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民辦教育提振信心
「當前,中國民辦教育的規模還不大,層次較低,質量還不高,影響尚小,民辦教育在地區間、學校間發展很不平衡。由於政策或自身的原因,有些地區的民辦學校已經倒閉或陷入難以維繫的困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季明明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教育家大會上所做的專題報告,引起現場眾多民辦教育工作者的極大共鳴。
許多教育界人士感嘆,曾經在上個世紀末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的民辦學校,何以在今天面臨如此「寒潮」?誰又能為未來民辦教育的發展提振信心?
民辦教育進入歷史性低谷時期據教育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8年間,我國僅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就分別從1202所140萬人,下降到866所92萬人。
西安是我國民辦高等學校比較集中的地區,全國共有10所學額上萬的大型民辦高校,半數在西安。去年,單是報考西安民辦高校的考生人數就超過40萬;然而,2009年西安的民辦學校的招生數量也只達到往年的40%~50%,有的學校的招生數額只有往年的20%~30%,甚至更少一點。「像這樣大的下降幅度,近年來少見。」西安某民辦院校負責人表示。
「在北京招生情況比較好的民辦高校,也只達到去年60%~70%的水平,多數是40%~50%。」據季明明介紹,「許多學校連40%~50%都沒有達到。」
「民辦院校的招生與發展呈現出『二八定律』。」北京市民辦教育協會副秘書長馬學雷日前表示,在北京市97所民辦院校中,其中20所學校匯聚了北京22萬全日制民辦院校在校生的80%。
此前的報道稱,由於生源及學費收入大幅減少,位於河北廊坊的東方大學城的30多所民辦高校現已銳減到十幾所。而早在今年的招生危機爆發之前,提供非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就已經出現了倒閉潮。
作為民辦教育之基礎的民辦中小學和民辦幼兒園,同樣沒有「逃脫」此「寒潮」的衝擊。據湖北省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協會會長曾慶宏介紹,近10年來,受生源質量不樂觀、師資不穩定、管理不到位、資金不充裕等因素影響,湖北省每年有5%左右的民辦中小學倒閉,民辦教育生存環境較為艱難。
「在社會整體生源趨向減少,國家加大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民辦院校能不能轉型發展,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事關下一個輝煌期的復興大業。」馬學雷表示。
多種因素致民辦校招生難「民辦學校的命脈是生源,沒有生源學校就辦不下去。因此,一些民辦院校在招生宣傳方面過於誇大,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使民辦院校的社會整體形象及社會公信力降低,長此以往,導致生源減少。」西安聯合學院董事長陸興渭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分析認為,現在的一些民辦院校,「貪大求全」的趨勢愈演愈烈。「一味地追求公辦大學的規模,校園大、樓房高、人數多,沒有把心思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
同時,由於民辦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高考落榜生,「生源質量上不去,教學質量不高,得不到家長的承認和社會的認可,對於民辦院校來說,只會形成惡性循環。」陸興渭感嘆。
「我出錢買你服務」的意識在民辦學校學生家長中也日益強烈,民辦中小學的校長們普遍感到壓力很大:「家長們對教學質量尤其苛求,當然,如果我們的質量和公辦學校差不多,人家憑什麼放棄免費的教育而花錢來我們這裡讀呢?」在第六屆中國教育家大會一場關於民辦教育的論壇上,許多民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近年來,由於國家對基礎教育更加重視,公辦學校的硬體設施日趨完善,同時,教師待遇不斷提高,使公辦學校的「軟體」能夠得到持續優化。相反,依靠民間投資和學費收入運營的民辦學校,因為受到資金、場地、招生等限制,逐漸顯得後勁不足,甚至退出市場競爭。這一點似乎從第六屆中國教育家大會的獲獎名單中便可看出些許端倪——在評選出的新中國成立60年教育「雙百」人物,新中國60年民辦教育十大風雲人物、2009中國民辦教育十大傑出人物中,很少能見到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工作者的身影。
與此同時,同樣由於生源以及學費對民辦學校的「致命」影響,很多民辦高校大量招收所謂的「計劃外」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後沒有國家承認的畢業證,很難找到工作。據了解,目前遭遇招生寒流的學校絕大多數都是提供非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社會對民辦院校還沒有充分的認可和信任,很多落榜考生為了追求更優質的教育,寧肯選擇復讀,也不願被民辦院校錄取。「這樣一來,民辦院校招收學生的空間越來越小。對於完全依靠學費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的民辦高校,生源減少將直接影響學校收益。」某民辦院校負責人焦慮地說道。
