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面試100題(第11-15題)
來自專欄 BAT面試1000題152 人贊了文章
1.請簡要介紹下tensorflow的計算圖。
解析:
Tensorflow是一個通過計算圖的形式來表述計算的編程系統,計算圖也叫數據流圖,可以把計算圖看做是一種有向圖,Tensorflow中的每一個節點都是計算圖上的一個Tensor, 也就是張量,而節點之間的邊描述了計算之間的依賴關係(定義時)和數學操作(運算時)。
如下兩圖表示:
a=x*y; b=a+z; c=tf.reduce_sum(b);
2.你有哪些deep learning(rnn、cnn)調參的經驗?
解析:
一、參數初始化
下面幾種方式,隨便選一個,結果基本都差不多。但是一定要做。否則可能會減慢收斂速度,影響收斂結果,甚至造成Nan等一系列問題。
下面的n_in為網路的輸入大小,n_out為網路的輸出大小,n為n_in或(n_in+n_out)*0.5
Xavier初始法論文:
http://jmlr.org/proceedings/papers/v9/glorot10a/glorot10a.pdf
He初始化論文:
https://arxiv.org/abs/1502.01852
uniform均勻分布初始化:
w = np.random.uniform(low=-scale, high=scale, size=[n_in,n_out])
Xavier初始法,適用於普通激活函數(tanh,sigmoid):scale = np.sqrt(3/n)
He初始化,適用於ReLU:scale = np.sqrt(6/n)
normal高斯分布初始化:w = np.random.randn(n_in,n_out) * stdev # stdev為高斯分布的標準差,均值設為0
Xavier初始法,適用於普通激活函數 (tanh,sigmoid):stdev = np.sqrt(n)
He初始化,適用於ReLU:stdev = np.sqrt(2/n)
svd初始化:對RNN有比較好的效果。
二、數據預處理方式
zero-center ,這個挺常用的.X -= np.mean(X, axis = 0) # zero-centerX /= np.std(X, axis = 0) # normalize
PCA whitening,這個用的比較少.
三、訓練技巧
要做梯度歸一化,即算出來的梯度除以minibatch size
clip c(梯度裁剪): 限制最大梯度,其實是value = sqrt(w1^2+w2^2….),如果value超過了閾值,就算一個衰減系係數,讓value的值等於閾值: 5,10,15
dropout對小數據防止過擬合有很好的效果,值一般設為0.5,小數據上dropout+sgd在我的大部分實驗中,效果提升都非常明顯.因此可能的話,建議一定要嘗試一下。 dropout的位置比較有講究, 對於RNN,建議放到輸入->RNN與RNN->輸出的位置.關於RNN如何用dropout,可以參考這篇論文:http://arxiv.org/abs/1409.2329
adam,adadelta等,在小數據上,我這裡實驗的效果不如sgd, sgd收斂速度會慢一些,但是最終收斂後的結果,一般都比較好。如果使用sgd的話,可以選擇從1.0或者0.1的學習率開始,隔一段時間,在驗證集上檢查一下,如果cost沒有下降,就對學習率減半. 我看過很多論文都這麼搞,我自己實驗的結果也很好. 當然,也可以先用ada系列先跑,最後快收斂的時候,更換成sgd繼續訓練.同樣也會有提升.據說adadelta一般在分類問題上效果比較好,adam在生成問題上效果比較好。
除了gate之類的地方,需要把輸出限制成0-1之外,盡量不要用sigmoid,可以用tanh或者relu之類的激活函數.1. sigmoid函數在-4到4的區間里,才有較大的梯度。之外的區間,梯度接近0,很容易造成梯度消失問題。2. 輸入0均值,sigmoid函數的輸出不是0均值的。
rnn的dim和embdding size,一般從128上下開始調整. batch size,一般從128左右開始調整.batch size合適最重要,並不是越大越好。
word2vec初始化,在小數據上,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收斂速度,也可以可以提高結果。
四、盡量對數據做shuffle
LSTM 的forget gate的bias,用1.0或者更大的值做初始化,可以取得更好的結果,來自這篇論文:http://jmlr.org/proceedings/papers/v37/jozefowicz15.pdf, 我這裡實驗設成1.0,可以提高收斂速度.實際使用中,不同的任務,可能需要嘗試不同的值.
