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在國際象棋史上的地位》

——孟寶林在象棋研究上的六項成果  陳慰祖  象棋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普及的一項體育活動,街頭巷尾,田頭地邊,隨時都可見到它的身影。而且男女老少,各階層的人士都有喜歡這項活動的。這是因為象棋不但能鬥技取樂,還能益智健身,還因為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國際象棋源於中國象棋,中國象棋源於淮安,發展於淮安。這些都得益於一批文化傳承者、奉獻者。  孟寶林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面旗幟,多年來,他憑著對象棋的酷愛和執著的研究,取得了六項成果。  一是論證了何為「象棋」;  二是梳理清楚了「象棋」發展史,並充實、豐富了內容;  三是改進了「象棋」譜,編製了《象棋新式坐標棋譜》;  四是首創了「象棋」子力理論;  五是論證了《國際象棋源於中國象棋》;  六是倡議了「韓信杯」象棋賽,多次在國內舉辦,並走向世界。  一、象棋名稱的緣由  「象棋」這個名稱,許多人都提出一個問題,中國「象棋、」蒙古「象棋、」以及國際「象棋」中從前都沒有「象」,為什麼叫「象棋?」  經孟寶林考證認為,「象棋」一詞在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已出現。《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但那不是現代的「象棋」。  六簙。亦作「 六博 」。是中國古代一種擲採下棋的比賽遊戲。之所以稱「象棋」是因為它象徵棋中固有的「象天形地」之意,才把棋戲稱作「象棋」的原因所在。這種遊戲不是智力競賽,而是運氣的比賽。  秦末在反秦戰爭中出現了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韓信。他不但自己充滿智慧,並且能發揮廣大官兵的智慧。他用沙盤,用小旗,叫下屬研究戰略戰術,布陣打仗。他把這種用小旗象徵戰爭,類似遊戲的形式稱之為「象棋」即:象徵戰爭的遊戲。這是象棋的真正起源。  北周武帝宇文邕於公元569年天和四年制《象經》成集百官講解。唐初《象經》失傳,僅留王褒《象經序》、庚信《象戲賦》和《進象經賦表》三篇遺文。  王褒「象經序」如下:  一曰天文,以觀其象天,日月星是也;  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木金土是也;  三曰陰陽,以順其本,陽數為先,本於天,陰數為先,本於地是也;  四曰時令,以正其序,東方之色青,其餘三色,例皆如之是也;  五曰算數,以通其變,俯仰則為天地日月星,變通則為水火金木土是也;  六曰律呂,以宣其氣,在子取未,在午取丑是也;  七曰八卦,以定其位,至震取兌,至離取坎是也。  八曰忠孝,以惇其教,出則盡忠,入則盡孝是也;  九曰君臣,以事其禮,不可以貴凌賤,直而為曲,不可以卑畏尊,隱而無犯是也;  十曰文武,以成其務,武論七德,文表四教是也;  十一曰禮儀,以制其則,居上不驕,為下盡敬,進退有度可法是也;  十二曰觀德,以考其行,定而後求,義而後取,時然後言,樂然後笑是也。  或升進以報德,義以遷善;或黜退出貶過,事在懲惡;或以沉審為貴,正其瞻視;或以徇齊為功,明其糾察。得失表於隆替,在賤必申;怠敬彰於勤沮,處尊思屈;片言崇於拱璧,一德逾於華衰。   從這篇序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深奧。「象棋」象天形地。似陰陽萬物變化。精於算數熟悉規則,並要有好的心態,好的棋品,才能勝出:才是一個高尚的棋手。