「以質取勝」或為破題之道如何有效應對「寒流」?「當今中國民辦高校要生存,首先必須有量的保證。」陝西省社會力量辦學管理中心書記兼副主任李維民日前在接受某媒體訪問時表示,民辦高校完全靠學費支撐,「那些大型民辦高校的生源還是穩定的,受影響的是那些規模小、辦學條件差的學校。」
而相對於「量」對民辦學校的重要性,更多民辦校校長認為,「質」才是民辦學校的破題之「道」。「作為民辦學校,要想取得社會的承認和家長的認可,必須使我們的學生走向社會,成為有用的人才。」陸興渭說,「社會認可了,家長也就認可了,如此一來,學校的生源就有了,學校的發展也就有了保障。」
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則需要校內外多方的共同努力。北大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閻鳳橋建議,在外部,可以通過實施分類辦學制度、經費資助、評估、認證、准入資質、建立市場對畢業生質量的信息反饋體系等方面,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形成一個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機制;在內部,則需要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和辦學者加強辦學質量意識,加強教學投入,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學生。
專業人士預計,未來的民辦高校招生規模還會繼續下滑,但這並非表示民辦教育是夕陽行業。「在經濟危機形勢下,只要民辦教育做好規劃,這不是危,而是『機』,是學校提升信譽口碑的機會。未來的民辦教育不會以招生為生存的基礎,而是自身的質量和口碑!」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院長余臨如是說。
特色立校科學發展「缺乏辦學特色是民辦院校的致命傷。」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院長李罡分析認為,民辦院校的沒落,要歸結於我國整體教育質量需求的提升,但大部分民辦院校卻沒有做出專業特色,也無法與市場的變化接軌。「自身就走公辦院校的傳統老套路,自然拼不過公辦院校。」
「其實民辦院校與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敏感度應該比公辦校更高。」業內人士表示,「與企業、行業合作,以就業為導向,增強對學生職業技能、職業資質的培養,才是民辦院校今後的發展之路。」
為了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有實踐的環節,以航空、旅遊為特色的西安航空旅遊學院於今年10月29日正式從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引進一架麥道82大型客機,從而使該校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大型民航客機的大專院校。
「如果連設備都沒有的話,怎麼訓練學生呢?」剛剛在第六屆教育家大會上榮獲「新中國60年民辦教育十大風雲人物」的西安航空旅遊學院院長董旭峰告訴記者,學院一直倡導「按照行業標準培養專業人才」的辦學方針,曾斥巨資購置了6台各種型號的民航專用發動機,組建了西北高校唯一的「發動機檢修實訓基地」。這樣的「大手筆」無疑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使得該校畢業生大受市場好評,成就了學校的特色品牌。
來自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一項關於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的調研發現,近年來,一些依託民營企業舉辦的民辦高校積極應對就業市場變化,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工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民辦校特色立校的典範。
「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0萬所,學歷教育在校生超過2800萬人。其中,民辦小學5760所,民辦幼兒園8.3萬所,佔全國幼兒園總數的六成以上,有效地緩解了全國各地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儘管民辦教育遭遇「寒流」,許多民辦教育工作者也充滿困惑,甚至失去信心,但是季明明在分析了中國民辦教育的整體情況後,還是充分肯定了民辦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實踐表明,市場機制是中國民辦教育產生與發展的原動力。」季明明說,目前,中國各類民辦學校每年吸納的學雜費在1000億元以上。民辦教育的興起吸引了大量非財政教育投資,增加了中國教育經費總量,促進了中國民辦教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資金來源的多樣化。
季明明希望民辦教育工作者們「增強信心,擔當責任,把握方向,科學發展」,他同時指出,政府部門要依法承擔促進發展的主要責任,還應以公共財政扶持民辦教育的發展。
或許未來,找回信心的民辦教育會再次迎來科學發展的「春天".
推薦閱讀:
※建立信心:從裝模做樣開始!
※《信心系列》(書籍連載
※真實的信心 1
※讓你自信心爆棚的十大勵志經典電影推薦
※怎樣修復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