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lle:零基礎入學名校,我卻收穫了「設計師」之外的更多可能
來自專欄 Portfolio+8 人贊了文章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你能在倫敦租到高性價比的住房,就能幫助經濟並不充裕的家庭前往倫敦留學;你了解UCL的建築設計課程體系,了解AA的授課方向,就能夠給不知何為A校B校的學生指引方向;自己當年年輕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後人如何避免...
所以,康石石將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周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分享你的留學經驗,請聯繫康石石小助手(微信號:hanyi_yuwen2)。
從小的設計夢,在求學期間,由於種種原因被擱置了下來,而大學四年的專業學習,讓我愈加發現對於設計的喜歡和嚮往,於是在很多人不理解的目光中轉學了服裝設計,而在漢藝和金斯頓的這段時間的學習經歷,讓我真切的感覺到這個決定並沒有錯。
而設計帶給我的明顯比之前預計的更多,跨專業學習中很多不安因素都逐漸被消除,而大學四年的學習經歷也已經成了我精神的另一部分,讓我變得更為不同,也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最近回國做畢設,想到了自己兩年的求學之路,有著很多辛苦,但是這種精神的富足也無法比擬。借著這段時間小有空閑,將自己的經歷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為想要跨專業卻遲遲不敢跨步的同學一些鼓勵。
跨專業學習優勢
1. 知道自己要什麼
從英語專業跨到服裝設計,在我很多朋友眼中是個很難理解的行為,所以我也有收到過一些問題,諸如:是哪個瞬間讓你決定放棄你四年的學習,去學習一個全新的學科?
這個問題其實我仔細想過,其實並沒有一個所謂的特殊時刻,而是我知道我認識到了我自己。大學四年我學了不是很喜歡的專業,這個過程其實很痛苦,然而這樣一個情況下,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喜歡什麼,所以我必須要自己想清楚自己以後想要什麼,然後我找到了服裝設計,轉變方向便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
從在漢藝從零開始學習服裝設計加上一年的金斯頓生活,這樣一段經歷其實給了我很多的勇氣,現在遇到一些需要做決定的部分,我很少會怕,因為我有能力去解決。我是一直再往前走的,只是方向發生了些調整而已,畢竟哪一條路都不容易,還不如選一條自己喜歡的路走。
2. 思維更為寬廣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服裝設計師,必然不會只是局限在服裝設計中,各學科知識的汲取便是對每位同學的高要求。在第一個項目創作的時候,我買了很多的書籍,去了解一個時期的裝置藝術家、建築設計師等等都在做什麼,在調研過程中學習,是我之前不曾想到的。
本科階段,關於讀書,更像是一種消遣,不太會更多注意從中更多汲取有用信息。而學習設計之後,本身就是從頭學起的狀態,在考慮如何讓自己的設計變得更加「個人化」時,反而不會局限在服裝設計的邊框中,認知科學、心理學甚至於編程語言我都會去積極了解,探索更好表達自己的方式。
學習設計之後,才會有享受過程的存在。以前的我像是個圓圈,自己呆在裡面,而學習設計之後,這個圓圈被我打開了一個小口,現在這個圓圈似乎已經不復存在了,我會探索無盡的可能和邊界,這種對於多學科知識的包容性,跨學科的經歷真的可以給於大家很多幫助。
3. 擁有更多發展可能
由於接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從漢藝到金斯頓,不過兩年的時間,對於服裝設計其實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解。設計對我而言只是一段路,甚至說只是一個起點,很少有人可以畢業就能達到某種高度,我知道我會一直做下去,會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都是我前進的能量。
學習設計,之前的我認為是學習到知識,這其實是很表面的認知,設計真正在學習的其實是一種思維能力,之後你會不去懼怕面對各種挑戰,這才是學習設計的作用。服裝設計師是我第一個目標,而想要自己的設計不再稚嫩,就需要我去不斷探索學習,變成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金斯頓—一個設計師平台
1. 商業和藝術結合
作為服裝設計就業率最高的幾所院校之一,金斯頓的學習必然帶有商業色彩,很多同學對於商業會有抵觸,甚至說在我剛進金斯頓的時候,也有一些失望的心情在。
當時的我會更像做藝術性的設計,作品也會比較抽象,對於成衣,我甚至有些許排斥,覺得過於商業。而在金斯頓學習,商業是個必然會涉及的部分,我才逐漸和自己交流,思考該如何將藝術和商業去平衡和處理,也終於明白兩者其實並不衝突,刻意去躲避開商業成分反而是種執念。
設計不是純藝,大家必須考慮以後進入社會,我的設計該如何融入市場,該如何被大眾接受,即使很藝術的設計,如何讓大家願意將它穿在身上,這些都是一個設計師應該去考慮的。金斯頓的多數學生的設計,都可以做到既有設計感,又可以投入市場,服裝設計依舊是我們自己的語言,而且會表達的更為深度有趣。
2. Thinking through Making
