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17年(下)
1999:企業需要「文化」
「信息高速公路」並非一條真正的公路。到了1999年,沒有人再為這條公路到底通向哪裡而疑惑,我們還清晰地記得「信息爆炸」這個詞多麼令人驚嘆和嚮往,人們被告知「知識經濟」即將到來。
信息化發展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管理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也滋生了困擾。企業發現,員工的構成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們對工作價值的判斷也變得多元化。什麼能讓員工萬眾一心呢?「企業文化」,這個曾被當做諮詢師口中的騙人把戲,開始被重新認識。
1999年,《中外管理》6月刊為「企業文化專刊」,匯聚了「官產學」三界人士,討論企業文化的意義。而在前一年登上哈佛講堂的張瑞敏,其演講的題目正是:「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
事實上,1999年的「世紀末情緒」也引發了人們對價值觀的思考。企業精神就是企業家個人價值觀的體現,正在被廣泛認同。企業家的個人魅力被空前重視。有別於以前,這一次,企業家魅力的「私人化」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年,胡潤的中國富豪榜已經進行到第三年,這也成為推動企業家明星化的助力。而我們也會發現,在今後,當明星企業家們談論他們的管理之道時,必然談及他們的「文化」。
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這年在上海召開的「財富全球論壇」。它不僅瞬間開啟了中國的論壇經濟,更打開了一扇門,使得中國企業與全球頂級商業領袖有了切身的接觸。中國企業國際化浪潮,在思想層面從此奠定,一發而不可收。
同在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陳天橋創立盛大;馬化騰仿照ICQ推出了「OICQ」聊天工具;馬雲創建阿里巴巴,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進入百花齊放、群雄逐鹿的階段。
2000:「CEO」之年
新千年到來了。
這一年,伴隨著去年中國企業「進城」的新鮮與亢奮,一個新辭彙「CEO」,出現在企業家的視野里。很快,輿論開始爭論這個辭彙到底是否適合中國國情。但是這些一點兒都不妨礙企業家們對它的鐘情,中國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幾位企業家:張瑞敏、陶建幸、倪潤峰、柳傳志也尾隨「網路新貴」,紛紛給自己加上了這個時髦頭銜。同年,柳傳志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亞洲最佳商業人士」。
事實上,熱鬧的背後,「CEO」的引入推動了管理崗位職業化的進程,中國商業界里出現了「職業經理人」這個群體,企業開始追求崗位上的專業人士。獵頭公司應運而生。隨之,「高端人才」走俏市場,「天價年薪」頻繁刷新。
2月15日,號稱「點子大王」的何陽因涉嫌詐騙,被銀川市人民檢察院正式批准逮捕。中國企業管理諮詢逐漸由「耍小聰明」轉入規範務實的新階段。
4月13日,新浪網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開始掛牌交易。6月30日,網易掛牌納斯達克,但發行當天就跌破上市發行價。7月14日,搜狐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三隻中國門戶網站在互聯網泡沫崩潰前夕,齊聚納斯達克。
2000年,長虹又一次掀起價格大戰,這次的大動干戈遠比1996年來得兇猛,倪潤峰企圖壟斷彩管「清理門戶」,但刻舟求劍的長虹這一次大敗而還,倪潤峰黯然出局。中國彩電業從此更改了格局。
2000年5月19日,美國《財富》雜誌等評選「全球最佳營運公司」,海爾是亞太地區企業惟一得主。
2001:ERP兩難
2001年的中國沉浸在加入「世貿」之後的各種想像中,有喜悅、有惶恐,更有說不清楚的排斥和期待,但無法改變的是,中國經濟從此加入了世界格局,中國企業真正參與全球競爭。
在這一年,隨著互聯網業迅速發展,以及中國製造管理提升的需要,管理信息化再次被熱炒。ERP成為熱點辭彙。其實早在1998年,「ERP之王」SAP即開始大舉進軍中國ERP市場,繼而帶來聯想和海爾兩個成功的「燈塔」。
6月,經貿委和信息產業部聯合舉辦「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各種推力之下,中國幾大財務軟體公司紛紛轉型ERP,金碟、用友也在2月、5月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12月神州數碼加入競爭。至此ERP國內廠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壓力巨大的柳傳志隨後對上線ERP感嘆:「上ERP有可能早死,不上ERP就是等死」,這句話雖被業界誤傳為「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但卻成為當年全行業沒有成功案例的真實寫照,也顯示出中國企業基礎管理落後與信息化迫在眉睫的強烈矛盾。
