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久坐導致頸椎病之謎

1999年加拿大學者巴蒂(Batti)通過職業調查就曾提出非直立工作的久坐與椎間盤突出、退變有關。但美國學者荷考瑞茲(Herkowitz)等則認為「久坐病因論」尚欠實驗證明。那麼,久坐和頸椎病到底有沒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呢?
●頸腰椎病如影隨形
中醫整脊學,是運用中醫原創思維研究脊柱系統解剖生理、運動力學,用手法為主的中醫技術調整脊柱骨關節,恢復或改善其力學平衡以防治脊柱勞損傷病的學科。最近,我們對337例頸椎病患者進行腰椎X線片調查,結果發現:有頸曲改變的頸椎病,腰椎的曲度也發生改變。即便是那些沒有任何腰部癥狀的頸椎病患者,只要頸曲弓形面積減小、消失(變直)或反弓,腰曲也減小、消失(變直)或反弓。這種改變在98.7%的患者中是同步的。同時這些頸椎病患者中97.3%是坐位勞動者。對頸曲變直、反弓的頸椎病同時合併腰椎病者,藉助中醫整脊學的治療思路,我們採取上病下調——以調整腰曲為主的整脊法治療,經系統觀察135例嚴重的頸椎管狹窄並腰椎管狹窄症的頸腰綜合征,臨床治癒率達93.8%。
●坐位力學改變傷脊椎
進一步觀察發現,腰椎結構力學、運動力學的改變,會影響頸椎的改變。在研究人類腰曲形成機理時,已發現腰大肌對腰曲形成和穩定起主要作用。當坐位時,由於髖關節屈曲,腰大肌張力減小,腰曲在豎脊肌的作用下,曲度逐漸減小到變直。為了觀察腰曲改變對頸曲的影響。進一步對27名青春期男女青年志願者進行X線拍片動態觀察。結果發現,當端坐1小時後,腰曲弓形面積平均縮小53%,頸曲同時也縮小48%。當坐後站起照X線片,腰曲恢復,頸曲也同時恢復。
得出結論:人坐下後,髖關節屈曲,腰大肌鬆弛,腰曲受後緣豎脊肌牽拉而變直。在這個動態過程中,腰椎通過維繫24節椎體的前、後縱韌帶和棘間、棘上韌帶的傳導力,作用於頸椎,帶動頸曲為維持中軸力線平衡而變化。長期久坐,腰曲變小,椎間盤向後膨出。
曾發現佔83%的頸曲變異的頸椎病有胸椎向左側凸。這次研究觀察到,胸椎側凸也是源自腰椎。當腰曲變直後,椎體向右旋轉側彎,胸椎為維持中軸力線平衡反向旋轉、側凸。而頸椎6、7節結構形態近似胸椎,因此上段胸椎向左旋轉帶動頸椎6、7同步旋轉,而到第5頸椎則反向旋轉。從而維持直立狀態下的中軸力線。
●敏感頸椎最先顯形
由於頸椎無論是椎體、椎間盤、椎管、椎間孔都比腰椎小一半,而且頸椎還有貫穿橫突孔的椎動脈。因此,同樣的改變更容易在頸椎產生癥狀,這就是往往只看到頸椎病而忽略了腰椎潛在病理改變的原因。因為頸曲改變很容易導致椎間孔改變,刺激頸神經、臂叢神經;椎曲變小,椎體旋轉、傾斜,導致椎間盤突出、椎動脈痙攣、扭曲、供血不足,結果頭暈、頭痛、失眠、頸肩痛、上肢麻痹的癥狀隨之出現。嚴重的,由於長期椎曲變直,多個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的黃韌帶張力性皺摺、增生、肥厚,會形成「前後夾擊」導致椎管狹窄症。
●鍛煉腰肌保護頸椎
久坐引起頸、腰曲的變異,主要是起於所有腰椎的前緣,止於股骨小轉子的腰大肌作用力減弱或不作為。謎團解開了,病因找到了。呼籲以坐姿勞動的人,應常站起來走走,恢復腰大肌的肌張力。實際工作需要無法站立,也應常伸伸腿或盤盤腿,活動腰大肌,避免長期鬆弛而攣縮,導致腰曲失去回彈力。避免久坐,常做跨步和擴胸運動,是預防頸椎病科學、有效的方法。

推薦閱讀:

分享幾種治療頸椎病的方法,需要的人快快收藏!
頸椎病的六個類型 你自查了嗎?
預防頸椎病的穴位 多按腳趾可治頸椎病
頸椎病的罪魁禍首
「你好,頸椎病」系列科普(二)——頸椎病如何規範的保守治療?

TAG:久坐 | 頸椎 | 頸椎病 | 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