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肩周炎奇效穴 原來肩周炎就i這麼簡單!

肩周炎病程較長雖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難當.我治療此病單取一穴我給命名為肩周炎穴<自創>.此穴位於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針同側取穴針尖在脛腓骨之間遊離滯針術捻針10分,以針感傳至足底過電感為最佳, 囑患者活動患肩留針30分.在患肩做些放鬆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癒.臨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試試另外此穴還對各種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變動,治腰痛針尖向上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瀉試試吧各位.4.介紹本人多年來針灸治療肩周炎一經驗方法遼寧王艷春以臨床摸索發現的肩陵穴[陰陵泉穴下九分處],治療肩周炎有效率100%,治癒率96.7%.首創效著.前無記述,後有先贊獎.美國有《屯間報》.香港之《明報》均有報道,曾獲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其法是:捻轉提插,得氣為要,活動關節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個人體會:該法用於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輕者一次,重者不過三次,我一般留針15~30分鐘,但必須配合活動患處關節.有時遇有複發或頑固者,配合經驗方肩周炎藥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療法近期連續治療六位肩胛部疼痛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整理出來,請同道老師評議.一位患者疼痛四個多月,吃藥,針刺,貼膏,拔罐不見好轉,一位患者疼痛兩年多,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發作第二天治療,其中一位到醫院拍片診斷為頸椎增生,經醫院醫生在頸部推按治療,疼痛加劇,導致頸不能活動.我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1,按患側胸前與肩胛對應部位的痛點,找到特痛點按5-10分鐘;2,按健側尺澤穴5-10分鐘.效果:點按胸前痛點,點到痛止.(從陰引陽,不知對不對)尺澤屬肺經,主氣主節(我的理解)急性發作患者均兩次治癒,四個月患者三次治癒,兩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後疼痛發作均較以前大大減輕.)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很多,簡取了一些取穴少適用性強的方法貼出來,希望能對各位有幫助!有的方法我親自試用過,確實有很神奇之處!比如在對側下找陽陵泉的壓痛點,囑病人連咳三聲進針,強烈的酸麻脹感並同時伴隨活動患肩,病痛立減8成,這個實例是2周前剛治療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徹底治癒!陽陵泉為八會穴之筋會穴,效驗之果取此意吧,無論怎樣治療只要能更快的減輕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

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

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頸椎綜合症、胸廓出口綜合症、肩袖損傷、頸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軟骨炎、崗上肌腱斷裂等引起的疼痛。

治療方法:肩痛穴定位: 位於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解剖:在腓骨長肌與趾縱伸肌之間,深層為腓骨短肌,布有脛前動靜脈肌支和腓淺神經。取穴原則:交叉取穴。針刺特點:以針刺腓淺神經或腓深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針感:以觸電似針感向足背,足趾和踝關節傳導出現的麻脹感為宜。

針刺手法:(滯針)採用28號3寸毫針1支,行直刺法,進針約2.5寸,可行上下提插針刺手法,待出現針感即可快速出針,整個針刺時間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病情較重、病情較長的患者可留針以增強針效。留針期間可適當配合肩部運動。

功能:消炎止痛,降壓,醒腦,擴張血管,調節內臟,調節胃腸,內分泌。

歌訣:肩痛穴稱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側。交叉取穴腓神經,肩部病變與落枕。胸痛腹痛與偏癱,降壓腰痛與昏厥。

技術關鍵環節

1.定位準確位於小腿腓側,腓骨小頭與外踝高點的連線上,髕骨中線下5寸處,或髕骨中線與踝連線之中上1/3處。也可根據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虛穴上1寸,以偏於腓側1寸的原則取穴。

2.交叉取穴即右側肩周炎取左側穴位,左側肩周炎取右側穴位。

3.快速進針針尖與皮膚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手法即進針快,出針快,整個針刺過程式控制制在3秒鐘內。

5.針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脹,並向足部放射為宜,個別患者可傳導至肩部,傳至肩部者療效最佳。

治療時間及療程

發病2周以內者,每日針1次,14次為1療程;發病2-4周者,每日針1次,21次為1療程;發病4周以上者,每日針1次,28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

1.在急性炎症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進行功能鍛煉。

2.在急性炎症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嚴禁在局部進行機械性治療,如按摩、針刀、局封等。

3.對體質虛、體質過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針刺肩痛穴後可出現局部痛或不適感,可以通過交叉針刺膝痛穴緩解。

特點

1.取穴少,痛苦小。

2.見效快,療效高。

3.操作簡便,易於普及。

4.安全性較高。

5.突出人體自身平衡。

本法具有安全簡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適宜於廣大農村,值得推廣.


推薦閱讀:

百病推拿 -- 肩周炎的推拿療法
快來測測肩周炎離你有多遠
肩膀痛了自己怎麼檢查?
肩周炎自我鍛煉(組圖)
肩周炎火針療法

TAG:簡單 | 肩周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