這更說明「象棋」是一種高度文明象徵內涵的一種遊戲。  象棋的得名與《周易》的唯象思維方式及其象數理論有關。這一點可以從漢邊韶《塞賦》對於博塞象棋的描述中得到證明:  唯象思維是《周易》獨特的思維方式,八卦、六十四卦中涵蓋了天地萬物的各種物象、實象、虛象,《周易》正是通過取象比類、觸類旁通的思想方法,去把握和認識客觀事物的。  因此唐代把「象棋」稱為「八八」象棋;「六四」象棋。棋盤為六十四個黑白相間方格與周易六十四卦對應,以示千變萬化。  這是「象棋」無象稱「象棋」的緣由。  二、「象棋」發展史  自韓信發明「象棋」至北周,經過八百多年的演化,「象棋」已有了完整的規則,完美的棋藝。周武帝所著《象經》是世界上第一本「象棋譜」。  「象棋」一詞源於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那麼現今的「象棋」源於何時呢?  象棋的歷史很久遠,記載較多的是公元前206年漢朝韓信發明「象棋」的。(程松明《象棋百科》上冊第5頁)  張如安《中國象棋史》載文「清梁同書《淵深海闊象棋譜》序「又聞象棋始於韓信。周家森《象棋源流考》云:「韓信伐趙時作象棋和葉子戲以娛士卒……樂而忘歸」《象棋教材》也稱:「韓信作象棋穩定軍心使伐趙取得勝利。  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也證明「象棋」是韓信發明的。  孟寶林在《象棋新式坐標棋譜》中寫道:韓信後來入伍從軍並稱將挂帥指揮作戰,常用棋子沙盤研究對陣方案,並要求部下用棋子對弈演練,有良策者獎之。之後演變為「象棋。」  孟寶林於1983年在淮安收集到一則與象棋有關的傳說。他在探訪名勝古迹時,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者對他說:「淮安有兩有兩無」。孟寶林問:「什麼兩有兩無?」長者:「一是有街無街,二是有橋無橋。」有蓮花街名但實際無街,有胯下橋名但沒有橋。胯下橋是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地方。  胯下橋與象棋的故事。「韓信是興漢三傑的大帥,是智力型人物。據記載:「韓信手無縛雞之力,心有戳山之計。」項羽雖能力拔山兮,卻敗於韓信手下。韓信是孤兒,少時浪跡江湖,善棋戲。常與屠夫之子對弈,韓屢勝,屠子氣極,要與韓斗拳,韓自知不力。不從,屠子說你不敢斗拳,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無奈,就從胯下鑽過去。後來韓信從軍,登台拜將,當了大帥。這時有人告訴韓信,那個屠夫之子就在他的帳下,是否整他一下,以報胯下之辱。韓信說:「乃是孩童玩耍之事,不必計較。他能來奔我,乃是壯士也。我還要重用他呢。」因韓信的不計前仇,以德報怨,「胯下之辱」成為千古佳話。  這則故事符合韓信的特性,與有關史記相印證。中國象棋棋盤上有「楚河漢界」,也可證明這一點。這些傳說與有關史記基本一致。現在象棋壇上基本認可象棋由韓信發明。  三、編製了《象棋新式坐標棋譜》  孟寶林2001年著《象棋新式坐標棋譜》,由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是我國第一部用數碼坐標編製的新式棋譜。為把象棋譜輸入電腦打下基礎。得到亞象聯14國家認可。  「坐標數碼棋譜」就是將棋盤納入數學的坐標系統的第一象限內。按數碼排列的通用規則,棋盤上的縱線,由左至右編為1、2、3、4、5、6、7、8、9、(即橫坐標)棋盤上的橫線,由下而上,編為0、1、2、3、4、5、6、7、8、9、(即縱坐標)。再按照《中國象棋競賽規則》紅棋在下,黑棋在上的規則擺放棋子。紅、黑雙方同一坐標體系。(見棋盤與坐標系統)

