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利列平與力量訓練的定量控制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利列平與力量訓練的定量控制

88 人贊了文章

過去一個月里遇到了許多煩心事,所以基本沒寫東西,今日起恢復更新。


77年前的今天,一個男嬰在蘇聯首都莫斯科以東約70公里的巴甫洛夫斯基鎮呱呱墜地。9天之後,四百萬德軍越過蘇德邊境,發動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陸地戰爭。在應徵奔赴戰場之前,男嬰的父親謝爾蓋·普利列平匆忙地給他起了一個在俄羅斯非常常見的名字——亞歷山大,於是,按照俄國人的姓名規則,他的全名就被鎖定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利列平。

那時候沒有人會想到,44年之後,這個男孩將會作為舉重史上最偉大的教練而被載入史冊。


1964年,23歲的普利列平從中央體育學院畢業,進入著名的莫斯科中央陸軍俱樂部執教。年輕的他很快就碰到了一系列在力量訓練中繞不過去的問題:

——在訓練的不同階段,各個強度所佔的比例分別應該是多少?是高強度更多一些?還是低強度更多一些?

——在一次訓練中,某個強度的重量舉多少次最合適?

——假設運動員在一次訓練課中要把某個重量舉若干次(比如24次),那麼應該用較少的組數和每組較多的次數(例如4組6次),還是較多的組數和每組較少的次數來完成所要求的總次數(例如8組3次)?

在那個年代,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但給出的答案卻各不相同:

——兩屆奧運冠軍,後來曾擔任蘇聯國家隊總教練的阿卡季·尼基托維奇·沃羅比耶夫認為每次訓練課每個項目安排2~3次極限重量試舉,其餘部分用較低強度做5~6組,每組3~4次是最佳安排。

沃羅比耶夫在比賽中挺舉185公斤

——同樣曾獲得過奧運金牌的尤里·彼得洛維奇·弗拉索夫則認為連同熱身在內每個項目共做6~9組,每組1~2次為好。

弗拉索夫在訓練中卧推190公斤

——和沃羅比耶夫一樣獲得過兩屆奧運冠軍,也同樣擔任過國家隊總教練的瓦西里·伊萬諾維奇·阿列克謝耶夫的見解別具一格:他建議在每組中完成5~6次試舉,甚至更多。對了,他還曾用「將100公斤的杠鈴過頂後拋100次」來作為訓練前的熱身活動……

看這張照片你就該知道阿列克謝耶夫從來都是不走尋常路的……

在這種情況下,普利列平只好充分發揮俄羅斯人在數學上的優勢(話說我初中時的數學家夢想就是被俄羅斯人的數學教材終結的……)。他首先對上百名不同級別運動員的訓練日誌和和比賽成績進行統計,從中總結體重、年齡、訓練量、訓練頻率和訓練強度與成績變化間的關係,然後據此制定新的訓練計劃,再根據結果對之前總結的經驗進行修正,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訓練思路。

(說點題外話。關於俄羅斯人的數學水平,曾經有位俄國數學家在博客中痛心疾首地說:「現在我們的高中畢業生已經墮落到連同倫論、伽羅華理論和示性類都不懂的地步了!」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這項規模巨大的工程耗費了他好幾年的時間(可以粗略估計一下,一名運動員從開始訓練到進入國家隊,平均約需8年時間,按每周訓練5天計算,這就有兩千多篇訓練日誌,而他足足統計了一百多名運動員的資料!),在分析了海量的數據之後,普利列平提出了著名的「普利列平表格」(他還總結了其他許多規律,但這個表格是最著名也最易理解和運用的),對不同強度的重量在一次訓練課中的最佳總上舉次數以及每組的次數做出了規定:

恰巧在這個時候,國際舉壇又發生了一件大事——之前默默無聞的保加利亞舉重隊在著名教練員伊萬·尼克洛夫·阿巴傑耶夫率領下突然崛起,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拿下三枚金牌和三枚銀牌,超過了蘇聯隊的三金一銀一銅。隨後在1974年馬尼拉世錦賽上,保加利亞隊再次以78分對74分戰勝蘇聯隊,拿下了團體總分第一的寶座。

三年內兩次敗給保加利亞人,這對已經稱霸世界舉壇二十餘載的蘇聯人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所謂窮則思變,當時還只有三十齣頭的普利列平就這樣進入了蘇聯國家體委官員們的視野:

——聽說中央陸軍俱樂部有個叫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利列平的年輕教練在訓練方法上有一套,讓運動員成績進步特別快?

——是的,我聽說他定量地分析了訓練頻率、訓練量、訓練強度等要素同成績變化之間的關聯,並以此為根據來規劃運動員的訓練。

——要不我們把他招進國家隊里,讓他帶一批年輕隊員試試看效果怎麼樣?我們不能再輸給保加利亞人了!

