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陽:諸葛亮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
談起諸葛亮來,估計又要有人開始黑,開始罵。說諸葛亮領兵打仗不行,而且個人品德太差,權力欲也很強,總之,在某些人眼裡,諸葛亮很操蛋!
為什麼諸葛亮會飽受質疑,這個我覺得很正常。大概是三個原因吧:
其一,自古以來,但凡是偉大的人物,那都是「謗滿天下,譽滿天下」,罵的人一大堆,捧的人也一大堆。其實諸葛亮先生在生前就已經遭受這樣的境遇了。他如果泉下有知,知道今天有人會罵他、黑他、嘲諷他,相信也會一笑了之。
其二,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被過度神化,羅貫中把他都已經捧上神壇了。所謂抬得越高,摔的就越慘。這也是正常。羅貫中把諸葛亮寫的那麼出神入化,本意是出於欽佩,當然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最後卻幫了倒忙。有些人一翻開歷史,和演義一對比,發現截然不同,心裡有落差,當然就要罵。還有一些人看見諸葛亮在演義裡面太得意,欺負那個,算計那個,最後愣把周瑜給氣死了,肯定也會引起一些人的逆反心理。周瑜的粉絲也不少啊!是不是?!人家該不樂意了!
其三,跟當下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年呢,我們在經濟上有了長足發展,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但與此同時呢,商業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不良風氣,譬如拜金主義、權力至上、權謀算計。對不對?!當你身邊都是一些爾虞我詐之徒或者都是偽君子、都是勢利小人的時候,你很難相信還有高尚的人存在。咱們也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有一個老師,原來挺陽光的,是歷史老師,熱愛宣傳「光明史觀」。現在不行了,她所在的那個學校啊,風氣越來越差,人與人之間就為了那點蠅頭小利(譬如評職稱之類的)互相算計、互相坑害,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一個人的內心的,惡劣的生存環境、職場環境就會催生出陰暗的內心。這個老師她從此開始相信「陰謀史觀」。看誰都像陰謀家!一開始她是崇拜諸葛亮的,現在也變得開始質疑諸葛亮。
我就時常跟她聊,我說中國古代的士大夫,當然除了一些敗類之外,相當一部分人他有一種「道統」,他有一種「信仰」。
她就問,什麼道統?什麼信仰?
我說:「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問她,你相信諸葛亮身上有道統、有信仰嗎?!她就回答,有他媽什麼雞巴信仰,那都是裝的,閑扯淡!你剛才說的那套話,只能騙騙二逼青年!
她那意思是,現在的人都普遍沒信仰,有信仰也是裝的。既然咱們大家都是裝的,那諸葛亮也必須是裝的。我一看就沒再繼續聊。
其實客觀的評價一下諸葛亮,我覺得在三國那百八十位謀士當中,無論從能力還是品德來看,諸葛亮都是中等偏上的。雖然沒有羅貫中吹得那麼邪乎,也還可以了。
有人說諸葛亮統兵作戰的能力不行,太差勁了。論據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陳壽在《三國志》里對諸葛亮曾有過十六個字的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第二是諸葛亮領兵六次出征,都沒打過司馬懿。
我們可以逐一分析一下這兩條。先說陳壽先生這個評價,他只能說明諸葛亮治國理政的水平比行軍打仗要強。換句話說,諸葛亮行軍打仗的本事不如治國理政。但這並不能證明諸葛亮統兵打仗有多糟糕!有一次高考以後,我曾經問一位我的女同學,我說你考得怎麼樣?她說啊,我這個數學考得還行,語文考的不如數學。我一開始就臆斷,那她肯定是數學考得好,語文考得垃圾。結果考試成績一下來,數學考了135分,語文考了120分。你們看看這個例子,那語文不如數學,那也夠高的了!沒差多少,道理是一樣的。
還有,這個陳壽啊,雖然是被稱為「史之良吏」,評價人物也比較客觀,起碼比這個《魏略》的作者客觀公正。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就是陳壽的一個親戚,也就是陳壽的父輩,犯了法,是被諸葛亮整過的。而且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呢,又瞧不起陳壽,在政治上打壓他,長達六年之久。我也相信陳壽先生是個不記仇怨的正人君子,但是畢竟偏見是在所難免的。現在我們司法當中不是還有一個「迴避原則」。陳壽既然是當事人,他評價諸葛亮呢,也不太合適。因此,關於諸葛亮到底如何,我們還是得綜合像《後漢書》、《九州春秋》等其他一系列書來看。
我們看看傅玄怎樣評價諸葛亮:「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再看看諸葛亮的敵對勢力,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怎麼評價他:「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敵人都能給諸葛亮這樣的評價,證明此人確實了不起。起碼是這個人的能力還湊合,應該在合格線以上。
有人說,你說諸葛亮用兵還可以,那怎麼總也打不贏司馬懿?!怎麼去一次就讓人懟回來一次?
