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傷寒論註解 破解仲景思源劉東軍易演傷寒論太陽篇章
07-25
一句「陰陽俱虛」點到太陽病轉經12次後出現陰陽俱薄而自解的必然性。 引子: 23條麻黃桂枝個半湯;24條桂枝湯加放風二風穴。25條桂枝二麻黃一。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方十二。 26條的正陽明高熱傷陰,而用白虎粳米。27條的夬卦於乾卦合病的「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這種高熱無陽脈,而用桂枝二越婢一。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方十一。(用前第一方。) 中醫武將註解:太陽病輕度的中風。本無煩,用桂枝湯實屬於用太陰臨卦的歸經方桂枝加芍藥湯減去芍藥一半即為桂枝湯,實際是治療太陽病太陰加臨形成第一步的陰堵。但若坤卦厥陰加臨夬卦太陽位置,自會出現嘔而脹滿發熱。則用小柴胡湯了。本條論述桂枝湯治療的本是太陽病的臨卦陰堵在中圈。一旦用桂枝湯治療,芍藥兜著生薑桂枝勢必將中圈的陰濕粘連的東西發散到外層來,形成中圈鼓脹。途徑第二圈心火,則心火圈層脹滿,故此說,心煩自成必然。那麼解困之法一是泄風池,風府,所以用針刺二穴既可。而不至於桂枝湯麻黃各半湯。其實二者還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解。將風頭泄開後,在用桂枝湯則不會再心煩了。所以說,卻與桂枝湯則愈。「卻」者,再也。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方十二。 桂枝(去皮,一兩十七銖)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去節,十六銖) 生薑(切,一兩六銖) 杏仁(去皮尖,十六個)甘草(炙,一兩二銖) 大棗(擘,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雲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今以演算法約之∶桂枝湯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藥、生薑各一兩六銖,甘草二十銖,大棗五枚;麻黃湯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黃十六銖,桂枝十銖三分銖之二,收之得十一銖,甘草五銖三分銖之一,收之得六銖,杏仁十五個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個。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生薑芍藥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杏仁十六個,合方。) 中醫武將劉東軍註解:桂枝湯兜住坤卦風堵發散至大汗出。脈象出現太陽夬卦趨向於大壯陽明的洪長之象,屬於太陽夬卦表層揭發不夠,但不足以構成第26條的正陽明高熱傷陰,而用白虎粳米;也不足以構成第27條的夬卦於乾卦合病的「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這種高熱無陽脈,而用桂枝二越婢一;故此桂枝湯中兌入麻黃湯進行剝皮揭發與桂枝湯疏風相結合。其比例是二比一,桂枝湯2:1麻黃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方十三。 知母(六兩)石膏(碎,綿裹,一斤)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人蔘(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中醫武將註解:太陽中風其實就是太陽病陰沉入中圈。陽在陰外。治療用桂枝湯就是把中圈的陰爻既坤性風堵發出來。而本條論述是這樣的陰爻發出來了。卻出現化熱,大煩渴不解。脈洪大,這顯然是兩陽合明於外的大壯結構。故此以白虎加人蔘湯為陰陽主導結構來修正這種病態結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方十四。桂枝(去皮)芍藥 麻黃 甘草(炙,各十八銖) 大棗(擘,四枚) 生薑(切,一兩二銖) 石膏 (碎,綿裹,二十四銖)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之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湯二分、越婢湯一分。(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越婢湯方∶麻黃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石膏半斤,大棗十五枚。今以演算法約之∶桂枝湯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藥、生薑各十八銖,甘草十二銖,大棗三枚;越婢湯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黃十八銖、生薑九銖、甘草六銖、石膏二十四銖,大棗一枚八分之七,棄之。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藥、甘草、麻黃各十八銖,生薑一兩三銖,石膏二十四銖,大棗四枚,合方。舊雲∶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當雲桂枝二也。越婢湯方,見仲景雜方中。