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機家譜(二)

五、殲-6,以弱勝強的「弱者」

殲-6殲擊機,原型為蘇聯米格-19殲擊機,是第二代戰鬥機,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殲-6多次擊敗比自身強大的敵方戰鬥機,不管戰鬥的具體情況如何,這些戰績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在蘇聯,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實際上很多飛行員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飛米格-21的。但在中國大陸,大批生產的殲-6和殲-6甲等始終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戰機,長期活躍於國土防空作戰,目前還裝備有一定數量,主要用於訓練。

  1983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研製了殲-6大型地面訓練設備——飛行模擬機。同年11月1日,王震、楊尚昆、余秋里、張廷發等到現場參觀。  

  殲-6I(上圖)於1966年研製成功,為高空截擊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進氣口有鋁製整流錐。換裝了推力更大的渦噴6甲發動機,增大了機翼和襟翼的面積,減少了不必要的設備和結構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機頭右下方的1門。由瀋陽飛機廠研製。 殲-6Ⅱ型(下圖),1969年3月25日首飛,用於高空高速攔截,實用升限17500米。機炮配置改為兩門機身炮,進氣道中央有可調整流錐,機頭有8個輔助進氣門。進一步擴大機翼面積,減輕了結構重量。發動機採用2台渦噴-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時。在這幅圖片里空速管向上折起,這是殲-6的一大特點。  

殲-6Ⅲ型(下圖),1969年8月5日首飛,高空高機動型,三門30mm航炮,進氣道同殲-6Ⅱ,減速傘艙移到垂尾底部。換裝渦噴6-甲發動機,使全機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設兩級可調進氣調節錐。減小了翼展,延長翼弦,增加翼面積,使翼載減小6千克/平方米。

殲教-6由瀋陽飛機廠研製,於66年開始研製,1970年11月6日首飛。殲教-6前機身加長375毫米,為后座艙提供了空間。為改善后座的前方視界,風擋、座艙蓋比殲-6加高80毫米,前座椅頭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風擋換成34毫米無機鋼化膠合防彈玻璃。   殲教-6仍使用渦噴-6發動機。只保留機頭右下方一門30mm機炮,翼下兩個掛梁可掛火箭發射器。著陸傘艙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傘時受到噴氣沖刷。後機身下加裝雙腹鰭,以保證方向安定性。機上增加機組通話設備、全羅盤、信標機、無線電高度表,機頭右上方加裝3型照相槍。

  殲-6乙是南昌飛機廠以米格-19波埃姆型為原型,仿製而成的全天候導彈截擊機。它在機翼上安裝了4個固定導彈發射架,可攜帶4枚PL-1空空導彈。翼根保留了2門航炮。減速傘艙移至垂尾根部。

殲-6乙是南昌飛機廠以米格-19波埃姆型為原型,仿製而成的全天候導彈截擊機。它在機翼上安裝了4個固定導彈發射架,可攜帶4枚PL-1空空導彈。翼根保留了2門航炮。減速傘艙移至垂尾根部。   

