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任正非堅持自主研發的決策
最近一周,美國封殺中興事件,引起國人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再一次大討論。值此之際,重溫華為任正非多年前堅持自主研發晶元和OS(操作系統)的決策,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
中國與美國在晶元與操作系統領域,存在巨大技術差距。本來,按比較優勢理論,美國發揮晶元與操作系統方面的技術優勢,中國發揮市場方面的商業優勢,合作雙贏,是全球化條件下的天作之合。這是正常人的邏輯。
中興以往的邏輯,就是典型的正常人的邏輯。基於這種正常邏輯,中興成為市場經濟和開放的忠實擁躉。不料,這回中興被打臉了。我們不得不掉頭看一看另一種邏輯,華為的邏輯。
華為的任正非在2012曾表示,自主研發晶元,即使「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因為「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積累了這麼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
這個戰略性的漏洞,就是中興當前已顯現出來的漏洞——核心技術與元器件過於依賴進口,一旦美國突然斷了這些「糧食」,我們就會處於戰略被動。
任正非當年指出:「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晶元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任正非講的道理,並不是狹隘民族主義。他說,「我並不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晶元。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晶元,好好地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
這是何等明智。其實,這是比正常人的邏輯更加正常的邏輯。
西方對中國出口技術的限制,與中國的自主研發能力密切相關。這已經為許多事實證明。中國有了初級的CPU,美國高級的CPU一下就降了價;中國有了自己的億次機,西方對中國出口大型計算機就開禁;中國有了自己的光傳輸,西方就不再禁止對中國出口……
華為的晶元子公司是海思,中興的晶元子公司是中興微電子。兩家晶元公司的核心任務,都是為自己的通信系統保駕護航。區別在於戰略選擇。任正非硬性規定每年的研發費用要佔到銷售收入的10%以上,花不掉都不行。對海思晶元的定位,任正非明確了兩點:一是華為內部可以不使用海思的晶元;二是即使內部幾十年不用海思的晶元,為了不受制於人,也得堅持做下去。中興顯然比較看中眼前的性價比,而沒有把自主研發,當作真正堅持市場經濟和開放的必要條件。如果出於「讓別人允許我們用」的目的,象華為那樣努力,今天的局面就會有所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興不是不能為,而是戰略上選擇貿工技,就不可能得到技工貿才能得到的結果。
當前人類的市場經濟與開放是如此詭異,不是想搞貿工技就可以搞,而是非得拿技工貿押在那裡,才玩得動貿工技。這是從中興被封殺事件中得到的一個殘酷的啟示。
這件事的積極意義在於,幸好美國在和平時期就打出了封殺這張王炸牌,逼得中國人別無選擇,只有丟掉幻想,不得不去自主研發。而中國人自主研發的主要難題,就是沒有人逼,不肯去做。現在,別人一腳把我們踹下海了,只好趕緊學會游泳。有則笑話說,某人打破游泳世界紀錄,上岸後大叫:誰把我踹進了鱷魚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