於是在1975年,還只有34歲的普利列平收到了國家體委的來信,通知他到國家隊報到,擔任國青隊總教練和國家隊主教練的職務(蘇聯的體制是總教練統領全隊,下轄若干名主教練,每名主教練負責1~2名運動員的訓練)。

在國家隊天才雲集的環境里,普利列平的科學訓練方法得到了最好的發揮:從1975年起,蘇聯舉重隊連續九年奪得世青賽、世錦賽和奧運會團體總分第一,直到1984年因抵制洛杉磯奧運會未參賽才告中斷。穩定的輝煌戰績讓蘇聯體委打消了「這麼年輕是否有能力帶領國家隊取得好成績」的懷疑,於1980年下令將普利列平提升為國家隊總教練。

除了帶領國青隊和國家隊大殺四方,普利列平還發掘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舉重運動員,其中僅奧運金牌獲得者就達九人之多。考慮到篇幅限制,這裡只介紹一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幾位:

——尤里·諾拉伊洛維奇·瓦爾達尼揚,1975年19歲時被普利列平選入國青隊,在1975和1976年連續奪得世青賽和歐錦賽冠軍。1977年起參加成年組比賽,又連續五年包攬所在級別的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世界冠軍,其中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奪得82.5公斤級冠軍時成績甚至超過了90公斤級和100公斤級的冠軍。運動生涯共奪得世界冠軍20次,打破世界紀錄41次,辛克萊爾係數排名歷史第二。

——尤里·伊萬諾維奇·扎哈列維奇,1981年18歲時被普利列平選入國家隊,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上奪得110公斤級冠軍,運動生涯共打破世界紀錄36次,辛克萊爾係數排名歷史第三。

——列昂尼德·阿卡捷維奇·塔拉年科,1977年21歲時被普利列平選入國青隊,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奪得110公斤級冠軍,運動生涯共打破世界紀錄19次,並在1989年以挺舉266公斤成為有史以來挺舉最重的人,至今尚無人能超過。

——奧克森·亞拉科洛維奇·米爾佐揚,1979年18歲時被普利列平選入國青隊,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上奪得56公斤級冠軍,運動生涯「僅」打破世界紀錄14次(主要是因為他很不幸地和舉重之神蘇萊曼諾爾古生在了同一個時代且長期在同一個級別比賽……)。

——阿納托利·格里高利耶維奇·皮薩連科,1979年21歲時被普利列平選入國青隊,曾經以123公斤體重抓舉206公斤、挺舉265公斤,運動生涯雖然短暫但仍15次打破世界紀錄(他1980年奧運會時還不夠資格參加,1984年奧運會因為蘇聯抵制也沒能參加,1985年他又惹事坑死了普利列平,自己被迫早早退役,沒能等到1988年的奧運會……)。

——維克托·彼得洛維奇·索茨,1979年21歲時被普利列平選入國青隊,是第一個在比賽中用左右分腿的半蹲式上挺打破世界紀錄的舉重運動員(這是普利列平對舉重技術的重要貢獻),運動生涯共奪得2次世錦賽冠軍,6次打破世界紀錄。

——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維奇·克洛科夫,和上面幾位相比,他在運動成績方面「不算出色」,「只」奪得過1次世錦賽冠軍,7次打破世界紀錄。但他的兒子卻是這些人里名聲最大的——原舉重運動員,後來從事CrossFit而在健身圈廣為人知的德米特里·維亞切斯拉沃維奇·克洛科夫:

德米特里·克洛科夫在2011年世錦賽領獎台上

遺憾的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輝煌的戰績在把普利列平推上教練生涯巔峰的同時,也令他成為了一部分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我以前曾經提到過,蘇聯舉重隊素有內訌傳統)。1985年5月,在一連串至今仍說不清道不明的醜聞和變故之後,蘇聯體委宣布撤銷了普利列平蘇聯國家舉重隊總教練的職務,還剝奪了他「蘇聯功勛教練員」的頭銜。這對於普利列平來說無疑是不能承受的打擊,他很快便中風發作,住進了醫院,最終在1985年6月25日——也就是他度過44歲生日後的第12天——離開了人世,死後安葬在莫斯科最大的霍萬斯基公墓。

普利列平的墓碑

普利列平的去世,吹響了蘇聯舉重由盛轉衰的催命號角:如前所述,在他擔任國家隊主教練和總教練的1975~1984年間,蘇聯隊每次參加世青賽、世錦賽和奧運會都是團體總分第一。而1985年5月普利列平被撤職後,蘇聯隊立刻從王座跌落,在1985~1989年間連續五年不敵保加利亞,屈居團體總分第二。再往後就是東歐巨變,蘇聯解體,曾經強大無比的蘇聯舉重迅速從巔峰跌落,至今仍未能恢復昔日的榮光……

(關於導致普利列平遭到彈劾的醜聞事件,我會在6月25日他的忌日那天專門寫一篇文章詳述,敬請期待)

(本文同時也發表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不僅是健身。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膝關節問題常規康復訓練動作詳解5——靠牆靜蹲(附帶視頻講解)
變數決定了什麼?強度篇(一)
我們為什麼需要進行力量訓練
不包含力量訓練的減脂計劃都是耍流氓

TAG:力量訓練 | 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