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英國馬來西亞殖民當局捕殺共產黨
英軍少將Charles H. Boucher在地圖上指點馬來西亞共產黨武裝的主要活動地點。1948年2月1日,英國殖民當局宣布成立「馬來亞聯合邦」。馬來西亞共產黨隨即以武裝鬥爭相反抗。1948年6月20日,英殖民當局頒布緊急法令,對馬共和相關革命政党進行大逮捕,政治高壓下,馬共不得不把力量從城市轉入地下和農村。本組圖片,記錄的正是英國殖民當局搜捕馬**員這段血腥歷史。此後,馬共領導的游擊戰爭,堅持了41年之久。攝影師JackBirns,1948年7月拍攝。
馬來西亞殖民當局警察頭子 William Stafford 召集剿共會議。
在William Stafford的率領下,馬來西亞殖民當局警察入山搜索共產黨游擊隊。
革命之外的日常生活。馬拉西亞民眾參加當地俱樂部舉辦的賽馬會。
英軍中的廓爾喀僱傭兵,在展示他們的標誌性武器,闊頭彎刀——這種彎刀能一刀砍下一顆人頭。廓爾喀人是蒙古人的後裔,是僱傭兵中勇武極著名的戰士,曾在尼泊爾建立過廓爾喀公國。二戰期間,印度、英軍中存在大量廓爾喀僱傭兵。
殖民當局警方搜查共產黨游擊隊可能棲身過的茅草屋。
殖民當局警方對被殺害的共產黨游擊隊員實施曝屍,或許,可以等到他們的妻子前來認領屍體。
殖民當局警方將在一次突襲中捕殺的共產黨游擊隊曝屍。
遭捕獲的共產黨游擊隊。
遭捕獲的共產黨游擊隊。
英國殖民當局在馬來西亞的政府領袖Alexander Newhoult和他的狗。
在茂盛的草叢裡搜索共產黨游擊隊成員。
殖民當局警方破門而入。
殖民當局警官William Stafford (R) 在審訊捕獲的共產黨犯人。
馬來西亞英國殖民當局辦公樓。
女犯們擁擠在狹窄的監獄裡
》》》》》》》》》》》》》》》》》》》》》》》》》》》》》》》》》》》》》》》》》》》》》》》》》》》》》》》》》》
是可口可樂槍斃了越共~這叫做和平槍斃
1979:可口可樂離開30年後重返中國
1979年,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裝瓶廠在北京奠基
開放前的中國,在後來的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偉眼中只有4種顏色——「藍色和綠色的衣服,橙色的橘子水,再就是鮮艷的紅旗」。而如今,除了紅旗之外,其他所有的東西都變得繽紛多彩了。 是變化帶來了繽紛。在中國開放剛剛破題的1979年,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被認為代表「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可口可樂進入了中國。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美宣布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第二天,可口可樂公司宣布重返中國市場。 根據與中國糧油集團簽署的合同,可口可樂公司獲准向中國主要城市和遊覽區出售罐裝可口可樂。從1979年起,在灌裝廠建立之前,由中糧集團採用寄售的方式先行銷售可口可樂飲料。這個合同是在外貿部大院簽訂的,但當時政府對於「可口可樂」這個美國文化的代名詞仍然相當敏感,因此合同中特別提出:「僅限於在涉外飯店和旅遊商店出售」。 實際上,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在上海成立了灌裝廠,到1948年在華已經擁有3家灌裝廠,年銷量超過100萬箱。但在1949年,它撤出了中國市場。 可口可樂公司是最早看到中國市場機會的美國企業之一,但重返中國市場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1979年,首批可口可樂經由香港登陸大陸市場。1980年,可口可樂公司又向中糧集團贈送了一條每分鐘生產300瓶可口可樂的生產線。1981年4月,這條生產線落戶北京丰台區。80年代初,可口可樂又在廣州和廈門分別建立了生產線。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但當它決定向中國消費者大規模推銷飲品時,麻煩出現了。 1983年,可口可樂公司的職員開始利用周末在北京的各大商場推銷可口可樂。1瓶可樂5毛錢,且贈送1個氣球或1雙筷子。據考證,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次賣場促銷活動。