那當然了。他沒法打贏司馬懿!倆人所擁有的基礎和所佔的平台都不一樣!我們想想魏國多大,光人口就四百四十餘萬,土地292萬平方公里。蜀國呢,不到七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萬。魏國比蜀國大四倍還拐彎!
而且蜀國那個地方,那是又偏僻,人才又稀少!用習鑿齒的話說,叫「僻陋一方,才少上國」。
如果把蜀國和魏國比做兩個公司,假如蜀國的固定資產是十個億,那魏國就是四十個億!諸葛亮想用十個億來收購大魏集團,那是難於登天!人家司馬懿想用四十個億進行反收購,那是輕而易舉!
我們能不能做這樣一個假設,就是這兩個人,他們的國家一樣大,兵力一樣多,地理優勢也一樣,讓兩個人掐一架!看看誰能打過誰?!估計司馬懿懸!
或者我們換位思考一下,讓司馬懿去蜀國,承擔北伐任務,讓諸葛亮鎮守魏國,也就是鎮守中原,看看司馬懿能跟諸葛亮玩幾個回合?!
諸葛亮不錯了,在那樣的條件下,打得司馬懿只能防守,無法還招。我們知道,司馬懿對付諸葛亮只有一招,就是堅守不出,高掛免戰牌!如果說諸葛亮用兵真的很菜,司馬懿怎麼不出來跟他試試?!
更有意思的一次是,司馬懿聽說諸葛亮死了,認為這是進攻的好機會,趕緊追出來。半路上又獲悉情報,說這個諸葛亮可能還沒死,他就嚇跑了!過了幾天,手下就稟告司馬懿說,您當時錯過了一個機會,諸葛亮真死了。人家姜維是詐你呢!司馬懿就自我安慰說:「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
這就是「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由來!
這是歷史典故。不是小說演義,是真事。
如果諸葛亮真是活廢物,你跑什麼啊,揍他啊!
乾死他!
還有些人,用很嚴苛的標準對諸葛亮求全責備!有些人就說,你看,同樣是北伐,人家桓溫就能打下來三個省,諸葛亮連三個市也沒打下來!所以諸葛亮不如桓溫,就是個廢物!
這個邏輯也不成立!看過西遊記都知道,有個人叫哪吒三太子,這個人跟孫悟空打架的時候,敗給孫悟空了!那你不能說哪吒打不過孫悟空,哪吒就是廢物!哪吒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打遍四海無敵手!
同樣的道理,那桓溫是個什麼人物!?三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奸雄,整個魏晉南北朝,能跟桓溫比肩的,也就是符堅和劉裕!就算諸葛亮真比不上桓溫,或者說比桓溫還差著些,那也正常。不能說諸葛亮就是廢物!更何況,桓溫北伐時期,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北方。諸葛亮北伐時期,面對的是統一的北方。
不論如何,總而言之,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達到了!什麼目的,就是「以攻為守」,讓曹魏不敢妄動。這一招為蜀漢政權延年續命三四十年!就算不錯!
你看看曹丕和曹叡在世時期,跟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交過手,甚至主動招惹過吳國。就是沒去招惹過蜀國!有一次曹叡被打急眼了,就說這個蜀國怎麼那麼鬧騰,不行,我得收拾他。這個時候華歆還上了一封「止戰疏」。把曹叡懟回去了,說不能打。
諸葛亮的目的達到了。
本來三國裡面蜀國最弱,劉備夷陵戰敗以後,就更弱了。但諸葛亮用不斷進攻的方式,給敵人一種錯覺,讓別人感覺我很強大!
