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藏經[二十四]·略說填詞、韻律、技巧、真情、風格、形象

填詞

第一點:「樂」的興亡是詞由興而盛而衰的根本原因詞有許多稱謂,如「詩餘」、「曲子詞」、「長短句」、「歌曲」、「樂章」等,其濫觴於隋唐,經中晚唐文人的試作和五代詞人的努力,使這種文學樣式逐步走向 成熟,到宋代,詞進入繁榮興盛的時期,藝術水平達到巔峰,成為與唐詩、元曲、明清小說一樣的時代文學。但甚為可惜的是,詞在宋末開始衰敗,元明詞人屈指可 數,到清代為之一振,但無論從寫詞的人數、詞作的數量還是藝術水平上來說,都難以同宋代相提並論,說是「迴光返照」有點不確,稱之為落潮時的一點浪花當較 為恰當。毛澤東使豪放詞風復興,可一花獨放不是春。進入新時期以來,特別是網路文化興起以來,很多網友喜歡這種古老的文學形式,以詞為雅,樂此不疲,許多 原創文學網站也開辦了諸如唐宋遺風之類的專欄,使詞作數量迅速增加,惜真正優秀的詞作並不多見。為什麼詞從唐至宋而興而盛而衰?這是與詞的特殊性、與「樂」的興衰分不開的。自隋唐開始,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新的音樂——燕樂,或稱「胡樂」,其來源於印 度系的西域龜茲音樂,這種音樂以琵琶定律,使用七音階,旋律熱烈活潑,曲調優美動聽,深受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賞識。燕樂不同於中國古樂,在音階、調式、 旋律、樂器、演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現在敦煌文獻中尚保存了部分燕樂的曲譜如《西江月》、《南歌子》、《浣溪沙》等。詞就起源於燕樂歌詞,它們是有格律 的、長短句形式的新體音樂文學。中唐以後,白居易、劉禹錫等開始嘗試為「樂」填寫新詞,「以詞從樂」,「倚聲填詞」。劉禹錫曾為當時流行的《憶江南》作了 一首詞:「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並註明是「依《憶江南》曲拍為句」。許多唐宋時期的詞作者如白居易、劉禹 錫、溫庭筠、李煜、柳永、秦觀、周邦彥、吳文英等都是精通音樂的大師,所以他們能夠「倚聲填詞」,而且能夠增刪音韻,譜寫新韻,即自度曲,一些不懂音樂的 人則只能以他人的詞作為樣本填詞。隨著以箏、琴、簫等為代表的本土音樂的興起,燕樂逐步走向消亡,詞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已經不可能再「 倚聲填詞」,而只能「依律填詞」了,也就是只能以前人的名作為樣板填詞了,以至後來出現了許多《詞譜》類的著述,都是適應這一需要而作。可以肯定地說:詞 的由盛而衰「樂」亡是最主要的原因,清代詞作的所謂繁榮是當時大量《詞譜》出現的結果,但因缺少了根基,也只能曇花一現而已。第二點:詞風的變化是導致詞由盛而衰的重要原因詞起源於隋唐,文人填詞較早的當推李白、衛應劭、王健、韓翃、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當時的文人填詞只不過在賦詩之餘偶爾為之,因此詞又稱「詩餘」。值得注 意的是,這一階段的詞作是以寫景為主的,大都輕鬆明快,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 不就是一幅清麗的「春雨垂釣圖」嗎?再如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也是一幅「江南春景 圖」。即使有一些作品有些許愁緒、幽怨,如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等,也只是淡如輕煙。到第一個「真正的」詞人溫庭筠,首開「花間」一派,使詞有了長足 的發展,也使詞風由清新向濃艷發展。此後的幾百年間,雖然有豪放派詞人的並立,但婉約派(婉約只是一個大的稱謂,其實可以細分為許多派別,如柳永、姜夔、 李清照等,雖同屬婉約,詞風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無疑是佔有主導地位的,宋詞成就最高的時期,也正是以蘇(東坡)辛(棄疾)等為代表的豪放派與柳(永)秦 (觀)李(清照)等為代表的婉約派並立的時期,這一時期詞人多、詞作多,風格多樣化。隨著豪放派的逐漸失勢,開始大量出現「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 」的詞作,詞遠離了社會,遠離了民眾,也註定了詞的衰敗。