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郵票上的鳥

香港是東亞地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主要中途站,有超過460種雀鳥在此路過或棲息,佔中國已知鳥種三分之一,全球二十分之一。

1.香港濕地雀鳥樂圖珍貴郵票 2000.9.30

濕地的地面常為淺水所淹,有的長期浸在水中,有的偶爾或間歇漬水。

濕地是許多不同種類的植物、無脊椎動物、魚類、雀鳥及其他動物理想生長及棲息地方。

香港郵政於2000年9月30日發行以香港濕地為主題的珍貴郵票小冊及套摺,紀念位於新界天水圍的國際濕地公園第一期即將開幕。濕地公園提供的教育設施與米埔沼澤自然保護區的互相配合補足;公園亦讓大眾有機會參與在附近的拉姆薩爾濕地舉辦的認識大自然活動。

  這本珍貴郵票小冊描繪香港最大濕地,即米埔沼澤及內后海灣一帶。小冊和套摺內有兩款小型張。每款小型張各有兩枚描繪兩種候鳥的郵票:黃胸?(面值一元三角)、細咀濱鷸(面值二元五角)、羅紋鴨(面值三元一角)與黑臉琵鷺(面值五元)。

  這套郵票是挑選自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七日發行的香港候鳥郵票,由林炳培設計,瑞士的Helio Courvoisier S.A.以照相凹版印刷。珍貴郵票小冊售價為二十五元,套摺則售二十元。

2.《2006香港通用郵票》2006.12.31

2006年12月31日,香港郵政發行《2006香港通用郵票》1套16枚,另有小型張2枚,小本票5種,這套郵票以香港野生雀鳥為素材,。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三套通用郵票。

下面是這套郵票的票圖和有關介紹。

香港鳥類普票低面值12全

$0.1元面值的白腹海雕 鸛形目 > 鷹科 > 海雕屬CICONIIFORMES > Accipitridae > Haliaeetus leucogaster 描述:體大(70厘米)的白、灰及黑色海雕雕。成鳥:頭、頸及下體白色,兩翼、背及尾灰色,初級飛羽黑色。亞成鳥:淺褐色取代成鳥的白色,深褐取代灰色。楔形尾成其特徵。 虹膜-褐色;嘴及蠟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腳-淺灰。 叫聲:響亮如雁叫ah-ah-ah-ah。 分布範圍: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分布狀況:中國南海沿海的不罕見留鳥。在東南部沿海、海南島、西沙及南沙群島均有記錄。 習性:筆直立於水邊樹上或岩石上。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甚優雅,飛時兩翼成一角度,振翼緩慢有力。俯衝入水捕捉近水面的魚類,場面壯觀。

$0.2元面值的領角鴞 鴞形目 > 鴟鴞科 > 角鴞屬 STRIGIFORMES > Strigidae > Otus bakkamoena描述:體型略大(24厘米)的偏灰或偏褐色角鴞。具明顯耳羽簇及特徵性的淺沙色頸圈。上體偏灰或沙褐,並多具黑色及皮黃色的雜紋或斑塊;下體皮黃色,條紋黑色。虹膜-深褐;嘴-黃色;腳-污黃。叫聲:雄鳥發出輕柔的升調woop聲,及一連串間隔一秒鐘的粗啞叫聲。雌鳥叫聲較尖而顫,為降調的wheoo或pwok聲,每分鐘約五次,也發輕柔的吱吱聲。雄雌鳥常成雙對唱。分布範圍:印度次大陸、東亞、中國、日本、東南亞、大巽他群島及菲律賓。分布狀況:甚常見的角鴞,可至海拔1600米,包括城郊的林蔭道。亞種ussuriensis 由中國東北至陝西南部;erythrocampe在中國於北緯32°以南;lettia在西藏東南部;umbratilis在海南島;glabripes在台灣。習性:大部分夜間棲於低處,繁殖季節叫聲哀婉。從棲處躍下地面捕捉獵物。註:有著者將此種分為印度角鴞O. bakkamoena和領角鴞O. lempiji。如此中國境內所有亞種除lettia外應均屬O. lempiji。

$0.5元面值的赤紅山椒鳥 雀形目 > 鴉科 > 山椒鳥屬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Pericrocotus flammeus描述:體型略大(19厘米)而色彩濃艷的山椒鳥。雄鳥藍黑,胸、腹部、腰、尾羽羽緣及翼上的兩道斑紋紅色。雌鳥背部多灰色,黃色替代雄鳥的紅色,且黃色延至喉、頦、耳羽及額頭。比長尾山椒鳥顯矮胖而尾短,翼部斑紋複雜。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叫聲:輕柔的kroo-oo-oo-tu-tup,tu-turr或重複的hurr聲,也有較高音的sigit, sigit, sigit。分布範圍:印度、中國南方、東南亞、菲律賓及大巽他群島。分布狀況:亞種fohkiensis為中國華南及東南的留鳥;elegans於雲南;fraterculus于海南島。地區性常見於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低地及丘陵。習性:喜原始森林,多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小葉樹的樹頂上輕鬆飛掠。

