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夢想予遙遠丨陳懷遠:以摯愛書寫易武的茶香歲月

2017年仲夏的一天,很少有往來和聯繫的台灣茶人陳懷遠,突然蹦出來微我。7月2日下午在中國茶葉博物館有個品鑒會,問來不來?我沒有多想便回答:來!

我知道,能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接納舉辦品鑒會,陳懷遠身上頂著類似台灣茶文化協會理事長等諸多的頭銜,此番的交流,並非一般意義的玩家說茶。

自然而然,預告中透露的那一款款茶品如易武茶王、冰島古樹、颳風老寨、薄荷塘等也誘惑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

到了現場,才知道還有個新書發布會。

當拿到由陳懷遠親自簽名的新書《普洱茶錄——易武的茶香歲月》,看到封面寫著的那幾行字:「千年來,山在;千年來,茶山古樹在,我多麼希望人與人之間一心二葉的愛;千百年後,也依然都在。」我有些感動了。易武的茶山許多地方我也到過,我也寫下過這樣的字句:茶在,我們的世界也在!茶如,人如,大千世界亦如!

台灣茶文化協會理事長、嘉木堂·逸茗軒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懷遠(左)

《茶訊》主編、茗邊頭條主編孫狀雲(右)

翻著還充滿油墨馨香的新書,那一幅幅似曾熟悉的照片,喚起我回憶曾經到過的易武古六大茶山的一個又一個場景……

當書的文字撰寫作者王美霞女士以極其抒情的語言講述起陳懷遠二十二年對易武對普洱茶的尋尋覓覓。天地蒼茫,遙遠的易武古鎮便不再遙遠。茶山掠影,山在,千年的古茶樹在,我們也在!

陳懷遠的故事,王美霞的講演,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茶迷遭遇了一個茶痴,於是便有了這樣的相約,請陳懷遠先生來茗邊作客並作專訪。

王美霞花三年時間並且兩次去西雙版納實地探訪陳懷遠先生去過的茶路,最終才寫成了這本《普洱茶錄》,「凡走過,必然踏出證據」,十分注重史料及細節的求證。

事實在那裡,故事也在那裡了!我的採訪與寫作,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我亦是第一次聽說,陳懷遠從1994年就進入易武尋找古六大茶山傳統普洱茶製作加工工藝,是他的苦心尋覓、探索發現和大膽實踐,使得普洱茶傳統制茶工序恢復與發揚光大。書中以巨大的篇幅記載了陳懷遠探索發現與實踐的過程。整個普洱茶界也許沒有人提及過陳懷遠為普洱茶發展作出歷史性的貢獻,但易武人記得,前易武鄉長張毅曾在《六大茶山初稿》中記錄:「台灣陳懷遠先生對於普洱茶文化及六大茶山的熱愛,為六大茶山的推興和發展,為中外普洱茶愛好者能喝到正宗六大茶山的普洱茶,為使人們了解神秘的六大茶山的真實情況,不辭勞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爬山涉水,反覆多次深入六大茶山各地及外地調查研究。除了協力當地完成《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紀錄片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期間,由於他孜孜不倦的探討與協助,促使傳統制茶工序在鄉政府以及當地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漸次解開謎底。」向來不習慣於大堆引用史料的我,把這一大段文字複製過來,對這樣的史實,其希望通過我們的傳播讓更多人來知道。

陳懷遠,懷夢想予遙遠。他不是專業制茶人,他只是因為喜歡茶而開始接觸茶。陳懷遠說,他最早開始接觸茶,是在1982、1983年,喝的是普洱老茶,對普洱茶的感覺很神聖,喝著普洱的時候,便以想像勾勒出那個不曾到過但到處可以聽說到的普洱茶發祥地的那個叫易武古鎮及古六大茶山的場景。1994年有幸參加昆明舉行的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終於下定決心,以學習、崇敬的心境去易武找茶。那時候的易武,不是很有名,連旅行社的導遊小姐都不知道易武為何地?