清代所謂詞的「中興」,也正是由於缺少相應數量豪放詞作的出現,而又迅速走向衰亡,與其說清朝乃 詞的「中興」,不如說是詞學研究的「繁榮」,清朝的詞作在地位上與「小說」都難以相比,又怎能與興盛一時的宋詞相提並論?可以說,詞由盛而衰,除了「燕樂 」的消亡,使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外,詞風的由清新轉向濃艷,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第三點:當代詞作中不可忽視的幾個問題當前詞愛好者眾多,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群體,據網上的朋友介紹,還形成了許多派別,但目前詞作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名作家、名詩人熱衷於詞的卻不多見。之所 以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詞的特殊性,是因為在詞的創作中有許多難以迴避的問題,是因為在詞的創作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試舉幾例:1.依格律因詞害意。許多喜歡詞的朋友都強調依「律」填詞,對這些朋友講的「律」,哈哈認為就是古人的詞譜,古人的格律,古人的平仄,一切依古典為聖典, 以古人為聖人,不以「古」填詞,就不能算作詞,不遵從古韻不是詞,不遵從古譜的平仄不是詞。因此,大家在「填」詞的時候,就免不了翻詞譜、查詞韻、調平 仄,成為名符其實的「填詞」,如此一來,就難免會出現詞不達意、以詞害意的情形。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的詞作在哈哈所結識的網友中是公認比較好的,在她描 寫春天的一首詞中借用了「燕懶鶯忙」一詞,許多朋友認為很美很好,其實古人在用這幾個字時順序是相反的,即「鶯懶燕忙」,因為燕子在春天辛苦地築巢,黃鶯 在枝頭不停地鳴唱,所以古人說「鶯懶燕忙」,現在為了格律改為「燕懶鶯忙」,豈不失去了事物的真實?另外,許多詞譜在平仄等方面是存在區別的。比如《沁園 春》詞開頭十二字,清人王奕清等編纂的《詞譜》認為在平仄上是「⊙⊙○○,⊙⊙⊙⊙,⊙⊙⊙○」(○平聲,●仄聲,⊙可平可仄),而大家常用的《唐宋詞格 律》則標註為「⊙●○○,●●○○,●●●○」,《白香詞譜》則注為「⊙●○○,●●○○,⊙●⊙○」,三種詞譜各不相同,依何為準?2.調平仄難識今音。古典詩詞創作是要講究平仄押韻的,這點哈哈也不否認。但漢字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聲音發生了很大變化,最突出的就是入聲的消失,如果 再考慮方言因素,則這種變化就更大。因此,在填詞時用古韻還是用今韻是值得研究的。大家都熟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 於二月花」這首詩,也都知道「斜」在唐代是念「xia」的,所以跟「家」、「花」同韻,但現在的發音變了,已經不同韻了,對古詩詞我們只要明白理解就行 了,現在填詞我們還能這樣用嗎?如果依古韻,就要這樣用,如果依現代的發音習慣,就要擺脫古韻用今韻,這不是哈哈教條,而是客觀存在。不論大家按《廣韻》 填詞也好,按《佩文詩韻》填詞也好,還是按《平水韻部》填詞也好,都繞不開這個問題。所以哈哈才主張用今韻,填舊詞,許多朋友卻認為這樣填出來的就不是詞 了。3.鍊字詞愁懷滿腹。對這一點不用舉太多的例證,隨便到哪個網站看看大都是如此。哈哈曾見一些網友相約以「五月」為題作詩賦詞。五月是個什麼日子呢?勞動 節在五月,青年節在五月,所以人們常稱五月為「紅五月」;五月是春夏相交的季節,是孕育收穫的季節,小麥在這個月拔節灌漿,花生黃煙在這個月種植,櫻桃紅 了,杏子黃了;五月的花神是芍藥,月季、茉莉等各種鮮花在五月競相開放。可以說五月是忙碌的、充實的、歡樂的。但拜讀詩友的大作,卻很少有這樣的體會。往 往是既缺少對五月特點的描繪,也缺少五月的歡樂氣氛,大多數詩友心中充滿了哀怨惆悵,充滿了孤獨失意,缺少真情實感。對這個問題,為避免引起大的爭論,哈 哈不想說得太多,其中的主要意思在第二點論詞風時已經比較明確了。哈哈不主張大家都去寫豪放的詞作,因為各人的愛好不同,經歷不同,詞風自然也有所不同, 但寫詩填詞必須符合時代特徵,符合個人的年齡特徵,符合個人的生活經歷,如果一味地愁緒滿懷、幽怨滿天,是不恰當的。須知凄涼是美,清新也是美;婉約是 美,豪放也是美。

