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保健靚湯健脾益腎 潤燥祛濕
關鍵詞:健脾益腎 潤燥祛濕
鮮淮山芡實陳皮煲鯽魚
淮山性平味甘,能健脾補肺、補腎益精、養胃和中;芡實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補脾止瀉、固腎澀精。陳皮能健脾燥濕、行氣祛滯,鯽魚能補中利水、健脾養胃。合而為湯,平和清潤,既健脾益腎、又潤燥祛濕,正是時下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鮮淮山100克、芡實30克、陳皮10克、鯽魚1條(約4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烹制:各物洗凈,淮山切段;芡實、陳皮浸泡;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豬瘦肉、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關鍵詞:養陽健脾 祛濕醒胃
鮮紫蘇葉滾黃骨魚湯
紫蘇為解表類中藥,且有散寒行氣、和胃解表之功,濕重的南方常常用它行氣祛濕、祛膩滯和解魚蝦之毒用。同時亦是食葯兼之,入湯入菜時有鮮香和微帶惹味的辛辣,特別適宜春濕冬冷時用。而黃骨魚是無鱗的河魚,中醫和民間都認為無鱗的魚能養陽滋補。鮮紫蘇葉滾黃骨魚,鮮香美味,有養陽健脾、祛濕醒胃之功,為春日家庭的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鮮紫蘇葉80克、黃骨魚400克、生薑3片。
烹制:把紫蘇葉洗凈;黃骨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再加入姜和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滾約10分鐘中,撒入紫蘇葉,片刻下鹽便可,為3~4人量。
關鍵詞:補腎益肝 養血調經 明目益氣
鮮艾葉杞子滾豬肝湯
中醫認為艾葉性溫,味辛、苦,但具有很濃郁的時蔬的清香味,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還有祛濕止癢的作用。以它配以補肝明目益腎的枸杞子滾豬肝,氣味清鮮可口甘潤,有補肝益腎、養血調經、明目益氣的功效。
材料:鮮艾葉150~200克、枸杞子25克、豬肝200克、生薑絲適量。
烹制:艾葉洗凈,切絲狀;枸杞子浸泡;把豬肝浸泡後,洗凈,切薄片,晾乾水,可用生油、生抽、生粉拌腌片刻。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枸杞子滾約10分鐘,下艾葉和豬肝,滾至剛熟,下少許麻油和鹽便可,為3~4人量。
關鍵詞:滋補肝腎 益氣理血
牡丹皮地骨皮燉老鴿
牡丹皮、地骨皮均為清熱類的中藥,分別為牡丹和枸杞的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和清肺降火的功效。合而燉老鴿,雖帶有清香的中藥氣味,但湯味醇香可口,有滋補肝腎、益氣理血的功效,為春日女性調養的葯膳湯飲。
材料:牡丹皮、地骨皮各15克(中藥店有售),老鴿1隻,生薑3片。
烹制:中藥浸泡、洗凈;老鴿宰洗凈,與生薑一起放入燉盅,加入熱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隔水燉約兩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2人量,或1人1日分2~3次進飲。
關鍵詞:潤喉利咽 鮮美開胃
番茄豆腐煮雞
材料:番茄150克、光雞半隻、豆腐2磚、草菇50克、薑片15克、蒜頭(去衣拍碎)15克,鹽、胡椒粉、米酒、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番茄洗凈,切件備用;光雞洗凈斬件備用;草菇洗凈切片備用;豆腐切小塊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蒜和薑片,下番茄翻炒片刻,攢少許米酒,加入適量雞湯和雞件、豆腐、草菇,調味後中火煮至材料熟透即成。
關鍵詞:清熱祛濕 潤肺益脾
增甘少酸」薏米煲馬蹄
春日宜「增甘少酸」,仲春時飲食宜清淡素食,今日靚湯宜薏米煲馬蹄。薏米性涼,味甘淡,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之功;馬蹄亦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有清理腸胃熱滯污穢的功效,合而為淡甜湯,不但能潤肺益脾、清熱祛濕,是仲春的養生素湯,又為春末夏初時全身浮腫、小便不利者的葯膳品。
材料:薏米30克、馬蹄300克、冰糖20克。
烹制:薏米稍浸泡,洗凈;馬蹄去皮、洗凈,切對半或粒狀。一起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40分鐘,下冰糖稍滾沸片刻便可。為3~4人量。
關鍵詞:滋陰健胃 止消渴
韭菜滾白貝
在清明時節前後一個月內,民間有「吃頭吃尾」之說,吃頭是指清明韭菜,「吃尾」是指重陽韭菜。難怪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韭以肥嫩為勝,春補早韭尤佳。」白貝鮮美可口,能滋陰除煩、益腎補虛。以韭菜滾白貝,湯味鮮甜爽口,有滋陰健胃、止消渴的食療功效,還可用於陰虛發熱、夜有盜汗、食欲不振,同時還是糖尿病患者的可口靚湯。
材料:韭菜250克、白貝500~600克、生薑絲適量。
烹制:韭菜洗凈,切段;白貝浸泡約半天,並換水多次,洗凈。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白貝,稍後再下韭菜,至剛熟,下鹽和少許黃酒、麻油便可,為3~4人量。
關鍵詞:補血 養心 安神
當歸圓肉紅棗燉豬瘦肉
又臨近農曆年底,女性白領一族常要熬夜,精神緊張。中醫認為心主血,這類女士最容易暗耗心血,造成血虛,引起心慌、心跳、睡眠不好、多夢。當歸、圓肉、紅棗燉豬瘦肉有補血養心安神的功效,特別適合她們飲用。湯中除了當歸可補血外,圓肉可補脾養血,紅棗味甘性溫,既能補中益氣,又能養血安神。但常口乾舌燥、體質燥熱、易上火者則暫不宜進飲。
材料:當歸5克、圓肉15克、紅棗3個(中藥店有售)、豬瘦肉100克、生薑1片。
烹制:中藥稍浸泡,紅棗去核;豬瘦肉洗凈,切為小方塊狀。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兩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量。
關鍵詞:補腎壯陽 補益下焦
巴戟燉豬大腸
「冬日宜補腎」,巴戟為補腎類的補益中藥,有滋腎養陽的功效。豬大腸為廣東民間喜愛的入湯入菜食材,既甘潤可口,又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合為燉湯,有補腎壯陽、補益下焦之功,同時還是腎陽虛型的前列腺炎的輔助治療湯飲。
材料:巴戟30克(中藥店有售),豬大腸200克、生薑2片。
烹制:巴戟稍浸泡、可切碎;豬大腸用鹽或生粉清洗凈。把巴戟納入豬大腸內,與生薑一起放入燉盅,加入熱開水450毫升(約1碗多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1日分2次進飲。
關鍵詞:滋陰養陽 清熱下火 潤喉利咽
秋葵干陳皮燉豬肉
是美食家波波創新的心水靚湯,秋葵干能補腎護肝、益腸養胃、美顏潤膚;陳皮健脾理氣、化痰止咳、消食化滯。特別是秋葵干入湯前經溫水浸泡後,發出陣陣苦瓜干清香微苦的氣味,為喜飲湯水的廣東人所稱道。此湯清潤可口,能滋陰養陽、清熱下火、潤喉利咽。
材料:秋葵干80~100克、陳皮1/3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烹制:秋葵干、陳皮浸泡,陳皮切絲;豬瘦肉剁碎或用攪拌機攪為碎末。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熱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進飲時方下鹽,為4人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