還有人說,諸葛亮權力欲很強。他們愛舉三個例子,證明諸葛亮權力欲強!其一是說諸葛亮這個人「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大事小事他都管;其二,說北伐只是個工具,諸葛亮是用北伐來集權、弄權。其三,在北伐過程中,諸葛亮盲目的打壓魏延,排斥異己。
先說第一。在高校有個姓尤的老師,他就以教訓的口吻訓斥諸葛亮,說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為相之道,在於任人以賢,自己呢,虛靜處事。就是說作為一個宰相,主要職責是教化百姓,調理陰陽,平衡左右,其他瑣碎的小事,應該放手讓其他人才去干。自己不要什麼都管,也不要越俎代庖。諸葛亮這種工作方法很不科學,也體現了他權力欲強!
然後這個老師又說,你看司馬懿都嘲笑他,說他「食少而事煩,豈能久乎」?!諸葛亮死性不改!
問題是,為相之道,難道諸葛亮不清楚嗎?
以諸葛亮的智商和聰慧,我相信不用咱們來教育他。諸葛亮為啥事必躬親,這是迫不得已。他無論在行軍作戰上,還是治國理政上,都必須這樣。有的諸葛亮粉絲說,諸葛亮什麼都管,那是怕有負先帝託孤的重任。那是一方面!
還有別的原因。
我們先說,為什麼在行軍作戰上,諸葛亮要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好像誰都信不過,然後呢,做決斷也不跟別人商量,好像一個獨裁者。
他是無人可托!
你說他託付給誰?!
如果他身處江東,手下有周瑜,呂蒙,魯肅,陸遜那樣的智謀之士,有像甘寧,凌統,周泰,程普那樣的猛將,他還可以跟人商量一下,搞一下民主集中,或者把一些重要的軍事工作交給手下!
問題是他沒有!
蜀國的高手在前期都死完了!諸葛亮手下就那幾塊料!他也是沒轍。諸葛亮總不能這樣跟手下商量,說廖化、王平,你看郭淮和孫禮打過來了,你們先抵禦一下,我不去了,我餓了,先吃個加餅子。或者你們先去,我先自己弄個自助火鍋!不現實!
廖化和王平打得過人家嗎?!估計剛過去就要被人揍回來!
再譬如說,他跟姜維徵求意見,就說你看,郝昭的城防很堅固,你看怎麼攻破?!
或者他問,你看司馬懿這麼屌,我們怎麼辦?你給出個主意,弄死司馬懿!
姜維辦得到嗎?所以在行軍作戰上這是沒辦法,他只能凡事親自挂帥!
再說治國理政,他為什麼連個芝麻大的屁都管,也是沒轍!
有反對派盯著他,就盼他犯錯!四大集團裡面,除了荊州士人和西涼驍騎跟他還湊合,其餘兩派都很討厭他。
尤其是益州集團,看諸葛亮不順眼。原先法正在的時候,益州集團是何等威風?!現在法正死了,益州集團的地位大不如前,諸葛亮倒得勢了,他們能不恨諸葛亮嗎?
所以他們時時刻刻給諸葛亮挑刺,就盼他玩不轉嘛!先前有個李嚴,跟他得瑟,後面又出來個來敏。
諸葛亮為了不出錯,不給政敵以把柄,只能事必躬親。但即便是這樣小心謹慎,兢兢業業,益州集團還是要罵他。
如果諸葛亮大大咧咧的,不是更容易被趕下台。
再說第二。說諸葛亮先生用北伐集權、弄權,這個邏輯很驚悚!因為我們知道,集權、弄權他是在中央,也就是政治中心,更方便,也更合理。我給大家舉三個例子,譬如桓溫北伐,有一次桓溫打到敵人的樞要位置,戳到敵人的死穴了,本來一鼓作氣就可以大獲全勝!這個時候桓溫突然不打了,他說我要回朝廷,為啥要回去?!一來是怕朝里有人算計我,詆毀我,我長期在外征戰,怕後面有人給我下黑手。二來我的歲數到了,戰功也積攢了不少。我想回去加個九錫!當個王爺!
