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被「遺忘的」假期前時光
中小學的假期前時光是一段若有若無的日子。沒有正式放假,不能讓學生「放羊」,但在一些學校,這段時間教學安排還缺乏規範,缺乏引導。
「請假」,心照不宣的選擇
課程結束了,考試熬過了,假期還有那麼一點點距離,最後一周的學校生活又該怎樣?
「學生按課表正常上課……嚴格管理學生考勤,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每次看到學校的期末安排通知,作為小學生家長的吳蕾就知道,按課表上課肯定不現實。想想就知道老師們要改卷,要寫總結分析,估計還會有校內校外各種各樣的會,忙得不成樣子。孩子呢,更不願意再上重複的課程。
「班上26名同學,來學校的有10名。」思思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就是寫作業,看電影;看電影,寫作業……」放假前這樣的學校生活並不能引起她和同學們的興緻,還不如平常的日子有趣。這也不難理解「請假」成了一些家長、老師心照不宣的選擇。
「怎樣利用放假前的一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一些學校可能還是空白。」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呂立傑教授認為,一些學校在實施上還缺乏規範,缺乏引導。
考試結束了,教育沒有結束
「考試過了,並不意味一切都結束了,教育還沒有結束。」在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教授看來,一方面,在理念上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有些狹隘;另一方面,對教育的豐富性、多樣化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其實,周彬是心有所指。一些學生在拿到成績單後,曾意外發生了一些讓人心痛的事情。「學校可否利用這最後的一星期,進行一些能讓學生表達心裡所思所想的安排,向同學和老師說一說、講一講他的感受、收穫、酸甜苦辣,有時間消化這一次考試,消化這一學期的生活,那麼分數就不會成為壓倒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無奈,也有期待。
深圳市鹽田區樂群小學的小朋友在期待學校「和樂超市」的開張——寒假即將來臨,樂群小學的孩子們終於能用自己一學期辛勤付出賺得的「樂群銀幣」,在「和樂超市」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啦。
「我們這一周放假前都在做超市銷售整合課程,今年的『和樂超市』以『中國地域文化』為主題,每個班級選擇一個民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校長王樹宏向記者說道,比如,語文老師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傳授銷售秘籍,教孩子們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小小售貨員;數學老師讓孩子們知道做生意有哪些促銷手段,想要做好生意更要清楚成本和售價之間的關係;美術老師帶領孩子鑒賞生活中的廣告標識,告訴孩子們文字如何變成更美的藝術字,指導他們設計自己的店名標識。
「這個學期『和樂超市』的孩子們要深入研究不同省份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特色文化等,用一個學期積攢的『和樂銀幣』購物。這是於銷售、語言、藝術策劃於一體的課程,孩子們喜歡!」活動結束後,王樹宏興奮地把超市開張的圖片發到朋友圈。
「學校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這也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呂立傑認為,在這段時間,可以由學校來組織各種綜合實踐活動,甚至打破班級界限,組織一些生活體驗類的活動,社會實踐調查和科學探究。
課程需要拓展,跳出日常課堂教育
這段時間的課程如何安排?
「是要講下學期的課程還是要把這學期學生不會的再講一遍?」呂立傑表示,「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甚至應該杜絕。」
「現在,我們缺乏生活化的教育。在這段時間,可以讓孩子們談談他們的假期安排,老師可以適當指導,這樣,學生也會更容易接受。結業儀式也不是拿到成績單就行了,這種教育的儀式感內容需要豐富,學校不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是學生生活、交往的地方。」周彬認為。
專家講座、禮儀講座、學生劇團演出、體育活動……這是人大附中初中年級的一部分學生課程安排。「我們的設想:一是不能放空,讓學生脫離學校;二是要跳出日常課堂教育。」人大附中教師劉煒說,教育是豐富、全面的,這段時間學校會打破日常的每堂課時間,結合不同講座內容,做出更現實的規劃。
「學校教育不僅僅局限於圍繞著教材的課堂教學,很多能力是課堂培養不了的。如探究能力、交往能力、合作創新能力,都需要走出課堂,需要學生在探究的活動和集體完成的活動中去培養。學校應該有意識地去嘗試,通過多樣的形式,引領教育,培養學生。」呂立傑建議。
(本報記者靳曉燕本報通訊員印堯)
推薦閱讀:
※一場遇見就在時光里開了花處處是芬芳 隔著天涯各自守在兩端
※【掌機達人】青春里那些有掌機陪伴的美好時光
※將美好的時光,交予愛:品味林夕筆下的情詞麗意
※時光深處是靜好
※一起漫遊最悠然的音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