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祥林講課錄

周祥林講課錄:技進乎道,兼及書法的文化性

2012年11月14日上午,國家畫院二樓會議室

周祥林工作室班長劉斌整理

馬老師介紹周祥林說:

周祥林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影視導演,中國國家畫院工作室導師,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他拍了好幾部很有影響力的電視劇、電影。是兩屆全國電視雙十佳的導演。他拍電視劇、電影署名用的是平江鎖金的筆名。周祥林老師還是書畫理論家、作家,他的散文詩歌曾經獲得過中國散文學會、中國詩歌學會頒發的金獎。更大的成就是書法方面的成就,他在早年就在中國中青年書法展覽上獲過金獎,和其它的一系列的獎項。現在周老師在國家畫院工作室帶班,開高研班工作室有五年時間啦,一直是教書法。周老師平時還輔助沈老做學術工作,是沈鵬先生的助手。附帶說明一下,大約是在半年以前,獲得了首次沈鵬書法藝術基金的獎勵,沈鵬書法藝術基金是由沈鵬先生捐資給國家畫院,由國家畫院設置的專門獎勵有關書法方面的人才和事迹的一項資金。周老師正在拍攝一個四十集的連續劇《王羲之》,是經過了多年的醞釀和準備。周老師許多年前曾經做過雜誌,編過許許多多的書法方面極有分量的書。他本身就是個理論家,寫過一系列的理論著作。他能把影視藝術和書法藝術聯繫起來講解。今天把周老師請來,就書法文化方面的相關問題給我們講解一下,把他這個理念、實踐、經驗傳達給我們。書法看起來很簡單,他沒有色采,甚至沒有水墨畫的暈染的效果,誰都能做,但是實實在在,書法裡面包含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中國人的經世理念,中國人的哲學,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可以在書法里反應出來,書法和繪畫一個簡一個繁,這個簡使許多人認識書法變得非常困難。請周老師講解一下這方面的學問。下面請周老師講課。

周祥林老師講課:

馬老師從沒有這麼表揚過人,馬老師曾經寫過批評我們的文章。本來我很自然,他這嗎一表揚,反倒不自然了。說我這麼多,恰恰說明我是沒有影響的人,如果是有影響的人,不用介紹,大家就知道。今天正好是十八大閉幕,十八大要認真看,優此是弘揚傳統文化。剛剛閉幕,我們要響應黨的號召,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確實要弘揚,怎麼弘揚傳統文化?還是很有學問的。不是說過去的都是好的,垃圾比精華要多得多,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裡面有百分之七八十我認為是垃圾,包括書法、包括繪畫,所以我們怎麼去弘揚傳統文化,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考慮了幾個題目,決定從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上今年再強調一次。今天有許多同學是畫中國畫的,畫中國畫其實更應該學習書法,我們看中國的歷史上,所有的大的畫家,這個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歷史上大的、一流的畫家基本上都是好的書法家。從歷史最早的書聖王羲之,王羲之是會畫畫的,會畫荷花。到後來的,你比如說蘇東坡、米芾,再到趙孟頫,到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包括金陵八家,包括近現代的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吳昌碩,他們都是大的書法家,都是非常好的書法家。因為書法這種作為中國傳統的藝術,他是繪畫的基礎,書法的骨力用筆、線條的意趣、線條的張力,可以很好地表達繪畫的質感、情趣和意境。哪么反過來,是不是所有的書法家都會畫畫呢?這個不一定,繪畫是一個專門的藝術範疇的一個東西,所以很多的書法家不一定是,他不喜歡畫,他可以不畫。但是一個畫家必須是一個書法家,否則你的中國畫沒有難度、沒有高度,你題字,你怎麼辦。我們看到許多畫家畫畫地還行,但題字太難看,一幅好畫上題上不好、不適合的字,將破壞整幅畫,很可惜。畫家要認真學習好書法,這很關鍵。

