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直言:10大「慣子症」,任意一種,就能把孩子推向失敗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這番話是出自魯迅先生之口,到現在看來,這句話仍然是切中時弊。很多家長仍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陷入這兩種誤區,要麼對孩子予取予求,百依百順,把孩子慣得不成樣子。要麼隨意打罵,抹殺了孩子的個性。在幾乎都是獨生子的現在,前者更為普遍。這類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是會被貼上敗家子,啃老等等負面標籤。
作為一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我接觸過許多家長和孩子,也處理過很多家庭的教育問題。溺愛孩子有一定的社會因素,但更多的是家長並沒有把握住教育的本質。父母對孩子的愛護是天性,但是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脫離父母的保護,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孩子從一片白紙到有獨立的思想,健全的邏輯思維,良好的事件處理能力,以及健康的情緒管理,都是從無到有慢慢學習的,與家長給予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常常在微信上和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及教育問題。最近,一位家長就這樣向我諮詢:老師,我為了給孩子不受影響的學習環境,從小就沒讓他在學習之外操一點心,但是孩子現在的依賴心太強,就連做作業都是自己說一下他才動一下筆,成績卻越來越不理想。這位母親的語氣充滿疲憊與無奈。是啊,這樣無限制溺愛的後果,影響哪裡只是孩子的成績呢。
鑒於此,我結合我實際的教育經驗,總結了如下10個「慣子症」的表現,希望各位家長引以為戒,不能以愛的名義再去傷害孩子。另外,如果家長還有其他的教育問題,可以通過文末的聯繫方式與我交流,我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最適宜的學習方法,安排科學的學習計劃,免費幫助孩子提高成績。並且,我在平時還會進行一些免費的公益課教程,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加我的微信免費聽一聽。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生小孩?
※媽媽在餐廳用碗給孩子接尿:比熊孩子更該接受教育的是熊家長
※和孩子分房睡分晚了,怎麼看都會影響家庭和諧啊
※移情讓孩子學會分享
※假如你有了孩子後發現孩子患有重病,若不治療只能活一年,若花重金傾家蕩產治療了孩子也很可能殘疾(盲、聾、痴獃等等),那麼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