然而這次促銷活動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些報刊雜誌批評這種做法「引進了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之後,可口可樂又被嚴格地限制在外國人的圈子中銷售,「不準賣給中國人1罐」。1年之後,這個禁令才得以解除。 現在,可口可樂公司已在中國的30多個城市擁有36家灌裝廠,其眾多著名品牌都已在華銷售,如可口可樂、芬達、雪碧等。此外,該公司還通過其在華的合資公司開發本土品牌,如1996年和1997年分別開發出的「天與地」瓶裝水和「醒目」系列果味飲料。 近年來,可口可樂公司開始由引進品牌轉向為中國市場開發飲料產品。近期,其中國研發團隊推出了「美汁源」系列橙汁飲料;在華東、華南市場,它更注重本土品牌,如「茶研工坊」和「健康工房」。 儘管中國飲料市場發展迅速,但人均飲料消費仍與歐美平均消費水平相去甚遠。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總裁戴嘉舜(Doug Jackson)將這種差距視為發展的潛力。他希望有朝一日中國可以成為可口可樂的第一大市場》》》》》》》》》》》》》》》》》》》》》》》》》》》》》》》》》》》》》》》》》》》西方國家太不要臉,當今打著人權的旗號,指責發展中國家這違反了人權,那違反了人權。相當初在他們殖民地,他們殺了多少當地居民。 》》》》》》》》》》》》》》》》》》》》》》》》》》 馬來亞共產黨成立於1930年4月30日。二戰期間,馬共建立人民抗日軍,人民抗日軍以華裔馬來西亞人為主,進行抗日游擊戰,成為抗戰的主力。 1945年8、9 月間,英國重佔馬來亞,於1948年6月20 日頒布了「特別緊急條例」, 其核心是瘋狂鎮壓馬共前抗日人員及其他進步人士。馬共原任總書記萊特,被發現是英國間諜.內部重要領導出了問題,對馬共打擊很大。 可以毫不含糊的講,沒有馬共馬來西亞獨立沒有那麼順利,最應該執政的就是馬共。主要原因就是內部領導人出了叛徒,英國人陰謀得逞,扶持了另一派別執政。對抗日的馬共大開殺戒。 因此,馬共並不是其國內宣稱的那樣是什麼恐怖組織。這組圖片上有很多華人的面孔。
馬共總書記是陳平 英國人對陳平的通緝令,要他的人頭
馬共總書記越南人萊特
1965年3月19日,毛澤東在武漢會見馬來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 英國重佔馬來亞,瘋狂鎮壓馬共前抗日人員及其他進步人士。對此,馬共決定進行武裝鬥爭,並於1949年2月1日建立了馬來亞民族解放軍。當時的馬共總書記是陳平(華裔,廣東潮汕人)。
馬共總書記陳平(1977年)
以下轉自天涯社區 《南洋商報》推出陳平的回憶錄《我方的歷史》連載系列,讀來讓人唏噓不已。儘管作為當局者的陳平不可能完全再現歷史的全部,但還是能夠讓人平心靜氣地反思那段血與火的經歷。 筆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不想對馬共做任何的評判,但從華人的角度冷靜分析上個世紀殖民與反殖民、侵略與反侵略、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激烈碰撞的近百年的歷史,總讓人感受到華人社會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聯想到現實世界的倉皇變遷,筆者只能用「不是悲劇的悲劇」來總括反思那段歷史。 評判歷史最忌諱的是以今天去生搬硬套過去。當時空轉換至上世紀中葉以前,單純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而言,誰也不能說共產主義不好,因為當時的資本主義列強實行的是瘋狂對外掠奪的殖民主義,德意日還發動了震驚人寰的二次大戰。美英法等國也在亞非拉等國佔有殖民統治地位。共產主義的幽靈滋生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並向不公平的社會制度發起挑戰應該是先進的思潮,蘇共建立起比肩美國的政權和中共有成效的鬥爭更說明共產主義的生命力。而陳平所在的馬共當年擔負起反對英日殖民主義的重擔,這是不可抹殺的歷史功績,應當用具體和歷史的觀點予以肯定。 陳平和馬共的悲劇首先在於不能審時度勢。一是沒能根據馬來西亞的具體國情選擇適合馬共的鬥爭路線。蘇共是通過城市暴動然後取得全國性勝利,中國採取的是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而取得全國政權。馬共生搬硬套武裝奪取政權的僵化理論,卻沒有對馬來西亞的社會矛盾進行認真分析,焉有不敗之理?何況馬來西亞經過和日本、英國的長期戰爭,馬共忽略人民和平呼聲而用武裝鬥爭的方式奪取政權得不到民眾的擁護也是功敗垂成的原因。 