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訪| 玉雕大師黃文中:終始不渝的琢玉心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玉雕是我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它植根於華夏濃厚的文化沃土之中,歷經萌芽、發展等不同階段,形成了如今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中國技藝,而玉雕匠人就是玉雕藝術中最重要的傳承者。本次,玉雕名家就專訪了玉雕大師——黃文中。
黃文中,中國玉石雕刻高級技師,國家藝術品玉器鑒定師,江蘇省玉雕大師,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徐州玉石雕刻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
1993年畢業於徐州工藝美術學校,1996年來到蘇州玉器廠深造,2002年成立個人的玉雕工作室。二十多年來,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習與不懈追求,積累了豐富的設計創作經驗,掌握了複雜的雕刻技藝,曾多次受到邀請做客中央電視台《一槌定音》、《消費主張》、《第一時間》、《圍爐藝話》等節目,講述玉雕及相關藝術專業的探討分享和交流。
匠心就是不斷追求的執著心
回憶起自己的漫漫玉雕路,黃文中說: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為玉雕從學習到會做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5年才能學到一個基本功,要想達到高超的技藝水平,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正因如此,這個行業里也有很多人中途放棄,而我堅持到現在,濃厚的興趣就是我走下去的最大動力,做玉雕需要不斷地追求和探索,需要一顆執著的心。
玉雕源於生活,也會回歸到人心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當代玉雕也發生了諸多改變。而對於玉雕行業的變化和發展,黃文中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表示,玉雕的內容是建立在人文情感基礎上的,因時代的人文主流思想和審美的不同而產生改變。從玉器的形制來說,2005年到2010年,白玉器皿件比較受大眾歡迎;2010到2015年,簡約抽象的掛件、把玩件符合大眾審美;如今珠寶玉石鑲嵌開始走俏。這就是因為人們審美的改變和消費群體的不同而產生的,以前消費主力是60、70後,如今80、90後也開始消費,所以玉雕形制上產生明顯的變化,而對於這種改變,我非常能夠理解。玉雕藝術本就源於生活,最終也會回歸到人心,我們玉雕師也應該追隨大眾需要的一些東西,能與人們產生心理共振的玉雕才是一件好作品,具有好的審美價值的玉雕就像打開人們心靈的鑰匙,陶冶身心。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每一件事都不容易,但總要有人去做,要做就要誠心誠意的做到最好,而黃文中老師也將保持著一顆愛玉的初心,踏踏實實地去創作更多精湛的玉雕作品。
推薦閱讀:
※看完這些外國人的玉雕,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玉雕稀世珍品(一)20件
※細節之處,方寸之間:看完你就明白何謂真正的工匠精神了!
※招財玉雕 轉者今年財源滾滾
※這麼看雕工,玉雕大師的真實水平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