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是至高無上的嗎?
西方掛在嘴上的價值觀是「自由、民主、人權」,其實,內心裡最核心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應該歷史地看待近代的個人主義,發展到現在,它的弊病已暴露無遺。
西方人向來自視甚高,慣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審視、指責別人。他們把外交稱之為「人權外交」,只要是同他們想的、做的不一樣,都斥之為異端邪說,有些人甚至恨不得讓你馬上從地球上消失。
個人主義弊病叢生
他們經常掛在嘴上的價值觀是「自由、民主、人權」,其實,他們內心裡最核心的價值觀並不是這些。真正指導他們言行的、起決定作用的是個人主義。對他們來說,個人主義是至高無上的,自由、民主、人權之類,都是從個人主義派生出來的。
應該歷史地看待個人主義。近代的個人主義,是在反封建主義的過程中形成、壯大的。它體現了個人對王權的反抗,對神權的蔑視。新生的資產階級有了它,就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吃苦精神,去爭取自己的利益。他們由此出發去爭取個人創業致富的自由和人與人之間在法律規範下的民主。因此,應該說近代個人主義的出現是時代的進步,同時又推動了時代向前發展。但發展到現在,它的弊病已暴露無遺。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網站2010年4月9日發表該刊主編莫蒂默·朱克曼的文章說:「從心理上說,我們的企業文化歷來珍視個人主義、創業精神、務實態度和發明創新。隨之而來的也有對法治的持久尊重。」如果個人主義的定義限於這樣的範疇之內,看起來很美。但是,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的,卻是一些個人和個人集團在侵犯、剝奪另一些個人和階層的利益。美國學者曼庫爾·奧爾森在他的《國家的崛起與衰落》一書中說,制度的老化產生了一種「資格文化」:「特殊利益集團通過優惠稅額、特殊撥款、指定款項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特權,一點一點啃食國家財富。」弔詭的是,這些啃食者的價值觀也是個人主義。
智利學者胡安·卡洛斯·艾科爾茲2009年12月撰文指出:「近幾個世紀以來,自私自利成為人類的動力源泉。這就是給人類歷史帶來空前發展的資本主義的『發動機』。」這台發動機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殖民地、種族滅絕、黑奴、世界大戰和對環境的破壞。今天,很多西方人已在質疑個人主義的局限性和正當性。探討個人主義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劃清個人主義與合理、合法的個人雄心與個人利益之間的界限。
唯利是圖不思長遠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華爾街的貪婪怒不可遏。這種只顧自己發財不惜坑害別人的卑劣行徑,是不是還能用「個人主義」來解釋和寬容呢?如果還稱他們是「個人主義者」的話,只能叫「極端個人主義者」。學者們指出,反對國家監督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其核心就是這種個人主義。因為個人主義反對權威和對個人的各種各樣的支配,特別是國家對個人的支配。他們把國家看作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弊病,追求讓「無形的手」自己發揮作用的「無為而治」。里根總統就是這種主張的熱情鼓吹者。
在個人主義的支配下,今天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已呈現出唯利是圖、不思長遠的社會風氣。議員的眼光只看到下一屆自己還能不能當選;董事會裡的股東們只想著今年和明年還能不能贏利。不可否認,一些民眾養成了幹活要少、福利要多的懶散習慣。至於國家這艘船會遇到什麼風浪,駛向哪裡,似乎都不在個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美國專欄作家保羅·法雷爾在今年1月10日的文章中寫道:「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文化。杜邦公司一位退休總裁說:『讓投資者用長遠眼光看問題很難,他們最多能看到未來兩年。』」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軍火商只想多賣武器;議員只想多討好選民;金融家只想多賣證券。從個人主義角度來看,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願望都合情合理,無可指責。
資本主義的一大魔法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商品。它可以冷酷無情地把一切珍貴的、高雅的、有尊嚴的、貞潔的東西,拿到市場上去展賣,變成赤祼祼的金錢交易。難怪美國學者埃里克·霍弗講了這麼一句憤世嫉俗的話:「每項偉大的事業都從運動開始,然後變成生意,最後變成勾當。」
東方文明值得借鑒
西方有頭腦的人已抬起頭來,客觀地看待現實,還常常把頭轉向東方,看看那裡發生的事情。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朱利安接受法國記者採訪時說了一些意味深長的話。他說:「當今世界有兩種思想在交鋒:第一種就是重視個人的人權思想,也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面對笛卡爾,中國的意識形態更加主張境遇主義。個人已融入宇宙空間、家庭,而非我們從希臘人那裡發現的侵害他人權利的思想。」他並不完全贊同中國的意識形態,並且覺得是不是有點「對國民和自由的否定」的意味。但是,他說:「今天,我們正在失去潛力,而遠東正處於上升階段。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從何處著手解決問題。民主制度已變成了一種不真實的、依靠傳媒出名且毫無自信的、完全變成短期的制度。」
法國電力集團公司執行副總裁馬識路2011年撰文指出:「盎格魯—撒克遜社會的個人主義衍生形態50多年來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強制性地建立起來,其依據是,最能夠代表總體利益的莫過於所有個體的利益,這一思想對人類是有害的,甚至是自殺性的。」
馬識路欣賞中國的理念。他說:「植根於一神論的西方在建構一種有關人與社會關係的個人主義觀念時,中國卻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發展了社群主義和整體主義的觀念。」他認為:「中國政體更注重整體的統一和對秩序的維持,……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更說明了殖民主義的西方帝國和中國帝國之間的區別,中國從事的是商業貿易,而非殖民。」
馬識路的願望是:「世界需要中國,以審視自身的意識形態、政治和社會模式;中國也需要世界,以完善自身的社會政治模式。」(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 詹得雄)
(責任編輯:admin)
推薦閱讀:
※歷史劇的蒙昧主義
※它是最小、也是最凶暴的帝國主義國家,曾殺害300萬非洲百姓
※淺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范可:伊斯蘭教、宗教暴力與恐怖主義的關係 | 田野拾遺
※【李嘉誠之敗與香港資本主義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