  殲-6R(原殲偵-6)是69年開始設計的偵察改型,1975年首飛,在機腹加裝了攝影偵察裝置。   

  殲-6在地面移動時藉助牽引車輛的幫助。  

殲教-6近年有一種特殊改型,即BW-1變穩飛機。BW-1是中國第一架電傳操縱變穩型空中試驗機,實際上就是電傳系統的試驗機。它使我國的戰機從機械操縱向電子操縱轉化有了可靠的空中試驗手段。飛機的前艙改裝為評審試飛員艙,採用電傳操縱系統的後艙為安全駕駛員艙,保留了原來的機械式操縱系統。兩艙駕駛桿之間的小拉杆經電磁離合器,協調電傳操縱以及機械操縱前後桿的脫開和嚙合。實施電傳操縱時,後駕駛桿與機械桿系聯動,一且電傳操縱出現故障,經應急切斷開關,後架駛桿可立即接替飛機的操縱。在改裝中,BW-1變穩機加裝了數字式氣動變穩系統、模擬式電液伺服人感系統、數字式目標跟蹤顯示系統、機載數據採集記錄和遙測發射系統、試驗信號放大器、大氣擾流信號發生器和各類感測器、變換器、電氣和液壓副件等共136項。為增加安裝空間,還拆除和換裝原機有關附件外,還加裝了一個機腹設備艙和背鰭鼓包。1988年11月5日BW-1首飛評審通過;88年12月25日,地面滑行3次;89年4月22~26日,改裝飛行5次;1989年6月21日,電傳操縱系統閉環滑行2次;89年6月27日~7月21日,人感系統試飛10次;89年8月8日~9月28日,電傳系統閉環試飛26次。9月28日,該機順利完成全部閉環試驗試飛,開創了我國飛行品質、飛行控制技術研究的新領域。試飛實現了所有設計功能。該機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殲教-6高速彈射試驗機是在殲教-6飛機基礎上設計改裝而成的,將原后座艙改裝成敞開式彈射試驗通用艙。主要用於大速度、水平飛行狀態和低速度機動飛行腑沖、俯衝拉起、爬升、倒飛、盤旋和協調側滑)狀態下的彈射試驗。殲教-6高速彈射試驗機的研究始於1976年,1983年國家正式批准了殲教-6高速彈射試驗機項目。1988年6月試驗機首飛。1989年5月首次進行了平飛狀態下的彈射試驗。隨後又完成了俯衝、滾轉、俯衝下沉、倒飛、大速度等各種複雜狀態下的彈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試驗艙的強度滿足技術要求,彈射對飛機和飛行員的安全不會帶來不良的影響,殲教-6高速彈射試驗機的改裝研製是成功的。殲教-6高速彈射試驗機研製一直伴隨著型號研製試驗的迫切需求,後期試驗機的試驗是與某型號座椅試驗相結合進行的,從那時起,已經完成了多種型號彈射座椅的試飛鑒定,為我國新型戰鬥機彈射救生系統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殲-6服役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機種,但在60年代中期後軍用航空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美國高技術的航空器在這段時間不斷侵擾我國,殲-6的不足也逐步凸現。首先是其高空攔截能力弱,難以有效的對付美國高空偵察機,如U-2和「火蜂」無人偵察機,僅能藉助高空躍升這種危險而效率不高的辦法抗擊;其次速度慢,殲-6曾經具有不錯的速度優勢,但當美軍普遍裝備兩倍音速戰鬥機之後,殲-6的速度顯得跟不上,儘管曾經擊落過高速的F-104等戰鬥機,不足以彌補其劣勢;由於當時我國電子技術上不去,火控雷達、導彈研製進展緩慢,殲-6長期依賴機炮進行作戰,射程、威力均難以滿足需求。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當時國內長期的政治鬥爭嚴重影響了殲-6的研製、改進工作,甚至長時間殲-6為致命的質量問題所困擾,成批的「東風102」(59式,原型的代號)報廢在沈飛廠房,最終觸動了周總理等高層才得以解決。   幸甚相關部門領導在中蘇交惡前大力引進了米格-21的設計圖紙及樣機,後自行仿製出了殲-7。它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目前裝備數量高達3000架的殲-6已逐步退出現役。

  殲-6甲三面圖

  

  殲-6甲主要性能指標:   機高:3.854米  翼展:9.00米  翼面積:25平方米全重:8644千克  機長:13.025米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時(14000米高度)開加力由5千米爬到一萬米需1.85分鐘,爬到一萬五千米需3.8分鐘  實用升限:開加力時17600米,開加力且帶兩油箱16000米  最大航程:1520千米2318千米(帶兩個760升副油箱)   續航時間:1小時43分2小時38分(帶副油箱)限制過載:8G --------------------------------------------------------------------------------------六、殲-12,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空中李向陽」

