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傾向
在弗洛伊德之後,霍妮是對社會受虐傾向最為關注的一個人,她是這樣提出總是的:受虐傾 向究竟是僅僅屬於性領域還是涉及所有領域的基本性格結構,其中也包括性在內。她認為受 虐傾向有兩個要素:第一是自我貶低,感到自己很乏味、不重要、愚味、無價值,誇張自己 的無能和無力,總愛說:我不行;第二是依賴傾向,感到如果沒有另一個人的存在、仁慈、 愛情和友誼就無法生活,就像沒有了氧氣一樣。 (Marcus,129-130)
瑞克指出,受虐性格將受苦受難延及終身,有受虐性格的人們堅信,災難、痛苦和貶低最終 會得到報償。
社會受虐傾向的原因之一是人生的失敗或沒有達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標。社會受虐傾向一般是 指社會中的 「 失敗者 」 ;他們採取自我否定的態度,用比自己的失敗應受的懲罰更加嚴厲的 自我懲罰來達到心理平衡。一般人以為,社會受虐傾向有時會把人的精神完全摧毀。在一個 案例中,一位有社會受傾向的男性,智商很高,家庭富有。他在少年時代受到母親誘惑,對 過於成功的父親產生妒忌心,長大成人後,他或故意或下意識地用自己生活的失敗作為武器 來對付對兒子期望很高的父親。這就是社會受傾向的典型表現方式。
我們先來作個假設:如果有個人打了你一拳,在心裏面你會感覺到痛。可是如果你認為他打你是應該的,那麼你在心理上還感覺到痛嗎?不會!為什麼?因為你已經把他對你的傷害合法化(或合理化、理智化,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了。也就是說,當並非出於你意志的外界對你的虐待(傷害)無法避免,且無法消除的時候,你變成了一個具有受虐傾向的人,即認同於這種虐待的人,那麼,你在心理上就要好受得多
推薦閱讀:
※陸琪:為什麼你寧願選擇受虐而不願受寵?
※一個很重要的人離開了怎麼辦?
※不再受虐!沃爾瑪從2017年中開始接受這八大標準!
※17歲的m罪惡嗎?
TAG:受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