結果桓溫回到政治中心,也就是國都,首都,脅迫天子,大肆的清洗異己,安排自己人上位。
最後給自己弄了個侯爺的爵位!
你看,想弄權,你得回政治中心。你在外邊,怎麼弄權?
劉裕也是,有一次北伐,敵人聽見是劉裕來了,嚇得大小便失禁,倉惶逃竄。有人勸劉裕,咱們趁機把姚氏家族、赫連家族都幹掉,怎麼樣?!劉裕說不成,不幹了,咱得趕緊回政治中心,我已經戎馬半生了,現在要回去,行革故鼎新的大事!他回去幹嘛,調整人事,以便稱帝!
曹操也是一樣,有一次把甘肅全境打通了,這可是大好事。有人勸他,既然已經得到了甘肅,索性,把漢中也給他拿下!
曹操也說,不行了,得回去了!朝中已經對我議論紛紛了!我再不回去,朝廷還是我當家嗎?就要變天了!
也回去了!
最後加了個九錫,封魏王。
我舉這三個例子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看他們三個梟雄,到了晚年,怎麼總惦記往政治中心跑?就是你只有回政治中心,你才能擺弄天子,才能更好的監督和震懾百官,才更便於進行人事調整。但是諸葛亮剛好相反,歲數越大越往外跑,六次北伐,有一次甚至離政治中心遠達幾千里!
這是很危險的。萬一後面有政敵給你使壞,你防不勝防!
有一次李嚴,就差點把諸葛亮的糧草掐斷了。
你說多懸!差一點就能引起嘩變!幸虧最後劉禪明辨是非,把糧草撥過去了。如果劉禪不明事理,不僅不給諸葛亮糧草,反而把京都的城門禁閉,讓諸葛亮進退維谷,你說諸葛亮是什麼處境?!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還有更危險的,諸葛亮北伐,那是跟誰對陣,跟司馬懿,郭淮,孫禮,張郃對陣!這幫人好打嗎?
弄不好就死在這兒!
北伐的難度係數和危險係數太大了!我們知道,諸葛一生唯謹慎。他如果想要弄權,應該穩穩噹噹的坐在中央,穩紮穩打的排斥異己!
最後,我們就要談到諸葛亮為什麼要打壓魏延。
有些魏延的粉絲一看到這,氣就不打一處來。他們替魏延感到冤枉!你看,魏延跟著劉備鞍前馬後,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對蜀漢忠心耿耿。諸葛亮還要打壓他,不正體現了諸葛亮弄權嗎?!
首先我得承認,歷史上真實的魏延,就是說《後漢書》和《三國志》上的魏延,的確是對蜀漢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包括司馬懿在兩軍陣前,曾經勸降魏延,他都不為金錢所動。魏延的確是個忠義之士,也是條漢子,這點要承認。不像《三國演義》里那樣,是個小人。
但是談到諸葛亮對他的壓制,我覺得是必要的。為什麼呢?因為魏延這個人本事太大,資格太老,主意也太大。最為關鍵的是,他生平只服劉備一個人,也就劉備駕馭得了這匹千里馬,別人拿他沒轍。他不服諸葛亮,更藐視姜維、楊儀等其他人。跟同事甩臉子、罵街、人身攻擊是經常的。還不僅如此,他還公開在北伐時期提出兩種路線、兩條方案,要和諸葛亮平分秋色,各自領兵攻打魏國。當然,他的方案的可行性我們先不討論,我們就說他這種行為,對諸葛亮的權威構成了挑戰。
說到這,也許魏延的粉絲還是不服氣,說魏延的領兵作戰的本事,連黃忠、趙雲都不敢小覷,要說出謀劃策,我看魏延也有中等謀士的水平,應該不亞於曹魏集團的滿寵和劉曄他們。他挑戰諸葛亮的權威怎麼了?!不行嗎?以魏延的能耐,就是取諸葛亮而代之,又有何不可啊?!
