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主的經濟學均衡

民主的經濟學均衡

宋 圭 武

民主是人類社會自己為自己製造的一個政治產品,它的核心是經濟利益,所以,民主問題也可以從經濟學角度進行探討和分析。從某種意義看,民主也是一種民主供給方與民主需求方利益博弈下的一種成本與收益的均衡。所以,民主問題的產生,既有供給方面的原因和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和因素。這裡民主均衡有效性的實現,也取決於供給和需求雙方的共同作用和共同努力。

從供給方面看,要不要民主,最終取決於供給者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和比較。

對民主的供給者而言,民主本質就是權力的分散和讓渡。而權力本質就是利益,所以,分散和讓渡權力,實質就是分散和讓渡利益,這對供給方而言,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所以,從實際看,一些利益集團為了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不願意輕易放棄權力的。所以,爭取民主的過程既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不僅需要汗水和淚水,甚至也需要血水。民主的花是鮮艷的,也是讓人舒心的,但鮮艷之花和舒心之花往往是來自不易的,它背後往往會有許多令人心酸和悲傷的故事。所以,民主不是無成本的,它實質是利益與成本的較量,最終結果取決於二者的力量對比。

從需求方面看,民主作為一個產品,也有一個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和比較問題。

對需求者而言,民主所帶來的收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精神收益,另一個方面是物質收益。從精神方面的收益看,民主可以為個人提供更多的自由和自尊。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人類對自由和自尊的追求是天然和本性的,自由和自尊所體現的精神收益也是巨大的。從物質方面的收益看,民主可以通過個人權力的張揚來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物質收益。

但民主也不是無代價的。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需要不需要民主,或選擇不選擇追求民主,也與個人所處社會經濟條件和環境條件是密切相關的。在一個無序和混亂的社會環境中,個人往往會面臨一個精神收益和物質收益都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就可能選擇讓渡一部分精神收益,如自由和自尊而替代物質收益的一定程度的保障,或通過讓渡部分精神收益和物質收益而實現損失最小化或成本最小化。如歷史上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的一些人身依附農民,這些農民實質就是通過讓渡自由和自尊和部分物質收益來換取穩定和生命的保險。但當社會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個人對民主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因為這時民主作為一種產品所帶來的收益和成本也發生了變化。一般而言,當社會經濟環境穩定時,人們對民主的需求會更強烈。另外,當物質產品豐富時,人們對民主的需求也會更強烈。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下,人們的物質收益有了保障,人們會更多追求民主所帶來的精神收益,會更多追求一種自尊和自由。

另外,民主作為人類的一個產品,對需求者而言,也有一個如何使用和使用效率的問題。民主是需要一個學習和啟蒙的過程。民主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類產品,它具有複雜的結構。民主制度可以產生羅斯福,也可以產生希特勒。民主制度可以讓學術人更自由,民主制度也可以毒死蘇格拉底。所以,民主的運用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不是簡單的,它是複雜的,它需要人類謹慎的使用和完善。

另外,對民主的需求而言,民主的收益與成本不僅僅是個人方面的,它也有一個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的問題。對單個的人而言,可能民主的收益大於民主的成本;但對社會而言,未必就是社會收益大於社會成本。所以,民主的選擇應當是綜合的,主要的出發點應當是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的比較,而不應立足於個別團體和個別人的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但在實際追求民主的進程中,有些人往往是將個人收益宣傳為社會收益,將社會成本宣傳成個人成本,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現象,是不利於建設優良民主制度的。

正義是產生優良民主的土壤,也是保證民主運用效率的基石。不管是在供給方面,還是在需求方面,有了正義,民主的產生和實現就都是有效的。沒有正義,民主的產生就是艱難和血腥的;民主的運用也將是扭曲和異化的。

正義實質就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識,而公共利益和公共意識實質就是私人長遠利益的保證。所以,沒有正義,民主所體現的公共利益的實現就會遇到許多麻煩,就會在具體執行中被私人利益所侵蝕,民主制度就會產生許多扭曲,就有可能產生反民主的結果,就有可能產生假、冒、偽、劣的民主產品。

而誠信和理性又是產生正義的人文底蘊。誠信是產生規則社會的基礎,也是產生道德社會的基礎。有了誠信,社會發展就有了秩序和穩定。理性實質就是科學精神。有了科學精神,社會就有了求真精神和追求長遠利益的精神,社會發展也就有了智慧和效率保證。有了誠信和理性,供給和需求雙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就是優化的,而不至於陷入「囚徒困境」。這時,民主作為供給和需求雙方利益博弈的一種制度均衡,也就會必然更多體現的是優化和合理,而不是形式化和異化的。

