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大衛老師第一期直播分享(二)

直播空間│第一期

修身 · 養性·練功夫

楊大衛第一期直播內容分享

7、太極抻筋拔骨有什麼具體方法?練拳架時如何做到抻筋拔骨?謝謝。

筋骨訓練是由外向內求的第一步。也是武術各門各派都在追求和練習的基本功。您提到的問題是抻筋拔骨,實際上就是筋骨開合的練法。我們主要通過開肩、開胯、站樁、瞬間發力組合來構成一個開發系統。是從拳架里單獨出來的訓練方法,最後又融到拳架里。古典拳論上講,勁出於筋,力蓄於骨。勁怎麼出於筋?力怎麼蓄於骨?只靠拉伸是不行的,要練其韌性,彈性,通過鬆緊、崩彈的練習讓人體大筋變得粗壯,不過光訓練大筋的鬆緊、崩彈,勁力是可以了,但是不能起到養生的效果,要養生,細小的筋膜系統也要訓練和開發。力怎麼蓄於骨,按扎老的說法就是「骨骼對上勁就來了」,這個骨骼對上,講的就是人體在運動平衡中的骨架結構的優化。舉個例子,請小白出場。

8、呼吸在練習中非常重要,初學太極拳要學會自然呼吸,不能追求專業呼吸。修鍊了幾年太極拳後,如何從自然呼吸向專業呼吸轉化?具體要注意哪些細節。

這個問題問的挺好,說明您在訓練次第上是對的。從自然呼吸轉向專業呼吸時需要單獨訓練的,這些都是有為法。呼吸是我們在大學堂三階九段課程體系里,第三階梯「神明」裡面的第一門課程。是由自然呼吸開始訓練氣息的細、慢、勻、深,再到腹式呼吸,再到逆腹式呼吸。這個單獨練習,很容易上道,上道後就要配合動功和靜功來練習,動功就是練習拳架套路和呼吸配合,練習發勁也要和呼吸配合。靜功就是從靜坐和打坐入手,練習出入息,這都是命功,我們講性命雙修。那麼練習呼吸的目的是什麼,逆腹式呼吸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勁的穩定和動態平衡,這都是初級功法。由命功向性功轉變,就是由呼吸入手,練內功。

佛教講的呼吸就是安那般那法,就是出入息的訓練方法,這也是有為法。道家老子講「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橐龠就是大風箱,一呼一吸就是天地。我們練太極拳,講「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專氣」就是一呼一吸,就是佛教的安那般那;「致柔」就是講呼吸從命功到性功的轉變,要做到氣質變化,身上的細胞、神經、意念都發生根本的變化。最後呼吸不僅僅是肺、小腹、丹田的事,而是大腦和全身都可以一呼一吸。《莊子-大宗師》里講「聖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後來在太極拳借用過來,講呼吸以踵,解釋說呼吸要深沉,沉到腳底,也有說踵是接踵而來的意思,就是要連綿不斷。這都是對身心實證不懂之人的臆測。其實老子也好,莊子也好,這些聖人都是有著切身的身心實證的人,腳後跟連通大腦,這個時候講「息之以踵」,說的是陰蹺脈的打通,說的是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打通,陰蹻脈是足少陰腎經的別脈,起於跟中,終於晴明。所以中醫講,腎主納氣,肺主呼氣。常人之呼吸只能到胸部,與從中焦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微之氣相合而成為宗氣,聚積於兩乳之間的膻中穴,一方面上出於肺,循喉嚨而走息道,推動呼吸;一方面貫注心脈,推動氣血運行全身。《靈樞·邪客》云:「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呼吸歸根,講的是生命的全息狀態。(講多了)

9.?問大衛老師:您都練什麼基本功,每天練基本功多少時間?2.每天練拳架最少要幾遍?

我們的基本功,包括柔韌性、腿部力量、開肩、開胯等小功法組成。柔韌性又包含壓腿、踢腿,腿部力量包括馬步對拉、撲步對拉、靠牆蹲、后座步練習等。小功法活動完,走走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野馬分鬃等單式。每天活動時間在40分鐘左右。每天練習拳架最好兩遍。加起來也就一個半小時多。俗話說,一遍二遍熟套路,三遍四遍長功夫。以前堅持的多,現在堅持的少。少練套路,多練單式。

10. 問大衛老師:您是怎樣看待太極拳的實用性的?您認為太極推手應是怎樣的風格,對當今競賽推手如何對待?傳統太極推手主要意義是什麼?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三十多年來太極拳推手演變的思潮。推手從八十年代開始,逐漸走向了三個方向,一個是在氣功流行的社會背景之下,很多拳師將氣功和太極推手結合,倡導用神意發人,使得推手走向了娛樂化、遊戲化和虛玄化的境地。第二個發展方向就是九十年代初,民間擂台賽事的興起與競技推手規則的制定,使得推手走向了競技比賽之路。站著就贏,躺下就輸。第三個發展方向就是我們將推手作為知覺問答訓練方法和切磋的手段。這個是比較符合推手的本意的。這三種推手綜合起來,構成了太極拳界對推手的主要認知。

我很有幸,這三種推手都玩過,跟隨了不同的師父。對於第一種推手,以神意氣為主導的內功推手,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它是通往太極拳高深階段的必經之路,但是很多師父將太極拳論對功夫高深階段的描述和比喻,當成太極拳修鍊的本質了。這就話,大家要注意,細細琢磨。誠然,我認同太極拳修鍊的本質就是性命雙修和向內求證,至於養生、至於求道,至於技擊都有他的獨到之處,但是我不認同在技擊實用的層面,將神意氣的東西作為可以用來表現的功夫或者說成是功夫的核心。說白了這種推手大都表現出來的層次和水平,都是一種在特定文化圈和遊戲規則之內的配合遊戲,距離武術的核心實戰,連邊兒都沒挨上。練習者或者所教之人,如果擺正不了心態,就很容易走上巫漢神婆之路。我就不舉例子了。 第二種競技推手,講得對抗的技巧,對勁力、靈敏度、身體感都要專門實戰訓練才可以的。作為一種訓練方式,我覺得也是必要的,但是這裡面有多少能將太極的思維和打、化、拿、發運用的很好的?可以說很少。因為競技推手,面臨的對手,不光是練太極拳的,八卦掌、形意、大成、摔跤的都有,我們當年打比賽,分公斤級,在對規則吃透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的技巧都要強化訓練。第三種推手,就是由一個一套訓練方法構成的,平圓單推、立圓單推、摺疊、柔肘、四正、套路、活步、大捋大靠,這個是方法,在此基礎上練的是對變化和勁力的知覺和敏感程度,通過對丟扁頂抗的克服,追求沾連黏隨的體知。

推薦閱讀:

15個月後,直播的泡沫破了 | 36氪深度
即使真心話大冒險,玩到死無葬身之地,但我依舊要告訴你「這只是一個遊戲」
如何評價12月16日@火狼《狼叔說遊戲》首次遊戲直播脫口秀?
90%的傳統網紅轉戰直播失敗,都因錯誤「定位」
直播成品展示(持續更新)

TAG:分享 | 直播 | 第一期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