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大同寺廟分布情況

清代古大同寺廟分布情況 2013-12-27 16:19閱讀:33 關帝廟:在都司街。一在縣角名勒馬關帝廟,明萬曆二十四年建,崇正末毀於兵燹。國朝順治十五年重建。康熙十八年,知縣費恆增添建抱廈。乾隆二十一年,二十八年相繼修葺。道光五年重修。一在府署西南。一在西箭道。一在帽鋪衚衕。一在南紅門東,名倒坐關帝廟,道光四年重修。一在東紅門外,嘉慶二十四年重修。  觀音殿:在和陽街。一在鼓樓東街。一在西箭道。  金箔庵:在九龍壁西。  東嶽廟:在縣治東,明季代府建。國朝康熙八年,知縣郝文啟修。乾隆三十八年重建。《省志》載,縣誌東有龍翔宮,今未審所在,疑廟即其故基也。道光七年重修。  太平寺:在和陽街太平樓東,或雲即勸忠祠遺址。道光六年重修。  三元宮:在廣府街,順治十七年,道士賀太寧建。即明廣府樓舊基也。內有鐵佛三尊,相傳河水湧出,舊在東關三官廟。姜鑲變,廟毀,移像於此,事見教授馮驤碑記,道光五年重修。其在天王廟西、三靈侯廟東與在秋家井者俱名三官廟。  永昌寺:在廣府街。  海藏寺:在東紅門外,嘉慶十年重修,嘉慶二十四年又修。  慈雲庵:在塔寺街西,嘉慶二十一年重修。  武成王廟:在城東北,祀周師尚父,以歷代名將配焉。康熙二十二年總兵鮑敬、三十八年總兵俞益謨、乾隆十七年總兵張乃義相繼修葺。  龍王廟:在十府街,道光八年重修。  普興寺:在城內東北隅,明崇禎三年修。國朝乾隆二十年重修。  清涼寺:在北寺東,嘉慶二十二年重修。  北寺:在城東北,漢明帝時建。《府志》作明建,誤。舊名通光寺。國朝雍正六年後殿毀。乾隆二十一年重建前殿,更今名,道光八年重修。  孫祖廟:在武定街西,道光二年重修。  真武廟:在王城街,明代府遺址。  三大士:在武定街奎樓東。  天尊廟:在縣學東北。  宏濟寺:在城內西北隅。  興教寺:在戶部角南,乾隆十九年修。  玉皇閣:在鎮署東偏,明代府建。  火神廟:在玉皇閣西,道光九年建。  贊 侯廟:在府治東南,康熙四十一年知府葉九思建,乾隆三十四年重修。  朝陽寺:在西紅門北,中有鐵佛像,明宏治十八年鑄,或雲掘土得之建寺。  准提庵:在西紅門東,康熙三十五年重修有碑記。一在城東北隅。  開化寺:在府治東南,原為佟公祠,順治十年建,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十五年知府蔡永華移佟公像於後樓,其前殿別塑文昌像,更今名。康熙初,秀水朱彝尊撰記,今寺無此碑。  圓通寺:在西紅門南,康熙二年建,乾隆十四年重修。  青龍閣:在西紅門南。  大華嚴寺:在府治南少西,東向。台崇數十尺,上構大殿,高亦如之。俗謂之上寺。其地舊名舍利坊。遼清寧八年建寺,奉安諸帝銅石像者也。舊有南北閣、東西廊,像在北閣下,已失所在。明成化元年,代府修。潞城王遜(火寧)記。萬曆,崇正間,相繼修葺。國朝康熙十二年,總兵何傅、知府孫曾重修。殿左有沙門覺同書《釋迦成道記》碑。前有八角石拄,上鐫佛頂尊勝陀羅幢,蓋遼太康間物也。寺之東南為薄伽教藏,亦壘石為台基稍庳,俗謂之下寺,遼重熙七年建。保大間毀於兵火,僅存齋堂、廚庫、寶塔、經藏,洎守司徒大師影堂,見金天眷三年重修碑記。元至元間寺僧慧明重修。明洪武三年,改大殿為大有倉。二十四年,即教藏置僧綱司,復立寺。崇正四年毀。五年,督餉戶部周維新、巡撫張廷拱、總兵楊茂春重修。郡人覃光裕記國朝雍正六年,應州知州章宏捐貲重修。乾隆八年又修。  三靈侯廟:在城西南棋盤街,本三教寺。乾隆十二年改建。《省志》云:三靈侯者,孚靈侯唐宏、字文明,威靈侯葛雍、字文樂,浹靈侯周武、字文剛,胥周曆王、宣王時治兗有惠政,沒加侯封。