書法技進乎道,中國古代人稱書法為法書,不叫書法,方法是排在前面的,書寫是排在後面的。既然是法書,哪么這個法肯定就是最重要的,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書法家,自認為是書法家,還有很多的畫家練書法,很勤奮,天天寫,但是不得法,不得法寫字多,是沒有用的;不得法等於誤入歧途,可以說不會學好書法,方法不對,下地功夫越多,越難糾正。只有方向對,多下功夫,才會有很好的收穫。任何地方我們都要強調一個方法問題,因為我們現在不是一個方法很完善的時代,而是沒用方法的時代。剛才馬向老師說了,技術不能解決人類的進步問題,但是我們書法,你必須先有方法。我在任何地方,講任何課的時候,我都強調方法,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缺少方法。我們應該打擊對金錢的慾望、對名利的慾望,這個應該打擊。因為這個太多了,各種各樣的人,一談話就是錢,就是要賺錢。干我們這一行的,想的就是要出名,多賺錢。全是這些,這個不能提倡。但是現在沒有人談方法,哪么,書法是不是有方法,書法確實有方法,這個方法在我們讀中國古代書法理論書的時候,你會知道一些,會零星地講一些。比如中鋒、側鋒,比如說回筆、翻折、提按,這一系列的方法,但你如果不是系統的了解,這兒抓一點,哪兒抓一點,最後也不行,因為不全面。你不明白,又遇到一個很有名的老師,不是一個明白的老師。這種老師大家千萬不能拜他為師,學不到東西。現代這個社會的藝術,就是被這些人害了。

書法最核心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用筆,就是筆法。大家邊看圖,邊交流。看完這些圖,大家對中國書法史,對於書法用筆的方法會有個大概的了解。許多人都不明白,在這點上我比較自信,書法核心之法,就是用筆,筆法,用筆千古不易。筆法是抽象的概念,要通過具體的(寫)字,才能看明白。我們第二個看筆法是怎麼演變過來的,筆法不是一開始就走向現代這麼成熟。筆法是一點一點演變過來的,最早的是篆書,就是通常說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好多大家都不認識。我主要講金文,大家知道,中國的朝代是夏、商、周,西周開始時的青銅文字就是金文,金文有早中晚三期。大家看圖,(圖片略),這個是西周早期的《大盂鼎》,在這個金文里有很肥的用筆,是商代金文的延續。這個是中期的《牆盤》,肥的筆畫就沒有啦,這種寫地比較雍容華貴,端莊秀美,端莊大方的字,是西周王朝最鼎盛時期的象徵,非常精美。大家學習書法可以從這個《牆盤》開始。這個叫《金珪》,是西周晚期作品。一般中國各個王朝到末年,人的精神是萎縮的,字寫地都比較拘束,規規矩矩的,沒有很盛的哪種氣象。以上特點,可以使我們以後在看金文作品的時候,大家能做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散氏盤》在西周是一個例外,有的考據學家認為是左手寫的,有的認為是學習不成熟時寫的,無法歸期。金文大家一定要學,不管是學書法的,還是學繪畫的,主要學金文高貴典雅的氣質,寫金文可以使你的作品脫俗。大家學每一種字帖,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讀懂字帖再寫,這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以上講的大篆以金文體系為主。

小篆,秦始皇《泰山刻石》,秦國整合了六國文字。《嶧山碑》,是趙高書寫的小篆,大家也可以學習,但不宜初學。《秦詔版》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在一些器皿上寫的字。主要看筆法,看筆法有沒有變化,從前面的粗粗細細,各種各樣到細而均勻,勁健有力的變化。大家看,這種肥筆到後來就沒有了。小篆無論是怎樣寫,筆劃基本上就是一根線,是中鋒用筆,回筆書寫方法。篆書可以寫,但不要用一輩子時間成為一個篆書家,中國歷史上有書聖、有草聖,沒有篆聖。因為篆書主要是文字功能,筆法相對簡單,就是一根線。漢代的《袁安碑》,還是一筆寫出來的。繼承了秦代的筆法,叫漢承秦制。漢朝建立起來後,仍然採用秦國的政治制度,歷史上叫漢承秦制。寫字也是這樣,如《袁安碑》,字勢娥挪多姿。唐代的李陽凌寫的篆書可以初學。前幾天,有雜誌採訪我,他說你寫草書,寫地很飛動、很飄揚。他說是不是各種字體里,草書就要寫地飛動飄揚?我回答他們說不對,草書容易讓人覺得飛動飄揚,其實中國所有的字體,寫地都應該飛動飄揚,恰恰草書應該寫地很沉穩。草書容易寫地飄揚,其實篆書哪種內在的飄揚的東西,藏在裡面,更高級。