$1元面值的普通翠鳥 佛法僧目 > 翠鳥科 > 翠鳥屬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Alcedo atthis描述:體小(15厘米)、具亮藍色及棕色的翠鳥。上體金屬淺藍綠色,頸側具白色點斑;下體橙棕色,頦白。幼鳥色黯淡,具深色胸帶。橘黃色條帶橫貫眼部及耳羽為本種區別於藍耳翠鳥及斑頭大翠鳥的識別特徵。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鳥),下顎橘黃色(雌鳥);腳-紅色。叫聲:拖長音的尖叫聲tea-cher。分布範圍: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至新幾內亞。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繁殖於天山,在西藏西部較低海拔處越冬。亞種bengalensis為常見留鳥,分布於中國包括海南及台灣的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高可至海拔1500米。習性:常出沒於開闊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運河、魚塘及紅樹林。棲於岩石或探出的枝頭上,轉頭四顧尋魚而入水捉之。

$1.4元面值的叉尾太陽鳥 雀形目 > 太陽鳥科 > 太陽鳥屬 PASSERIFORMES > Nectariniidae > Aethopyga christinae描述:體小(10厘米)而纖弱的太陽鳥。頂冠及頸背金屬綠色,上體橄欖色或近黑,腰黃。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閃輝金屬綠色,中央兩尾羽有尖細的延長,外側尾羽黑色而端白。頭側黑色而具閃輝綠色的髭紋和絳紫色的喉斑。下體余部污橄欖白色。雌鳥甚小,上體橄欖色,下體淺綠黃。指名亞種兩翼較黑。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叫聲:喧鬧吵嚷。鳴聲為高顫音;進食時也發出成串的唧唧聲。響亮的金屬音chiff-chiff-chiff 叫聲。分布範圍:中國南方(包括海南島)及越南。分布狀況:常見的低地鳥於中國東南及華南(latouchii)和海南島(指名亞種)。習性:棲於森林及有林地區甚至城鎮,常光顧開花的矮叢及樹木。

$1.8元面值的粉紅燕鷗 鸛形目 > 鷗科 > 燕鷗屬描述:中等體型(39厘米)、頭頂黑色的燕鷗。白色的尾甚長而深*。夏季成鳥頭頂黑色,翼上及背部淺灰,下體白,胸部淡粉。冬羽前額白色,頭頂具雜斑,粉色消失。初級飛羽外側羽近黑。幼鳥:嘴及腿黑色,頭頂、頸背及耳覆羽灰褐,背比普通燕鷗的褐色深,尾白色而無延長。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嘴基紅色;腳-繁殖期偏紅,其餘黑色。叫聲:捕魚時發出悅耳的chew-it(意為"嚼了它"),告警時發出沙啞的aaak聲。分布範圍:大西洋的東部及西部、印度洋、中國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和西太平洋。分布狀況:罕見季候鳥。亞種bangsi繁殖於福建、廣東及台灣南部的海上島嶼;越冬於海上,偶見於中國南海。習性:棲於珊瑚岩和花崗岩島嶼及沙灘,一般不常見。常與其他燕鷗混群。飛行優雅,俯衝入水捕食魚類。

$1.9元面值的黑臉琵鷺 鸛形目 > ?科 > 琵鷺屬 CICONIIFORMES > Threskiornithidae > Platalea minor描述:體略大(76厘米)的白色琵鷺。長長的嘴灰黑色而形似琵琶。似冬季的白琵鷺但嘴全灰,臉部裸露皮膚黑色且少擴展。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及腳-黑色。叫聲:繁殖期外寂靜無聲。分布範圍:繁殖在朝鮮島嶼,中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尚未被發現。冬季至中國台灣及南部、越南北部,過去曾在菲律賓越冬。分布狀況:全球性瀕危鳥類(Collar et al., 1994)。種群數量越來越少。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於近遼東半島東側的小島上近期有繁殖記錄。春季在內蒙古東部曾有記錄。冬季南遷至江西、貴州、福建、廣東及海南島。世界上僅存3000餘只,多數在中國南方(如深圳紅樹林),香港台灣及越冬。習性:同白琵鷺。香港1997年曾發行候鳥郵票,其中一枚就是黑臉琵鷺,台灣也與2006年發行過黑臉琵鷺郵票,澳門普通郵票中也有一枚黑臉琵鷺,此外,歐洲的羅馬尼亞等國也發行過黑臉琵鷺郵票。