從歷史發展的趨勢看,民主制度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產品,其自身也在不斷完善和改進中。民主的實現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但民主的本質應當是統一的,就是權力的分散和平等,深層次體現的就是人本、自由和平等。但在實現權力的分散和平等方面,我們應當追求多元的途徑,而不應是一元的途徑,不應當強求統一的模式,因為各國所面臨的歷史和現實的起點是不同的。

民主既可以自產,也可以引進。各個國家可以根據本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創造出適合本國特點的民主制度形式,也可以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民主制度形式。但借鑒必須適合本國的國情,否則,借鑒就會形式化。因為國外民主的樹在國外結的果子可能是甜的,但若在引進時不注意結合國情,不注意結合本國的土壤,民主之樹生長的果子就有可能是苦澀的,而不是香甜的。所以,國情不同,土壤不同,引進的效果就不同。所以,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民主的引進應當充分考慮本國的歷史人文傳統和現實的社會經濟基礎,這是引進民主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另外,對於民主引進者而言,學會使用民主,提高民主的運用效率也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成本和時間。

目前,中國民主制度的設計和引進就應充分考慮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特點。如對面子文化,就有一個在民主制度設計中考慮如何有效規避的問題,否則就有可能導致民主制度在具體實行中的變樣。

在中國,面子文化本質是與民主精神相悖的。面子文化既沒有體現理性精神,也沒有體現誠信意識。在面子文化下,人們的表現之一就是: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手段成了目的,目的成了手段。表現之二就是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上:人前面是一套,人背後是一套,面子上是一套,背地裡又是另一套,實質就是沒有誠信或誠信缺乏。表現之三就是只有外在約束,缺乏內在約束。面子本質是一種外在約束,因為面子缺乏心靈的自覺。表現之四就是形成兩極人格。由於缺乏內在約束,所以,主體就有可能將外在約束的壓力轉移到內心世界,從而導致人格的分裂和不對稱。一方面,內心深處裝滿世界的沉重;另一方面,外部表現又是如此的華麗和堂皇。陰與陽,在一個人身上,實現了一種極端的對立,又極端的統一。所以,在面子文化下,由於缺乏理性精神和誠信精神,民主之樹的生長就是艱難和苦澀的,民主之花就不一定是鮮艷和讓人舒心的。

當然,面子也有積極的方面,因為面子畢竟也是一種約束,有面子總比沒有面子要好。所以,在缺乏內在約束的情況下,面子的秩序意義也是顯然的。如果人們連面子都不顧,社會就只會變成赤裸裸的肉體相搏。

但文化和習俗的演進和變革不同於經濟的變革,她是一個長期或較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促而蹴或一步到位,或在短期內就有所突破。所以,中國民主制度的選擇和設計應充分考慮中國文化如面子文化的特點,要發揮其長處,克服其弊端和不利的方面。一是要堅持文化改造與民主推進相協調和相適應的原則。二是要儘可能採取公開的形式。公開也是一種力量。公開有利於發揮面子的約束作用。如黨務、政務等,能公開的要盡量公開有關決策過程和決策環節。尤其各單位對一些重大決策過程,要儘可能採取公開的原則。人事任用、財務等應當儘可能公開有關的過程和環節,以利於監督。因為公開後,對領導也有個面子約束的問題。不公開,問題就往往多產生在這些不公開的環節和過程中。三是對匿名形式要慎用。如投票,是採用匿名形式還是公開形式,可視情況而定,二者各有利弊。但在面子文化下,匿名形式也有很大副作用,因為匿名形式也為一些人的陰暗心理和兩極人格提供了一個發泄和釋放的渠道,從而有可能導致結果十分的糟糕。如從一些地方選舉的情況看,匿名形式就並非是最好的,也產生了一些不理想的結果。四是要多一些協商過程。協商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理性化。在協商中,面子也是一種約束。五是要調動各方面廣泛參與。參與過程既是一個民眾權利落實的過程,也是一個民眾學習實踐民主的過程。同時,在參與過程中,本身也加強了一種公眾監督功能,包括面子的約束和監督。

甘肅省委黨校 教授 宋圭武 2009-12-3 寫於蘭州

郵編:730070

推薦閱讀:

[光伏項目案例] 撫州經濟開發區30MW-一期1.8MW光伏項目
兩岸首富換人 新經濟時代來臨
調查顯示美國新富裕階層經濟不安全感更強
「新零售」帶來新體驗(經濟透視)
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2 月 18 日的文章

TAG:經濟學 | 經濟 |