為什麼去易武,去易武幹什麼?別的人不明白,陳懷遠自己心裡十分明白。匆匆的行程,走馬觀花的參觀訪問,當旅行團離開易武第四天,在景洪即將要回台時,陳懷遠心想所有普洱茶的答案,都在易武古鎮,在沒有解開謎團前,我為何離開?

於是再一次折身回到易武,這一折回便是長達二十二年的尋尋覓覓,陳懷遠說,茶在那裡,我就在那裡!

我也很多次到過那些茶山,不必敘說,我完全可以想像出一位痴迷於茶的人對一片又一片茶園、一棵又一棵茶樹的尋尋覓覓,也可以想像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舉目為景的茶山處處,讓人沉醉不知歸途的問茶魅力!

理解了,喝遍了山山寨寨、村村戶戶的茶後,唯只有他才有真正的資格去建立各大山頭不是實物,而是記憶的品鑒體系,也唯有他才有實力去對照去猜測去探究去解密那些曾經喝到過的老茶可能的原料產地配方,和可能的傳統製作工藝。如果不是品鑒為切入口,為工藝而工藝的探索,一切都是形而上學的。想著那款茶,他便嘗試著去製作,於是有他的陳遠號。

彼時,大陸的茶產業還屬於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歷史上的號級茶作坊、商號店鋪都因工商改造、文革等歷史原因不復存在了。山寨的茶農會制曬青毛茶原料,但對製作成品(壓餅)的那一套工藝甚至製作工具等都已無人記憶,無處可尋了。

那些號級茶,那傳奇的普洱茶產品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時間隔得太久了,幾乎長達近60年的空白,那些著名商號的後裔以及在商號工作過的制茶匠人也很難找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其過程與故事都被王美霞翔實地記錄在《普洱茶錄——易武的茶香歲月》的書里,這裡不再贅述。

陳懷遠帶有專業攝影師的鏡頭,在記錄探索發現之餘,更是意想不到地為易武古鎮、為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留下了十分珍貴的歷史影像檔案。喜歡普洱茶的人都知道,眾多普洱茶的著名商號,如同慶號、同昌號、乾利貞號、宋聘號、同興號,福元昌號、同泰昌號、迎春號、慶春號、守興昌、車順號、元泰豐號,等等,這些商號多數不復以存在了,一些遺迹也只有經過有心的尋覓才能找到。陳懷遠去找這些商號的遺迹殘存,也去尋訪這些商號的後裔,沒有想到以捕捉鏡頭成癮的職業攝影師習慣,快門下留下的,都可以作為極其珍貴的史料了。那一塊瑞貢天朝大匾,那一處斷案碑,那一條易武古街,那一個茶馬古道源頭,多少易武舊事?七村八寨,處處茶家,茶鄉似故鄉。茶在,他的世界也在!

陳懷遠每年會去易武幾次,一年將近有四、五個月在易武。連很多易武鎮的小孩都認識他,稱他為那個穿有很多口袋衣服的攝影大叔。

很多茶農認識他,有的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把茶賣給陳懷遠。2007年,普洱茶跌入低谷,沒有人收茶了,陳懷遠那一年反而在易武收茶是最多的一年,行情是行情,人情似故鄉啊!但那些易武的茶農們卻把陳懷遠看作了非常時期一起經歷過風雨的患難之交,在他們的心裡,陳懷遠不是簡簡單單的買賣商人,而是讓人尊敬的茶人甚至朋友。

他踏遍易武的山山寨寨,那是他在易武的茶香歲月,也是他的柔情歲月。山在,千年的古茶樹在,他在,我們也在!


推薦閱讀:

__________ 暖色年華終成回憶。歲月晚安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歲月留痕
手捧歲月花香 一任煙雲過往
2013年的經典人生感悟:我們最大的情敵不是第三者,而是歲月。

TAG:夢想 | 書寫 | 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