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氏針灸治療耳鳴醫案一則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複雜,機制不清,主要表現為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在臨床上它既是許多疾病的伴發癥狀,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首發癥狀。有些經西醫診斷無明顯器質性損害,但傳統針灸療法往往療效顯著。陸瘦燕大師在針刺治療耳鳴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今天與大家分析一則陸氏針灸治療耳鳴的醫案。摘自《陸瘦燕朱汝功針灸醫案》P7-9。

王某,男,21歲。

初診(1964年10月6日)3年前因跌仆傷及頭部,當時曾昏迷2~3分鐘。兩年前踢球時又撞傷頭部,迄今終日頭昏作脹,記憶力減退。半年前剃頭時頭部曾受冷風吹襲,自後經常耳內風鳴,兼有眩暈,聽力未減。曾經西醫五官科檢查,據稱「陰性」。舌質淡紅,脈弦,太沖、太溪脈大小相仿。症由髓海不足,宗脈空虛,為風邪所襲,正邪相擊,以故鳴響不已。治擬疏通經氣,以寧聽神。

【處方】 聽宮(雙)—,聽會(雙)—,翳風(雙)—,中渚(雙)—,俠溪(雙)—

【手法】 捻轉手法,留針5分鐘。

二診 治療後自感輕快,惟勞累後仍感眩鳴。脈來弦滑,舌苔薄潤。病系肝腎兩虧,風邪襲於少陽宗脈之分所致,本在少陰厥陰,標在陽明少陽。治擬標本同調。奈久病正虛,療治非易,除治療外,宜多調養。

【處方】 肝俞(雙)+,腎俞(雙)+,聽宮(雙)—,聽會(雙)—,中渚(雙)—,俠溪(雙)—

【手法】 捻轉提插,不留針。

三診 又針治3次,針後能保持2~3日效果,過後耳鳴又增,頭暈亦加,甚時視物模糊。針已見效,但未鞏固,再從前治。

【處方】 肝俞(雙)+,腎俞(雙)+,聽宮(雙)—,聽會(雙)—,中渚(雙)—,俠溪(雙)—

【手法】 捻轉提插,不留針。

四診 針刺14次以來,精神漸振,耳鳴時輕時重,鳴聲轉細,脈濡細,舌苔薄滑,質淡嫩。少陽氣火漸降,風邪漸清,惟肝腎不足,精氣不能上濟於耳,再從培補肝腎入手。

【處方】 肝俞(雙)+,腎俞(雙)+,翳風(雙)?,聽會(雙)—,太溪(雙)+,曲泉(雙)+,合谷(雙)+

【手法】 捻轉提插,不留針。

五診 迭投培補肝腎、疏泄少陽、引陽明精氣上濟之法,睡眠漸酣,耳鳴輕減,脈轉緩,舌苔薄滑。再擬前方續治,手法同前。

六診 療效漸趨穩定,睡眠良好,脈舌無變化,再宗前法。

處方、手法同上。

【按】本例患者先傷頭部,兩年來頭昏作脹,記憶減退,是髓海不足之象,爾後病起於新沐當風,是宗脈空虛為風邪所襲之故。邪與正博,鼓擊耳竅,是為致病之因。陸氏取聽宮、聽會、翳風,施行捻轉瀉法以泄耳竅之邪,而疏經絡之氣;取中渚(手少陽之輸)、俠溪(足少陽之滎),此「滎輸治外經」之意,而手足少陽同用,冀收「同氣相求」之功。故一診鳴減。二診診得勞累後眩鳴仍作,辨為肝腎兩虧,故加肝俞、腎俞,施提插補法,以培補肝腎。四診以前均同此法,症情逐漸改善,但鳴聲轉細,脈來濡細,是氣火漸降,風邪已清而邪去正虛,精氣不能上濟之象,故陸氏改翳風為先瀉後補,加合谷補之,以引陽明經氣上注宗脈,補太溪(腎原)、曲泉(肝合)(水生木)以加強培補肝腎之力,最後經治17次後鳴止症愈。


推薦閱讀:

肩周炎的治療方法總結
趙海強治療脾腎陽虛型脫髮
三間穴:治療發熱、目痛、牙痛、咽喉腫痛
治療呼吸道疾病,小小蘆根顯身手
乳腺癌七成治療在術後

TAG:針灸 | 治療 | 耳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