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講座內容(一)
主持人:各位網友、各位同道、各位醫生,大家下午好,現在是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和飛華健康網共同舉辦的節目,今天主講是北京兒童醫院內科吳明昌教授。 吳明昌:我們今天討論兩個病例,第一個病例是早期新生兒的黃疸,第二個是晚期新生兒的黃疸。 先說第一個,第一胎的足月兒,出生體重3200後,生後母乳餵養,第二天出現黃疸,第三天加重,大便黃,查體,除了黃疸外並無其他陽性體征,對於該病例,第一黃疸的診斷,第二需要什麼實驗室檢查,第二怎樣治療,第四何時專員。
皮膚膽紅素與血清膽紅素,皮膚膽紅素是經過換算,由儀器根據指數的不同,可以換算成血清總膽紅素,皮膚膽紅素作為篩查來用,特別使用於基層單位。 現在我們討論第一個問題,黃疸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做生理性的黃疸,因為孩子出生以後多少都有一點發黃,一般老百姓都說,出生以後黃一點沒有關係,這個究竟是不是病? 首先我們討論第一個生理性黃疸不算病,病例是生後出現,四五天黃疸最重,總膽紅素最高到12.9毫克每毫升,毫克是要把血清測出來的數除以17.1等於膽紅素的每毫升。這一例,首先知道皮膚膽紅素是14毫克每毫升,我們可以看一下峰值,正常是12.9,這個孩子是14,顯然就比12.9高了,已經超過峰值的數,這個孩子還是算生理性的黃疸還是病理性的呢?我們先看排除生理性黃疸的標準,這個是在1981年國外的教科書上制定的,他是由一個世界有名的新生兒的專家艾莫爾寫的,他在1981年寫的新生兒的書已經定出了標準,現在這本書就把新生兒學這個人命名為這個人的名字,就是這個人的新生兒的這版,一直到1999年的這版是第七版了,這個還是那個標準,是否這個標準經過10多年的研究,這個標準還合適嗎?這個就是底下要說的問題。第一個是出生24小時之內出現了黃疸,生理型的黃疸是第二天第三天出來的,如果出生的這個孩子第一天就發黃就不是正常現象,根據我們肉眼能夠看到黃疸,經過皮膚膽紅素或者血清膽紅素都是在50毫克每分升,只要第一天肉眼看到這個數的,第二個我們要看第一天發黃,第二天加重,就是說如果每天超過5毫克以上,就不算生理的了,如果超過的話,我們拿經驗判斷,第一天看見了是5毫克,如果第二天還很重的話,就要警惕了,趕緊測皮膽是超過10了。這個時候就要拿皮膽測算,如果超過10,就是不正常的。 下面我們再看最早能夠高到多少,足月兒能夠到12,為什麼現在加到12.9呢?因為大家對這個黃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看到統計調查的樣本量多大,峰值到多少,是根據國外的材料制定的,都是上千個病人總結的。12.9為什麼不寫成13毫克呢?那是因為科學統計學得出來的結論,我們臨床大夫要注意,如果超過13,就接近峰值了。第一天出現黃疸不正常。第二天如果加重每天超過5個毫克也不行。第三天峰值是在13,超過13也是不正常的。這是最主要的三天。早產兒今天不講,我們今天講的是足月兒。今天我們講的是間接膽紅素的增高。還要再看黃疸什麼時候退,如果足月兒黃疸持續在一個星期以上還不退,就要警惕了,這個黃疸有可能不正常。這個標準從80年代到90年代用了十幾年了,這個標準是否還可以再用?就是說對這個標準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總膽是14毫克,已經超過了,我們這個孩子生下來了,總膽兩天出現,三天加重,這個已經不正常了。
我們先看影響生理型黃疸峰值的因素,第一個看種族,亞洲人、非洲人、印第安人等等就叫有色民族,我們是黃種人,底下還有黑人,凡是有色人都比歐美白種人高。這個高有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先了解膽紅素的來源,膽紅素是從紅細胞分解產生的血紅素,由血紅素再變成膽綠素,膽綠素再轉換成膽紅素從大便排出。最近這幾年,轉換的過程中要放出一氧化碳,在分解過程中的一氧化碳就被肺呼吸掉了,還有保持在血循環中間,跟血紅蛋白結合。如果跟血紅蛋白就叫碳氧血紅蛋白。如果測出這個,我們就可以測出一氧化碳的量,直接可以證明,為什麼可以黃疸呢?這個數高了,這個數一高,必然會產生新生兒的黃疸,這是現在已經可以用直接的方法來測定。國外在90年代已經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兒童醫院在2000年左右把這項工作開展了。 我們再看黃疸的峰值,影響黃疸峰值在美國、香港、日本、以色列都有很多的報道,生理性黃疸究竟能最高高到多少?就看百分位。我們原來定的是最高值是12.9,95%以上算是不正常,12.9到17、18之間,這段的黃疸是正常嗎?這個就是大家所研究的問題。現在北京協和醫院也統計了870多例新生兒的黃疸,取的平均值是11.9加減3.14,就是我們原來運用的標準是12毫克,就是有一個差,還可以高一點,國外是12.9,我們跟它也很接近。再看95的百分位,這個跟國外測定是一樣的——17.7。也就是說在18毫克以下,這個範圍是否正常,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在這組裡面特別注意到了,大於12.9毫克每分升就是所謂達到峰值的究竟是多少呢?算三分之一,就是說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在12.9以上,12.9到底算不算最高限呢?繼續往下看。 看到這個黃疸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地區,高原地帶肯定比平原地帶黃疸要重,因為高原缺氧,血紅蛋白就高,紅細胞破壞的就多,這樣就產生膽紅素,所以高原地帶的人更黃一點。遺傳跟紅細胞膜的穩定有關,如果不穩定,破壞又多,自然黃疸就高,這是國外測算出來的,遺傳的因素是紅細胞膜。另外餵養的模式也跟膽紅素高低有關係。比如說過去以12毫克每分升來算,這要算不正常的話,母乳餵養佔13%,人工餵養佔4%。我們再來15毫克來算,因為這個比12毫克要高,比17、18要低,15毫克叫做中度的黃疸,這樣的病人在母乳2%,在人工餵養佔0.3%,可見母乳餵養的孩子黃疸要高一點。 母乳餵養兒在生後七天以內的,母乳餵養而超過膽紅素峰值的發生率在美國有人做了,70年代按照12毫克算,90年代按照12.9毫克,母乳餵養兒佔33%。前面為什麼說佔13%?那個是更早作的,這個是現在做的。現在為什麼高了呢?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是母乳餵養,母乳餵養一普及,黃疸發生率自然就高了。到80年代、90年代還有報道已經佔到5、60%母乳餵養兒。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對黃疸知識的更新。 我們就把母乳餵養發生的黃疸叫做兩大類,第一叫做母乳餵養性的黃疸,叫做早發性的黃疸。什麼叫做早發性的黃疸呢?因為跟餵養有關。還有一種晚發性的黃疸。 |
推薦閱讀:
※【探索門命學】形法強化班內容節選(13):陰氣干概述之己土
※通靈秘法內容
※求職簡歷需要根據目標職位擬定內容
※《小豬佩奇英文版》是什麼內容?
※如何用內容打造出一個成功的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