   殲-12輕型戰鬥機是我國第一種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力量進行設計和製造的噴氣戰鬥機。它擺脫前蘇聯繫列飛機的設計格局,為我國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於殲-12的一系列致命弱點,它最終夭折,從未正式服役。 文革前夕我國空軍受到政治思想和部分上層人物鼓吹的影響,於67年4月啟動「小殲」的研製計劃。計劃突出新殲擊機要小、輕、靈,按當時「開展空中游擊戰」的設計思想,本意是要研製一種高機動靈活,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69年南昌飛機製造廠正式接受了研製任務,次年3月正式定名「殲-12」。由我國著名航空設計師陸孝彭同志(下圖)任主設計師。原型機於1970年12月首飛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領導做彙報表演,當時葉劍英元帥讚譽其為「空中李向陽」。名如其機,殲-12飛機機動性確實相當不錯,參加試飛的飛行員讚歎有加。

殲-12正常起飛重量為4450千克,空機重量只有3100千克,佔據世界超音速戰鬥機的「最輕」冠軍。由於機體重量輕,相對而言推重比較大,機動性也就相對的好。但重量輕體積小也恰恰是殲-12的致命弱點,其安裝武器的空間很有限,固定武器是一門30mm航炮及一門23mm航炮,外掛兩枚紅外格鬥空空導彈,這在超音速戰鬥機中算是火力較弱的了。由於有重量限制,加上其機頭進氣布局,殲-12的電子火控設備被最大幅度的壓縮了。機上沒有機載雷達,戰鬥力大受影響。機體輕小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機體內空間有限,無法裝載足夠的燃油,航程自然很短。這兩個弱點直接導致了殲-12胎死腹中。

殲-12幾架原型機有兩種不同設計,一種帶有激波錐,空速管在進氣道下方。另外一種無激波錐,空速管在上方。

  航空博物館的殲-12,可以看到底部細節——工藝實在不好

  遺棄的殲-12機體,經歷風吹雨打,已經殘破不堪了。

  殲-12三視圖

--------------------------------------------------------------------------------------七、轟-5前線輕型戰術轟炸機

  轟-5前線輕型戰術轟炸機,是我國從蘇聯引進的伊爾-28(IL-28)噴氣轟炸機的仿製品。該機採用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平直翼型,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轟炸機。機頭的玻璃艙是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為導航和光學轟炸瞄準提供了良好視野。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飛機設計局的試飛員V.K.克契納奇駕駛伊爾-28轟炸機原型機首飛。1950年「五一」節首次公開出現,同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共生產幾千架。伊爾-28轟炸型是伊爾-28的基本型,可攜帶常規炸彈或小型核武器。此外還有伊爾-28Y教練型,將機頭領航員艙改為第二座艙,拆除了機炮。當時哈爾濱飛機廠在維修護理蘇式轟炸機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相當的技術經驗。中國空軍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發動的解放一江山的三軍聯合戰役中使用了杜-2和IL-28轟炸機,成功地掩護了登陸部隊作戰,有力打擊了敵人的環島防禦工事和守軍艦隻。此事令軍方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並開始歸劃國產第一代轟炸機。解放軍曾打算獲取蘇聯授權組裝生產伊爾-28,但在1959年中蘇關係惡化後,只好通過局部改進伊爾-28的設計,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自行仿製生產,代號為轟-5(H-5)。轟-5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在哈爾濱廠試飛成功。1967年4月,轟-5進入量產,隨後裝備部隊。1984年停產。採用了兩台渦噴-5甲型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是殲-5使用的渦噴-5的改型,單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蘇聯空軍的伊爾-28最初使用BK-1A離心式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2700千克。蘇空軍還在伊爾-28機身兩側加裝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飛推力,我軍的轟-5未見安裝相關設備。   轟-5發動機進氣口特寫。進氣口前方有三個管道開口,據網友指出是冷卻空氣入口,給位於整流錐後面(即發動機前端)的附件機匣、滑油箱、高壓油泵等機件提供冷卻空氣。