要說魏延的本事,那沒得說,他跟諸葛亮各有所長,都說文韜武略嘛,諸葛亮就善於文韜,魏延是武略,應該是個半斤八兩吧!說句到底的話,魏延想跟諸葛亮爭權,或者說想取諸葛亮而代之,不是不可以
在那個時代嘛,有志向、有野心總歸正常的很。不想當老大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想當老大,可以!說得過去,用不著受什麼道德譴責
問題是爭權,爭這個老大的位置,你要分什麼時候爭,不能瞎爭。理性的去爭,那是政治家,盲目的爭,那是呆徒莽漢!
我們中國政治場上有一個規矩,一般呢,在接班人沒有確定之前,就是老領導還健在,選誰接班還在猶豫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以爭一下。譬如我們知道九王奪嫡,什麼八爺、九爺、四爺、十四爺,在康熙還沒確定儲君之前,你都可以折騰。使用什麼手段那是隨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但是一旦儲君確立了,你就消停一下。別再鬧了。或者你先忍一下,尋找機會,東山再起!你不要不服氣,更不要對新一代領導核心躍躍欲試!
你看,八爺黨在雍正上台以後,還在亂動,儼然是要和中央分庭抗禮,那雍正只有把你們打成「阿其那,塞思黑」了。那叫死有餘辜!
道理是一樣的。魏延也可以爭,為什麼不能爭。在劉備活著的時候或者劉備臨死前這段時間,你可以下下功夫啊!你不管哭也好,求也好,使用心計也好,你把顧命大臣的席位爭下來一個啊!或者你好歹掙個北伐軍總司令的位置啊!他沒有活動,估計活動也沒什麼用。因為劉備不可能選一個只有軍事頭腦而沒有政治頭腦的人接班!反正不管怎麼著吧,新一代領導核心已經確定了,是諸葛亮和李嚴,沒你魏延什麼事。
那你魏延就應該消停一點,行為檢點一些,不要讓外人誤以為你有發動政變的意思。
這個時候,只有出現兩種情況,你魏延才能發力,把諸葛亮換下去,你來做主。一是諸葛亮是政治弱智,毫無執政能力。二是諸葛亮心懷不軌,投敵叛國。
先說執政能力,史書上評價:「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起碼錶面上大家都滿意諸葛亮的執政能力。
第二條更不用說,諸葛亮怎麼可能投敵叛國。王朗曾經勸降,都被他寫信罵回去了。
人家沒有破綻留給你!你還瞎動什麼?寧可受點委屈,把自己的才華減一減,把自己的志向憋一憋,反正憋不死人。
你看人家司馬懿,天天憋著,也活得挺好。這個魏延看來是性情中人,心裡壓不住火。
實際上,諸葛亮對他已經夠意思了。在軍隊里唯一能撼動自己權威的,那就是魏延。如果你要擱雍正那脾氣,隨便找個茬也要給你弄死!諸葛亮不僅沒弄死他,反而還是留著他、用著他,這心胸就不簡單。一方面,是愛惜魏延的才華,另外一方面,他是知道魏延對劉備和劉備創立的蜀漢忠心耿耿,只不過不服自己而已。諸葛亮也就忍了。
不僅如此,諸葛亮臨死之前還生怕姜維他們跟魏延起衝突,特意囑咐,我死以後,全軍撤回漢中,北伐暫緩。「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就是說如果魏延不聽你們的話,你們自己走就是了,別跟他起矛盾。
在《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說什麼我死以後,魏延必反,安排馬岱殺他,那都是瞎扯。諸葛亮沒那麼狠毒
最後,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是說假設魏延是北伐軍總司令。他會不會打壓諸葛亮?!答案多半是會的。因為二人的腦子不走一根筋,是兩條線。諸葛亮善於「以正合」,就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魏延善於什麼?善於「以奇勝」,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魏延的脾氣,如果諸葛亮在他手下,那豈止是受打壓啊!命都難保。
到時候如果魏延北伐失利,那幫主流評論家就該換一副嘴臉了!就不罵諸葛亮小心謹慎了,該罵魏延輕敵大意,責怪他為什麼不聽諸葛亮的話。
下面我們聊一聊諸葛亮值得我們今人學習的四個地方。廢話就不說,咱們就亮乾貨。
第一點,我覺得是諸葛亮先生能夠「盡粹國事,不謀私利」。我們讀讀《後漢書》和《三國志》就能發現,諸葛亮這輩子,把心血全都用在治國和北伐上了,一點私產都沒留!史書上記載,諸葛亮留下的那幾畝地,大概也就是兩家農戶加在一起,那麼大點。錢是一個大子沒有,都給百姓分了!
