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戲曲 你又知多少?

中國戲曲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如今現代藝術的傳播讓戲曲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對於中國戲曲你又知多少?今天讓我們來看看現代最受歡迎的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你知道是哪個嗎?

中國國粹No.1 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徽劇是京劇的前身。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

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凈:俗稱花臉,看起來並不幹凈,故反其道稱為「凈」。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主要分為文凈、武凈兩大類。

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武丑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臉譜」是指中國傳統戲劇里男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這種臉部化妝主要用於凈和丑。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內行的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人設。「臉譜」也並不是京劇特有的,京劇的臉譜較為系統。

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兇惡;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為三類:揉臉、抹臉、勾臉。

京劇的服飾與頭飾也自定一套系統,同臉譜一般,整個篇幅也不夠說的。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京劇服飾分為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四大類。

小哥的京劇扮相。第二國劇No.2 越劇

越劇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紅樓夢》《梁祝》等代表作也都深入人心。

越劇早期演出男角多不化妝,草台班的女角化妝,兩頰用紅紙沾水搽腮紅,不畫眉,或用鍋底灰畫眉,稱「清水打扮」。進入上海後初期,向紹劇、京劇學習演傳統老戲的水粉化妝法,1942年首次給袁雪芬試化油彩妝,之後才開始採用油彩化妝。

越劇服裝經過「雜亂無章」時期,1943年開始,專業舞美設計韓義在《雨夜驚夢》中,對劇中魔王及4個小鬼的服裝作了設計。此後,服飾開始受到了重視。

由於不懈地探索和積累,越劇服裝的輕柔、淡雅、清麗的獨特風格,不斷鞏固和發展,並在國內外演出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成為我國戲曲服裝中另一種服裝風格樣式。廣泛流傳No.3 黃梅戲

黃梅戲,大家一定不陌生,一曲《天仙配》朗朗上口。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戲為主,曲調健康樸實,優美歡快,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小調色彩;彩腔曲調歡暢,曾在花腔小戲中廣泛使用;主調是黃梅戲傳統正本大戲常用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美大方。

黃梅戲的服裝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延續,不過是唐宋明時期的為多。 較之京劇戲服,少了濃墨重彩、華麗妖冶,多了清雅秀麗、自然雋永,自成一段風流。

黃梅戲妝容重眉眼。不同與京劇中濃墨描摹的眼廓、華麗的假面,黃梅戲戲裝講究暈染、講究神韻,小生眉眼上揚,眉峰微聚,風神俊秀,清俊佳絕;花旦眉目含情,顧盼之間,自然一段瀲灧風流。

不同於其他劇類力求色彩艷麗旖旎,黃梅戲更像一汪氤氳山嵐,繚繞纏綿、繾綣萬千,於清秀淡雅中慢慢滲透出萬紫千紅。北方戲劇No.4 評劇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它的形式活潑、自由,最善於表現當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鄉村都有大量觀眾。善於表觀現實生活是評劇的一個傳統。

評劇的行當是隨著評劇的發展歷史,經過不斷豐富和完善而逐漸形成的。評劇的前身「蹦蹦戲」曾經歷了「對口戲」、「拆齣戲」兩個階段,那時的行當也不象現今這樣分明。經過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評劇成為一個大劇種。評劇的行當,也依據表演的需要吸取京、梆等劇種的行當分類經驗,逐步形成生、旦、凈、丑門類齊全的規模。

評劇由於歷史較短,又受劇目題材的局限,所以沒有像京、梆大劇種那樣具有駕馭反映帝王將相生活和政治鬥爭、軍事鬥爭重大內容的能力,多以反映下層官吏、市民階層、農民階層的生活為主。

評劇服裝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誇張的寫意美。它不受現實生活中的一般邏輯的規範和限制,運用象徵、變形等誇張手段,使服裝有了鮮明的美學特徵。地方劇種No.5 豫劇

豫劇: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嘆調」。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豫劇角色行當由「生旦凈丑」組成。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的結構組成。這與京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豫劇「濃墨重彩」的妝容,不論生旦凈末丑何種角色,他們一律都用油彩上妝,而且畫得很濃很濃。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線快挑到了耳根;櫻桃嘴,都是那麼一點點。生角畫的各有不同,各種各樣的臉譜更是五花八門,惟妙惟肖。

豫劇服裝:早期豫劇表演的舞台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席、箔子一擋,台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此後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可見京劇對豫劇的影響非同一般啊!

推薦閱讀:

大C的聽戲筆記(05)兩出新戲——淮劇《千古韓非》和滬劇《敦煌女兒》
十評《古典戲曲集成》一、唐.崔令欽《教坊記》
戲曲
大C的聽戲筆記(03)怎樣優雅地撩妹
大C的聽戲筆記(04)神話經典《白蛇傳》

TAG:中國 | 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