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奇效穴 原來肩周炎就i這麼簡單!
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
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頸椎綜合症、胸廓出口綜合症、肩袖損傷、頸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軟骨炎、崗上肌腱斷裂等引起的疼痛。
治療方法:肩痛穴定位: 位於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解剖:在腓骨長肌與趾縱伸肌之間,深層為腓骨短肌,布有脛前動靜脈肌支和腓淺神經。取穴原則:交叉取穴。針刺特點:以針刺腓淺神經或腓深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針感:以觸電似針感向足背,足趾和踝關節傳導出現的麻脹感為宜。
針刺手法:(滯針)採用28號3寸毫針1支,行直刺法,進針約2.5寸,可行上下提插針刺手法,待出現針感即可快速出針,整個針刺時間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病情較重、病情較長的患者可留針以增強針效。留針期間可適當配合肩部運動。
功能:消炎止痛,降壓,醒腦,擴張血管,調節內臟,調節胃腸,內分泌。
歌訣:肩痛穴稱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側。交叉取穴腓神經,肩部病變與落枕。胸痛腹痛與偏癱,降壓腰痛與昏厥。
技術關鍵環節
1.定位準確位於小腿腓側,腓骨小頭與外踝高點的連線上,髕骨中線下5寸處,或髕骨中線與踝連線之中上1/3處。也可根據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虛穴上1寸,以偏於腓側1寸的原則取穴。
2.交叉取穴即右側肩周炎取左側穴位,左側肩周炎取右側穴位。
3.快速進針針尖與皮膚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手法即進針快,出針快,整個針刺過程式控制制在3秒鐘內。
5.針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脹,並向足部放射為宜,個別患者可傳導至肩部,傳至肩部者療效最佳。
治療時間及療程
發病2周以內者,每日針1次,14次為1療程;發病2-4周者,每日針1次,21次為1療程;發病4周以上者,每日針1次,28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
1.在急性炎症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進行功能鍛煉。
2.在急性炎症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嚴禁在局部進行機械性治療,如按摩、針刀、局封等。
3.對體質虛、體質過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針刺肩痛穴後可出現局部痛或不適感,可以通過交叉針刺膝痛穴緩解。
特點
1.取穴少,痛苦小。
2.見效快,療效高。
3.操作簡便,易於普及。
4.安全性較高。
5.突出人體自身平衡。
本法具有安全簡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適宜於廣大農村,值得推廣.
推薦閱讀:
※百病推拿 -- 肩周炎的推拿療法
※快來測測肩周炎離你有多遠
※肩膀痛了自己怎麼檢查?
※肩周炎自我鍛煉(組圖)
※肩周炎火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