  記譜或讀譜時,第一位數是橫坐標,第二位數是縱坐標。每兩位數即為一個坐標點。如帥51即在九宮中央,卒35即在3路的河沿上。余類推。  行棋時每4位數即可表明棋子的行動起、止點。如炮82 52即右炮架當頭。前兩位數是炮原來的位置,後兩位數是炮到達的位置,非常準確無誤。也好記。  記譜時按照紅先黑後的原則,毎方各走一著為一個回合。在棋子名稱前加上序號,即為完整的一著棋譜。如:共紓國難棋子位置如下:紅方:帥60,相52、34;車80,炮82,兵53、48。黑方:將69,士49、67;象35、57;車43,卒41、51、55;見下圖。

  原 譜 坐標棋譜注 原 譜 坐標棋譜 注  1炮二平四1炮82 62 叫將 士6退5 士67 58解將  2炮四進六2炮62 68 士5進6 士58 67  3車二進九3車80 89 叫將 將6進1 將69 68解將  4車二退二4車89 87 車4退5 車43 48去兵  5車二平四5車87 67叫將 將6平5 將68 58  6車四進一6車67 68 叫將 將5退1 將58 59  7車四平六7車68 48 去車 和棋  (棋子名稱前有序號的為紅方,沒有序號的為黑方。)  坐標棋譜其優點是:  一、行棋情況能準確描述、定位。  二、記錄與讀譜簡便,只有一個漢字,其餘都是數碼。  三、便於走向世界,坐標棋譜外國人看得懂。  四、與國際象棋接軌。  五、便於輸入電腦。  六、便於教學講解,便於記憶。如:什麼叫卧槽馬,紅馬在38和78位置及黑馬在31和71位置都是卧槽馬。  從以上優點看,坐標棋譜能適應新時代,便於走向世界,使象棋進一步完善,有利於象棋發展,  四、首創象棋子力理論  中國象棋是一門古老的文化,但有些問題定義還不夠科學、準確。如《象棋競賽規則》(以下簡稱規則)中對象棋「子力」及「子力價值」的論述,不科學也不準確。  規則中第六章第25條這樣論述「車、馬、炮、過河兵(卒)、士、相(象)均運算元力」帥(將)、未過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簡稱"子』。  「子力價值」是衡量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斷是否「捉子」的依據之一。  對各種棋子能量的大小是這樣描述,原則上,一車相當於雙馬、雙炮或一馬一炮;馬炮相等;過河兵(卒)價值浮動,一兵換取數子或一子換取數兵均不算得子。  孟寶林認為以上論述沒有量化標準,使人摸不著頭腦,也不符棋理。象棋的七個兵種,各有各的作用,都有子力,只是子力大小不同而以。包括帥、將。帥將雖然出不了九宮,但當別的棋子進入九宮時,帥將照樣可以把它吃掉。為什麼呢?因為帥將也具備子力。毎個棋子都可以吃掉別的棋子,也可能被別的棋子吃掉。這就是象棋的科學之處。棋子行動或吃子,都是子力的作用。  衡量子力大小的尺度是「子力價值」。  孟寶林最新象棋子 力 理 論  關於子力及子力價值,過去因為缺乏科學的深入研究,只有大概的估計,即:一般認為車最強(10分),馬、炮第二(約5分)。沒有理論依據,沒有統一的標準。他引用物理學、力學理論。用算論、概率學、經分析計算如下:  子力:棋子活動的能力。子力大小由子力價值體現。  子力價值:由棋子活動能力確定,簡稱「動能」。根據力學原理,毎一枚棋子有如下幾種能量。  線動能:棋子沿著某一條線活動的能量。用T表示。  面動能:棋子在棋盤平面上活動的能量。用XT表示。  戰動能:棋子在對陣戰鬥中吃子的能力。用YT表示。  根據算論 用排列組合權衡的方法,計算出各種棋子的價值。  如:「車」線動能最大是9T;面動能最大是17XT,(縱線9加橫線8合金計為17。)在這個範圍內對方有任何棋子它都可以吃掉。所以戰動能也為17YT。  炮的線動能、面動能和車一樣,但戰動能沒有車大,要藉助它子才能吃掉對方的棋子,所以戰動能是8、5YT。  馬走「日」字,線動能是2、4T,面動能很大是19、2XT,它在棋盤九十個點上,面動能不一樣,經權衡法分析計算,為7、999XT,為方便記憶取8XT,  經計算各種子力價值見下表:(詳見《象棋新式坐標棋譜》第三部分)  勢動能、對弈中,雙方的棋形態勢是千變萬化。但不管如何變化,都是各方有效子力能量組合的對抗,組合能量強的一方就佔優勢。這種組合能量即為勢動能。用WT表示。(祥見《象棋新式坐標棋譜》)  勢動能大的一方為優勢。  勢動能大於對方9WT以上為勝勢。  雙方棋勢的優劣,可以用勢動能來表示。這樣就有了一個量化標準提高了象棋的科學性,推動象棋事業發展。

