孩子角色互換

在親子交往時使用角色互換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互換的基本觀點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分析看待某一問題。角色互換的目的是理解對方的行為,從而達到心理相融。角色互換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體驗孩子的心理狀態;孩子從父母的角度去體驗父母的心理狀態。在進行角色互換時,角色體驗的重點是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體驗,因為孩子很難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湖南父子在夏令營里互換角色三天後,身為父親的甘志文說,這次親身體驗了孩子的生活,孩子也確實不容易,以前自己會要求俊俊每次考試一定要拿優,以後不苛求他了,只要盡了力就好。同時,過足了「爸爸」癮的甘俊也說以後要體諒父母。原來,這幾天,他除了「上班」,還得做飯、檢查作業和輔導功課,平日只顧學習的他這才知道父母有很多事要操心。 事實證明,通過角色互換達到互相理解,這是緩解親子衝突、構建和諧親子關係的有效途徑。

5.學會向孩子學習

信息時代動搖了我們作為家長的權威地位,大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家庭教育進入了共同成長的時代。兩代人的差異在增大,兩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支持變得越來越重要。向孩子學習,其實也是父母的一個兒童觀問題。

在孩子身上,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比起成人來,青春期的孩子又更容易接觸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觀念,並且願意親自去嘗試,去實踐。所以,當大人們還在為某種新事物評頭論足的時候,這一新事物早已在孩子們中間流行開來。當大人們還在為某種新思想、新觀念的是非得失爭論不休時,這種新思想、新觀念對於孩子們已習以為常。父母放下架子、收起面子,積極主動地向孩子學習,適應現代文化傳遞方式,已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只有當成年人用尊重、平等、學習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時候,才能夠真正親近孩子,掃除隔閡。向孩子學習——這恰恰是化「代溝」為「代橋」的有效手段。

古今中外的歷史早已證明,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孩子的教育是錯誤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專制的教育。相信,現代父母只要更新觀念,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用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作後盾,就能有效緩解和避免青春期親子衝突,與孩子共享快樂、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亞洲的第2座樂高樂園:據說來這玩的小孩晚上都不睡覺
10大親子閱讀的典型問題,您也遇到了嗎?【魔書堡觀點】
親子丨父愛母愛,可以更加真摯,不能那麼「濃烈」!
懵了!老婆生下洋娃娃,男子以為被綠,DNA親子鑒定證實...|如何做親子鑒定
親子紅手繩「幸福花開」金燦燦的路路通小吊墜

TAG:青春 | 親子 | 青春期 | 衝突 | 現狀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