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寫在志願服務第八個月

群眾——寫在志願服務第八個月

來自專欄陳某某關於西部計劃的志願總結1 人贊了文章

這個月前前後後往群眾家裡跑了好幾趟,一次是為了核算貧困戶的收支台賬,一次是「春風行動」,為了核查全部村民的基本情況,一次是動員貧困戶的移民搬遷。特別是春風行動,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同時涉及到縣派幹部的工作安排,所以安排了大量的上班時間下隊,一般的幫扶工作都是下班時間做的。前前後後忙了一個星期,看到了一些以前沒看到的。

由於原NP組包組幹部被調去縣委辦跟班學習,我臨時承擔包組責任。這個安排,讓我對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一開始包保的貧困戶住在XX集鎮,都是生態移民搬遷過來的,XX集鎮是政府駐地,生活條件比較好。在工作過程中儘管有時認為群眾過得比較貧苦,用本地話來說是「不得活路,沒有什麼錢賺。」但總體上還是過得去的。

這次去非集鎮的村組集中看了看,才知道貧困戶脫貧要求收入達標、吃穿不愁、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安全住房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明白了大山深處的青山綠水往往意味著什麼,理解了「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這句話里的家國情懷,認識到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人們過得更好、更有尊嚴。」這個目標的偉大與遙遠。

有幾戶群眾沒有安全住房,住的是瓦房,就是用木頭搭成架子,上面用瓦覆蓋擋雨,四面用木板擋風。這樣的房子我以前只在電影里見到過,還是那種批判舊社會的主旋律電影,我以為我們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西部開發、脫貧攻堅也很久了,不曾想,還有人的生活是如此的貧窮。去CL組下隊,那戶人家住在山上,要先開車開到沒有路的地方,然後下車走一段路,然後爬山,倒也不高,頂多算是山坡,住在木板房子里,戶主不在家,他老婆在,背著小兒子做活,大兒子也就5、6歲,放在一旁,光著雙腳,沒有鞋穿。本來我是不確定他是沒有穿鞋還是沒有鞋穿,但是一同去的幹部很理解的向我解釋了不是前者。

得承認這很讓我感到震撼,但我隨即發現我無能為力,在大環境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你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想著把情況報上去爭取資金,但回來一查,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是發過的,有幾千的,有上萬的,專門發的危改資金,就是用來改善居住條件的。但這筆錢發到群眾手裡,就不知道用來幹什麼了,聽幹部講,有的自己花了,有的拿去賭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一點不假。但最終,他過得不好,你還得管他,進度考核、督察督辦是一方面,你作為國家幹部,一切為了群眾是最基本的要求,國家幹部也是要講職業道德的,而且是最應該講職業道德的。

做群眾工作是很困難的,異地移民搬遷去動員群眾,一開始以為,群眾一聽說可以搬到城裡,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會踴躍報名,事實證明我想多了。NP組10戶貧困戶沒有一戶願意報名,因為搬到城裡就要拆掉鄉里的老房,因為擔心搬進城難找工作,當然也有政策的原因,每人的標準是20平米,面積實在太小,補助的搬遷款,拆舊房的獎勵金也都拿去蓋移民房了,等於群眾手裡沒有得到錢。所以跟群眾解釋完政策後,都是一句不搬了。

但絕大多數群眾對於幹部的走訪都是很歡迎的,推開門,坐下來,擺門子(聊天),聊聊家裡孩子上學,聊最近有什麼工作掙錢,聊近期的扶貧政策,聊有什麼扶貧項目。我一個人走訪的時候就用普通話,跟別人一起走訪就聽他們用本地話,每次走訪回來都說走的腿疼,累得慌。但下次走訪還是一走到底,不落一戶。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這樣的景象在群眾家中比較常見,凡是家中有在讀學生的,往往會有一面牆用來貼獎狀。由於時間關係,走訪時沒有見到學生,但我想,如果見到了,眉目間一定滿是驕傲。這幾年,「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有換成「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趨勢,的確,相比較而言,貧困階層、中產階層、富豪階層,不同的階層對教育的投入是不一樣的。「我上到大學才見到外國人,你從幼兒園就有外教;我的學校連操場都沒有,你從小學跳芭蕾舞。」這樣的文章在朋友圈、知乎變得越來越多,受眾也不少。然而在我看來,這種比較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寒門寒到了什麼地步,貴子的貴又是什麼程度。對於一個年人均收入超過3600,既月收入超過300,就算脫貧的地區,一個年人均收入不過萬的家庭,一名能拿到三四千月收入的專、本科生,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貴子了,可以顯著的提高家庭的收入、生活水平,可以支撐其家庭的未來。走訪時,對群眾說:「等娃讀完書,你就享福了。」總能聽到欣慰的笑聲。而這樣的寒門出貴子的機會,只能是從教育中來,從這個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中來。而寒門子弟也只有這個機會,滿牆的獎狀中能看到渴望學習、渴望出去的眼睛。

走訪時走在山坡上,遠處是夕陽的餘暉,起伏的群山,有一瞬間,我似乎感受到了一股精誠之氣,無堅不摧,充滿了所有美好的願望,這股浩然的力量日積月累,可以輕鬆的戰勝貧困,可以實現所有的希望。


推薦閱讀:

TAG:公益活動 | 公益組織 | 西部計劃志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