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1896:俄國人為東北算計李鴻章
作者丨肖威
今天想講個李鴻章的故事。《走向共和》熱播以來對於李鴻章的再認識就不斷,許多人惋惜李鴻章生不逢時,本來是一代梟雄,落得個賣國賊的下場。
我覺得李鴻章是個英雄,英雄卻也有栽跟頭的地方,特別是別人處心積慮要算計你的時候,哪能輕易躲過?這種算計如果只是針對李鴻章本人,他生個悶氣也就算了,在大國之間代表中國縱橫捭闔的李中堂,一旦被算計就意味著國家利益的損失,百口莫言,什麼錯都的擔著。
這種愧疚感一般人恐怕難以承受,而敢於承受這種愧疚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還是讓我們講講這個俄羅斯老毛子的陰謀吧!
1895年,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於昔日的東鄰小邦日本,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馬關條約》上羞辱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條約除了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台灣澎湖之外,還要求清廷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而遼東,正是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
壹甲午慘敗,李中堂心向帝俄這令清廷上下,倍感恥辱。在這令人羞恥而憤怒的關口,眾人不曾期冀的「奇蹟」卻發生了:以俄國為首的俄、德、法三國,竟然「良心發現」,主動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當然,前提是中國需要交納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不過,遼東總算是在列強的「幫助」下拿回來了。
甲午戰爭的慘敗,令李鴻章精心打造的北洋海軍蕩然無存。面對日本的崛起,他再也無法以武力與之抗衡了。所幸,他還有嫻熟的外交技能。數十年北洋大臣的外交歷練,令他積攢了寶貴的外交經驗。
而這位裱糊匠最擅長的,莫非「以夷制夷」。即利用列強間的相互競爭關係,藉助一個列強的力量,去平衡另一個列強。這個辦法脫胎於中國古代綏靖羈縻四夷的策略,應用在了近代國際外交場上,機智靈活卻不免是一種無奈之舉。
「三國干涉還遼」,令對日本崛起忿忿不平的李中堂感到些許慰藉。尤其是俄國的強勢,令李鴻章感覺俄國是一個可以壓制日本的強大力量。根據自己之前「以夷制夷」的外交鬥爭經驗,中國如果同俄國聯手,則日本便可以被打壓,東亞的國際格局有望恢復正常。
不止李鴻章自己,有「聯俄制倭」想法的人,在當時的大清國大有人在。兩江總督劉坤一就奏稱:「倭之強,非俄所願,倭之擾我東三省,尤為俄所忌」,他甚至提議割讓新疆的一部分給俄國,以換取俄國的進一步支持。
湖廣總督張之洞雖然清楚俄國「此次為我索還遼地,雖自為東方大局計」,但他還是覺得「中國已實受其益」,並主張與俄國簽訂密約,共同對抗日本。對此,作為局外人的英國人赫德看得格外清晰:俄國為中國幫了這樣的大忙,已使中國人的眼睛再也看不到別的。
這種複雜心境與輿論環境的交雜下,李鴻章於1896年開啟了自己的俄羅斯之旅。
貳控制東方,沙皇俄國的戰略野望羅曼諾夫王朝治下的沙皇俄國,將侵略擴張深深的銘刻在自己的骨髓之中。在該王朝統治的三百年間,俄羅斯從一個歐洲國家擴張成為地跨歐亞的世界性帝國。而廣袤的烏拉爾山以東,是擴張鐵騎的兵鋒所向。
越過重重高山與平原,俄羅斯帝國的疆土直達太平洋之濱。西伯利亞的皚皚白雪間,豐厚的東方物產需要有一個對外運輸的媒介,遙遠的遠東邊疆也需要有帝國的臣民前來開拓。於是,交通便成了控制東方的重中之重。到了19世紀,陸上鐵路的修建,和海上不凍港的尋覓,便雙雙提上了俄羅斯帝國的議事日程。
俄羅斯國徽雙頭鷹,一頭向西看,一頭向東看
先說不凍港。在太平洋沿岸尋找一個終年不凍的溫暖港口,是冰天雪地里走出來的俄羅斯人一直以來的美好願景。最初,他們選擇了海參崴,將它從中國手中搶走,並給它起了一個俄國名字,喚作「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可見沙皇陛下對這個港口寄予的厚望。
然而很快俄國人就發現了這個港口每年有一百多天的冰凍期,只能勉強用一下。然而,黑龍江以南的中國東北大地上,卻有一個喚作旅順的不凍港,黃海暖流的滋潤令其在冬天出航也暢行無阻。這無疑令俄國人垂涎三尺。