二是東南亞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響頗深,二戰以後冷戰態勢形成,英美勢力將東南亞視作阻擋共產主義侵入的亞太第一屏障,馬共的鬥爭實質上是在資本主義的根據地孤軍奮戰,中共勢力疲弱,蘇共鞭長莫及,馬共星火難以燎原。馬共的歷史悲劇也是外力影響所致。 美英視作仇讎,中共在幫倒忙,使得曾經為馬來西亞獨立做出貢獻的馬共為本國政府所不容,為本國人民所誤解。美英是基於對共產主義的憤恨而堅決反對馬共在馬來西亞掌握政權,中共是基於所謂「國際主義」而對馬共給予支持。中共更大的失策在於收容馬共流亡者並在中國境內建立電台鼓吹顛覆所在國政權,等於承認自己輸出共產主義並顛覆別國政權,不惟從根本上斷絕了馬共的民意基礎,也等於和東南亞國家徹底交惡。 馬共的消亡不是悲劇所謂存在就是合理,歷史不能隨意假設。從馬來西亞如今的社會發展看,人民生活安康,社會穩定,在東南亞的生活水平保持在第一檔次,所以說馬共的消亡並非悲劇。柬埔寨的動亂,寮國的貧窮,越南的改革更新也在佐證著這一點。 華人默默承受了悲劇的後果,馬共與華人的結緣起初就是悲劇,因為在馬來西亞是以馬來文化為主流的社會,華族充其量是個少數民族。馬共要在馬來西亞建立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政權,在根本上和馬來人的回教信仰背道而馳,在文明衝突的態勢下馬共的夢想註定是天方夜譚。 而由於當年東南亞華人的身份大都是華僑,故而華人往往被冤枉為搗亂的中國人。新中國的建立和不恰當的對馬共的政策,也使華人成為當地土著心目中的「第五縱隊」。這為屢屢發生排華暴亂的東南亞種下了禍根。 所以說,生於斯長於斯並為東南亞的獨立和建設做出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的華人同胞,至今還不時遭受所在國的歧視。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和東協國家建立起正常的關係,中馬、中新更是國與國之間友好關係的典範。歷史的一頁早已翻了過去,世界各地的華人也逐漸融入了所在國的主流社會。祈願華族和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創和諧社會。
Zhiyong:馬共總書記陳平的回憶錄「我方的歷史」讀後小感 童年的經歷確實容易在人的腦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孩提時代,曾隨父母住在廣州(那一帶還曾是珠影廠電影「跟蹤追擊」的取景地,當年看完那部電影,感到好像匪諜是真的來過附近,還有點時刻要提高警惕的覺悟),年復一年,你能看到諸如木棉花開了、荔枝紅了、檳榔金黃了的那些美麗景色。每當南海的熱帶風暴來臨,我就從家裡飛奔到大院里去撿拾起滿地都是的斷枝殘木作日後的柴禾,追逐並擊打著從水淹處逃出的老鼠,而當雷雨驟停,天空晴朗,卻也寧靜地回到家中不時擺弄起收音機,無意之中會聽到這樣的波道:「這裡是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接著便是當年令我亢奮的「國際歌」。。。那是我難忘的南粵大地的快樂時光。。。 記憶的回溯往往是不經意的,前段時間網上看到馬共前總書記陳平的回憶錄「我方的歷史」的消息,就趕快問了一下這裡和我一起踢球的來自馬來西亞的大三學生鄭春耀(CHANG,CHUN-YAW),小鄭沒費什麼勁就把書給我找到了並於上周交給了我。 對於各國共產黨的歷史,一直有著一些無法割捨的情結,雖然自己絕對不是一個共產主義的信徒,但對於這一運動在上個世紀對全球各地帶來的種種變化,自己的興趣一直是挺高的,另外祖父曾經是在馬來亞的華人勞工,所以對東南亞一帶的風土人情以致當地的共產主義運動史又多了一份特別的感覺。一些比較小的共產黨組織,歷史沒有留給他們太多的記錄空間,所以當我看到陳平的回憶錄,進而得到這本感覺不可多得的書,自然給我帶來了快慰。 當年的馬來亞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中國的湖南省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以此對東南亞地區進行共產主義革命的鼓動性的廣播。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為馬共的事業做出了相當的功績。我的少年時代,經常有事沒事就聽聽他們的廣播,了解到從當時中國的新聞報道無法獲取的新聞(當然一些「敵」台也一不小心被聽到)。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對東南亞地區的興趣,以至於上大學時還和一些同學交流,還名不副實「榮幸」地被同學們稱作「東南亞問題專家」,那時自己是本科生,也沒辦法接觸只有研究生才能看到的一些「內部」資料,在研究生的閱覽室門外看到裡面的報章,只有干著急的心情。