隸書。隸書出現以後,字變樣了。從秦小篆到漢篆,基本都是長方形的結構。但是到隸書,字形變成了扁平的,筆畫不再是簡單的一筆,有了點和劃。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叫隸變。用筆上點出現啦,有提按,波挑出現啦,點有各種形狀,不再是長橫里截了一段。現在大家看到的隸書都很秀美、端莊。隸書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皇家用的文字,官方,大知識分子用的文字,字寫的很典雅,如《禮器碑》,《張遷碑》。《禮器碑》是漢碑第一。第二類是野逸派,是邊緣地區的人,文化水平一般,進不了主流社會的文人階層寫的字。《故國頌》,《石門頌》是摩崖石刻,風吹日晒,有斑駁的感覺。其它有寫在碑上的,漢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漢隸都是寬博的。字寫地軟、弱,應該多練一練漢隸。不要學習當前哪種寫地短短粗粗,哪種縮頭縮腦的字。漢簡,字寫地比較自由、隨意,用筆跟隸書有差別,出現了草書的雛形。再到後來的章草,行草書。(周老師示意了幾種筆法)。到了章草,筆畫豐富,我們寫字用的筆法基本都有了,所以到了漢代,中國書法用筆的筆法,基本都有了。點、波挑、捺,按筆、行筆,都有了。各種筆畫出現,是逐漸完善的。這個時候,雖然完善了,但是不成熟,章草里的,《急救章》,《急救章》是教小孩識字的,類似於今天的千字文。這是著名的草聖張芝寫的《八月九日帖》,王羲之的《十七帖》,大家要學,《十七帖》基本涵蓋了所有的用筆。就是說中國的筆法已經完全成熟,逐步完善。孫過庭的《書譜》是小草系列。到大草,筆法基本上都全了。書法不是先有楷書,後有草書,而是草書逐步成熟過程中,出現楷書。不是我們平時那樣,先學習楷書,後學習草書。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現在好多的人學習,有的人寫這個帖還能獲獎。其實,這個帖是假的,寫地很差。宋代蘇東坡針對這個帖專門寫了一首詩,批評了。有學習這個帖的人出名,很滑稽。這些是蘇東坡的草書,皇山谷,傅山的草書,大家通過這些基本上能了解筆法的發展過程。

1.書法通過大篆、小篆,隸書,行書,小楷,草書。基本上各個筆法都有。大家看一看,了解了解。鍾櫾的《宣示表》。這是王羲之的小楷,不知大家熟不熟悉,寫小楷,必須寫這種。小楷不是字寫小就是小楷,哪是錯誤的觀點。小楷有小楷的用筆方法,每一筆怎麼寫,(周老師示意筆法,回鋒、運筆、出鋒等)。跟楷書的方法是一樣的,不能隨便寫。大家看這些字帖,點、橫、撇、捺、勾,筆法在逐漸變多。這是王獻之行書《洛神賦十三行》,行書其實是從王羲之開始,王以前也有,如漢代劉得紳,但是沒有作品傳下來。這是《聖教序》,大家應該好好學。寫行書學《聖教序》,草書學《十七帖》,篆書寫經文,隸書寫《禮器碑》、《西峽頌》,或者是《石門頌》。行、草、隸、篆可以同時寫,同時練。因為用筆內在的方法是一樣的,內在的方法是一致的。王羲之《蘭亭序》,用筆很豐富。這些字帖風格流派各不相同。大家大概看一下。

2.楷書也有三種,這是晉楷,這是智永的楷書。魏楷,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人,就是黃河以北,他們寫的字是這樣的,跟篆書差不多,(圖片示意);南朝是另立山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統。南朝的人寫的字是這樣的,(圖片示意)。雖然時間上同時並存,但是字不一樣。這兩種字在寫法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到了唐代,唐楷跟南北朝時期都不一樣。歐陽詢的《九成宮》是王羲之這一路的延續。隋統一了南北朝,整個文化轉向了南朝,南方文化取代了北方文化。到後來,唐朝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書法。唐代以後,中國的文化基本上都是知識分子文化,就是文人的文化。唐代是中國楷書的高峰,這是顏真卿的書法《大唐中興頌》。在三種楷書之外,有一些無法歸類,另類的作品,比如說這個《爨寶子》碑,在雲南曲靖,當時是很邊緣落後的地方。現在的招商銀行幾個字,就是學這個字寫的。這個《好大王碑》碑,在吉林通化,它書寫的方法跟篆書沒有兩樣,結構拘謹,可能是小民族,或者少數民族書寫的。這個是《瘞鶴銘》,在浙江的江山,時間地點離王羲之很近。有人說是陶宏景寫的,這種字寫的方法很像北朝魏碑的寫法。這個是宋代人寫的篆書,寫這麼好。還有寫經體,古代不像現在印刷技術發達。古代寫完經,要雇許多人來抄。抄經書寫地速度很快,所以字很小。現在有一種小楷和它很像,其實是一種寫經體,跟王羲之的小楷不一樣,用筆方法不一樣,完全是兩個體系。寫經體和小楷要區分開,寫經體用筆比較簡單,書寫速度很快,抄大字報可以。寫經體,魏晉南北朝有許多名家。大家看這些字,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寫的字,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寫的字,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魏晉南北朝行、草、楷基本都成熟了。宋元明清,中國書法的筆法得到了更深入的發展和完善。比如說蘇東坡、米芾,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就不講了。上面講的是筆法的演變。書法的核心是筆法。