宋真宗因其靈應,號三原真君。  太寧觀:在鼓樓西街,遼時建。舊名湛然壇,九真堂。明初改為大同縣治。洪武十年復為三清宮,更今名。置道紀司。成化,嘉靖、萬曆、崇正間,屢修之。國朝順治十八年,道士許和太募修,教授馮雲驤記。嘉慶五年重修,知縣張儲記。  郎神廟:在太寧觀東。  聖母廟:在城西南。明萬曆四年代府創建,郡人張應武撰文,溫景葵篆額,李承式書。國朝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三十八年再修。一在和陽街,乾隆三十四年重修。一在太寧觀東。  賜福庵:在棋盤街,嘉慶十五年重修。  天涯寺:在上寺巷南口。  太極宮:在太寧觀南。  善化寺:在南紅門西,唐開元間建,賜名開元。石晉初改名大普恩寺,歲久廢。金元會戊申,釋園滿重建。皇統三年二月,宋朱弁撰記。弁至金築館三年。庚戌十月冬遷寺中凡十四年。內有銅鐘,後唐清泰三年丙申鑄。明易今名。萬曆四年總兵郭琥改造,郡人張時中記。四十四年代宗充(魚少)、總兵王威等重修,郡人張爾基撰記,王從義篆額、何廷魁書。崇正六年又修。國朝乾隆五年,知府盛典重修。三十五年又修。俗名南寺。  靈感白衣寺:在南紅門西,,嘉慶十年重修。  馬王廟:舊在北關,康熙八年,總兵彭有德改建豬市口。四十二年修。雍正十三年知府范瑤重修。乾隆六年,知府盛典、知縣李(香兼)又修。一在前道角。  七佛寺:在南紅門東,明萬曆間代府建。國朝乾隆十五年重修。  魯班廟:在南紅門東。  吳道子廟:在魯班廟東。  新寺:在城東北,明時建,久廢,磚塔存。今其地名塔寺街。  勸忠祠:在城東,順治間總督佟養量建,祀戊子變一時死事諸臣。  安輯祠:在城東,祀明巡撫蔡天佑。以上二祠廢。  南堂寺:在城東南隅,後魏天安元年建。名永寧寺。構七級浮圖,高三百餘丈,為天下第一。舊志雲,當時有金玉像高一丈八尺,外有九級浮圖,高九十餘丈,上剎復高十丈,鈴鐸聲聞十里。後改今名。元初重修。劉秉忠游雲中,留居於此。今廢。  以上本城。  眼光寺:在北瓮城。  關帝廟:在眼光寺南。一在南關小西門外。  玉虛觀:在城北新城內,明景泰四年建。嘉靖甲寅,西路參將葉宗增建玉皇殿,郡人毛鳳撰記,蔣應奎書。明嘉靖三十一年,代府修葺,長史高壁記。殿有落星石。國朝乾隆三十六年重修。  岳武穆廟:在東瓮城,康熙二十七年,郡人高鼎重修。道光九年,知府崔允捐俸重修。  五嶽廟:在東門瓮城內,始建無考。明萬曆四十四年代府增修,郡人張爾基記。國朝順治十六年重修,乾隆八年,三十二年繼修,道光七年重修。  三官廟:在東關北園,始建無考。明天啟五年,道士桑常慧重修,樂府鎮國中慰朱鼐銑撰記,輔國中尉鼎淦篆額,代府鎮國中尉廷(弓佳)鐫刻。國朝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九年、乾隆七年、三十年屢修。  龍王廟:一在北園,一在南園,一在下河,一在南關小西門,一在下關,一在西關。  華嚴寺:在城東關南園,建始無考。明代府修,碑存。國朝乾隆三年、二十一年屢修。  普化寺:在南園,道光三年重修。  傅公祠:在東關河神廟院內,道光八年,知府崔允昭建,有碑文見《藝文》志。太守未遇時,肄業磁州書院,適傅公以大同令擢磁州牧,於諸生中識撥逾格,矜獎備至,期以大器。故來守是邦,即建祠祀之,所以表立雪之誼也。傅公名修,廣東海陽人。子玉林,乙卯進士,歷官戶部員外。孫廷壽,乙酉舉人。  地藏寺:在西瓮城。  白衣寺:在治西門外。  三皇廟:在南瓮城內,前代祀為醫師,元元貞初,命郡縣通祀三皇:太昊伏羲,以勾芒配;炎帝神農,以祝融配;軒轅黃帝,以風后配。黃帝臣俞跗以下十人姓名載於醫書者並從祀。