咱們看看後世那些貪官污吏,動輒貪污上億、上十億,房子七八十套。這境界哪跟諸葛亮比?!
有人說 諸葛亮那是為了沽名釣譽,那是為了青史留名!所以才不貪污!那證明諸葛亮起碼還是要臉的人,有些貪官污吏他是臭不要臉啊!
還有一件事,我們要給諸葛亮點贊!就是諸葛亮這個人不搞「權力世襲」,這個難得。中國歷史上有個很糟糕的現象,就是官二代接班。譬如父親是個市長,恨不得立馬把兒子弄成副市長、副局長,好讓他接班。最可恨的是,他也不管他兒子有沒有那個能力,就死欺白咧往上拽!哪怕他兒子是個廢物,是個缺德鬼,他也想方設法讓他接班。這個現象我們深惡痛絕!
但是諸葛亮先生沒有這麼做。我們看看,他給自己兒子的職位,一點含金量都沒有,雖然名義上他兒子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的爵位,但是已經不掌大權了。掌大權的是費禕和姜維。諸葛亮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賢!
有些人總愛說諸葛亮私慾過重。我想問一下,諸葛亮先生如果跟那些落馬的大老虎相比,私慾還算重嗎?跟那些只知道把權力和金錢留給兒子的人相比,私慾過重嗎?
第二點,我們要跟諸葛亮學的,不僅要能算計人,還要學會算計事。諸葛亮不光會算計人啊,主要他還會算計事。他自己下面還有個科研小組,在他的領導和培養下,專門研究東西。有這麼幾大成果,你譬如說連弩,能一次發射十隻弓箭,殺傷力極大。那一殺就是殺一排。射程在50米到120米之間,能夠在一分鐘內發射五回。這個夠狠,比小李飛刀厲害多了。
還有虎戰車,戰車長得如同老虎,還會噴火,射程達到一丈。甭多了,你要推三輛虎戰車上去,那整個戰場就是一片火海!
諸葛亮還發明了一種「悶雷子」,在一個大罐子裡頭埋下火藥,這種火藥呢,燃點很低。經過罐子悶一陣,他就能自燃,然後爆炸。這是定時炸彈!
一個悶雷子下去,反正就算炸不死人,也得嚇死一個倆的
更厲害的是,還有一種類似手雷的東西,這個手雷里不光是火藥,還有其他毒藥的成分。什麼成分,據說是拿虎狼草、黃猛菜、發冷藤等六種毒草磨成粉末製成的,在地上一炸開,周圍五米見方之內,那敵人都得全身麻痹、頭暈目眩,癥狀嚴重的就當場休克。
這是毒氣彈啊!
你看,諸葛亮不只是在算計別人上下功夫,搞科研也是好手啊!現在某些單位的領導,純粹靠算計人上位!天天拿一本厚黑學在那研究,除了算計人那不會別的。
你讓他搞個科研,弄個項目,他不會啊!是吧?!活廢物!
得學學諸葛亮,不能光算計人,你也得會搞研究。
那種光會算計人,不會幹實事的人,應該趕緊去國外,給人才騰地方
第三條。收人先收心。這不光是劉備的絕招,也是諸葛亮的絕學。你想讓別人服你,最重要的是降伏其精神。你降伏他肉體,那沒用!
這一點在征南蠻上體現最佳。諸葛亮和孟獲數次交戰,歷經坎坷,終於大獲全勝。這個時候蠻王孟獲就跪地請降,說我服了,南蠻歸你了,你滿意了吧?!我不玩了!