2001年,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正式開始了在境內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的實踐。
也是在這一年,李書福拿到民營企業生產轎車的第一張「准生證」,開始實現他的造車夢。「中國野戰軍」開始勇敢地「登堂入室」。
在這一年,柳傳志退居聯想董事長,同時他因為成功地設計實施了管理層的退出機制,解決了中國民營企業普遍頭疼的「元老問題」,而被視作重大管理創新,這是聯想對於中國企業管理做出的最大貢獻。
2002:「管理」井噴
改革開放已經走到了第24個年頭,中國經濟標誌性的轉變之一,是它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這個讓人既愛又恨的字眼,把中國的製造業推到世界競爭的前沿,在與全球對手的短兵相接之中,「成本」是中國製造上最強健的利器,而「管理」,卻是他們最短的短板。
對管理的渴望,在出版市場顯現出來。在2001年至2002年間,管理圖書出版呈井噴式爆發,《傑克·韋爾奇自傳》、《誰說大象不會跳舞?》、《從優秀到卓越》、《把信送給加西亞》等圖書火爆市場,中信和華章也確立了管理類圖書市場的龍頭地位。隨後,管理「偽書」層出不窮,反證了中國企業家的管理饑渴。
顯而易見的是,此年的管理類圖書全部是翻譯本,且全數來自歐美。但事實上,企業界並沒有囿於對歐美管理的崇拜。此時,豐田汽車在歐美的叱吒風雲,讓中國製造業又一次將目光投向這個日本企業。2002年,一汽掀起第二次學習TPS的熱潮,這是繼1990年代之後,又一次對「精益生產模式」的追捧。隨著豐田在日後坐上世界汽車老大的交椅,這一強調零庫存、零浪費的生產方式,更是紅遍中國製造業——隨後幾年,《中外管理》開始引領中國企業家走入豐田車間。
國際化的突進,管理視野的突變,企業家的雄偉抱負油然而生,當年,第一部國產大片《英雄》上映。
2003:傑克·韋爾奇
去年的「管理熱潮」在這年繼續升溫,「企業英雄」迅速走向高山仰止。2003年的火種和英雄,是來自GE董事長傑克·韋爾奇。這一年,韋爾奇的名字席捲中國企業界,中國最知名的企業家,都紛紛成為這位「世界第一CEO」的忠實粉絲。
沒有人不在談論韋爾奇,人人都在崇拜韋爾奇,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書,只因印上了韋爾奇的頭像,就能熱銷。已經被學界熟知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也要被冠上「傑克·韋爾奇最崇拜的管理大師」這樣的頭銜來進行推銷。如此等等,都直接導致了次年的韋爾奇訪華。與韋爾奇熱潮並行的,是管理大師熱,菲利浦·科特勒、邁克爾·波特、彼得·聖吉接踵而來。日漸成熟的論壇經濟,把世界管理大師逐一帶到了中國,到如今看來,他們能留下的東西有多少?因此,張瑞敏在次年韋爾奇演講當天,對《中外管理》總編楊沛霆淡然反問:「把貝克漢姆請來講三天,能提高中國足球嗎?」
2003年,人們無法忘記非典,這一突發事件給企業的影響卻也出人意料,彈性辦公被廣泛應用。
2003年,中國的互聯網泡沫徹底破裂。但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卻在中國市場上超越了世界巨頭谷歌;全球最大的在線交易網站eBay收購了易趣,但卻在日後跟淘寶的競爭中,全面落敗——中國企業在新興行業上的「土鱉」優勢露出端倪。
這一年,江南春開創了他的樓宇廣告,開啟了新的廣告傳媒時代;UT斯達康推出小靈通,開創了新的移動市場。白沙集團提出了「簡單管理」,中國企業界在學美學日的風潮下,也開始躍躍欲試於總結自己的管理範式。與此同時,一本《執行》強烈觸動了中國企業家內心最敏感的神經。
2004:MBO之痛
從2002年起的中國國企MBO進程,在這一年猝然划上了句號——儘管在2004年1月1日,國資委開始在中央國企全面實行經營者年薪制考核,為國企治理機制與用人機制走向市場化邁出了一步。
2002年3月,青島一批國有企業開始試行MBO,接著包括TCL、長虹、鄂爾多斯等企業紛紛試水。2002年12月1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公布的第一個關於MBO的政策規定。此後,國內上市公司掀起了大規模的MBO運動。
2004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教授郎咸平掀起波瀾:他將槍口對準了MBO——三叩TCL、四問海爾、七敲格林柯爾,進而引發了數十位知名學者參與「國資改革」和「國有資產流失」的大論戰。
2004年9月29日,國資委研究室在《人民日報》撰文一錘定音,時近三年的MBO戛然而止。很快,伊利的鄭俊懷等改制企業高管鋃鐺入獄。而企業體制改革急先鋒、正大青春寶董事長馮根生,也因為地方政府單方面撕毀轉讓協議,面對《中外管理》憤憤不平。
2004年是個多事之秋。國企MBO未果的同時,幾家大型民營企業也轟然坍塌,德隆、托普、科龍、健力寶全數敗在了脆弱的資金鏈上。