陸上鐵路的修建也沒有耽擱。1891年,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第一塊枕木在莫斯科開始鋪下,到1896年,已經鋪到了貝加爾湖之濱的赤塔。終點已經確定,那就是太平洋邊的港口海參崴。下一步,就是鐵路向哪個方向延伸的問題。原定計劃是沿著阿穆爾河(黑龍江)的北岸,一直修到海參崴。
但這條線路卻是捨近求遠,非常繞路。且經過的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工程量很大。還有一個方案,那就是從滿洲里修入中國東北境內,從黑龍江和吉林的平原上再抵達海參崴。但此時此刻,東北還牢牢控制在大清國的手裡。對此,俄羅斯帝國高層提出了向中國借地的方案,並已經秘密派遣人員前往東北勘測山川地貌。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帝國邀請李鴻章來俄國訪問。
叄騙局18961896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大典,清廷也準備派代表列席,希望藉此機會與俄國簽訂盟約。對此,俄國人也心知肚明,兩國可謂一拍即合。一開始敲定的人選是湖北巡撫、欽差大臣王之春,此人之前已經兩次出訪俄國,對俄國的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俄國人卻不買賬,認為王之春人微言輕,名聲不夠,敦請清廷派遣德高望重的「李中堂」來訪問。於是,古稀老人李鴻章,又一次擔負起了外交救國的重擔。
聽聞李鴻章要出訪俄國,西歐諸國紛紛向李鴻章發出邀請。心中有鬼的俄國人害怕李鴻章先訪問西歐,在觥籌交錯間熟悉了外交場上的種種詭計,對俄國佔便宜不利,於是,派遣特使烏赫托姆斯基公爵到埃及蘇伊士運河邊的塞得港專程迎接李鴻章。李鴻章一行遂渡過黑海,取道烏克蘭敖德薩,於4月30日抵達聖彼得堡。
李鴻章成為歐洲雜誌封面人物
李鴻章到達聖彼得堡後,受到了沙俄最隆重的接待。負責接待他的是俄國的財政大臣維特。按國際慣例,既然俄國有意與中國結盟,那麼該與李鴻章接洽的應該是沙俄的外交大臣。但俄國為了掩人耳目,偏偏用財政大臣當障眼法。
5月3日,李鴻章與維特開始了第一次會談,維特率先拋出了「借地修路」的問題,並不無威脅的指出,「借地修路」是「中俄聯盟」的前提。李鴻章並不同意,並說明了兩條理由:第一,侵犯中國主權;第二,容易引發其他列強的效仿。
於是,外交談判進展到第二階段,由沙皇親自和李鴻章談判。5月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秘密接見了李鴻章。在會談中,這位剛剛即位的沙皇口氣坦誠而直接,坦言俄國地廣人稀,沒有對中國的領土野心,也毫不諱言修鐵路就是為了換取在中國東北的利益,但給中國的報酬也是豐厚的,日後一旦發生戰爭,這條鐵路方便運兵來支援中國。
「運兵支援中國」,這一點令李鴻章動心了。
其後,李鴻章又與俄國方面舉行了多次會談,並不斷發密電請示總理衙門,表示這個密約問題不大,可以簽訂。在李鴻章的積極促進下,密約最終談成,隨後便是例行公事的交換文書了。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舉行登基大典,李鴻章受到了最高等級的禮遇,僅次於沙皇夫婦。很明顯,沙俄對李鴻章的表現十分滿意。
沙皇尼古拉二世
按說密約的簽訂本是黑箱政治,屬於最高機密,外界無從獲知。但是上海的字林西報竟然能買通宮內太監,竊取了中俄密約的條文,將其公之於眾。其震撼力不亞於當今斯諾登的「稜鏡門」。其條文的大體內容是:
第一、中俄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抗日本及其同盟國。
第二、中國借地給俄國修路,俄國不能藉此侵佔中國領土。鐵路必須為私人所有,不能是俄羅斯國有。
僅僅從紙面上看,這些內容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但對中國來說,最大的陷阱就在於修鐵路。
19世紀到20世紀的世界,鐵路並不僅僅是一種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還是一種帝國主義國家擴張侵略的工具。按當時國際慣例,鐵路沿線要設置鐵路警察,用來保衛火車的安全;另外,鐵路所經的沿線地區,都被劃入鐵路公司的經濟專屬區,該區域內的一切山林礦產,都是屬於該公司的專利,外人不得置喙。