$2元面值的小白鷺 鸛形目 > 鷺科 > 白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Egretta garzetta描述:中等體型(60厘米)的白色鷺。與牛背鷺的區別在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純白,頸背具細長飾羽,背及胸具蓑狀羽。虹膜-黃色;臉部裸露皮膚黃綠,於繁殖期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腳-黑色,趾黃色。叫聲:於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其餘時候寂靜無聲。分布範圍:非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為常見留鳥及候鳥,分布在中國南方、台灣及海南島。迷鳥有時至北京。部分鳥冬季到熱帶區越冬。習性:喜稻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進食,常與其他種類混群。有時飛越沿海淺水追捕獵物。夜晚飛回棲處時呈"V"字隊形。與其他水鳥一道集群營巢。

$2.4元面值的彩鷸 鸛形目 > 彩鷸科 > 彩鷸屬 CICONIIFORMES > Rostratulidae > Rostratula benghalensis描述:體型略小(25厘米)而色彩艷麗的沙錐樣涉禽。尾短。雌鳥:頭及胸深栗色,眼周白色,頂紋黃色;背及兩翼偏綠色,背上具白色的"V"形紋並有白色條帶繞肩至白色的下體。雄鳥:體型較雌鳥小而色暗,多具雜斑而少皮黃色,翼覆羽具金色點斑,眼斑黃色。虹膜-紅色;嘴-黃色;腳-近黃色。叫聲:通常無聲,但雌鳥求偶時叫聲深沉,也作輕柔聲。分布範圍:非洲、印度至中國及日本、東南亞、菲律賓、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分布狀況:適宜生境下的區域性常見留鳥和季候鳥,高可至海拔900米。指名亞種繁殖於遼寧南部、河北至華東及長江以南所有地區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北方鳥群至長江以南地區越冬。漂鳥至西藏南部;在西藏東南部應為留鳥。習性:棲於沼澤型草地及稻田。行走時尾上下搖動,飛行時雙腿下懸如秧雞。

$2.5元面值的家燕 雀形目 > 燕科 > 燕屬 PASSERIFORMES > Hirundinidae > Hirundo rustica描述:最常見的鳥類之一,中等體型(20厘米,包括尾羽延長部)的輝藍色及白色的燕。上體鋼藍色;胸偏紅而具一道藍色胸帶,腹白;尾甚長,近端處具白色點斑。與洋斑燕的區別在腹部為較純凈的白色,尾形長,並具藍色胸帶。亞成鳥體羽色暗,尾無延長,易與洋斑燕混淆。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叫聲:高音及嘁嘁喳喳叫聲。分布範圍:幾遍及全世界。繁殖於北半球,冬季南遷經非洲、亞洲、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至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繁殖於中國西北;tytleri及mandschurica繁殖於中國東北;gutturalis繁殖於中國其餘地區。多數鳥冬季往南遷徙,但部分鳥留在雲南南部、海南島及台灣越冬。習性:在高空滑翔及盤旋,或低飛於地面或水面捕捉小昆蟲。降落在枯樹枝、柱子及電線上。各自尋食,但大量的鳥常取食於同一地點。有時結大群夜棲一處,即使在城市。

$3元面值的紅耳鵯 雀形目 > 鵯科 > 鵯屬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jocosus描述:中等體型(20厘米)的鵯。黑色的羽冠長窄而前傾,特徵為黑白色的頭部圖紋上具紅色耳斑。上體余部偏褐色,下體皮黃,臀紅,尾端具白色緣。亞種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帶。亞成鳥無紅色耳斑,臀粉紅。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叫聲:響亮不斷的嘰嘰喳喳叫聲,兩或三音節短而甜的哨音鳴聲wit-t-waet;也作悅耳的prroop聲。分布範圍:印度、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引種至澳大利亞及其他地區。分布狀況:甚常見於林園、公園、次生林及灌叢。指名亞種見於中國南方;monticola 於西藏東南部至雲南南部;有爭議的亞種hainanensis於廣東南部及硇洲島。習性:吵嚷好動而喜群棲。喜棲於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樹最高點鳴唱或嘰嘰叫。喜開闊林區、林緣、次生植被及村莊。

$5元面值的棕背伯勞 雀形目 > 伯勞科 > 伯勞屬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schach描述:體型略大(25厘米)而尾長的棕、黑及白色伯勞。成鳥:額、眼紋、兩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頭頂及頸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體側紅褐;頦、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頭及背部黑色的擴展隨亞種而有不同。亞成鳥:色較暗,兩脅及背具橫斑,頭及頸背灰色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勞"在香港及廣東並不罕見,也偶見於分布區內其他地點。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叫聲:粗啞刺耳的尖叫terrr及顫抖的鳴聲,有時模仿其他鳥的叫聲。分布範圍:伊朗至中國、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及巽他群島至新幾內亞。分布狀況:常見留鳥,高可至海拔1600米。亞種tricolor為雲南北部、西部、南部及西藏南部的留鳥;指名亞種於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地區;formosae於台灣;hainanus于海南島。習性:喜草地、灌叢、茶林、丁香林及其他開闊地。立於低樹枝,猛然飛出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常猛撲地面的蝗蟲及甲殼蟲。

