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機位拍攝音樂會的兩個注意事項!
07-25
多機位拍攝音樂會的兩個注意事項!決定你片子的成敗和水平!最近幫朋友剪輯過幾個音樂會的片子。累的夠嗆,感觸頗深。音樂會的片子不同於其它的片子,如果是一個場景不動,肯定很難看。如果只使用一個攝像機,鏡頭推拉的過程免不掉。角度也不好。所以,音樂會應該使用多機位進行拍攝,至少兩台攝像機,如果是交響樂,還需要有一個機器從舞台上對著指揮,否則觀眾在片子裡面看到的只能是指揮的背影和PP。最好的辦法是現場有切換台和內部通話系統,現場指揮,現場切片,節目演完,片子也切好了,一氣呵成,這樣最省事。可是,一般的單位是恐怕是沒有切換台的,便宜點的幾萬塊,稍微專業點的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不是說買就能買的。那麼一般就是幾台攝像機同時錄製,然後進行後期多機位剪輯。如果使用這種方法,拍攝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兩點,我剪輯別人拍的視頻很累,就是因為拍攝者沒有按照多機位拍攝的基本要求去做,導致後期剪輯的工作量翻了數倍。多機位拍攝要特別注意的兩點:1、所有機器統一行動,啟動以後,中間任何一台都不能暫停或者停機。無論推拉搖移,還是換位置(特別是流動機)都不能停,哪怕你拎著機器去上廁所都不能停止!有人說,那錄那麼亂七八糟沒用的鏡頭怎麼辦?沒關係,後期不用這些鏡頭就完了。為什麼這樣做?很簡單,後期在剪輯的時候需要先把幾個機器拍攝的視頻導入到非編中,然後進行同步。同步的意思,無論使用哪個攝像機拍的鏡頭,這個鏡頭的「時間」是一致的。就是說,都是在同一時刻拍攝的鏡頭,否則你做的片子動作、口型各方面都對不上,就失敗了。一些初學攝像者,或者沒做過多機位攝像的人,往往在變換機位的時候把攝像暫停,你這一暫停不要緊,後期編輯的人就要重新同步,重新對齊,這個對齊的過程挺麻煩。你停了多少次,人家就得重新對齊多少次,即使不當面罵你,心裡大概也早已經罵你N遍SB了!還有,拍音樂會的時候,如果編輯的人對音樂不太懂,那麼做後期的時候,他很難精確地找到一段視頻到底應該放在那個位置上,因為他不懂音律,所以聽不出來,聽著哪都像,那就徹底慘了,這片子基本就沒法做了。對齊視頻有個技巧,不要用視頻來對齊,而應該是用音頻來做比較。音頻有波形,當兩個音頻的波形一致的時候,就說明這兩段視頻已經對齊了。2、注意拍攝音樂會變換鏡頭的節奏。這一點提的人不多,也許大家都沒注意,或者注意到了也沒說。那就是,鏡頭的變換要與音樂的節奏相配合!就是常說的踩準點,切一定要切到「點」上才對。經常看到初學者拍音樂會的時候,不管節奏,也不管場景,想什麼時候推就推,想什麼時候搖就搖,東一下,西一下。在做後期編輯的時候很難處理。一般當你切換鏡頭的時候,音樂也應該跟著有變化,這樣畫面與音樂配合起來,讓人看上去就很舒服。這就是畫面的節奏,可是有很多初學者不注意這個,拍出來的東西讓別人看了感到彆扭。這兩個技巧,是我在拍攝和剪輯不少多機位視頻中發現的普遍問題。寫出來,或許對大家有所參考。也能使剛使用多機位拍攝和剪輯的同學和朋友少走點彎路。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聽到音樂會震動的內褲,電影《工作女郎》的笑點在哪?
※為啥要和懂音樂會唱歌的人在一起?
※「閻師高徒」閻維文師生音樂會(下)
※卡內基音樂廳120周年音樂會 (馬友友/艾克斯/沙漢姆/麥克唐納)(視頻)
※樂推薦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