出乎意料的是,諸葛亮說,你想錯了,我來不是為了搶地盤。我們華夏講求的是「以戰求和」,戰爭不是目的,他是手段。我們永結秦晉之好吧!你還是南蠻的老大。好不好?!這下子孟獲就很感動,他就知道了,諸葛亮不是為了侵略我們,是為了雙方長久的和平、是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才來的!
這回心裡就服了。真服了!
歷代帝王都征過南蠻,但是不到七八年,這個地方總是反覆背叛,反覆造反。為什麼?他們心裡不服!諸葛亮這一手下來,南蠻安靜了三十多年。
古語說:「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你打人一巴掌,還得給人一個甜棗。剛柔並濟,才能服人。治國也是一樣,也得剛柔並濟,怎麼管理老百姓?!你不能單純的跟老百姓炫耀暴力。炫耀兵威!靠暴力能統治長久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有一個案例就很能反應這個事實。
唐朝末年,有個軍閥叫秦宗權,他無惡不作,奸淫擄掠,甚至縱容手下活吃人肉。他建立了一個政府,叫大齊政府,使用各種手段殘害百姓!當時有個詩人,來到了大齊,就問當地的百姓,大齊政府罪惡滔天、罄竹難書,你們怎麼還肯聽他的話?!為什麼不敢揭竿而起?
當地老百姓說,因為大齊政府有強大的軍隊!一個政府,它的存在,如果只能靠軍隊來維持、來保證,它是恨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最後大齊政府玩完了,秦宗權也玩完了!
軍隊不能保證一切!
你要跟百姓講道理!你要讓他們打心裏面擁護你。這才行!
最後一點,是諸葛亮身上的法治精神。中國古代先賢說得好:「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十二個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公平公正的體現。不管針對皇親國戚也好,還是平民百姓也好,法律不能有雙重標準!
這一點,諸葛亮做的很好。
有這麼一個事兒,說宮中的一個太監,手腳不幹凈。老往外倒騰東西,把宮裡價值連城的一些古董,拿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叫犍為,拿到這兒去販賣。
後來這個事被曝光了。
諸葛亮就派人去查。他的手下勸他,這個犯事的太監可跟劉禪不錯。而且我聽說這個案犯還有個同夥,這個同夥曾經在您的手下當過差。諸葛亮鄭重表態,照查不誤。直至把兩名案犯繩之以法!
你看諸葛亮,他不因為這裡面有自己的老下屬,就考慮政治影響,就心存包庇,人家是一查到底,沒有雙重標準。在他眼裡,誰犯了法,那都一樣!
回望後世,執法上的雙重標準真是無處不在啊!曾經有個姓趙的女農民工,進城找活干,幹了有大半年,最後干不動了。怎麼呢?得了肺病。沒錢治啊,就到處找人借,也向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求助,沒人搭理她。萬般無奈之下,她只能在銀行卡上透支了九萬塊錢。勉強把自己的病情穩定住了。不久後就收到銀行方面的通告:告訴她,這是惡意透支,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逾期不還,將面臨三年半的刑期!當然,最後判沒判下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判下來了,就太狠了點!
你說這趙女士,她透支這九萬塊錢,如果是為了花天酒地、胡吃海塞,你判她三年半還不過分。她不過是為了活命,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啊!
當然了,如果對誰都判得這麼狠,那也有利於金融秩序,應該點贊。
但是,2011年,某機械公司的老總,姓楊,楊總!非法集資,涉嫌詐騙3000萬元。這個只判了不到七年!
非法獲取三千萬,才判七年,非法獲取九萬元,就要判三年半!咱也不知道怎麼個量刑標準。難不成說上流社會的人物有豁免權?!
有見及此,我們更加懷念諸葛亮先生!
作者 趙丹陽 文史作家,時評人。
推薦閱讀:
※諸葛亮一生是非功過,諸多事件發人深思!
※諸葛亮死前留下兩條遺令,一千八百年來,武侯墓從來無人敢盜
※中國古代十大奇書:諸葛亮、袁天罡、劉伯溫看,看懂了就不得了
※神運算元排名:諸葛亮、劉伯溫不夠上榜,第一名名副其實
※鹵城之戰,諸葛亮擊破魏軍發動的鉗形攻勢(四伐三部曲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