下面講筆法的內容。到底什麼樣的運筆方法是對的,就是寫字的時候,應該怎麼樣來寫。具體怎麼來操作。第一個是永字八法,這個「永」字是所有學書法的人都要學的,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有八個方法。側——點,勒——橫,弩——豎,趯——挑勾,策——仰橫,掠——長撇,磔——捺。具體的方法是,它這個點,叫側,不能隨意點一下就是點,它裡面有許多動作,要用心。橫叫勒,勒就是勒馬,要用力。這八個點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有勁。豎叫弩,弓箭的弩,也是有力。挑勾叫趯,趯一腳的趯,也是有力。仰橫叫策,策馬揚鞭的策。長撇叫掠,飛鳥掠過。短撇叫啄,更是有力。這個不但有力,還要慢,毛筆慢慢地向前推進。這個字才耐看。不是像我們現在很瀟洒地唰地一筆,唰地一筆,這樣不行。捺叫磔,這八個筆畫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寫地有力,每一筆都不能軟。中國的文人是有豪氣的,跟我們中國字是一樣的。大家多體會,這個很難講。這八個筆法,寫每一個筆畫時,要有勁,要留得住筆。怎樣做到呢?大家一定要記住「遲」和「澀」這兩個字,跟平常說的瀟洒正好相反,否則字不耐看。看沈鵬先生寫字,沈先生八十幾歲啦,寫草書,不說話,渾身鼓著勁。我們有些人寫字時很輕鬆,字肯定寫不好,他沒有用力。寫字是要把渾身的力量通過手,用到筆尖上。我見過大書法家寫字,如啟功、林散之、沈鵬,都是這樣,寫字的表情都不好看。因為要用氣、用勁。把渾身的力用到毛筆尖上。現在說寫字時很瀟洒,實在是誤人。「遲」和「澀」怎麼得來,就是要專心致志,一筆不苟,全神貫注。稍有懈怠,這一筆就跑了。所以說書法為什麼比較難,幾千年就出了哪么幾個書法家,它就難。這個是其中之一,後面還要講它的文化性,也難在哪個地方。寫字過程中,「澀」這個方法是比較重要的,如逆水行舟,「滑」是大忌。寫字跟做人是一樣的,你這個人太滑了,誰也不願意跟你打交道。人一生其實是很艱難的,無論當官、老百姓也罷,都是很艱難的。人生和寫字許多地方是一樣的,所以說字如其人,中國人講地太好了。這是對八個筆畫的要求,要澀,不要滑。

現在談運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提按翻折使轉,怎麼用?把這些會啦,你的字也就差不多了。提筆、按筆這個太難講了,具體示範一下,(現場示範),這個筆一定要提起來,毛筆平時是軟的,但是寫字的時候一定要是硬的。其實就是渾身的氣和勁用到這個筆尖上,執筆要有揮運的感覺,是全身的力量在揮運,千萬不能只用手指的力量,在那勾勾挑挑,那個字會很小氣。寫字力量要送到,哪怕寫最後一筆力量也要送到,送到了以後,再回鋒收筆,讓別人覺得這個字氣團住了。中國的書法是文化的,你看這個人寫字最後一筆挑出去的很尖,這個人的命運會不好,我印證了很多,所以要寫地很飽滿。你看齊白石、啟功、沈鵬先生,最後一筆都收地住。最後一筆一定要收地住。所以力量要送到,要有揮運的感覺,寫完字以後,渾身都累。執筆,執筆是有方法的,(周老師現場示範了執筆法)。大家要注意執筆的提按、翻折、使轉,筆一定要提起來,逢到折的時候,一定要翻過來,逢折必翻。(周老師在現場黑板上示範了折筆、澀筆、提筆、翻折、提和按等筆法),錐劃砂、屋漏痕就是澀的感覺。好字的筆畫,有質感,放大後,兩邊一定是有齒的,屋漏痕就是有齒的,只是你平時寫字沒有注意到。這是提按、用力等綜合因素造成的。另外回鋒,每一筆都要回鋒,有的人技巧很高,看起來不明顯,開始寫要訓練這種回筆習慣,千萬不能隨便。前面主要講用筆。書法里只要你會運筆,基本上就會寫啦。你的運筆方法對,你的字的結構就差不多。所以許多老的書法家眼睛不好了,閉著眼睛也能把字寫地很好,因為他方法對,筆畫之間的銜接很自然。