Batch Normalization據說可以提升效果,不過我沒有嘗試過,建議作為最後提升模型的手段,參考論文: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 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如果你的模型包含全連接層(MLP),並且輸入和輸出大小一樣,可以考慮將MLP替換成Highway Network,我嘗試對結果有一點提升,建議作為最後提升模型的手段,原理很簡單,就是給輸出加了一個gate來控制信息的流動,詳細介紹請參考論文: http://arxiv.org/abs/1505.00387
來自@張馨宇的技巧:一輪加正則,一輪不加正則,反覆進行。
五、Ensemble
Ensemble是論文刷結果的終極核武器,深度學習中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同樣的參數,不同的初始化方式
不同的參數,通過cross-validation,選取最好的幾組
同樣的參數,模型訓練的不同階段,即不同迭代次數的模型。
不同的模型,進行線性融合. 例如RNN和傳統模型。
3.CNN最成功的應用是在CV,那為什麼NLP和Speech的很多問題也可以用CNN解出來?為什麼AlphaGo里也用了CNN?這幾個不相關的問題的相似性在哪裡?CNN通過什麼手段抓住了這個共性?
解析:
Deep Learning -Yann LeCun, Yoshua Bengio & Geoffrey Hinton
Learn TensorFlow and deep learning, without a Ph.D.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Deep Learning -LeCun 16 NIPS Keynote
以上幾個不相關問題的相關性在於,都存在局部與整體的關係,由低層次的特徵經過組合,組成高層次的特徵,並且得到不同特徵之間的空間相關性。如下圖:低層次的直線/曲線等特徵,組合成為不同的形狀,最後得到汽車的表示。
CNN抓住此共性的手段主要有四個:局部連接/權值共享/池化操作/多層次結構。
局部連接使網路可以提取數據的局部特徵;權值共享大大降低了網路的訓練難度,一個Filter只提取一個特徵,在整個圖片(或者語音/文本) 中進行卷積;池化操作與多層次結構一起,實現了數據的降維,將低層次的局部特徵組合成為較高層次的特徵,從而對整個圖片進行表示。如下圖:
上圖中,如果每一個點的處理使用相同的Filter,則為全卷積,如果使用不同的Filter,則為Local-Conv。
4.LSTM結構推導,為什麼比RNN好?
解析:
推導forget gate,input gate,cell state, hidden information等的變化;因為LSTM有進有出且當前的cell informaton是通過input gate控制之後疊加的,RNN是疊乘,因此LSTM可以防止梯度消失或者爆炸。
5.Sigmoid、Tanh、ReLu這三個激活函數有什麼缺點或不足,有沒改進的激活函數。
解析:
sigmoid、Tanh、ReLU的缺點在121問題中已有說明,為了解決ReLU的dead cell的情況,發明了Leaky Relu, 即在輸入小於0時不讓輸出為0,而是乘以一個較小的係數,從而保證有導數存在。同樣的目的,還有一個ELU,函數示意圖如下。
還有一個激活函數是Maxout,即使用兩套w,b參數,輸出較大值。本質上Maxout可以看做Relu的泛化版本,因為如果一套w,b全都是0的話,那麼就是普通的ReLU。Maxout可以克服Relu的缺點,但是參數數目翻倍。
資料來源:
1.寒小陽&AntZ,張雨石博客等;
2.蕭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631631/answer/94816420;
3.許韓,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005808;
4.《 CNN筆記:通俗理解卷積神經網路》,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51812459;
5.我愛大泡泡,
htp://http://blog.csdn.net/woaidapaopao/article/details/77806273。
推薦閱讀:
※用Python和Keras搭建你自己的AlphaZero
※Keras搭建的卷積層為什麼會出現負尺寸?
※終於!Keras官方中文版文檔正式發布了
TAG:TensorFlow | Keras | 深度學習DeepLear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