韻律

詩詞創作要重視藝術性,並重幾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韻律」,要講究字詞的搭配、音調的和諧,在這些方面,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論述,這裡就不引經據典了(有《詩品》、《詞品》、《曲品》等一套叢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 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 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複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佔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 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 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這裡主要談談對押韻的看法。在散體的語言中,押韻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常用押韻的是韻文(包括賦、詩、詞、曲等),韻文的意思就是用韻之文。押韻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韻,也就是一韻 到底,這在有些唱詞、美文中能夠見到;二是隔句押韻,詩絕大多數是隔句押韻,只有開頭兩句可以都用韻,詞的情況比較複雜,既有逐句押韻,又有隔句押韻,還 有隔多句押韻的。韻文用韻,多數是全篇一韻,較長的作品也有中間換韻的。韻的情況,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時代如《切韻》、《唐韻》等都分得很細,宋朝《廣韻》定為206韻,但由於有些韻可以「同用」,唐代實際用112韻,宋代 用108韻,金元時合併為106韻。清朝的《佩文詩韻》集韻之大成,分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聲包括上平聲一東、二冬等15韻和下平聲一先、二蕭等 15韻,上聲包括一董、二腫等29韻,去聲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韻,入聲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韻,共106韻。學作古體詩,用韻上應首選《佩文詩韻》。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一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鍾」、「峰」、「恭」,我們現在讀音一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 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後,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麼嚴 格,像平聲,詞就合併到了14韻。押韻還有選韻和次韻的難易問題。作詩,主動地選韻或被動地限韻,會碰到難易問題。像平聲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選用就容易,稱為寬韻;而像五 微、十二文等韻,包含的字較少,選用就難,稱為窄韻;還有些韻,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選用很難,稱為險韻;而像有些朋友「限韻」,則跡近於文 字遊戲了。詩友寫詩填詞時一定要注意韻部的選擇。宋代以後,和別人詩習慣要次韻或稱為步韻,也可以看作是「限韻」的一種,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種押韻雜技,於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一首次韻詩,就寫得精 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以上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說要大家作詩都要用韻,不用韻就不是好詩呢?恰恰相反,我們是提倡推陳出新的,「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詞的意境,同時也降低了詞的藝術性。詞律是為人服務的,我們不能反成為其奴隸而讓思想內容去遷就格律。」只 是要大家對「陳」有所了解,然後出「新」。何況詩友們常常要做韻文,也有些朋友喜歡依舊格律做詩詞,這時候可以格律從舊,保留舊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 對、韻等,而在讀音上卻完全從今。實際上,我們在讀古代詩詞時已經這樣做了。像「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中的 「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還有誰念「xia」呢?今韻中,現在成系統的有多種,推薦大家用《中華新韻》的新詩韻,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韻又分陰平、陽平、上、去四種聲調,這是根據普通話 的語音規定的,用它押韻,自然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另外,戲曲中慣用的十三轍也是不錯的。熟悉今韻,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體韻文,是一定會出佳作的。有 些詩友認為寫古體詩特別是填詞不用古韻就不是「詞」,個人認為是不妥的。


推薦閱讀:

更漏子韻律
幼兒園韻律教學新探
賦的韻律、結構和體裁
詩詞韻律的基本常識——有關名詞術語的解釋_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詩歌韻律

TAG:詩詞 | 形象 | 風格 | 技巧 | 韻律 | 填詞 | 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