  五、論證了《國際象棋源於中國象棋》  世界三大棋類,國際象棋的普及面廣,地位高。但國際象棋起源於哪個國家?蘇聯、中國、印度、伊朗等國的學者,都發表文章,表明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尚無定論。孟寶林經過多年的研究,基本上模清了國際象棋的源頭,現將他的論證抄錄如下:  1、歷史是源頭之祖  中國象棋先於國際象棋,這兩種兵種走法都相似的象棋,誰影響誰呢?毫無疑問,只有前者影響後者。  象棋一詞,在公元前約300年的屈原《楚辭、招魂》中就有「菎蔽象棋」一詞。公元569年周武帝制《象經》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棋棋譜。  而國際象棋,在歐洲最早見於1497年出版的西班牙人柳謝內的一篇論文,1512年的羅馬才有特米亞的有關作品問世。國際象棋棋譜都是16世紀以後的。就棋譜而言,中國象棋比國際象棋早了一千年。在漫長的一千年中,中國象棋自然會影響到外國去。二千多年前漢代已開通了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明代又開通了水上通往非洲的「水上絲綢之路」, 1964年,在福建泉州灣打撈的宋代沉船中,則發現了色分黑、紅的多付木質象棋子。  在經濟、文化的交流中,象棋漸漸傳播出去,這是不爭的史實。  2、棋盤是坯胎的原型  從棋盤的形式上看,國際象棋和現今的中國象棋盤不一樣,但和中國古時的象棋盤一樣。中國唐朝的象棋盤就是8×8方格的形式,當時叫「八八」象棋或「六四」象棋。並且方格是黑白相間,和現今的國際象棋盤一模一樣。  唐朝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是世界上唯一強大國家。象棋很普及,棋藝已具有較高水平。當時象棋已是四大文化象徵之一,棋史學家發現在北宋蘇州織錦上,有琴、棋、書、畫的圖案,(唐宋間蘇州織錦琴棋書畫)  棋盤是唐朝「八八」象棋盤式樣。它與現今的國際象棋一模一樣,都是黑白相間的64個格子。  那麼中國象棋盤有九宮、河界,為什麼國際象棋沒有呢?這是因為中西文化發展的走向不同。  中國人比較保守,唐朝是一個高峰,歷代帝王都想保住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不願意改變封建社會的模式,並且越演越甚。中國象棋盤也是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的縮影。在封建時期的城市規劃原則是,以皇宮或最高衙門為核心,以皇宮中軸線為準,按照「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原則進行。建成里坊棋盤式城市。如北京、西安、蘇州等大部分城市都是這個模式,皇宮位於一城之中,並有內城、外城,層層設防。這種形式也反映到棋盤上。北宋以後,把「八八」象棋盤一分為二,中間增設了河界。兩端又增設了「九宮」作為皇家專用,使棋盤完全符合封建的體制。王(帥將)位於九宮中央,士相守衛左右,車馬炮防衛兩側,小卒衝鋒在前,中國城市的這種模式一直到十九世紀都沒有改變。  唐朝的「八八」象棋傳到國外後,被他們接收了,因為西方16世紀後向資本主義社會方向發展,沒有受中國封建體制影響。而且保留了「八八」象棋的形式,所以說兩棋同出於一源。  3、棋子是遺傳因子  從棋子的數量和兵種上看,是一脈相承。  國際象棋每方王1個,後1個,車、馬、象各2個,兵8個,共16個子組成,沒有炮。  