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不如求己》摘錄:經絡穴位與養生3——原穴、絡穴、實症、虛症 - 探本尋源

經絡穴位與養生(3)

原穴與絡穴十二經脈各有一原穴,是臟腑原氣(不是元氣,原氣源於腎間動氣,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經過和流止的部位。陰經的原穴就是五輸穴中的俞穴(以俞代原),陽經則不同,俞穴之外,另有原穴。臟腑發生疾病時,就會反應到相應的原穴上來,通過原穴的各種異常變化,又可推知臟腑的盛衰。針刺原穴能使原氣通達,調節臟腑經絡功能,發揮維護正氣、抗禦病邪的作用。陽經原穴表

臟腑、五行

原穴

絡穴

膽(木)

丘墟

光明

小腸(火)

腕骨

支正

胃(土)

沖陽

豐隆

大腸(金)

合谷

偏歷

膀胱(水)

京骨

飛揚

三焦(相火)

陽池

外關

陰經原穴表

臟腑、五行

原穴

(俞土穴)

絡穴

肝(木)

太沖

蠡溝

心(火)

神門

通里

脾(土)

太白

公孫

肺(金)

太淵

列缺

腎(水)

太溪

大鐘

心包(相火)

大陵

內關

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一絡穴。「絡」有聯絡、散布之意。絡穴有幾方面的作用:1、溝通表裡兩經。因此,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裡的經脈的病症,如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疼痛等疾患。2、絡穴主治其絡脈虛實的病症。3、有急性炎症時,刺絡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4、絡穴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裡經的原穴配合,稱為原絡配穴法,治療表裡經之間的病症。虛症與實症中醫和西醫診斷病症,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先找出病症的位置,西醫是確定在臟、腑、骨、肉、皮、血來定位;中醫是從表、里、半表半里、在上、在中、在下來確定位置。但是,中醫和西醫診斷還有一個本質區別,中醫診斷還要分虛、實、陰、陽。首先要判斷是實症還是虛症,其次是分辯是傷陰還是傷陽。中醫講究的是實者瀉之,虛者補之;傷陰者滋陰、養血、降火;傷陽者壯陽、昇陽。虛實是中醫辯證中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一般來說,正氣不足為虛,邪氣有餘為實。虛症指正氣虛,抵抗力不足,受外邪侵襲致病。實症指致病的邪氣盛、邪正鬥爭激烈,實症中雖然外邪的力量勝過人體正氣而使人致病,但正氣還有力量與病邪進行搏鬥。一、虛症的特點:1、"久病多虛",一般虛症多發生於重病之後,病期往往遷延較長,不易速愈,易於反覆。  2、由於正氣不足,肌體對疾病的反應可能不明顯或反應不出來,故癥狀表現不劇烈。低熱遲久不退、消瘦、出虛汗、精神不振、兩目無神、語言低怯、長期食欲不振、腹痛隱隱不休、舌淡苔少、脈細無力等。  3、虛症一般多與寒症同時存在(虛寒症)。  4、虛症拔罐治療一般罐斑不明顯,皮膚多呈淡紅或潮紅色。虛症又或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其臨床癥狀如下:  氣虛: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脘腹虛脹,神倦乏力,浮腫,脫肛等,甚至還有氣短,懶言,易出虛汗等。  血虛:面色萎黃,嘴唇及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慌心悸,婦女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等。  陰虛:腰膝酸痛,口乾、手足心熱,心煩失眠,潮熱盜汗,遺精,兩眼乾澀昏花,眩暈耳鳴等。  陽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冷痛,陽痿早瀉,宮冷,白帶清稀,夜尿增多,脈沉苔白等。二、實症的特點:  1."暴病多實",一般實症的病程較短,多屬病的初、中期,病勢較凶,但一般痊癒較快。  2.由於邪正交爭激烈、肌體對病邪反應較明顯,故癥狀表現得較劇烈,如高熱、無汗、精神興奮、瞻語、聲高氣粗、腹痛拒按、便秘、小便短赤、劇咳痰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3.實症一般多與熱症同時存在(實熱症)。凡是體內的病理性異物(結石、腫瘤、瘀血、腹水、痰飲等),皆屬實症。  4.實症拔罐治療一般罐斑非常明顯,多呈現鮮紅色或紫紅色罐斑,或出現水泡。表症及其辨證治療表症是以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為基本特徵的肌表癥狀,多由外邪入中所致。但外邪傷人,既可侵襲肌表,亦可通過多種途徑內侵臟腑,無論其襲表或犯里,均可出現惡寒等表症。所以對於惡寒等表症的治療,當依據所在病位而治,「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在里者,則須根據不同疾病、不同證候,採取不同治法。若一見到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癥狀,不加辨析就做出邪在肌表的"表證"診斷,並治以汗法,難免將辨證論治機械化、模式化,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
推薦閱讀:

張孝清:養生太極拳內功修鍊尋繹(王沐、馬禮堂學生)
泡水與養生
梁漱溟從小體弱多病,為何還能高壽95歲?|聽我給你講養生
養生酵素大師:酵素有哪些作用與功效?
養眼亦養生 90平歐式田園清新逼人

TAG:養生 | 穴位 | 經絡 |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