所以,清朝政府特意囑明鐵路不能歸俄國國有,而應是私人所有的公司。這看似將主權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然而,近代的公司不可能不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之前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之後日本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都有著半官方的背景。俄國人的鐵路公司也不能例外。這樣一來,東北地區就輕輕鬆鬆的變成了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了。
肆鐵軌背後的玄機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細節,歷來被人忽視,那就是鐵軌的寬度。
世界上的鐵軌按寬度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標準軌,寬度為1432毫米,至今,全球60%的鐵路還在沿用這種寬度。1896年的時候,中國境內已經有不少鐵路了。這些鐵路主要是由英國人所設計,鐵軌寬度遵循國際慣例,沿用的是標準軌的軌距。
第二類是窄軌,寬度為1067毫米,又稱「開普距軌」,主要是挪威等多山地丘陵的國家在使用。
第三類則是寬軌,寬度為1524毫米,後來又改成了1520毫米,主要是俄羅斯在使用。這種寬軌比起標準軌來,只多了一根香煙的寬度。其設計的初衷,據說是俄國人有意而為之,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戰爭期間敵軍開著火車大舉入侵。
所以直到今天,當我們坐火車從北京去莫斯科的時候,在中俄邊境的二連浩特,火車往往要「變軌」,就是要從標準軌的系統轉入寬軌的系統。今天的轉軌過程尚且要耗去大量的時間,更何況一百多年前火車剛剛興起的時候。另外,換軌需要經過俄國人同意,俄國人若不願意,火車也休想通過。
所以大家想一想,俄國人在東北修鐵路,修的是寬軌還是標準軌呢?
當然是寬軌了。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通過寬軌和標準軌的區分,俄國人就把東北地區的道路系統納入了俄國的鐵路交通網。這個交通網,並不與中國關內的鐵路網互通。這相當於從道路交通上把東北從中國的領土上割裂開來了。看起來好像是劃定勢力範圍,實際上和侵略區別不大了。
今天的人和大多數歷史學家們尚且忽視了這個細節,何況李鴻章呢?也真是難為他了。
伍日俄戰爭的真正起源
換取了在中國東北修路的法理依據後,沙俄對大清國不再溫情脈脈。中俄密約簽訂的四年之後,義和團起事,八國聯軍大舉侵華。沙俄除了跟隨聯軍統帥瓦德西在京畿地區入侵外,更為大規模的入侵發生在東北地區。
入侵東北的沙俄軍人
1900年6月,與八國聯軍侵華幾乎同時,沙俄在東北地區單獨行動。十三萬五千俄軍分為四個軍,分別從從璦琿、呼倫、旅順、琿春、雙城子(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等方向,對東北腹地展開大舉入侵。三個月之後,東北全境淪陷。
前文提到,急於尋找太平洋沿岸不凍港的俄國人,歷來對旅順念念不忘。再加上東北大地的物產豐富,更令沙俄垂涎三尺,因此絕不滿足於只控制鐵路沿線,非要據為己有不可。乘此列強共同侵華之機,俄國人得以大展拳腳。瓜分中國,沙俄最為熱心。
《庚子條約》簽訂以後,按條約規定,沙俄本應從東北撤軍。但志在侵佔東北、瓜分中國的沙俄豈肯善罷甘休,故而背棄條約,遲遲不撤。直到英日同盟成立,日俄戰爭戰敗,俄國才被迫走了在東北的駐軍。沙俄侵略軍對東北的佔領長達五年,而代替它的,是日本人。
陸結 語
李鴻章一生為大清帝國殫精竭慮,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據說其臨死前一個小時,還有俄國公使在逼他在條約上蓋官印,氣的他口吐鮮血而亡。
公允的說,李鴻章簽的很多賣國條約,並非出其本意,只是不得不為朝廷背鍋而已。但本文提到的中俄密約,卻是李某人一手促成的。李鴻章本來計劃聯俄抗日,卻不成想引狼入室,日本人也最終沒能防住。想要「以夷制夷」,卻誘發列強瓜分中國。
可以說,他的用心本是好的,卻不可能看到歷史的全局,最終事與願違。沙皇俄國的狼子野心也隨著日俄戰爭的失利而化為泡影。1896,李鴻章的俄羅斯之行,處心積慮的談判雙方所構擬的美妙同盟與鐵路,最終為日本人做了嫁衣裳。只能說,歷史的大勢從來不以個人或是群體的意志為轉移。
推薦閱讀:
※東北酸菜的腌制方法(積酸菜)
※子東時間:東北話被捧 閩南語被笑為哪般?
※【世界知識】李枏:「薩德」入韓:東北亞新冷戰格局的浮現?
※#這次糗大了#10月12日 別說東北,哪怕東莞的都同意你交往!
※東北邊境還有一個香格里拉? 風景長廊美得像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