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想像,媽媽的情緒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小紅是一個 2 歲半的小女孩,最近總是出現不同程度的抽搐,這讓爸媽一下警覺起來。在醫院幾經周轉、診治,醫生斷定是「抽動症」。而其中原因更讓夫妻兩人大吃一驚,原來是由於夫妻兩個人尤其是媽媽的脾氣十分火爆,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生氣,孩子錯了會被罵,做好了有時候因為媽媽心情不好也會被說。

母親作為孩子的第一餵養人,生命中第一次接觸的人,對孩子所表達出的情緒在早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乃至是生理的發展,母親身上所擔負的責任之重要遠比我們想的要多。

如果這還不能夠讓你很直接地感受到情緒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那麼,接下來這個著名的實驗將會讓你切身地體會到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靜止臉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他讓一個母親先和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然後讓母親再換成一個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樣做,母親都一直面無表情。

以下是實驗截圖:

1、實驗開始前,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情緒很好,積極響應。

2、實驗開始之後,母親面無表情,孩子很快察覺變化,想要引起母親注意。

3、孩子繼續與母親互動,想要獲得反饋,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4、實驗最後,孩子情緒崩潰,開始大哭。

短短的一段視頻,有很多地方值得分析:

1. 寶寶這麼小的時候就已經對錶情、反饋和周邊世界很敏感。

2. 寶寶會使用各種方法重新獲取母親對自己的關注(反饋)。

3. 僅僅不到 2 分鐘未得到反饋,寶寶就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的行為反應。

4. 在實驗中可以發現,寶寶的情緒是跟隨著母親而變化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孩子會主動模仿媽媽的行為甚至是情緒。孩子仰望著他們自己的母親,也在母親的眼中看見他們自己。

媽媽對於孩子,意味著什麼

媽媽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在 0~3 歲的嬰幼兒時期,父母與其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穩定的依戀關係,孩子就會感到驚慌和恐懼。與成人建立關係也是兒童童年期最關鍵也是最早的任務之一。所以,媽媽對孩子來說往往意味著:

1. 最早也是最權威的情緒導師。孩子會模仿媽媽的情緒與行為,從中學到如何進行情緒控制。如果媽媽的情緒越容易焦慮、不安或者失控,孩子自己的情緒也並不會很穩定。

2. 不可替代的安全感來源。早期的依戀關係對孩子來說是獲取外界安全認知的重要來源。換句話說,孩子的安全感基本都來源於母親早期建立的穩定的依戀關係。

媽媽是孩子的鏡子,孩子若能從母親這面鏡子里看到自己是如何受歡迎的,這便是母親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孩子最怕的,是母親對自己的無視

1. 拒絕會形成錯誤的行為習慣

在被拒絕的過程中,寶寶用尖叫、抓撓、揮打等不合適的行為方式去喚起母親的注意,如果這時母親做出了積極的反應,就等於告訴寶寶這些行為可以贏得母親的關注,那麼下次寶寶還會重複這樣的行為。然而,這樣的行為是具有破壞性的,會讓他在以後被忽略時(或其他被忽略的場景中)也採取哭、叫、抓等破壞性的行為習慣,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安全感,更無法學會堅持和等待等人格品質。

2. 情緒事沒小事,無視帶來的是無限的失望

如果讓靜止臉的時間再延長,讓冷漠和拒絕一直持續下去。孩子哭累了,不再哭鬧了。這個場景熟悉嗎?這不就是口耳相傳的「哭累了了就不哭了」的方法嗎? 而從這個實驗的過程中我們也能看見,拒絕與冷漠處理後得到的「平靜」只不過是對母親連接需求未果後的一種失望,而這個失望很可能會蔓延在日後孩子的生活中,從而形成了一個不安全的依戀關係,逐漸會讓孩子從自己被拒絕與忽視變成了拒絕這個「不安全」的世界,忽視他人的心理感受,影響自己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

3. 再小的忽視都是不可逆的傷害

充分接納孩子的感受、保持自己情緒穩定是最廉價的教育方式。那些曾經有過的選擇性的敷衍、忽略或者是故意的拒絕,更會讓還年幼的孩子們內心的安全感與秩序感受到破壞。而對於還處在模仿階段的孩子來說,對這種人際交往中「拒絕」、「敷衍」、「忽視」的模仿也將會影響到他們日後的人格發展。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小小年齡就學會「對付」家長,這並不是學會而是無差別的一種模仿甚至是一種控訴。

呼籲及時給予回應,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變化。

難點一:有的時候真的很煩,孩子做錯事又不能打又不能罵,我不搭理他都不行?

解決方案:對於 0~3 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對外界的探索都是通過與母親的關係中模仿、學習進行感受的。也就是說,在做錯事時選擇了不搭理的忽視行為,會讓孩子帶著被忽視時的恐懼、不安、焦慮的情緒認為「不能做錯事」從而在以後的生活中會越來越擔心事情的對錯,而不是好奇心與興趣。

所以,不回應可能是這些處理方式中最差的一個。反而是有方法地懲罰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彌補性處罰。當孩子犯錯了,你可以讓孩子自己補救自己的錯誤。例如,雜亂的書本可以留下他力所能及擺放回去的書本讓他自己來進行處理。這樣一方面你可以避免與孩子有直接的情緒接觸,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孩子明白懲罰的意義。

2、就事論事的處罰。或許你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罰方法,那麼你只需要保證做到處罰時能夠做到就事論事,不要所有的錯誤都是同一種處罰方式,符合自己與孩子制定的原則。

難點二:自己很忙,沒時間不停回應孩子

解決方案:不能及時給予回應,錯過了回應引起情緒問題要給予及時補救,不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媽媽不愛自己。

如果你是白天要工作,晚上才能見到孩子,那麼就請你在回到家中後要儘可能地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這裡請記住如果你真的十分疲憊。那請你可以抽出較少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然後告訴孩子「媽媽今天非常累的,想和你一起休息,明天周末晚上(一定是能兌現的時間)陪你玩 xx(孩子喜歡的某件事)好嗎?」如果孩子答應了,請一定要告訴孩子「媽媽謝謝你的理解,今天寶寶學會了諒解、理解、關心媽媽了」正面強化這個行為的正確性。

養兒育女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一件事情了,讓所有的事情都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可同時雖然辛苦,可如果換一個角度,育兒就等於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長會更快樂。而就在你欣慰自己孩子的成長時,不經意之間你也會發現原來自己也變得比之前更好,你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成長。


推薦閱讀:

媽媽我想你了,感動了五萬人
為何婚姻大事還真的需要聽媽媽的話?
別輕忽孕期脊椎問題 | 媽媽寶寶
准媽媽孕期如何科學上網
產後媽媽必須知道的事情

TAG:孩子 | 情緒 | 媽媽 | 影響 | 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