香港鳥類普票高面值4全

$10元面值的白鶺鴒 雀形目 > 麻雀科 > 鶺鴒屬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Motacilla alba描述:中等體型(20厘米)的黑、灰及白色鶺鴒。體羽上體灰色,下體白,兩翼及尾黑白相間。冬季頭後、頸背及胸具黑色斑紋但不如繁殖期擴展。黑色的多少隨亞種而異。亞種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頦及喉黑色,baicalensis頦及喉灰色,其餘白色。亞種ocularis有黑色貫眼紋。雌鳥似雄鳥但色較暗。亞成鳥灰色取代成鳥的黑色。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叫聲: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聲。分布範圍:非洲、歐洲及亞洲。繁殖於東亞的鳥南遷至東南亞及菲律賓越冬。分布狀況:亞種personata繁殖於中國西北;baicalensis繁殖於中國極北部及東北;dukhunensis遷徙時有記錄於中國西北;ocularis越冬於中國南方包括海南島及台灣。常見於中等海拔區,高可至海拔1500米。習性:棲於近水的開闊地帶、稻田、溪流邊及道路上。受驚擾時飛行驟降並發出示警叫聲。註:體型較大的大斑鶺鴒M. maderaspatensis於19世紀在雲南的記錄應視為可疑。該種據推測有可能在西藏東南部的低地出現,特徵為上體全黑而具白色的寬眉紋。

$13元面值的琵嘴鴨 雁形目 > 鴨科 > [河]鴨屬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nas clypeata描述:體大(50厘米)而易識別,嘴特長,末端呈匙形。雄鳥:腹部栗色,胸白,頭深綠色而具光澤。雌鳥褐色斑駁,尾近白色,貫眼紋深色。色彩似雌綠頭鴨但嘴形清楚可辨。飛行時淺灰藍色的翼上覆羽與深色飛羽及綠色翼鏡成對比。虹膜-褐色;嘴-繁殖期雄鳥近黑色,雌鳥橘黃褐色;腳-橘黃。叫聲:似綠頭鴨但聲音輕而低,也作quack的鴨叫聲。分布範圍:繁殖於全北界;南方越冬。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及西北,冬季遷至中國北緯35°以南包括台灣的大部分地區。地方性常見。習性:喜沿海的瀉湖、池塘、湖泊及紅樹林沼澤。

$20元面值的喜鵲 雀形目 > 鴉科 > 鵲屬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Pica pica描述:體略小(45厘米)的鵲。具黑色的長尾,兩翼及尾黑色並具藍色輝光。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叫聲:叫聲為響亮粗啞的嘎嘎聲。分布範圍:歐亞大陸、北非、加拿大西部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部。分布狀況:此鳥在中國分布廣泛而常見,被認為能帶來好運氣而通常免遭捕殺。亞種bactriana分布於新疆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的西北部; bottanensis於西藏南部、東南部及東部至四川西部和青海;leucoptera在內蒙古東北部呼倫池地區;sericea見於中國其他地區,包括台灣及海南島。習性:適應性強,中國北方的農田或香港的摩天大廈均可為家。多從地面取食,幾乎什麼都吃。結小群活動。巢為胡亂堆搭的拱圓形樹棍,經年不變。

$50元面值的卷羽鵜鶘 鸛形目 > 鵜鶘科 > 鵜鶘屬 CICONIIFORMES > Pelecanidae > Pelecanus crispus描述:體型碩大(175厘米)的鵜鶘。體羽灰白,眼淺黃,喉囊橘黃或黃色。翼下白色,僅飛羽羽尖黑色(白鵜鶘翼部的黑色較多)。頸背具捲曲的冠羽。額上羽不似白鵜鶘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線條。虹膜-淺黃,眼周裸露皮膚-粉紅;嘴-上顎灰色,下顎粉紅;腳-近灰。叫聲:繁殖期發出沙啞的嘶嘶聲。分布範圍:分布從東南歐至中國。分布狀況:全球性瀕危鳥類((Collar et al., 1994)。數量稀少並有區域性。見於中國北方,冬季遷至南方,少量個體定期在香港越冬。習性:喜群棲,捕食魚類。
推薦閱讀:

香港再有網民反水貨 有金飾店關鐵閘防衝擊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接受徐世平專訪:行得穩、走得遠,「一國兩制」是香港未來發展最大優勢
在香港機場候機十個小時可以做些什麼?
去香港看書展
香港:小步走向民主?

TAG:香港 | 郵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