此外在這一年,海信爆發「集體辭職」事件,沃爾瑪拒建工會引發爭議。此外,7月蘇寧上市,也意味著家電連鎖時代的來臨。而12月8日,聯想對IBM的PC業務的併購使得這一戲劇性達到高潮,也吹響了中國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的號角。
同在這年,《中外管理》創辦首屆「管理中國」總評選,管理由此開始獨立成為衡量中國企業的標準與標杆。
2005:娛樂營銷
「超級女生」,無疑是本年最熱門的社會話題。而熱鬧的背後,仍是企業競爭的白熱化。
2005年2月24日,湖南衛視與蒙牛乳業集團在長沙聯合宣布共同推出「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年度賽事活動,隨後,「超級女聲」迅速席捲全國,3~4億人收看直播,「酸酸乳」的銷售迅速竄紅,知名度暴漲。
蒙牛的成功立刻捧熱了「娛樂營銷」,其後一系列企業冠名的選秀活動紛紛亮相。
「創新」這個詞在這一年空前火爆。新營銷模式的成功更證明了它的魔力。這絕對不是個新詞,但是在這一年被賦予了滾燙的熱度。創新的範疇,不再限於產品、研發,更延展到管理、思維、商業模式,直至無所不在。每個企業談及自己的文化時,必然談到創新,所有的員工激勵也都指向創新,甚至中國製造的出路,也必然由創新造就。凡此種種,創新概念本身在2005年被極大地創新了,甚至是被濫用了。
這一年註定屬於營銷。除了娛樂,還有危機。這年前半年,寶潔、雀巢、高露潔等國際品牌相繼陷入產品醜聞的危機。而因「蘇丹紅」受傷的餐飲大鱷肯德基,卻因迅捷得當的危機營銷,而迅速穩住局面,保住了品牌形象,成為危機管理經典案例。
2005年,聯想成功完成了對IBM個人電腦的收購業務。在這一年年末,現代管理學泰斗、彼得·杜拉克以95歲高齡與世長辭。人們在問:沒有了杜拉克,誰來指引管理的未來?
2006:併購衝動
事實上,早在國內掀起併購熱潮之前,中國企業對海外企業的併購已經在前一年發力:TCL收購湯姆遜彩電,李東生髮誓18個月盈利,而事實上,18個月後TCL迎來的是全面虧損;6月,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轉過年,掌門人李焜耀宣告收購失敗;7月,海爾競購美泰,一個月後無功而返;8月,懷揣10億美元的華為因為「阻力」放棄收購英國馬可尼;此時,上汽跟南汽正在為競購另一家英國「沒落貴族」羅孚而明爭暗鬥。
中國企業帶著走出去的夢想欣然邁出國門,卻愴然碰壁。在回顧併購失敗的原因時,最多被提及的仍然是「管理」。
一系列海外併購案的失利,並沒有影響國內企業競相出售或購買企業。2006年,被各種排行搜羅的「併購大案」就有數十起,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凱雷收購徐工、國美併購永樂和大中、華為收購港灣。
凱雷收購徐工,半路殺出個向文波,一篇博客,讓凱雷對徐工的收購從控股變成了參股。這一事件的另一個結果是,企業家寫博客成為了熱點,中國企業家有了新的獨立話語平台。
註定載入史冊的,是這年9月,央行終於放鬆人民幣匯率管制,走向有限制地浮動升值。從此,依賴出口而天下無敵的「中國製造」,頭上升起第一片烏雲。
在微觀層面,6月媒體報道富士康「血汗工廠」內幕,引發社會劇烈反響。
這一年,《世界是平的》、《藍海戰略》、《長尾理論》稱霸管理思想界。
2007:《勞動合同法》衝擊波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勞動合同法》,並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新法」頒布以來,關於它的影響力的討論貫穿了整個2007和2008。聲音幾乎一邊倒,焦點是新法將很大程度上加重企業的勞動成本,而未必能為員工謀得福利。來自企業的討伐之聲尤為嚴厲,很多外資企業主為此意欲遷出中國。
同年CPI的急速上漲、環保的力度增強,進一步加重了商界的怨氣與焦慮,「成本」成為2007年企業的不能承受之重。這種成本壓力將在2008年年末的金融危機中爆發,大批以廉價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代工企業將倒閉。「中國製造」開始遭遇釜底抽薪的考驗……
這一年,「國學熱」從央視發起的「百家講壇」,傳到了企業管理上來。企業培訓中,國學更成為熱門課程。企業家樂於與文化學者一起談經論道、說古論今,事實上是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總結管理智慧的深切渴求。
同年年初,娃哈哈和達能驟然爆發「口水戰」,企業家的「契約精神」引起各界強烈爭論。無論結局如何,這種「燈下黑」的合資方式都不可能持久,必然帶來雙輸的局面。
在奧運年前夕,中國企業界陷於空前激烈的奧運營銷大戰中。
改革開放即將走到它的而立之年,我們也將迎來一個非凡的2008。在興奮之餘,企業界瀰漫著些許忐忑不安……
2008
雪災
汶川
藏獨
股災
奧運
神七
毒奶
金融風暴……
嚴冬
我們在路上
……
推薦閱讀:
※2018 如何讓自己更高效(1)
※居士不可管理寺院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巔峰之作:中道管理之前言
※思維@ 《干法》稻盛和夫
※國外水面艦艇作戰管理系統概覽
TAG: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