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校園欺凌!

一則校園欺凌的新聞持續發酵數日,結果百轉千回,真相水落石出只是時間問題。然而拋開這則新聞,校園欺凌亂象已不容忽視。紙包不住火,多少事件在學校的壓力下,真相被深埋於受欺凌孩子的內心深處。而如今,藉助互聯網,才每個人都有了發出怒吼的能力。「童年構成人生底色,避免一次傷痛鑄成一生夢魘,需要家庭與學校的用心,也少不了政府和社會的關心。」

無論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沒有正確的引導教育,都將是未來人生路上的受害者。學校是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就讓孩子心灰意冷,未來孩子的人生定是步履維艱。誰又能為這些孩子的人生負責呢?

近日來,「中關村二小「校園傷害」事件」佔據各大媒體頭條多日,今日「中關村二小回應網傳霸凌事件:偶發事件,不足以構成校園欺凌」的新聞又引起網民一片罵聲。事件源自一位母親在朋友圈中發布的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文章中提到「兒子在學校男廁所被同學用有廁紙、尿液的垃圾筐扣在頭上,被同學取不雅綽號,出現失眠、情緒激動、恐懼上學等癥狀,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醫生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北京市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在12月13日凌晨終於發聲,表明學校與李陽家長根本分歧所在:「我們與家長無法協調的關鍵在於對事件的定性。對方一直要求定性為霸凌,我們無法滿足家長的這個訴求。」校方也始終認為此事並非霸凌。

校方喜歡把毆打和傷害視為「惡作劇之類的小事」,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降低負面輿情對學校的聲望的傷害。然而這樣做,恰恰引起了大眾的反感。這也是中國校園欺凌愈演愈烈的根源,也是其始終無以得到遏制的真正原因。

「校園欺凌涉及到人性中潛在的獸性,關鍵是看家長、學校和社會有沒有及時發現並加以引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一份針對10省市5864名中小學生的調查報告顯示,32.5%的中小學生表示「偶爾會被欺負」,而6.1%的中小學生表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浙江大學一份針對「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顯示,49%的青少年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而87%的青少年曾遭受過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其實校園欺凌在歐美各國都不是一個少見的問題,甚至比我們嚴重的多。但是很多國家都出台了反欺凌懲戒措施,用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如美國:立法先行,依照法律進行規制。挪威:政府支持,學校干預,全民行動。德國:對孩子從小進行「善良教育」。

頭條君認為德國的做法更應該推崇。其他上述政策大多把重心放在懲罰上,放在了事情發生後應該如何應對上,或者把責任放在學校、政府、社會中。但是,「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元素。在預防校園欺凌方面,「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德國通過從愛護小動物開始,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另外一項重要內容是同情和幫助弱小者。對於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要儘力相幫,培養他們做人的基本公德。

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會有哪些信號?

家長往往在孩子發生嚴重的狀況時才知道亡羊補牢,但其實受欺凌的孩子已經在生活中釋放出許多信號。

心理老師溫鴻洋說:「比如孩子的性格是否懦弱、平時與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怎麼樣?孩子在班級的人際交往情況又如何?以及他們的學業狀況等等。」

而孩子因為什麼原因會變成「受害者」?溫鴻洋分析:「一是性格懦弱,二是有一些不討人喜歡的特徵,三是缺少親密同伴聯盟,四是沒有有效的及時支撐系統,這個系統主要來自老師和家長。」溫鴻洋表示,「不太討人喜歡的特徵」包括「不良的衛生習慣、不當的情緒表達以及不適當的言語」,這些也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它卻可能引發一場實實在在的校園「欺凌」。  

最後,想跟學校說幾句話,教育的根源在家長。但是,這絕不是學校逃避責任的理由。「一位終日在暴力陰影下流淚的學生,背後往往有一個不盡責的學校。」在學校發生問題之後,學校不應馬上逃避責任,而應積極解決問題、承擔責任,才不至於讓家長寒心,讓大眾失望。

校園欺凌問題你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踴躍討論!

推薦閱讀:

法安校園 德潤生心
【女生宿舍】狼人殺之天黑請閉眼
11部門聯手治理校園欺凌:明確懲戒措施 追責方式|治理方案|學生|校園欺凌
國內校園暴力死穴揭秘
美國校園中防不勝防的女色狼

TAG:校園 | 校園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