中國象棋唐初期也沒有炮,炮是後來加上去。元釋念常《佛祖歷代通載》曾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除了這四種棋子外,還有偏、裨二將。當然還要有王(現為帥將),這一點在北宋年間的象棋譜上很清楚。  唐相國牛僧儒在《玄怪錄》中有一篇《岑順》傳奇小說:這樣描寫棋盤上的激烈場面「天馬斜飛三度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如是鼓漸急,而各出物包,矢石交叉須臾之間,天那軍大敗奔潰,殺傷塗地,王單馬南馳。其後岑順的家人掘地發現一穴古墓,在陪葬品中有金床戲局,列馬滿盤,皆金銅成形,其干戈之事備矣。岑順說:「乃吾夢中所見兩軍混戰,即象戲也。」從這段描寫中棋子有車馬將和王。天那敗了只剩下王子一個向南逃走。當時象棋的兵可能是六個,其他子不可能這麼多。而且棋子還是立體的「金銅成形」。這說明兩種象棋是有親密的血緣關係。  4、走法是先祖特徵  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各子的走法基本一樣。車直行,馬跳日,相走斜。因為唐朝以後的一千多年間,中國社會在封建軌道上延續,把本來比較活躍的棋子,改革成符合封建禮制的形式。皇帝(帥將)只能在九宮中端坐,士、相在兩旁護衛,不能遠離。  而象棋傳到西方,符合他們的接收了,不適合的改造成符合他們性格的走法。如各子**限,馬不蹩腿,使之更加靈活,有戰鬥力。這種走法,其實和一千多年以前中國象棋的走法一樣。如唐朝寶應象棋中的「王」比現在的帥(將)自由多了,沒有九宮的限制,有危機時可單馬南逃。  更有意思是兵(卒)的走法也是直行斜食。我們可以從有關詩詞中證明這一點。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1032─1085)有一首「詠象詩」:  大都搏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車馬尚存周戰法,偏禆兼備漢宮名。  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  卻憑紋揪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  詩中第三句,說明了有關棋子的走法。「中軍八面將軍重,」即棋子中重要的「王」可以向八個方向行動,但只能走一步。司馬光創製七國象棋也說明了這一點「將直斜行無遠近」「偏直行無遠近」「禆斜行無遠近」,國際象棋的「王」「相」的走法都與此相同。  卒的走法是直行斜食子。「河外尖斜步卒輕」詩意是小卒過了河可以斜食子,但只能走一步,所謂步卒輕就是這個意思。  北宋蔡伸(1088─1156)也有《臨江仙》──詠象戲云:「隔打直行尖曲路,教人費盡機關。」這句講的都是各子的走法。講的非常精鍊,隔打指炮吃子法,直行指車。曲路指馬,那「尖」指什麼呢?作者是借用了圍棋上的名詞,「尖」是在原子的旁邊斜方向投一子為「尖」,在象棋上應該是卒,斜走一步吃子。現在已經清楚了,國際象棋的各子的走法完全與中國古象棋完全一致。我們倒要感謝國際象棋遺存了中國象棋古老走法。  5、文化交流是必然結果  象棋是一種娛樂工具,體積小,便於攜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傳媒工具。  唐、宋、元各朝都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許多國家都主動與我國結交,經濟文化(含棋類)都非常發達。唐、宋有「棋待詔」的官銜。當時西安城內有幾十個國家的幾千名外國使者和留學生。同時我國也派了許多人去各國交流,中國華僑旅居他鄉的很多。唐僧義凈居馬來長達12年之久。