下面講字法、墨法、章法。字要以方正為主,書法大家的字基本上都是方正,太長啦,容易俗,太扁也不行。章法是沒有定式的,中國書法章法記住幾個模式就行啦,比如條幅、扇面、手卷、冊頁、對聯、中堂,離不開這些樣式。要自然、隨意一些,不能規定太死。墨法,大家要抽出時間磨墨,用現在的墨汁寫出的字,過幾年就褪色了,甚至變花。我有一張林散之的字,是真跡,當年用墨汁寫的,現在看這個字都是花的。磨墨汁時可以考慮問題,用磨的墨汁寫的字,裱完以後,看起來完全不一樣,效果好。前面講的都是技術範疇,包括傳承,都是技術範疇。

下面講看懂、學會了技法,如何應用。這個要有個過程,首先要對歷史和傳統要有敬畏之心,應該具備的幾個條件。首先是明師,明師才能傳道授業解惑。明師不是有名的老師,名師是糊塗的老師,但有名,現在很多。名師也要交,畢竟大家都要在社會上闖蕩,是有幫助的。跟明白的老師學本事,跟有名的老師闖天下,兩手都要硬。就是心裡必須知道跟老師要幹什麼。那個老師可以騙一幅字,到畫廊賣掉過過日子。那個老師應該給老師給點錢,資助一下。這種學生歷史上都是很有出息的。具體每個字帖,都有一個簡單的學習方法。首先要去偽存真,明師和名師就是去偽存真,不好的東西就不要學,取法乎上,學習歷史上有名的書畫家。黃賓虹的畫,是他修養培養出來的。你沒有這個綜合修養,你就要從純技法上入手,從最高的地方入手。朱光潛先生說過,做人做事要指向最難處,寫字、畫畫也一樣,要向最高最難的學習。我們要有崇高的理想,要有傳世之想,所以要取法乎上,前提是去偽存真。

書法風格,唐以前的書法基本上是內斂的,是收的,符合中國人心理。宋以後米芾、王鐸,都是精神外拓的,張揚的。人過分張揚,內在的東西肯定是失缺的。我建議大家學習書法,學唐代以前,唐以後的都不要學。學繪畫學宋代以前的,加上元四家。近現代的不能學。寫篆書要記住三個字,婉而通。隸書要寫地精而密。真以點畫為行質,使轉為性情。真虧點畫,猶可記文。真不通草,殊非翰禮。草秉使轉,不能成字。草不兼真,殆於專精。就是說楷書點畫只是一個道具,使轉傳達性情,點畫不能傳達感情的時候,你就要訓練這個點畫。中國古代講法書,主要講行草,楷書不講的。楷書點畫寫不好,意思還是表達清楚了,也就是字還能認識。真要通草,寫楷書很呆板,沒有草書的感覺,不能叫法書。草書主要以它的使轉為表達方式。草書要留而暢,留就是遲澀,草書最高境界是留而暢。草不兼真,殆於專精,寫草書要有楷書的功夫。學習書法,各種字體都要學,都要會。草書不能專學一家,要有其它字體的底子。蘇東坡說過凡事之貴,貴在其難。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沉重。這些話,希望大家能夠背下來。做人跟書法是緊密相連的,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學習書法是最好的。現代書畫展不宜多看,藏品展可以多看。學習古人的東西,近原作,就是多看原作。勤奮,堅持不懈,最後幾步很關鍵,行百里者半九十,看泰山日出就在上面那一點。思考不要取巧,甘於寂寞。