"Thinking through Making"是我們學院的院訓,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金斯頓對於創作思維的培養。我們老師常說,你有想法沒錯,但是你該如何用服裝語言去表達,甚至說表達的更好是更重要的事情。尤其在當下,大家主題都很相似,如何讓你的設計變得不一樣,便需要你不斷去創作、嘗試,才會和自己產生更多聯繫,進而擁有你自己的設計語言。
簡單舉例,我們常說服裝是有語言的,比如說提及西裝,我們會想到幹練;提到荷葉邊,我們會想到少女,但如果用比較金屬質感的面料去做荷葉邊,可能表達出怎樣的情緒呢?這些就可以成為我們在創作中需要去多去觀察和嘗試的方向。
這樣的學習過程如同程序員做程序,一開始會有很多bug,必須經過不斷迭代,才能逐漸完善,對於設計同樣如此。對於金斯頓而言,老師會很注重大家思維的培養,在創作過程及大量實驗中,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該如何改進等等,這也使得我的思路發生一個改變:思考如何表達→如何能表達的更好。
3. 一個看得到成長的學校
金斯頓給我一個最為真切的體驗是,它是一個努力成長的學校,對學生特別負責,這一點從我們老師身上便能看的很明顯:雖然同時帶倫時,老師卻沒有半點水分,不斷與學生進行磨合,思考如何課程變得對學生更有利。每個學期末,老師都會為我們對於課程有沒有不滿意的部分,一些建議會立即反映到下學期的課程安排中。
比如說之前的學習中,前期調研我們都是個人化,老師給反饋時,其實可以學習到很多內容,所以我便和他提出了小組合作的建議,到第二個學期我們前期創作便4人一小組進行,大家相互探討交流。而到了設計階段,為了保護個人創作隱私,老師又會把我們分開。這樣思維嚴密,且為學生著想的老師存在,真的讓金斯頓有著更多的發展潛力,而且一定會變得很好。
大家需要認清的事實
關於出國,大家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在國外學有所成,以下三點大家在國內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
1. 學校是資源
出國之前,大家有個問題一定要正視:學校是個平台,而不是說你來了之後,就能成為一名頂級設計師。以金斯頓為例,學校把各種優質資源給你集中到了這裡,如果你真的想要學習,金斯頓足夠讓你成為一個很好的設計師,給了你很多資源去成長,但達到怎樣的高度卻全在個人。前中央聖馬丁時裝教學總監Willie Walters女士的話,其實說明了很多問題:
2. 碩士只是起點
對我而言,缺失了服裝設計本科學習還是很遺憾的,不是因為很多基礎知識沒有學到,而是本科是大家可以慢慢成長的過程。不得不承認的是,藝術真的需要時間,我有時候會覺得比較焦慮,自己有一個好的想法,但是能力不夠,短時間內難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
所以跨專業的同學心態一定要調整好,雖然在碩士階段,我們和很多服裝設計專業的同學站在同一平台上,但是我們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去學習。在金斯頓的1年的學習,讓我飛速成長,但1年真的不夠,兩年也不夠,如果大家想要長期從事服裝設計,並想有所成就,還需不斷在學習和實踐中去提高。
3. 作品集到底學什麼
正如我上面所說,國外研究生階段,老師其實不會教給大家什麼,因為很多東西學校默認你本科階段便已經完成了,比如設計思維的搭建,如何調研等等,但這些其實國內多數院校並沒有教給我們,而像我一樣轉專業的同學,更是兩眼一抹黑。
所以作品集創作階段,其實是填補國內外教育間的斷層,然而我們其實容易走進無數個「坑」里:
- 中式思維過重
- 過於追求西方的設計方法
- 容易鑽牛角尖,出不來
- ......
所以對我來說,作品集的創作不是做完一個集子而已,而是去學習方法論,學習一種思維。在漢藝的時候,我揪著樂樂老師問過很多次:為什麼我有了想法就是做不出來?這個地方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樣做能達到什麼效果......
如今再回頭看自己的作品集,覺得很多內容很幼稚,但是那確實是我的水平,是我服裝設計學習的一個表現形式而已,能夠拿到金斯頓的offer,我也覺得很幸福了。
留學三件套
如果讓我談留學必帶的三樣物品,我大致分成兩類:1. 這邊有得賣但是貴,2. 這邊很難買到。關於第一種,如果大家覺得攜帶麻煩,可以過來再買,這類物品其實很多,比如說畫材、做服裝用的工具等等,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從國內帶過來還是比較方便,價格公道的同時,常用的工具也會更順手。
難買到的,強烈建議學習服裝的同學帶小人台!很多時候突然有了一些想法,可以直接在家裡做了,非常方便。我一直都很想入一個,但是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買到,只有看著擁有小人台的同學,羨慕~
往期「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
第四十三期:同樣學習基礎知識,Pratt為什麼能讓學生「暴風成長」
第四十二期:國內讀研的經歷,是我必須出國學習的理由
第四十一期:學純藝,牛津離你並不遙遠
—————————————————分割線——————————————————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投稿內容:藝術留學經驗、國際藝術院校資訊、藝術設計海外求學心得等皆可,詳情諮詢下方
投稿方式:聯繫康石石小助手(hanyi_yuwen2)即可
推薦閱讀:
※動畫師&插畫師,一個中國姑娘赴美留學之後的機遇和變化
※作品集字體設計 | 請關愛你的第二張臉
※【設計說】朋友們,服裝設計「解構主義」了解一下
※你有審美嗎?
※台上見證了演員的誕生,台下要如何過好如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