當年我和大學的同學白泉曾聊到諸如緬甸共產黨的一些人物及事件,一年半前和他重聊起大學的歲月,他竟然過了那麼多年都還記得「德欽丹東」、「德欽巴登頂」之類的人名,這個記憶力,實在佩服。 陳平的回憶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新」聞,他出生於小康之家,講到他最早了解共產黨,是通過毛澤東的著作,還提到了在他15歲讀到的論其折服的「論持久戰」,促使他考慮去中國參加毛澤東的隊伍。這裡面還提到馬共的一個極其奇怪的現象,當年的馬共總書記萊特(其實是馬共的背叛者)是自稱曾在共產國際工作,沒任何證人,就佔據馬共總書記職位達九年之久,不斷出賣馬共人員給日本佔領者和英國殖民者,給馬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直到最後,還騙走馬共超過100萬馬來亞貨幣的資金。陳平被馬共委派追蹤萊特,結果萊特被馬來亞共產黨、越南共產黨、和泰國共產黨聯手在曼谷被泰共三人行刺小組處死。初期的馬共,是一個比較「寬鬆」的政黨,你可以在嚴刑拷打下叛黨、出賣同志,但如果事後認錯、提供有價值情報、加上一些其他行為,即可以獲得寬恕。但萊特的事件後,馬共日漸「成熟」,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讓馬共在其後的泰國南部及馬來亞北部的深山老林武裝鬥爭的歲月里,為出現了導致其實力最終消亡的肅反擴大化埋下了伏筆。 我看到當年的英國殖民者即使是在二戰後的五十年代是如何殘暴的對待殖民地地區的人民,腐敗、濫殺無辜,書裡面有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英海軍陸戰隊士兵左右兩手各提一顆人頭微笑的照片,當時的英國報章沒把這個照片當成重要新聞,負責剿共的鄧普勒將軍還辯解說這是戰術需要、是合理的,顯示出當年的殖民者是多麼的殘忍。那個年代,如果英國人敢說他們在為人類的人權、自由、民主在戰鬥,這世界上還真的沒公理可言了,其實本來好像就不存在。馬共則是採用中共的方式,優待俘虜,通常就是留下武器,釋放被俘敵方士兵。這個文明程度比起大英帝國可是大大領先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於中國和東南亞各國關係的正常化,馬共在湖南的廣播被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要求而停止,陳平無奈地接受這樣的結局,書里也有當時場景的描述。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里也講述了當時他面對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停止馬共廣播的要求。馬共之後在八十年代徹底進入低谷,直至一九八九年與馬來西亞政府簽訂和平協議放下槍杆子。 馬來西亞政府在與馬共的和平協議簽訂後,並不讓陳平及部分馬共人員回馬來西亞,泰國最後當了一次和事佬,提供每人2.5公頃的土地給被迫留在泰國的馬共人員,讓他們落地生根。造就馬共的,是像陳平那樣的當年的一批熱血青年,他們放棄了還算舒適的個人生活,為了某種烏托邦的理想而苦勞,確實不容易,看到書里陳平和他的老同志們在一起回憶過去的理想歲月,當年的他們真是有夢的人生啊。 時至今日,馬來西亞政府對待各民族包括馬來族、華族及其他各少數種族的政策,還是有很多單方面照顧土著的條款,這不能說是一個公平的社會。馬來西亞明文規定只優惠他們的最大族群-馬來族,這個對習慣了只對少數民族採取優惠政策(政策的好壞是另一回事)的中國人來說,有點不好理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公開聲明只有最大的族群可以享用什麼諸如房貸的超常優惠之類的政策,你少數種族什麼華族、印族別來摻和,原來民主、人權、自由的形式可以這麼豐富多彩啊。。。 感覺馬共的結局並不是悲劇性的,平和地卸甲歸田,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衝擊,確實是一種馬來西亞式的和諧。 謹以此文對陳平總書記和目前尚留存在泰南的當年馬共人員表達我的敬意!希望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去拜訪各位。
推薦閱讀:
※如果當時明朝鄭和下西洋是掠奪與殖民,世界格局是不是會變化很大。最基本就是漢語是否會變成國際通用語?
※獵殺土著成殖民者娛樂活動:震撼人心老照片背後殘酷屠殺的故事
※港人不願擺脫殖民身份
※殖民外星需要多少人
※如何看待當今的「聯合國」及「維和部隊」與「另類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