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扶陽派「陰陽」辨
一般來講,陽虛是現代人諸多疾病的根源。治病要以扶陽氣為本,腎氣足則百病除。那麼關於扶陽具體的運用,木易生覺得用這個大劑姜、桂、附等辛溫之品治療,「火神派」最有經驗。
中醫扶陽的理論,當屬「火神派」的開山之祖,享譽巴蜀的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其認證用方,專在「陰陽」上下功夫,對陰證證治,頗多發揮,尤以善用乾薑附子,單刀直入,撥亂反正著稱,實醫林一代怪傑。
鄭欽安極其重視人體陽氣,以陰陽為辨證總綱。又闡釋把腎中真陽看作人身陽氣的根本。鄭氏認為,陽者陰之主也,陽氣流通陰氣無滯??陽氣不足,百病叢生。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有陽則生無陽則死。
鄭氏對陽虛證的辨證闡述精闢,認為只要舌不紅、苔不幹黃無津、不飲冷水,二便不黃赤秘結。即使外現大熱、身疼頭痛、目腫、口瘡一切諸症一概不究,均作陽虛證看待,而以溫陽為主治之。
《醫理真傳》中清楚的論述了鑒別陽虛、陰虛要點。1陽虛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無神,目瞑倦卧,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飲食無味,舌青滑,或黑潤青白色,淡黃潤滑色,滿口津液,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湯,二便自利,脈浮空,細微無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縮,種種病形,皆是陽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扶陽抑陰。2陰虛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紅色,精神不倦,張目不眠,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二便不利,口渴飲冷,舌苔干黃或黑黃,全無津液,芒刺滿口,煩躁譫語,或潮熱盜汗,乾咳無痰,飲水不休,六脈長大有力,種種病形,皆是陰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益陰以破陽。
但凡病之人,外雖現一切陰象,或近似陽證,俱當以此法辨之,萬無一失。
火神派將很多疾病都視作陽虛來治療, 治病立法重在扶陽, 所用之葯多為大劑姜、桂、附等辛溫之品,以溫扶坎中之陽。擅長使用四逆湯、白通湯、甘草乾薑湯、潛陽丹、吳茱萸湯等方來治療多種陽氣衰微病證。
扶陽者《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恆論》三書不可不讀。
推薦閱讀:
※第一節 關於陰陽學說
※探索門太極陰陽形氣命理學之一:命學之魂 — 天地人思想
※地支『巳』『午』『亥』『子』的陰陽。
※張成講易之陰陽
※九宮飛星法中 24山的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