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南德意志報》刊文:中國的捷傑耶夫--余隆

原刊於6月15日《南德意志報》

作者:米夏埃爾-施特魯克-施羅恩

編譯:顧草草

他的西裝精心剪裁,他抹過髮膠的黑髮閃亮,看起來如同或溫柔或冰冷的香港電影明星。余隆在中國古典音樂界手握大權,與政要和金融巨頭聯繫甚密。他同時在上海、廣州和北京身兼要職,往往只有在飛向各地的候機時間,才有空接受採訪。在採訪的對話中,他總是顯得專註而饒有興趣,甚至向記者主動提問:「德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德國記者總會對這樣問題中暗含的狡黠會心一笑。余隆曾於1988年至1992年在柏林藝術大學學習,他對德國的情況非常了解。德國人依舊認為,古典音樂會進入中國是殖民主義的連帶效應,而爆髮式的經濟增長讓中國人有能力有閑情得以欣賞從歐美舶來的古典樂。余隆也在採訪中談到,中國至少有有三千萬琴童,在「虎媽」們的期許下,向著舉世聞名的範例郎朗看齊。「這並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余隆就此深入探討,「但音樂和藝術也是我們在現有物質條件下,了解和學習國門以外世界的方式。」

因為余隆平時在樂團工作中對於紀律及其重視,他總被戲稱為「德國人」。而他內心深處認為,古典音樂確實可以作為一劑良方,為人們平衡遠離政治與經濟浪潮的精神生活。余隆笑稱:「從文化傳承來講,我是半個德國人。」但除去他在德國的生活經歷以外,他自己的成長經歷也給他的思想留下深刻烙印。余隆1964年出生於上海——全國受到歐洲影響最深、觀念也最開放的城市。他出生兩年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就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他曾親眼目睹紅衛兵燒樂譜、毀樂器。他的祖父,曾譜寫過《長征交響曲》的著名音樂家丁善德,其作品也像貝多芬和巴赫的一樣被禁止演奏。在這段對毛澤東個人崇拜達到瘋狂的時間裡,中國的許多優秀人才和文化遺產被毀壞殆盡。雖然中國總以文明古國自居,但這段歷史,是抹不去的傷痛。

《南德意志報》

余隆在德國完成學業後,懷著要建立中國古典音樂生態的理想回國了。那時的他,一方面,面臨重重困難和無數責難,而有些責難甚至來自他的同行或同學,那些接受了西方音樂教育,知道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和瓦格納音樂魅力的人。另一方面,余隆發現在祖國人們對於古典音樂的訴求在不斷增長,而當時的官方、業餘的機構或組織完全達不到應有的水準去滿足,中國的古典音樂界有巨大的潛力和成長空間。因此余隆在1998年和同道一起創辦了北京國際音樂節,從此成為了國內最重要的音樂平台之一。兩年後,經過嚴格篩選,他又在原廣播交響樂團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愛樂樂團。

就這樣,余隆勢不可擋地崛起了。2003年他被任命為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9年起他擔任亞洲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而在這個秋天,他將被委任為香港管弦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他有條不紊地完成了一切對中國來說還比較陌生的樂團搭建工作:制定節目單、設計系列音樂會、推出樂團資訊訂閱、實行專業化管理等等。「大家都叫我『德國人』,」余隆半玩笑半驕傲地說,「因為我總是在不停地強調『紀律』和『秩序』。但我以為這就是成功的秘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余隆指定的「紀律」中,還包含了西方的文化禮儀,諸如樂手必須規範著裝,觀眾在演奏過程中不可以打電話、吃東西、講話。

「余隆填補了重大的市場空缺。」《紐約時報》在報道余隆的經歷時曾引用了文化贊助大亨Bonko Chan對他的評價。「他精通音樂,又有驚人的管理和公關技巧,也擅長和政府打交道。」因此,紐約的紙媒他為「中國的捷傑耶夫」——這也是許多音樂博客和電台節目中他的昵稱,而不是「中國的卡拉揚」。如同捷傑耶夫一樣,余隆也擁有良好的政治人脈。

在他的領導下,一座新的音樂廳在上海落成了。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因為自己的地位和人脈,余隆也面臨在國內缺乏競爭的局面(如同卡拉揚在五六十年代的處境)。音樂會演奏和唱片銷量已經證明了余隆是一個充滿激情、大有作為的指揮,帶出了一個成功的樂團。在上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從長野健(Kent Nagano)到帕沃-雅維(Paavo J?rvi),這些著名的指揮家同行都紛紛表示,余隆和他的中國愛樂非常優秀,但在合奏等方面依然有上升空間。「這需要時間,」余隆感嘆,畢竟勁敵在側,「雖然日本的交響樂團還沒有達到西方的水準,但他們已經走了很遠了。」

余隆與中國愛樂樂團在BBC Proms(逍遙音樂節)演出

由於余隆身兼數職,一直有不同意見,認為上海交響樂團和香港管弦樂團應該尋找更適合的新指揮來取代他。但余隆一直屹立不倒。但對於管理層來說,相比較提高音樂質量,一個樂隊指揮更重要的能力體現在其他方面。而余隆是第一個把中國的交響樂團帶到羅馬-為教皇演奏的人,帶到倫敦-登上BBC Proms(逍遙音樂節)舞台的人。

上海樂隊學院

甚至,一個優秀指揮的能量不止於此。在余隆的領導下,去年九月,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上海建成、開幕了。音樂廳的設計出自日本建築師磯崎新之手,並不高奇,但有一種古典的美輪美奐。音樂廳有一個室內樂廳和一個可容納1200人的大音樂廳組成。音樂廳白天也開放,演奏的曲目不一味走精英小眾路線,也照顧大眾口味。因為自己接受的是管弦樂團教育,去年秋天余隆還帶領上海交響樂團與紐約愛樂連同上海音樂學院積極合作,為年輕音樂家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樂隊學院(上海樂隊學院)。

「1998年,我們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時候,古典音樂會在中國還是個新鮮事物。而現在我們為古典音樂在中國建立了專業的平台,成為全國的範例。」我們的採訪結束了。中國的捷傑耶夫-余隆,他將搭乘下一班飛機,飛向上海、廣州或者香港,他無處不在。

推薦閱讀:

劉熀松:從國際前例看中國未來20年
絕對震撼中國人:中國始終還是俄羅斯心中最深的恐懼 2017年06月03日 09:33:45 來源:鳳凰衛視 600人參與 29評論 正在看第1段 共2段 上一頁何亮亮:特朗普未能改善與俄關係
中國大媽這回真冤
【轉貼】中國四大會所之三

TAG:中國 | 意志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