創新,包括創新傳承,我們今天到目前講的都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沒有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問題,已經很複雜了。創新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1想當然是藝術之大忌。想當然就是簡單化,自由化,甚至庸俗化,不是學習的態度。2盲從浪費時間,盲從包括學習別人和學習字帖。不要盲從,學習要有正確的方向和方法。3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長處,優劣同,就不是知道好壞。欣賞和創作永遠是連在一起的,藝術家一定是眼高手低的,沒有眼低手高的。有多高的欣賞水平,就能達到多高的創作水平。要懂得欣賞和鑒別。4寫字不練字,知道問題了也不知道怎麼改,不練,平時就是臨帖,拿出十分之一的時間創作就可以啦。5太自信,認為全世界我最好,看不起別人,最可怕。6抱殘守缺,不知道轉益多師,就是你還是我的老師,我可以到別處去學習,選師很重要,老師大氣,你也大氣,好的老師是鼓勵學生向別人多學習的。對字帖也要轉益多師。7缺乏想像力,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要建立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8無個性,沒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個人風格就像一個人的性格一樣,是修養問題,是長時間學習創作形成的。9無時代精神,筆墨當隨時代。

書畫要同修。中國畫,寫生很重要,寫生就是寫真,氣韻生動,煙雲供養,寫胸中之景。文(載道),有時間多讀好的古文,好的古文激發你的丈夫氣,中國的文人是有丈夫氣的。書法家要有一些詩意,職業氣不要太明顯,要有詩人氣質。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李白瀟洒,杜甫有責任感,我年輕時喜歡李白,現在喜歡杜甫,杜甫是負責任的,杜甫好。要有包容的心態,做人做事都要有包容心,我跟沈鵬先生這麼多年,沈鵬先生很有包容心。選擇好做朋友啦,就是要有包容心,不要斤斤計較。最後還要融於自然,自然融出。你的東西和自然的東西要融會起來,因為你最終的作品要給人以自然的感覺,最終的作品是出水芙蓉。

後面我們講文化,前面我們講的這些,都是文化在貫穿始終。中國人是文化和人聯繫在一起的,中國字和人是緊密聯繫的,德藝雙馨就是文化,。中國人從小讀書識字是在學習知識。文化不是簡單地讀書學知識,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轉化成氣質,知識必須轉換成一種氣質才有文化的含量。中國書法的傳世精品都不是在工作室寫出來的,是在特殊的環境和狀態下寫出來的,王羲之的《蘭亭序》是文人雅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侄子出了事,死了,以悲忿的激情,哪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情感文化在輔助他。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是蘇東坡坐在房子里,那個柴都是濕的,沒有飯吃,是冷灶,自己還要做飯,這個時候寫出來的。我們平時寫字,在現實自然環境中最自然,有生活氣息,節奏、情感可以自然表達,能打動別人,可以寫出好作品,在工作室做不到。所以這就是文化。中國書法有真善美的三重性,是文化。真是科學、是自然,善是宗教,美才是藝術。書法家要有儒家的仁愛思想,有莊子的逍遙自在的內心世界,他嚮往那種桃花源式生活,有融於自然的境界,有道家的思想,有佛家的慈悲情懷。大書法家都是真善美的。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都是這樣的,真善美在一個好的書法家身上應該全部體現出來。中國書法的文化性很深刻,要注意學習和培養。中國書法現在是最低谷時期,更要強調書法的文化性。最後,我們這種學習班,包括大學辦的班,起的作用就是啟發興趣,指點門襟。中國人吃一頓飯,能解決很多問題,情感溝通、簽合同、仇人變成朋友等等。外國人只是簡單地吃個飯,最快的五分鐘,最慢的十分鐘,他能解決什麼問題。文化主要靠情感來牽連,靠做人,書品就是人品。

最後送大家一段話,朱光潛說的,作為結束:我今天講的這些,在你的藝術生活中,或許就像是一朵浮雲,片時出現,片時消失。但是我希望在這片時,能借你晶瑩的心靈,如同浮雲借晶瑩的潭水,呈現一片燦爛的光彩,精神不滅,這影響儘管細微,也可以蔓延無窮。有緣大家在一起,詩人氣質,把這段話送給大家,謝謝。

周祥林工作室班長劉斌整理

2012年12月10日


推薦閱讀:

王鳳麟07年10月講課錄音
復旦陳果講課摘錄
(3)C鋼琴老師中醫講課66
竇占國講課摘錄
油田黨校系統講課比賽講稿

TAG:講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