  轟-5尾炮塔特寫。

轟-5基型衍生出了轟-5甲,加大了航程,減小了起降滑跑距離。還有魚雷轟炸機、核彈投放機、轟教-5(HJ-5)教練機和光學攝影偵察型轟偵-5(HZ-5)、HD-5(轟電5)偵察、電子對抗機等機型。其中轟偵-5航程大於基型。

  出口羅馬尼亞的轟教-5。在機頭處有上下兩個駕駛艙,教練坐在靠前的下部駕駛艙,學員則坐在上面。教練型同作戰機型最大的不同是缺少了前後機炮和尾部對地雷達,其主要用途是訓練學員在各種天候下的飛行操作技能和無線電通訊能力。

  據稱此為轟電-5圖片,機尾有加裝的天線。

  轟電-5的早期型號:

轟-5在國內裝備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在海軍內使用的是轟-5魚雷型,主要作為魚雷轟炸機使用,可外掛魚雷和副油箱。轟-5魚雷型裝備了普通直航魚雷和「魚-2」空投火箭動力魚雷。其中「魚-2」魚雷是蘇聯PAT-52魚雷的仿製品,60年前已開始試製,直至71年正式裝備部隊,命名「空艦-1」(KJ-1),後規範命名為「魚-2」。彈徑450mm,長3.89米,重627千克。該魚雷投放後在減速傘作用下緩慢入水,隨後啟動火箭發動機,速度高達60到70節。雖然「魚-2」射程僅有5000米,但是由於速度高,艦艇基本上無法躲避。在最初的規劃中,曾計劃生產2000條該型魚雷,後隨著時間推移,投擲火箭魚雷的轟-5面對的防空火力越來越強,基本上不可能接近投彈。且「魚-2」沒有制導能力,命中率低。為此1976年海軍希望「魚-2」能由突防能力更強的強-5發射。隨後的試驗不太成功,1986年後海軍停止訂貨,直至停產只生產了200餘條實戰型「魚-2」。  下圖是轟-5的機頭,機頭裝有23-1型23mm固定機炮。23-1機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發/分。尾部炮塔有兩門相同型號的機炮。

左為250千克炸彈,右為500千克炸彈。兩種炸彈均系蘇聯產品的仿製品,設計上類似納粹德國的帶有防穿透凸緣的炸彈。

  轟-5改裝的「飛豹」攻擊機火控系統驗證機

1971年,中國經海運向友好社會主義國家羅馬尼亞輸出了首批總共4架轟-5,並由中、羅兩國的技師在羅馬尼亞巴庫(Bacau)進行了組裝。該型機這後被送到第38搜索航空中隊,羅國唯一的獨立靶機單位服役。1974年,羅接收了第二批共8架轟-5。時隔5年,羅方又接收了第三批共2架轟教-5教練機。羅馬尼亞空軍除了擁有中國製造的轟-5/轟教-5外,還擁有蘇聯產的IL-28/IL-28R(偵察型)/IL-28T(反艦型),轟-5和IL-28在同一國服役頗為罕見。現在羅空軍只剩下轟-5能夠繼續飛行,執行偵察和拖靶任務。羅馬尼亞空軍原先要派一架HZ-5參加今年7月的英國空軍空中紋身展(AirTatoo2001),但是在航展前的一次飛行事故中被毀,飛行員倖免。未能獲得進一步資料表明轟-5參加了AirTatoo2001。

  翼展21.45米  機長16.77米  機高6.20米  機翼面積60.8平方米  主輪距7.4米  前主輪距6.67米  空重1289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8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1200千克  機內載油量38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4500米)902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高度5000米)696千米/小時,(高度10000米)559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2500米  最大航程2400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980米  著陸滑跑距離930米
推薦閱讀:

誰能稱霸冷戰的天空?美蘇戰機互為對手半個世紀 
鳳凰軍評:土擊落俄蘇24戰機包庇IS 將被世界拋棄
美國人狂吐酸水:中國四代新型戰機成亞洲國家搶手貨
伊朗和沙特劍拔弩張!開戰機率有多大?誰能勝?
土耳其擊落俄戰機 是大國復興夢「作祟」?

TAG:中國 | 家譜 | 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