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點開這篇文章—抑制想法為什麼行不通?
2 人贊了文章
HAHAHAHAHA!當你看到這裡時,想必已經點開了文章。
別急,不是抖機靈!不是標題黨!不要走,往下看。
(咳咳咳,秒變正經臉)
看到標題時,告訴你不要點開這篇文章,是不是更有點開看看的衝動了?
(好吧,你也可能並沒有這樣的衝動)
也許在平時,你根本不會想著要點開這篇文章。
可是,一旦有人告訴你,不要去想xxx。
這個想法反而會在你的腦海里生根發芽,揮之不去。
越是不要去想,越是難以忘掉。
今天,就要和大家聊聊,為什麼壓抑想法行不通?
01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在你專註於學習時,突然腦子裡飄過一個念頭
「今晚十點,有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
「不行,明天就要考試,我還沒開始複習呢,我要忘掉它」
你搖了搖頭,試圖把這個想法趕出你的腦子
可是,越是想擺脫,它越是賴著不走
你掙扎過了,自責過了
還是拿它沒有辦法
最後,你認輸了,拿起手機看起了比賽
去TMD考試!
當人們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它會不斷的回到你的腦子裡。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諷刺性反彈」。
02
為什麼會出現「諷刺性反彈」?
這要從大腦的運行機制說起。
你的大腦中,有兩個系統。一個系統掌管著你的理性,負責思考,控制行為;另一個系統掌管你的本能,是無意識的,自發的。
就如同大腦中住著兩個小人,為了描述方便,用小人1、小人2表示。
在腦子出現「看比賽」這個念頭時,小人2會將看比賽與手機聯繫在一起。就像百度一樣,迅速從你的記憶中提取出關於比賽的信息、手機的位置,而這一切都是自發的,無法控制的。
在你感知到自己的想法時,腦子裡的兩個小人其實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
小人2:球賽十點開始,瑞典對陣瑞士;手機放在書桌的第二格抽屜里
小人1:寶貝,我們不能想球賽
小人2:球賽十點開始,瑞典對陣瑞士;手機放在書桌的第二格抽屜里
小人:1:寶貝,我們不想球賽,想點考試的事
小人2:球賽十點開始,瑞典對陣瑞士;手機放在書桌的第二格抽屜里;考試時間是明天上
午九點
小人1:我說了,不要想球賽的事!
小人2:球賽十點開始,瑞典對陣瑞士;手機放在書桌的第二格抽屜里
小人1:......
是的,你的本能就是如此固執,無法阻止,無法改變。
你一次次的強調「不要去想」,其實就是不斷的給大腦刺激,提取記憶。
這就是「諷刺性反彈」的原因。只要你能控制住你的本能,管住小人2的嘴巴,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要明白一個道理: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
03
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在兩個小人進行抗爭的同時,你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
一方面來自於球賽的誘惑,一方面來自於擺脫想法失敗的挫折。
在多方面的壓力下,大腦會感覺到疲憊、焦慮。
當你的大腦感到不舒服時,會激活情緒保護機制,去尋找能夠讓你快樂的事情,將情緒調節回正常狀態。
令人諷刺的是,通常情況下,能夠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正是導致你不快樂的事,也就是「看球賽」。
前面也說到,大腦中有兩個系統,小人1負責思考,控制行為。在不斷與本能抗爭的過程中,小人1的能量也消耗殆盡,在與鬥爭中敗下陣來。
當理智無法控制行為時,失去了自控的力量,順應本能就成了你當下的選擇。
04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會變成惡龍;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當腦子裡出現不想要的想法時,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去與它抗爭,試圖解決它、消滅它。越是如此,越會把我們拖入慾望的泥沼中。
在《自控力》一書中,韋格納提出的方法是:放棄自控,允許自己去想這些東西。
當然,這裡的允許,並不是要你去沉迷其中,而是放棄與慾望的抗爭,承認它的存在,不去試圖控制自己的想法,嘗試著與它和平共處。
不去抗爭,意味著不會過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慾望之上,有更多的精力去感知到其他東西,反而會減少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
忠於你的感受,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去相信它。
說大白話,就是接受想法,抑制衝動。
05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這不是廢話嗎?
不,想法和行動是兩個層面的東西。
舉個栗子:
腦海里出現諸如「看球賽」這類的想法時,是大腦的思維機制,是不受自身控制的。我們沒有辦法去讓自己「不去想」,抑制自身想法只會適得其反。
想法≠行動,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想法,承認這是大腦的陷阱,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也不是我自身真實的意願,沒必要付諸於行動。
再來總結一下,當我們腦海里出現慾望、負面情緒,一切我們想擺脫的想法時,試著這樣去做:
a、當負面想法在你腦海中出現,不要急於去抗爭、擺脫,試著心平氣和的與它相處。
b、想一想前面提到的「諷刺性反彈」效應,不要強迫自己「不去想」。
c、意識到這個想法並不是我內心真正想要的,我沒有必要去做,即從「不去想」到「不去做」。
d、繼續專註於你手中的事。當你不把注意力分配到負面想法之上,自然而然就會遺忘了。
推薦閱讀:
※如何解釋迴避依戀型人格?
※如何正確看待無可避免的死亡?
※內向的人更容易滋生心理問題嗎?
※情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差
※不同心理學流派的教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