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宜興茶韻(九州風物)

宜興茶韻(九州風物)

尹漢胤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08日 12 版)

  宜興茶已有一千八百年歷史。《舊唐書》《新唐書》記載,中國最早的貢茶,便誕生於宜興,史稱「陽羨貢茶」。陽羨茶被視茶如命的唐代詩人盧仝譽為:「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白居易飲過宜興茶,獨有領悟地將讀詩、品茶營造出新意境:「閑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

  靖康之變,宋室南渡。王公、士民大量南遷,使宜興茶迎來了一個輝煌的鼎盛時期。王安石品嘗宜興茶後,由衷地寫下了「故人時記憶,陽羨致新茶」。蘇軾在陶醉於宜興茶的同時,更對宜興旖旎的山水生出嚮往之情,隨在宜興買田種橘。躬耕怡然之餘,寫下了「雪芽我為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泉」的佳句。

  一時間,文人雅士往來宜興,品茶鑒泉,在宜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品茶軼事、經典詩篇。此情此景傳至朝廷,引起了當朝的關注,遂在宜興設立了「茶務」之職,監督宜興茶的生產,以確保貢茶的品質。

  明代崇禎年間,茶館開始普及民間,朝廷對茶葉的生產、經銷採取了更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在宜興又專門設立了「茶局」「茶引所」等機構。時至今日,在宜興依然保留有茶局巷、茶亭等古地名。

  在宜興茶聲名日隆的歲月中,誕生於宜興民間的古樸素雅的紫砂壺沖泡出的茶湯,被人們發現具有其它器皿所沒有的奇特功效。這一發現,引起了社會名流、文人雅士的極大興趣,遂將宜興紫砂奉為最佳泡茶器皿。從而開啟了宜興茶、紫砂壺珠聯璧合的飲茶歷史。這期間,各方名士、文人於飲茶把玩紫砂時,生髮出許多藝術靈感。其中一些人,參與到紫砂的器型設計、工藝革新,並將詩詞繪畫、書法雕刻移植到紫砂創作之中,從而使紫砂得以在多種藝術的滋養中日益提升文化品位,使這一誕生於民間的古樸工藝側身於高雅藝術之列,成為社會名流、文人雅士青睞收藏、愛不釋手的藝術品。

  延至清代,紫砂藝術開始走出國門,在東瀛引起極大關注,逐漸延及世界各地,成為世人仰慕的中國藝術品。國運寒暑中,宜興紫砂深居一隅,在宜興茶的體恤中日臻完美,不僅成為了宜興的地域標誌,進而成為了中華文化風雅內斂的一道獨特風景。

  滄桑歲月中延綿的宜興茶,以寧靜淡泊的地域氣息,潤澤醇化著宜興人的精神氣質。在茶韻的浸潤中,宜興人領悟到了生命的啟示,形成了如水賦形、順生而行的人生態度。在生活中,平靜地凝視著茶葉翻轉於水中,浸透,色變,默然沉於杯底,從中品味出了季節的變換、人世的沉浮。那沉入杯底的茶葉,命如底層眾生,雖安於命運的安排,但並未放棄生命的釋放。默默交集中,將內心的潛質,以悄然自守的方式釋放出來,最終在潤物細無聲中改變著水的意義。正是在這種韌性生命的歲月中,宜興這方秀美豐盈的地脈,歷朝歷代里人才輩出。

  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茶幽香致遠地潤澤著中華民族的心理。時至今日,我們還可從中攝取到什麼生命的啟示嗎?捫心自問,匆忙於當下社會中的我們,似乎缺少了沉浸於茶中的淡泊心境,變得心浮氣躁,生命正在被快節奏的物慾生活抽空。失去了情致與自然一同成長的耐性,只將華麗的軀殼遊盪在世間。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遊乃正亦斷不可少。」以周作人筆下的飲茶心態,來到宜興陽羨茶園,選一處風雅處坐定,遠望青山環抱中的盧仝草堂,以及那鬱郁生機的茶園,靜靜地泡一壺宜興雪芽,於清風中觀賞著茶葉和湯色的漸漸變化……在茶香繚繞中,重溫宜興茶韻。此時此刻,你會體會到沉靜與淡然的魅力,耳畔隨風飄來幽遠的茶韻: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茶在詩人盧仝筆下,不僅僅是讚美,還充滿著對民生的悲憫情懷。處於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族,應該以什麼樣的國民心態面對生活與未來?古老厚重土地上孕育出的宜興茶,會在歲月中讓人沉澱出精神的定力。


推薦閱讀:

山河自在:斬鞍的九州(其一)
九州縹緲錄里姬野和阿蘇勒為什麼分道揚鑣,真的是在人民利益之下所做的嗎?
這是你心目中的九州嗎?
九州漫小說拖欠我稿費該怎麼辦?
為什麼江南沒有寫出超越《九州縹緲錄》的作品? ?

TAG: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