唐朝時緬甸為驃國之地,8世紀驃國王雍羌派遣悉尼移城主舒難陀率樂工35人在長安宮廷演出,受到熱烈歡迎。著名詩人白居易為此寫過讚美詩篇。大唐以後多次派人到印度、緬甸東南亞諸國以及日本等國家,象棋成為溝通雙方的最好的夥伴。  公元前中國就開通了歐亞絲綢之路,明朝又開通了非洲水上絲綢之路。「大明混一圖」,說明600多年前,中國人不但到達了非洲,並且對非洲有所了解和研究。歐洲人約在100年後才發現非洲,巧合的是14世紀末,西方才出現象棋,這與東、西方接觸的時間是一致的。  國家對外交人員要求很高,要求多才多藝,要會下棋。如11世紀喀拉汗朝傑出的文學家優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樂智慧》三十三章《賢明論應派什麼人做使節》中寫明「……使節還應具備各種品德才能……圍棋、象棋要精,能擊敗對手,大獲全勝。」  (中國象棋史)從段史詩中可以看出,中國象棋傳到外國,直至非洲、歐洲,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  至今,蒙古、緬甸的象棋還保留著唐代象棋的形式。(見圖古代蒙古象棋)  6、歷史文物是最好的見證  中國象棋有較多的文物,1973年,在蘇聯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靠近阿富汗和我國新疆的中印古道上,發掘出大約公元二世紀時期的兩枚形似象棋子的象牙雕象,還是裝在中國陶罐里,很可能是中國象棋傳播出去的遺物(簡明國際象棋)。  我國象棋有大量歷史文物見證。1972年,在河南靈寶出土的東漢墓中發掘出一套綠釉搏棋陶俑;有北宋織錦上唐朝「八八象棋」圖形;有北宋、宋徽宗親筆書寫的「象」字銅質棋子;1973年8月在福建泉州灣一艘沉沒的海船發現在幾個船艙中有不同規格的木製象棋多副。泉州是我國南海諸國及阿拉伯和東非諸國通商的重要港口,古人曾有「風牆鱗集」「漲潮聲中萬國商」的贊語。號稱「海上絲綢之路」。  從以上六個方面充分證明國際象棋源頭在中國,有關國際友人也承認。李約琴博士在其輝煌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盛行促使了象棋雛形的產生"繼而發展成為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蘇維埃科學院切列夫考博士,1984年在《蘇聯棋弈》上發表文章說:「國際象棋棋子分為白的和黑的以及它們所有可能的組合在64格的棋盤上這不是偶然的,看來是源於公元前四世紀中國古典經籍《易經》的各種象徵。」  從以上的祥實資料中充分證明國際象棋源於中國是可信無疑的,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六、倡議了「韓信杯」象棋賽 並走向世界  在孟寶林、桂寶林的倡議推動下,淮安各縣、區,每年都舉辦「韓信杯」象棋賽。2008年第一屆「韓信杯」在盱眙舉行。淮安區獲得個人冠軍,團體第一名。  「韓信杯」象棋賽得到淮安市,尤其是淮陰區領導的重視,自2009年起,舉辦「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  2014年第七屆「韓信杯」象棋賽走出國門,在德國舉行。「韓信杯」中國象棋國際名人賽。   淮陰區象棋協會,王文軍、吳寶林、林振權,為此做出很大努力。  孟寶林積極倡議建立「中國象棋節」,以每年5月16─18日為「中國象棋節」得到許多棋友、網友的支持。  (陳慰祖:淮陰師範學校副教授,象棋規則學者。)

推薦閱讀:

技術觀察二 - Elo rating system
小說《遇見番外篇02》:楚千羽的馬杯國際象棋團體賽
腦洞越大,真相越近
9歲男孩成美國最年輕國際象棋大師

TAG:國際 | 象棋 | 國際象棋 | 淮安 | 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