《外台秘要》∶一雲起脾湯。) 中醫武將劉東軍註解:此條脈微弱乃是太陽夬卦稍偏與乾卦可並之脈。既保持太陽病發熱惡寒的癥狀,又有脈虛弱的熱多癥狀,所謂「此無陽」並非是說陽虛不足。而是指這種夬卦於乾卦合卦之脈由於是一種伏郁欲解的結構。所謂「太陽欲解之時,也是陽氣欲出之時」。伏郁噴薄而出,陽勢勢必減少。故曰「此無陽證也」。治療當然就不可以繼續用桂枝湯收風驅寒發汗了,當然也不可以用麻黃湯解表了。必須在桂枝湯中加入一定的減少中圈火力的涼性葯。所以,桂枝湯2比1越婢湯由此而來。越婢湯的意義在於麻黃湯內桂枝換成石膏,石膏是撤熱。所以麻黃湯一旦將桂枝換成石膏,實際等於先天剝皮解表功效大於後天發散扶陽功效。而且是石膏屬於辛涼解肌頂替桂枝辛溫解肌。故此:先天為主,後天為仆,越婢湯由此得名也。 28.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xi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方十五。 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 生薑(切) 白朮 茯苓(各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如下: 本雲桂枝湯,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中醫武將注釋:陽道奇,陰道偶。一切治療方法都是為了去改變人體陰陽結構失衡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為目的。不管是內之陰陽還是外在陰陽,不管是陰之薄還是陽之厚。而下法,無疑是治療太陽病久病有形之物----太陽寒收,厥陰風堵,燥氣收剎的首選大法。而不能錯誤的理解成仲景時期的「誤治」。譬如腦疝頭疼,《素問》所說太陽司天的頭痛卒死既現代醫學所謂腦溢血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儘管仲師未傳。但是本條一句「仍頭項強痛」的「仍字」就足以證明之前的頭項強痛是有的,而且這個「痛字」還是可以用下法來「下」的。老子曰「做強梁者不得其死」。顱內瘤寒、腦疝。強寒收引之下起火強行發散不通者,其強行發表無疑等於拼得魚死網破。故,事態如此之厚,醫者豈是單單一個發表了得?如圖2所示;欲治足太陽之厚先薄太陽之手。故說太陽下法,非空穴來風也。實際上這同時也揭示出一個醫學難題的解決,那就是頑固性的太陽病頭部強痛能否可以用下法來攻堅的問題。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太陽圈乃最外圈,能通則通,不通就是死路一條。強行發散只有魚死網破。而攻下則可以將高位有形之寒下到卦之中腹太陰圈這個宇宙更加開闊的圈層地帶。這裡的徘徊餘地要大的多。然下有下的用處,發也有發的用處。當然也有發所未發之病;更有下所未下之病。那麼,這個剩下的病也包括下法的後遺症是什麼呢?「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本條論治「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之所以毅然不用桂枝之發,依然用白芍甘草固守中圈,兜住白朮茯苓運土化水散結,此意就是出在欲有「有形之寒不除,則堅決不做發汗之意」。近乎五苓散蕩開乾卦朗朗之中的水汽而令痊癒。 治此條所述太陽頭項強痛之路途艱難,方法之多變,令人嘆為觀止。假設是治療太陽病厥陰病淤血寒痹在頭呢。中醫武將設下淤寒者可以用大黃庶蟲丸,或大承氣湯加細辛麻黃湯,大黃沸下也。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方十六。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炙,四兩)乾薑(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甘草(炙,各四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去皮,清酒洗,四兩)甘草(炙,二兩)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四逆湯方∶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中醫武將註解: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乃是太陽病經過或汗,或下之後,出現太陽病欲解之乾卦通陽泄出而陰傷。故而脈浮(應該是脈浮而虛)腳攣急,此屬於太陽病欲解後出現陽氣不得續接之象,所以不可以桂枝湯繼續兜著陰氣往外宣陽。否則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那麼補救措施就是大量炙甘草四兩,乾薑二兩先續接中圈陽氣。等腳暖和了,在用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 甘草(炙,各四兩) 把外泄之氣收斂一下。這前後其實就是以四兩炙甘草為核心進行的壯陽驅寒(加乾薑)和收陰斂陽的不發汗過程。只有白芍與乾薑分開用,才不至於再繼續發汗。 若是前面用桂枝湯後出汗過多傷陰陰氣大便不暢,屎氣上頭譫語者,當以調胃承氣湯來推下。但若上述方法沒有運用,或沒有將白芍乾薑分開用致使再次發汗,或用燒針來開泄繼續傷陰泄陽者,那麼只能用四逆湯補救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揭開《傷寒論》真相的不二法門
※傷寒論難字(詞)音義
※(6)傷寒論中的柴胡類方劑
※郝萬山講《傷寒論》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