有司於春秋二季行事,而以醫師主之。寶坻人劉元,至元中塑上都三皇像極古粹。見《元史·工藝傳》。今像或其遺制與?  財神廟:在三皇廟旁,康熙初建,秀水朱彝尊有記。  極樂寺:在南關,明萬曆二十九年,太谷縣人張月創建。國朝順治六年寺毀。康熙年間僧照寶、成理相繼修葺。乾隆二十七年重修。  龍福寺:在南郭外,本名千佛寺。國朝康熙三十二年修,更名。乾隆三十一年重修。  興國寺:在南郭外,明萬曆乙末年建。國朝康熙六年,總兵彭有德、兵備道曹溶、知府高光拱重修。乾隆三十年又修。  史公祠:在南門外,祀明巡撫史道。  呂公祠:在南關,祀明知縣呂坤。以上二祠久廢。  以上四關。  柳港寺:在城東門外玉河橋南,明正統間建,內有木塔,今廢。  元都觀:在城東一里東塘坡,創始無考。明洪武二十九年代府修。成化十三年重修,巡撫李敏記。宏治八年又修,巡撫侯恂記。嘉靖間兵毀,二十六年重建,長史高壁撰文。三十三年修,郡人蔣應奎記。萬曆十三年重修,碑俱存。國朝康熙十年,總督馬之先,知府蔡永華重修。  地藏寺:在城東北四十里采掠山。萬曆六年重修。乾隆三十年重修。  碧霞宮:在采掠山頂。道光四年重建。  關帝廟:在城東七里茶坊。一在城西黃草梁。一在城南十里河東茶坊。一在西茶坊。一在城西郝家寺。一在城北孤山灣。  凌虛觀:在城東二十里鋪。  金山寺:在城東六十里金山東。  昊天寺:在城東六十里昊天寺山。  湧泉寺:在城東一百里湧泉南。遼時創建,明洪武年間重修。  神泉寺:在城東一百一十里神泉橋西。  釋迦寺:在城東一百三十里六棱山下。明宏治十年重修。  抬頭寺:在城東一百二十里黃芽山,鑿洞懸崖空中,結構高險,可與七峰山之玉龍洞等埒。  興國寺:在城東南殿山上,唐時建。  龍王廟:在城南五里柳泉灣。贈修職郎范維重修,好義之士也  北嶽行宮:在城南五里。附建魁星閣、風神廟。  黃籙觀  觀音閣  華嚴寺  千佛寺  以上四寺俱在城西南四十里口泉山峪內。  西岩寺:在城西十七里武周山東。由澗道盤折而上,依岩壘石,台殿宏麗。明萬曆間修,有碑記。代宗鷗江詩:「寶地新開一徑斜,橫窗修竹映桃花。」又云:「社傍春城遠市廛,長松倒掛綠蘿煙。」可想見其勝概。  龍王堂;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卧龍山內  觀音堂;在城西十五里佛子灣。遼重熙六年建,明宣德三年修,萬曆三十五年重修,提學副使陳所學記,碑存。壁間小碣書大士降妖事,戶部分司吳伯興撰,代宗朱廷(弓佳)刻石、石屏二、上刻《心經》及天啟丙寅知縣王象雲款識。國朝順治六年,姜驤變,焚毀。八年,總督佟養量重建,有碑記。康熙五十二年、乾隆二十八年相繼修葺。道光六年重修。  卧碑殿:在城西二十里武周山內。  潤濟侯廟:在城西北十五里雷公山。禱雨輒應。其建廟封號之始無可考。元皇慶初,晉寧人雷時舉、大同人趙翥重修,宜君縣尹單鵠記。  雷音寺:在城西北十五里上黃庄村北。  望雲寺:在城西七里茶坊。康熙十五年修。乾隆三十二年增修。  南堂寺:在城北七十里拒牆堡南。  以上各鄉。 滴滴快車新用戶 享0元打車啦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大同市的名字不讓用了?太不地道!
    緬懷大同之治
    學誠法師弟子隨師赴大同參觀考察見聞記之四--佛教藝術殿堂
    大同市民昨天仍在簽名挽留原市長耿彥波 當地官員避談
    影響中國的100本書 - 二十一:《大同書》 - 讀書網

    TAG:寺廟 | 分布 | 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